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笔记论文_王可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务虚笔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笔记,史铁生,加缪,符号化,鼠疫,哲思,中国传统。

务虚笔记论文文献综述

王可宇[1](2019)在《史铁生《务虚笔记》的欲望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史铁生《务虚笔记》以人物的欲望作为核心或线索进行叙事。欲望叙事机制的建构是在彼得·布鲁克斯"文本——心灵"的比喻之下,通过文本重复实现了对隐藏"创伤"的超脱,分别体现在情节与意象两方面。此番欲望叙事最终抵达史铁生的过程哲学,但与之以往有了不同呈现。(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7期)

谷立立[2](2019)在《偶然之书与命运之歌 读《务虚笔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明明知道最终答案是没有的,灵魂永远不可能得到"安妥",他并不知道他最终要去哪儿,和要去投奔的都是什么,但正如鲁迅的《过客》一样,他只能踏向前去,义无反顾。作家史铁生对命运的偶然性,应该有着深刻的认识。如果不是21岁时那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应该和大多数人一样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不是47岁罹患尿毒症、51岁突发脑溢血,(本文来源于《厦门航空》期刊2019年06期)

卢家兴[3](2019)在《加缪与史铁生文学创作中的生命哲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存在主义文学大师,阿尔贝·加缪虽然不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家,但他一开始从事创作就立在通过文学表现其哲学思想,他的小说、戏剧运用了大量非单义的象征笔调,富有哲理,使象征意义符合其哲学理念。加缪小说创作的目的是想当醒世作家,正如他所言:“我们最伟大的醒世作家不是箴言的制作者,而是小说家。”因为小说家具有仁者之心,对世人充满深厚的激情。加缪将自己定位为“艺术家”,他的创作充满艺术性,他的散论充满哲理性,他的文章和生命哲思激励着我们探索社会,实践人的价值。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他的“写作之夜”中,史铁生将写作和他的生命连结在一起,他以笔为剑,以梦为马,用残缺的身体道出了丰富深奥的哲理思想,用苦难的生存体验冲出了一条光辉的的生命大道。他充满智慧的语言温暖着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消费时代,当今文坛大多数作家被商业化裹挟,越来越少的人沉下心来思索人的生存状况。在此,史铁生是一个例外。在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他永远尊崇自己的内心,用势不可挡的勇气和决心,不断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透过加缪和史铁生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两位作家都关注人的生存困境问题。进一步比较两人作品内涵,不难发现他们的生命哲学思想既相似又不同。加缪生命哲学的内涵是承认世界的荒诞性,并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反抗中获得生命价值;史铁生生命哲学的内涵是超越自身局限,在苦难中探索生命奥义。本文以加缪和史铁生的主要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鼠疫》和《务虚笔记》两部作品,辅以两位作家生存背景,通过比较分析两人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内涵,来揭示加缪和史铁生的生命哲学的成因、契合点和差异之处。在比较研究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叁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章,先从加缪和史铁生的家庭出生、成长轨迹出发,来说明个人成长经历对两人生命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再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入手,分析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对两人生命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最后从文化环境入手,分析现代主义哲学流派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对两人生命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第二章,透过作品比较两人对生存困境的体验和探索,来寻找加缪和史铁生生命哲学思想上的契合点。首先揭示在荒诞和苦难的世界面前,两人孤独、绝望的生命体验以及对荒诞、死亡的生命本质的认识;然后论述两人面对荒诞和苦难时的态度和行动,即正视欲望、拒绝自杀、注重生命过程。第叁章,揭示两人文学创作中的生命哲学的差异,即加缪更注重在荒诞中进行反抗,史铁生更注重在苦难中追寻幸福。并分析比较造成差异的原因,即两人在哲学起点、宗教情怀上的不同。(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黎联聪[4](2018)在《生命的洗礼——试论史铁生《务虚笔记》中的残疾》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残疾作家,史铁生的文学创作始终隐现出一种"残疾人的身影",有关残疾,史铁生有着其深刻而独到的哲学见解。结合史铁生的生平来看,《务虚笔记》是他生命的洗礼,是他认识残疾并抗争残疾的见证。(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09期)

