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论论文读书笔记

典论论文读书笔记

问:文武双全的曹丕——《三国志》读书笔记之七
  1. 答:2019-03-27
    读完《三国志》文帝纪,觉得曹丕之所以被定为世子,最后称帝,也是因为他有特殊的才能。曹丕文能写诗作赋,武能带孙粗兵打仗,实为文武双全。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是曹丕关于国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他的诗作流传至今,现存诗约40首。最著名的是《燕歌行》二首,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曹丕的散文据统计有176篇之多,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又报吴主孙权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篇文章就是一篇优秀的外交文书。曹丕还擅长作《赋》,流传下来的有28篇。他的《寡妇赋》表达了对下层妇女的同情。而《登台赋》则表达了向往宁静生活的愿望,和奋发向上的情感。
    曹丕从小跟着父亲征战疆场,五岁开始学习射箭,八空凯备岁就可以骑射了,射箭本领高强。曾经和族兄一起创造了一天捕获獐鹿九头、野鸡野兔三十只的记录。射箭不但能够左右开弓,还能在脖颈间发箭,用口衔箭搭弦,俯下身去能射‘马蹄’,仰起头来可射‘月支’。曹丕击剑的本领也特别好,他曾经和当时有名的奋威将军邓展对剑,三次都击中的了邓展的手臂。
    至于治国理政,带兵作战,体恤士卒也是曹丕的强项。曹丕英年早逝,只有40岁。陈寿对他的评价是:文帝天资聪颖,文采不凡,下笔成章,博闻强记,才艺双全;如果再斗毁具备博大的气度,修养公平的德行,追求远大的抱负,心存弘伟的道义,那么与古代的贤君相比,也差不多了。
问:<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总结
  1. 答: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主要内容有:
    一.《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以为作品的长短一是因文体各具特点,一是作家才性不一。他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升没橘度对待文学批评。
    二.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如在文章中论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论文气即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文章中论道:“文以气为主”,“气”当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中的察乱反映。
    四.论文体的区分:即对文学题材的区分。根据文的体裁和性质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四科分别具有雅、理、实、丽的特点。“诗赋欲丽”的特点,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
    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在文章中指吵团出文学批评者“贵远贱近,向身背实”是错误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进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标志。
  2. 答:内容
    《纳历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涉及到文学的价值、作家评论、作家的气质、作品的风格、文体的区别等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后的文学批评理论的繁荣开了先河。
    ①对文学价值的重视。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②对建安洞渣搜七子作了评价,指出各人的长处和短处。
    ③提出了著名的“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它所说的“气”,大体指作家的气质。作家的气质不同,导致作品的风格就不同。
    ④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梁让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
问:《典论·论文》的作者是谁?主要讲的是什么?
  1. 答:《典论·论文》,古代文论史上最早的一篇文学理论专论,三国魏文帝曹丕撰。
    《典论》是一部综合性学术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为5卷,现仅存《奸说》、《内诫》、《论文》等迟李卖若干篇。成书于建安后期曹丕为太子时。
    《论文》全文600字,但涉及文学批评和文学发展中一些共同问题,如文学批评方法,作家和作品的关系,文学的体裁,文学的价值和功用,作家的风格等。
    著名主张要公正客观地评价作家、作品,反对“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文人相轻”陋习。另外,还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见解,认为作家的“才”和“气”等个性特点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提到了扰辩很高的地位,大大鼓励了作家的创作积极性,也揭示了“诗赋欲丽”的特点。
    《论文》涉及的码逗范围广泛,提出的一些看法,对后来的文论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典论论文读书笔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