高同化氨途径论文_张多英,马凤鸣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同化氨途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甜菜,途径,氮素,产物,形态,产量,含糖。

高同化氨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张多英,马凤鸣[1](2005)在《甜菜高同化氨途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铵的吸收、同化及其同化过程中关键酶的生理生化特性方面,综述了甜菜高同化氨途径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05年01期)

李彩凤[2](2000)在《甜菜高同化氨途径及其与蔗糖代谢关系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利用营养液培养及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二次旋转回归设计,通过对碳氮代谢关键酶NR(硝酸还原酶)、GS(谷氨酰胺合成酶)及SS(蔗糖合成酶)活性及与其相关的代谢产物的研究,探讨了高同化氨途径的适宜条件和SS合成方向的最佳条件,并分析了各因子对甜菜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的影响及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 在营养液培养的条件下,NRA、GSA和SSA呈有规律的变化。NR呈双峰曲线变化,高峰值在叶丛形成期,低峰在糖分积累期。GSA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在糖分增长初期,晚于NRA高峰。叶中合成方向SSA从苗期开始一直缓慢增加;分解活性则呈一单峰曲线。叶中SS主要起分解作用。根中分解方向SSA在糖分积累期开始下降,但也一直保持较高的酶活力,合成方向SSA则一直呈上升趋势。根中SS主要起合成作用。 不同因素对NR、GS、SS的影响不同。NO_3~-—N培养条件下,随氮素水平增加NRA、GSA、分解方向SSA增强,合成SSA则下降;NH_4~+—N培养条件下、当氮素水平在8mmol/L以下时,随NH_4~+—N水平提高NRA、GSA、SSA增强,而高于8mmol/L则逐渐下降;PH对NR、GSA及分解方向SSA的影响顺序为:7.0>7.5>7.8>6.5>6.2,对合成方向SS的影响顺序为:7.5>7.0>7.8>6.5>6.2。 不同氮素水平NO_3~-—N;NH_4~+—N为1:1时对酶活性和块根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对NRA、GSA和合成方向SSA影响顺序为16>25.6>6.4mmol/L;分解方向SSA随氮素水平增加而提高。说明NRA、GSA、和SSA在两种氮素共存条件下仍受不同氮素水平调控;对块根产量、产糖量的影响顺序为16>25.6>6.4mmol/L;对含糖率的影响顺序为6.4>16>25.6mmol/L,田间试验条件下的变化与其基本一致。 同一氮素水平、NO_3~-/NH_4~+不同配比对酶活性、与酶相关的代谢产物和块根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有不同的影响。GSA、合成SSA在两种氮素共存条件下比任何一种单一氮源的都高,影响顺序(NO_3~-/NH_4~+)为1:1>4:1>1:4>0:1>1:0。对根中与GS相关产物α—氨基态氮含量影响顺序为1:1>4:1>1:4>0:1>1:0;对根中结构蛋白含量影响顺序为1:1>4:1>1:0>1:4>0:1。对根中与蔗糖合成酶SS相关产物的影响表现为:还原糖含量随着NO_3~-/NH_4~+增加而提高,蔗糖含量则与之相反。这种变化与NH_4~+对根中SS的影响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对块根产量及产糖量的影响顺序为1:1>4:1>1:0>1:4>0:1,可见适当地调节NH_4~+的浓度则有利于块根的产量和产糖量。NH_4~+在8mmol/L以下较为有利,大田表现出与营养液培养相似的影响规律。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铵态氮、硝态氮和PH值叁因素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每两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在交互作用中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起主导作用的因子不同。对产量的贡献率为:NO_3~-—N>NH_4~+—N>PH;对含糖率的贡献率为:NH_4~+—N>NO_3~-—N>PH;对产糖量的贡献率为:NO_3~-—_N>PH>NH_4~+—N。 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调控甜菜进行高同化氨途径,并实现最低耗碳条件下蔗糖的有效积累,决不是仅仅是把硝态氮改变为铵态氮就能解决的。首先应调控氮素水平,然后考虑不同氮素形态的配比,最后再配以合适的PH值。(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0-05-01)

