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粘连论文_金梁,周亚兵,刘海涛,陆晓彤

导读:本文包含了腹腔粘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腹腔,切口,腹壁,形态学,瘢痕,横切,清热解毒。

腹腔粘连论文文献综述

金梁,周亚兵,刘海涛,陆晓彤[1](2019)在《抗粘方防治小儿腹腔术后肠粘连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粘方防治小儿术后肠粘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我院收治的行儿科腹腔手术的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儿术后采取常规禁食、补液、抗感染等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抗粘方防治肠粘连。观察两组患儿腹痛腹胀消失及排气排便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腹痛腹胀消失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 01)。观察组未发现服用抗粘方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抗粘方能够促进小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解患儿腹痛腹胀,改善排气排便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预防小儿术后肠粘连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儿科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张琴,曹珊珊,林杰[2](2019)在《经宫腹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去除腹腔异位节育器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宫腹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去除腹腔异位节育器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行常规宫内异位节育器失败,且经超声检查疑似节育器异常情况为嵌顿、残留及断裂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宫腔镜组7例、腹腔镜组6例以及宫及腹腔镜联合组22例。观察患者节育器异常情况、取出宫内异位节育器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宫腔粘连美国生殖协会标准评分(AFS)情况以及对医护人员护理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35例患者中,宫腔镜7例,腹腔镜6例,宫、腹腔镜联合22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取出宫内异位节育器。宫内异位节育器取出后,患者下腹胀痛、腰骶疼痛、月经紊乱以及阴道不规则流血的总有效率为100%,临床症状得到显着改善。治疗后3个月和4个月后,患者粘连情况、月经情况、宫腔粘连累及范围的AF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通过调查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发现,经宫、腹腔镜取出宫内异位节育器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单独宫腔镜、腹腔镜取出宫内异位节育器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宫腹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去除腹腔异位节育器的效果显着,可明确患者节育器异位位置,改善术后相关临床症状,且手术创伤小,对术后再粘连发生影响较小,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也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1期)

白景瑞,吴咸中,刘洪斌,李东华,崔丽华[3](2019)在《清热解毒方和凉血活血方防治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组织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和凉血活血方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防治效果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采用十二指肠钳夹法制作大鼠腹腔粘连模型,分别治疗7 d并记录生存情况。术后14天时处死剖验并对粘连情况评分,取粘连组织进行HE染色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镜下观察并摄片,对粘连组织纤维化、炎症、血管增殖及Ⅰ、Ⅲ型胶原胶原含量进行评价。结果:4个治疗组的生存情况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清热解毒方组术后腹腔粘连范围、强度评分,纤维化评分,血管增殖评分,Ⅰ、Ⅲ型胶原含量均低于其他治疗组(P<0.05)。炎症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凉血活血方均有良好的抗粘连效果,以清热解毒方为优;抗粘连机理可能与中药的抗炎作用,促进术后肠蠕动恢复,减轻炎症渗出及纤维蛋白基质沉积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吴馥凌,侯楚祺,夏秋香,刘文钦,侯连兵[4](2019)在《术后腹腔粘连中西医防治方法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中西医防治术后腹腔粘连提供借鉴。方法从改进手术技术防腹腔粘连、防腹腔粘连产品、中医药防腹腔粘连和综合技术干预防腹腔粘连的研究与应用4个方面,总结国内外有关防治术后腹腔粘连的最新方法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应用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腹腔粘连的中西医防治方法多样,中西医结合、综合技术干预等方法均能降低术后粘连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20期)

骆黎静,魏薇,卢丹,刘坤,盛洁[5](2019)在《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状况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7年8月因妇科良性疾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86例。比较分析其中既往有剖宫产术史(研究组,616例)和无剖宫产术史(对照组,670例)患者本次腹腔镜术中所见的盆腹腔粘连发生率,以及发生盆腹腔粘连和未粘连的既往有剖宫产术史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确定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盆腹腔粘连发生率(39.94%)高于对照组(22.54%),差异有显着性(P<0.05)。既往有剖宫产术史的盆腹腔粘连和未粘连患者的分娩距离本次手术的时间、未关闭腹膜、产后出血及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有显着性(P<0.05)。分娩距离现在手术的时间、不关闭腹膜、产后出血及产褥期感染等因素的OR值分别为1.040(95%CI:1.015~1.065)、2.375(95%CI:1.267~4.451)、2.120(95%CI:1.341~3.352)、2.411(95%CI:1.216~4.779)。结论剖宫产术可明显增加盆腹腔粘连率。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不关闭腹膜等均为盆腹腔粘连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09期)

