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钰: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个人品德建设的理论分析论文

韩钰: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个人品德建设的理论分析论文

摘 要: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道德引领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着重发挥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品德建设的引领作用,既根植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般规律,又回应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道德建设的时代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两者存在关系、引领的可行性以及必然性这三方面着手,理清它们之间的理论逻辑,阐释好核心价值观何以引领个人品德建设这一时代之问的理论分析,为其后具体的道德引领实践活动与引领策略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个人品德建设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遵循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重要原则,将国家、社会及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融入到具体的道德建设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的引领作用,这是新时代我国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新时代背景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个人品德建设,就是将其个人层面所提倡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价值观念通过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其在公民个体身上到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道德目标。因此,要明晰两者之间引领关系的合理属性与正确理论分析。让个体品德的提升在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取得有效进展[1]。

一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品德建设的关系

个人品德建设作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中的基本层面,在道德建设中占据着基础地位,并且一切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都需要个人品德建设的有效完成才能够落地生根。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将公民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个人层面所应追求的价值观念的形式进行全面概括和精确提炼,将我国的个人品德建设工程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个人品德建设的价值观导向和具体指引,而个人品德建设则是落实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依托和新时代德育工程。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前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价值观念,其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特性要求其必须指引个人品德建设在内的道德实践活动。个人品德建设不是乱无章法的,在不同的时期都要遵循其所在时期具体的道德要求和价值规范。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品德建设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引领进行全面的培育发展[2]。

另一方面,从个人品德建设角度出发,将核心价值观对于公民的具体道德要求融入到其道德建设过程中,是新时代具体的德育工程。只有通过在加强诸如个人品德建设等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观念,将其融入到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并在相应的活动中以此为准、以此践行,才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落实,取得相对可观的现实效果。

二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个人品德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从两者的理论内涵分析引领的可行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德性观念是对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点提炼,是公民在道德世界中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同时也是判断公民具体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强调的是公民与国家的道德关系,敬业强调的是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诚信与友善反映个体之间的道德关系。个人品德是个体在接受特定的道德教育后,通过自我的德性养成,在个体思想与行为两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道德品质。个人品德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道德实践过程,指的是在社会相关道德准则的影响下,个体通过自我认同和自我选择某种道德规范,并在其思想和行为中进行相应的道德品质培育的动态建设过程。因此,将前者的道德观念融入到后者的德育实践过程中,符合我国道德建设的要求。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前提之一是“体制问题”,因此,他们可以帮助降低交易成本。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集体行动对于融入超市供应链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参与农民都涉及某种形式的集体行动,而且,成为组织化成员显著增加了参与超市供应链的概率。支持这一假设的是参与的集体行动程度越高,在这类市场销售的概率越高。

自贸港发展到第二代以后就已不再局限于贸易范畴,而是渗透到投融资领域。目前我国11个自贸区已经全面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以及准入前国民待遇管理,负面清单数目由设立之初的190项减少至95项。投资规则透明化有效提升了自贸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但对比香港、新加坡、迪拜等的投资环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香港,大部分行业对外来投资者不设限,除银行业和广播业外,外资普遍享有100%所有权和国民待遇,而且成立公司的手续快捷,最快1小时内完成注册,且没有最低实缴资本的规定。可以预期我国自贸港将会实施更少的负面清单,更快捷的商事登记,更开放的执业许可。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不同学生价值观取向不同,也直接决定其个人行为方式的差异。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及社会利益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外,再加上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日渐实用化及价值评判标准的日渐多元化,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逐渐呈现出一系列全新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总书记对于核心价值观德性归属的论述体现了核心价值观广泛的德性内涵,其中最基本的层面就是个人的德。而个人的德需要个人品德建设的实施才能得以更好的培育,因此,用核心价值观引领个人品德建设是一项有必要的道德实践活动。

第二,从两者关系探析引领的可行性。两者双向互动的实践关系推动着两者在德育建设过程中的相互对接。只有将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道德观念融入到个人品德建设过程中、体现到个人品德建设的结果中,才能真正的保证个人品德建设的方向性和时代性。道德建设也不是盲目的,应该是具有时代性、有序性、合理性的。而它的这些道德特性的体现必须彰显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之中。基于两者关系之上的引领路径和道德建设会丰富我国的道德建设理论与道德实践环节的具体探索[3]。

第四,从两者实践与理论双重特性的一致性分析引领的可行性。前文已经讲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特性。个人品德建设虽侧重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与建设过程,但也是在道德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过程,加之个人品德本身就具有实践性的特质,因此,个人品德建设也是理论与实践双重特性于一体的德性培育工程。两者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特性的一致性,从理论和实践两条德性建设的路径来看,都具有发生关系的可行性。

三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个人品德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第三,从两者的本质属性分析引领的可行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道德建设的价值引领。个人品德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范畴,是个体道德思想和行为形成的基础性德育工程。两者虽然在层次上占据着不同的地位,蕴含着时代性的道德内容区别,但实质上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虽然两者具体表现形式和现实特征有所差异,但是存在同质性特征。因此存在引领的可行性。

丛书选题契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卷撰写过程中,正值党的十九大召开,各卷作者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内容叙述有了更新。主编还适时调整选题,特别增设生态文明卷,直接呼应了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的重要精神。如此,各卷记述内容也力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印证和观照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发展。

回归现实,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个人品德缺失的道德失范现象,这种现象是多因素共同所致的结果。然而,个体价值观念的缺失是造成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个人品德建设时一定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让个体应具备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通过个人品德建设的具体道德实践活动在个体身上得到相应的培育[4]。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导致个体道德判断标准模糊,从而做出错误的道德选择。道德标准作为评判公民个体在道德生活中的基本尺度,是区分善恶的德性依据。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清晰明确,会提升公民个体道德判断的准确性,从而利于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确立。而道德标准与道德判断本身就蕴含着道德价值观念的意义,它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我国的价值引领,是基于特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之上的道德伦理观念集合。如果在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下进行个人品德建设,就会使个人品德建设工程缺失正确的方向性,从而使个体在道德生活中不知对错、不明荣辱,在进行道德判断时没有一个清晰的价值标准,引发错误的道德选择,因此不利于个人品德的有效建设[5]。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会影响个体道德信仰的确立。道德信仰是个体通过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在内心所形成的对某种道德理论较为稳定的坚信和崇尚。道德信仰是推动个体道德建设最重要的内在推动力。道德信仰坚定的人,会做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道德信仰与道德观念紧密联系。只有正确的、终极的、占有主导地位的道德观念才能转化为道德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人民的信仰是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而个体正确道德信仰的培育必须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完善发展。当前,要培育人民正确的道德信仰,就必须用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道德规范与价值观念引领个人品德建设,从而有效培育个体正确的道德信仰。

总之,要进行两者道德引领的实现路径,就必须先理清它们之间具体的理论关系。基于明确理论关系之上的具体实践活动将会有理可循、有据可依,将会使得具体的道德实践引领活动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和客观性。新时代背景下的道德建设要在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个人品德建设。

参考文献

[1] 郭敏.道德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指向[J].道德与文明,2019(01):116-120.

[2] 李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建设的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7):94-97.

[3] 李泽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公民道德建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4):73-78.

[4] 王宏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公民道德建设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02):62-65.

[5] 边文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民素质关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0):222-223.

本文引用格式:韩钰.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个人品德建设的理论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7):29-30.

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7.015

作者简介:韩钰(1993-),男,汉族,山西太原,本科,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标签:;  ;  ;  ;  ;  ;  ;  ;  ;  ;  ;  

韩钰: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个人品德建设的理论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