高同化氨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利用营养液培养及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二次旋转回归设计,通过对碳氮代谢关键酶NR(硝酸还原酶)、GS(谷氨酰胺合成酶)及SS(蔗糖合成酶)活性及与其相关的代谢产物的研究,探讨了高同化氨途径的适宜条件和SS合成方向的最佳条件,并分析了各因子对甜菜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的影响及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 在营养液培养的条件下,NRA、GSA和SSA呈有规律的变化。NR呈双峰曲线变化,高峰值在叶丛形成期,低峰在糖分积累期。GSA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在糖分增长初期,晚于NRA高峰。叶中合成方向SSA从苗期开始一直缓慢增加;分解活性则呈一单峰曲线。叶中SS主要起分解作用。根中分解方向SSA在糖分积累期开始下降,但也一直保持较高的酶活力,合成方向SSA则一直呈上升趋势。根中SS主要起合成作用。 不同因素对NR、GS、SS的影响不同。NO_3~-—N培养条件下,随氮素水平增加NRA、GSA、分解方向SSA增强,合成SSA则下降;NH_4~+—N培养条件下、当氮素水平在8mmol/L以下时,随NH_4~+—N水平提高NRA、GSA、SSA增强,而高于8mmol/L则逐渐下降;PH对NR、GSA及分解方向SSA的影响顺序为:7.0>7.5>7.8>6.5>6.2,对合成方向SS的影响顺序为:7.5>7.0>7.8>6.5>6.2。 不同氮素水平NO_3~-—N;NH_4~+—N为1:1时对酶活性和块根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对NRA、GSA和合成方向SSA影响顺序为16>25.6>6.4mmol/L;分解方向SSA随氮素水平增加而提高。说明NRA、GSA、和SSA在两种氮素共存条件下仍受不同氮素水平调控;对块根产量、产糖量的影响顺序为16>25.6>6.4mmol/L;对含糖率的影响顺序为6.4>16>25.6mmol/L,田间试验条件下的变化与其基本一致。 同一氮素水平、NO_3~-/NH_4~+不同配比对酶活性、与酶相关的代谢产物和块根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有不同的影响。GSA、合成SSA在两种氮素共存条件下比任何一种单一氮源的都高,影响顺序(NO_3~-/NH_4~+)为1:1>4:1>1:4>0:1>1:0。对根中与GS相关产物α—氨基态氮含量影响顺序为1:1>4:1>1:4>0:1>1:0;对根中结构蛋白含量影响顺序为1:1>4:1>1:0>1:4>0:1。对根中与蔗糖合成酶SS相关产物的影响表现为:还原糖含量随着NO_3~-/NH_4~+增加而提高,蔗糖含量则与之相反。这种变化与NH_4~+对根中SS的影响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对块根产量及产糖量的影响顺序为1:1>4:1>1:0>1:4>0:1,可见适当地调节NH_4~+的浓度则有利于块根的产量和产糖量。NH_4~+在8mmol/L以下较为有利,大田表现出与营养液培养相似的影响规律。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铵态氮、硝态氮和PH值叁因素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每两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在交互作用中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起主导作用的因子不同。对产量的贡献率为:NO_3~-—N>NH_4~+—N>PH;对含糖率的贡献率为:NH_4~+—N>NO_3~-—N>PH;对产糖量的贡献率为:NO_3~-—_N>PH>NH_4~+—N。 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调控甜菜进行高同化氨途径,并实现最低耗碳条件下蔗糖的有效积累,决不是仅仅是把硝态氮改变为铵态氮就能解决的。首先应调控氮素水平,然后考虑不同氮素形态的配比,最后再配以合适的PH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同化氨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1].张多英,马凤鸣.甜菜高同化氨途径研究进展[J].中国糖料.2005

[2].李彩凤.甜菜高同化氨途径及其与蔗糖代谢关系的初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

论文知识图

内源基质条件下服活性的变化外源基质条件下NR活性的变化

标签:;  ;  ;  ;  ;  ;  ;  

高同化氨途径论文_张多英,马凤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