姚燕丽[6](2019)在《初次不同剖宫产方式对产妇术后盆腹腔粘连、腹壁瘢痕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初次不同剖宫产方式对产妇术后盆腹腔粘连、腹壁瘢痕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在永城市人民医院初次剖宫产术后再次进行剖宫产的115例产妇,依据初次剖宫产的腹壁切口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对照组初次剖宫产行横切口,对观察组初次剖宫产行纵切口。对比初次不同剖宫产方式对产后盆腹腔粘连、腹壁瘢痕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初次剖宫产后盆腹腔粘连率[36.21%(21/58)]低于对照组[57.89%(3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次剖宫产后腹壁明显瘢痕发生率[5.17%(3/58)]低于对照组[19.30%(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初次剖宫产产妇采取纵切口剖宫产术可减轻产妇术后盆腹腔粘连、腹壁瘢痕程度,降低再次剖宫产手术损伤,促进产妇恢复。(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黄河英[7](2019)在《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对腹壁、腹腔粘连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研究其对腹壁、腹腔粘连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再次剖宫产手术产妇共34例,并将再次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的人数各位17例,对比两组腹壁、腹腔粘连性的影响。结果结合研究得知,常规组的产妇腹壁、腹腔粘连性等远远高于观察组。结论与以往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利用新型的且先进的方式进行,可以有效缓解以及降低再次剖宫产手术所带来的影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因此有非常高的推广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6期)

王俊玲[8](2019)在《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比较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分析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再次剖宫产产妇5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新式剖宫产和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各25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和研究组,观察分析两组产妇术后腹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术后腹腔粘连发生率高达94.00%,研究组仅为60.80%,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腹壁与腹腔重度粘连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腹腔轻度粘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新式剖宫产,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发生率更低,且粘连程度更轻,选择合理方案有利于积极提高预后。(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6期)

潘红梅[9](2019)在《首次腹部横纵切口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患者盆腹腔粘连程度、术中情况及腹壁瘢痕的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部不同切口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再次剖宫产患者102例,按首次剖宫产切口方式分为两组,各51例。观察组首次剖宫产为纵切口方式,对照组为横切口方式。观察两组腹壁瘢痕、盆腹腔粘连程度及术中情况。结果:观察组盆腔粘连程度较对照组明显轻,观察组首次剖宫产瘢痕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腹部纵切口剖宫产产妇术后瘢痕愈合更好,盆腔粘连程度轻,且可促进再次剖宫产手术进程,减少术中出血,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16期)

王雅洁[10](2019)在《活血通腑方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调控腹腔微环境防治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外科开腹手术日益增多,不论是传统开腹手术或者腹腔镜手术,都无法避免腹腔粘连的发生。腹腔粘连一旦发生,会引起患者腹胀、腹痛、肠梗阻,甚至会造成女性不孕。现代社会急需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来防治术后腹腔粘连(PA)的发生。近年来,中医药凭其自身优势与特点在临床各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均发挥了不同作用。中医学将腹腔粘连归属为“腹痛”“肠结”“关格”“症瘕”“积聚”等范畴,腹部受到损伤时会造成腹部气机运行受阻,气不摄血,血液溢出,气不运血,血行不畅,术后体虚,气血俱虚,不能正常运行于体内,导致气血瘀滞,引起腹痛;瘀久生热,煎熬津液,继而产生有形之物积于腹部;脏腑功能失常,津液不能运化,日久成痰,会在腹部生成结块,压迫胃肠,胃肠蠕动障碍,运纳失常,引起便秘、腹痛,日久形成肠梗阻。前世医家在治疗腹痛、肠结、关格等病证时,多以通为主,活血化瘀兼补益中气,攻补兼施,达到治疗目的。活血通腑方由大黄牡丹汤化裁而成,具有泻下通腑,活血化瘀功效,导师团队前期临床研究表明活血通腑方能够减轻术后粘连程度,降低粘连发生率,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术后腹腔粘连的病理机制复杂,导师团队已从腹腔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免疫炎症反应等角度进行了多角度探讨,前期实验结果表明,活血通腑方对术后腹腔微环境有调控作用。巨噬细胞作为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当受到不同刺激因子刺激时,巨噬细胞会形成经典激活型(M1)型巨噬细胞和替代激活型(M2)型巨噬细胞两种不同表型细胞。受炎性微环境促炎因子刺激,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能够促进炎症反应,清除微生物,形成促炎症反馈;被抗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则转化为M2型,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白介素-4(IL-4)、白介素-13(IL-13)等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形成抗炎症反应的正反馈机制。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活血通腑方对术后腹腔微环境有调控作用,因此通过探讨活血通腑方对术后大鼠腹腔粘连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探究通过巨噬细胞调整免疫微环境达到防治腹腔粘连作用机制,对明确活血通腑方防治腹腔粘连的作用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挫刀法建立的术后腹腔粘连模型进行实验研究,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四磨汤组、氟伐他汀组和活血通腑方组五组。观察术后腹腔粘连状况并通过粘连评分评价腹腔粘连水平,通过Masson染色镜下观察各组粘连组织粘连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IL-1、IL-6、TNF-α、IL-4、IL-10、IL-13细胞因子含量,通过RT-PCR检测各组粘连组织中IL-6、TNF-α、Arg-1 mRNA表达水平。结果:粘连评分以及镜下观察Masson染色切片发现,术后腹腔粘连模型造模成功。空白组腹腔几乎无粘连,模型组腹腔粘连严重,难以分离,用药组腹腔粘连程度均较模型组轻。活血通腑方较模型组而言,肉眼观察下粘连程度明显减轻;同时活血通腑方组可以降低IL-6、TNF-ααmRNA含量,提高Arg-1 mRNA表达水平以及减少IL-1、IL-6、TNF-α细胞因子含量,提高IL-4、IL-10、IL-13细胞因子含量。结论:1.术后腹腔粘连在中医临床属于“腹痛”“肠结”“关格”“症瘕”“积聚”等范畴,多由腹部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等引起,根据前世医家“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治疗原则,以活血通腑方药,理气活血,可防治术后粘连。2.活血通腑方对术后大鼠腹腔粘连具有抑制作用,能明显减轻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程度,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提高抗炎因子含量,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巨噬细胞含量,影响免疫微环境相关。3.腹部外科术后适时应用中医药,可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3)