史铁生[5](2017)在《务虚笔记(节选)》一文中研究指出1在我所余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见那两个孩子了。我想那两个孩子肯定不会想到,永远不会想到,在他们偶然的一次玩耍之后,他们正被一个人写进一本书中,他们正在成为一本书的开端。他们不会记得我了。他们将不记得那个秋天的夜晚,在一座古园中,游人差不多散尽的时候,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一盏路灯在夜色里划出一块明亮的圆区,有老柏树飘漫均匀的脂香,有满地铺散的杨树落叶浓厚的气味,有一(本文来源于《阅读》期刊2017年96期)

闫海凌[6](2017)在《符号化中的虚无和真实——浅谈《务虚笔记》的“不确定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约是从1985年以后,史铁生作品中的抽象哲学意味便日趋浓厚,并带有深重的自我反思和探索意识。而在《务虚笔记》中,史铁生以其超高的想象力和思辨力,充分融入了"人物符号化"的形式技巧,从纷繁万象中提炼普世情境,在界限模糊、相似重迭的画面中体现了对生命和人性的思索、反省在这个虚无与真实相交的世界里,蕴藏的是则是一种独特的"不确定原理。"(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30期)

张红格[7](2017)在《复调理论观照下的《务虚笔记》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最具哲学气质的小说家,《务虚笔记》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小说,它是哲学。但同时也是诗,是音乐。史铁生在这里建构了一个复调的多声部的世界来探讨爱情、命运、自由、平等、背叛等形而上的生命命题。通过贯穿全书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史铁生为我们展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复杂。(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莉,刘钊[8](2017)在《《务虚笔记》的叙事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史铁生是中国当代着名的小说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部具有影响力的小说,为中国文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阐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社会变化给各类人群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其中既有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又有对虚无的理解。和传统叙事类作品相比,《务虚笔记》在叙事上有着较为鲜明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叙事语式、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叁方面具体分析。一、多元化的叙事方式(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7年11期)

张海艳[9](2017)在《从《务虚笔记》的女性命运看爱情哲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内容上,《务虚笔记》都是当代文坛的重要收获,其中的哲思更是广阔深密。本文试图通过这一作品中女性的命运来探讨史铁生传递给读者的爱情哲思,从而对史铁生哲思体系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史铁生的爱情观,获得对爱情的新看法。(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7年03期)

李永青[10](2016)在《超然现实的“务虚”之路——解读《务虚笔记》之“务虚”》一文中研究指出《务虚笔记》以其独特艺术魅力带领读者自然而然地走向一条超然现实的务虚之路。然而,到底何为《务虚笔记》之务虚?笔者认为,所谓"务虚"有叁个层面的意义:艺术手法上不追求小说的真实性,思想主题上表现形而上的体悟,精神指向上倡导过程之美。(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务虚笔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者明明知道最终答案是没有的,灵魂永远不可能得到"安妥",他并不知道他最终要去哪儿,和要去投奔的都是什么,但正如鲁迅的《过客》一样,他只能踏向前去,义无反顾。作家史铁生对命运的偶然性,应该有着深刻的认识。如果不是21岁时那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应该和大多数人一样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不是47岁罹患尿毒症、51岁突发脑溢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务虚笔记论文参考文献

[1].王可宇.史铁生《务虚笔记》的欲望叙事[J].北方文学.2019

[2].谷立立.偶然之书与命运之歌读《务虚笔记》[J].厦门航空.2019

[3].卢家兴.加缪与史铁生文学创作中的生命哲学比较[D].陕西理工大学.2019

[4].黎联聪.生命的洗礼——试论史铁生《务虚笔记》中的残疾[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5].史铁生.务虚笔记(节选)[J].阅读.2017

[6].闫海凌.符号化中的虚无和真实——浅谈《务虚笔记》的“不确定原理”[J].青年文学家.2017

[7].张红格.复调理论观照下的《务虚笔记》解读[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

[8].张莉,刘钊.《务虚笔记》的叙事特点[J].语文建设.2017

[9].张海艳.从《务虚笔记》的女性命运看爱情哲思[J].文学教育(上).2017

[10].李永青.超然现实的“务虚”之路——解读《务虚笔记》之“务虚”[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所标出和无法标

标签:;  ;  ;  ;  ;  ;  ;  

务虚笔记论文_王可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