腹腔粘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经宫腹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去除腹腔异位节育器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行常规宫内异位节育器失败,且经超声检查疑似节育器异常情况为嵌顿、残留及断裂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宫腔镜组7例、腹腔镜组6例以及宫及腹腔镜联合组22例。观察患者节育器异常情况、取出宫内异位节育器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宫腔粘连美国生殖协会标准评分(AFS)情况以及对医护人员护理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35例患者中,宫腔镜7例,腹腔镜6例,宫、腹腔镜联合22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取出宫内异位节育器。宫内异位节育器取出后,患者下腹胀痛、腰骶疼痛、月经紊乱以及阴道不规则流血的总有效率为100%,临床症状得到显着改善。治疗后3个月和4个月后,患者粘连情况、月经情况、宫腔粘连累及范围的AF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通过调查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发现,经宫、腹腔镜取出宫内异位节育器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单独宫腔镜、腹腔镜取出宫内异位节育器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宫腹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去除腹腔异位节育器的效果显着,可明确患者节育器异位位置,改善术后相关临床症状,且手术创伤小,对术后再粘连发生影响较小,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也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腹腔粘连论文参考文献

[1].金梁,周亚兵,刘海涛,陆晓彤.抗粘方防治小儿腹腔术后肠粘连效果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9

[2].张琴,曹珊珊,林杰.经宫腹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去除腹腔异位节育器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

[3].白景瑞,吴咸中,刘洪斌,李东华,崔丽华.清热解毒方和凉血活血方防治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组织形态学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

[4].吴馥凌,侯楚祺,夏秋香,刘文钦,侯连兵.术后腹腔粘连中西医防治方法研究与应用[J].中国药业.2019

[5].骆黎静,魏薇,卢丹,刘坤,盛洁.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状况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9

[6].姚燕丽.初次不同剖宫产方式对产妇术后盆腹腔粘连、腹壁瘢痕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

[7].黄河英.首次不同剖宫产切口对腹壁、腹腔粘连性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8].王俊玲.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比较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潘红梅.首次腹部横纵切口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患者盆腹腔粘连程度、术中情况及腹壁瘢痕的影响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

[10].王雅洁.活血通腑方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调控腹腔微环境防治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内镜下阴道造口导致直肠灼伤大鼠腹腔粘连组织微血管计数(×4...免疫抑制大鼠腹腔感染情况:感染弥漫,...预防大鼠腹腔粘连术后十天的照片:B组大鼠腹腔粘连状况及胆管周粘...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步骤a图机器...

标签:;  ;  ;  ;  ;  ;  ;  

腹腔粘连论文_金梁,周亚兵,刘海涛,陆晓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