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营养论文_秦梅,韩燕,孙小凤,严焕焕,乔枫

导读:本文包含了硫营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营养,水稻,抗病性,农艺,烤烟,梯度,转录。

硫营养论文文献综述

秦梅,韩燕,孙小凤,严焕焕,乔枫[1](2019)在《硫营养对春油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硫对春油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春油菜品种"青杂5号"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盆栽试验,研究6个不同施硫量(0,3.3,6.6,13.3,20,26.6 mg/kg)对春油菜幼苗的生长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硫量的增加,叶片MDA含量逐渐升高,SOD活性逐渐下降,其他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施硫量为6.6 mg/kg时,幼苗植株干重、根长、根系活力、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P<0.05);当施硫量为20.0 mg/kg时,POD活性达到最高,显着高于对照71.15%(P<0.05),MDA含量在施硫量为3.3 mg/kg时达到最低,显着低于对照52.5%(P<0.05)。因此,施硫量为3.3~6.6 mg/kg时可明显促进春油菜幼苗生长和提高幼苗叶片相关酶活性。(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瑶[2](2017)在《不同硫营养对嗜鱼外瓶霉(Exophiala pisciphila,H93)镉耐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利用根际微生物和植物联合作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生物修复是本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一类称之为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s)的植物内生真菌可以显着提高矿区植物重金属耐受性,促进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类菌丝颜色较深且有横隔、并在植物根系形成微菌核的DSE普遍定殖于矿区植物根部,且表现出极强的重金属积累能力和耐受性,然而其机制却不甚清楚。重金属矿脉的形成通常都伴随着硫化物,而硫又是机体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其在机体适应重金属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前期从云南会泽一个古老铅锌尾矿遗址上生长的孟加拉野古草(Arundinella bengalensis)根内分离的嗜鱼外瓶霉(Exophiala pisciphila,H93)为材料,在低硫、正常硫、高硫条件和镉(Cd)胁迫浓度(EC50为111.2mg/L)胁迫下培养H93,以正常硫不加镉处理为对照,探讨硫营养对H93镉耐性的影响及机制,从生理、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探讨硫在DSE应对重金属胁迫中起的作用。论文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培养基质中硫营养水平的增加(即从2 mg/L增加到40 mg/L和600 mg/L),H93菌丝内的重金属Cd含量显着降低,而菌丝的生物量显着增加,菌丝体内总S的含量也随着硫营养的增加而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浓度硫(600 mg/kg)处理下H93菌丝生物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低硫营养培养条件下的生物量。说明适度的硫营养在缓解镉毒性和促进H93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2、硫通过影响H93菌丝内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以及硫化物的合成来增强H93对Cd的耐性。EC50浓度Cd胁迫下,随着硫营养的增加H93菌丝体内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水平下降,表明胞内Cd胁迫减轻,还原型谷胱甘肽(Glotathione,GSH)、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植物络合肽(Phytochelatins,PCs)、非蛋白硫醇(Non-protein thiols,NPT)及总巯基化合物含量升高,即胞内与重金属离子的结合能力增强,从而增强了 H93对Cd的耐性。3、对Cd在H93菌丝亚细胞组分的分析发现,Cd主要分布在可溶性组分和细胞壁中(即重金属解毒区),细胞器中分布较少(重金属敏感区),而且在低硫营养条件下,Cd大量在细胞壁中积累,随硫营养水平的增加,细胞可溶性组分中Cd的含量也增加,这与随着硫营养增加菌丝胞内与Cd的结合能力增强的结果是一致的。对H93菌丝体内Cd不同化学形态赋存形式分析发现,Cd主要以水提取态、醋酸提取态以及氯化钠提取态为主,其中含量最高的氯化钠提取态,其次为水提取态。随着S营养增加氯化钠提取态比例上升,而氯化钠提取态主要提取果胶酸盐和蛋白质结合态的Cd。醋酸和盐酸提取态比例也与S营养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提取态相比,醋酸和盐酸提取态(重金属磷酸盐和草酸盐)重金属迁移活性最低,说明H93随着硫营养的增加使活性高的Cd向迁移活性低的Cd转变以减轻重金属的毒性。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硫营养可影响Cd在H93菌丝内的化学形态和亚细胞分布,从而减轻Cd的毒害,增强菌丝对Cd的耐性。4、以Cd胁迫下H93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选择了与硫代谢及重金属胁迫相关的8个基因为研究对象,分别是编码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transferase,GST)、硫酸盐同化(合成和转运)(sulfate assimilation(biosynthetic process and sulfate transporter))、膜定位信号识别颗粒依赖性翻译蛋白(SRP-dependent cotranslational protein targeting to membrane)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这些基因在不同硫营养水平上的表达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发现除了 GST和SOD的一个编码基因外,其余6个基因对重金属胁迫和硫营养水平的响应呈现不同的特征,甚至是同一蛋白家族的不同编码基因对重金属和硫营养水平的响应也不完全相同。与无Cd胁迫正常硫营养水平培养H93的对照相比,在EC50浓度Cd处理条件下,硫营养水平的升高(从40mg/L上升到600mg/L)显着提高了编码MT基因的表达,却不显着影响一个编码GST和一个SOD基因的表达,然而另一个编码GST和SOD的基因的表达却受到重金属镉的浓度和硫营养浓度的双重调控。编码SOD的基因在正常MMN培养基(30mg/LMg2+浓度)条件下表现为显着上调表达,而高Mg2+浓度处理(450mg/L)条件下,该基因显着下调表达。同时编码硫酸盐合成的基因、硫酸盐转运的基因以及硫酸盐同化过程中的膜定位信号识别颗粒依赖性翻译蛋白基因的合成也受到了硫营养水平的调控,前两个基因皆在正常硫营养水平(40 mg/L)下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但硫酸盐合成基因在高硫营养水平、高Mg2+浓度(600mg/L、450mg/L)条件下显着下调表达,而硫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在正常硫、高Mg2+浓度(40 mg/L、450 mg/L)条件下表达量达到最高值。结果表明增强与硫代谢及重金属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是H93增强Cd耐性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上述结果表明Cd胁迫下,不同硫营养水平对H93的Cd耐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硫营养的增加,H93对Cd的耐性也增强,其作用过程涉及到硫代谢和重金属胁迫相关的细胞、生理和分子机制,本文对这些过程和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通过控制硫营养水平来增强真菌Cd耐性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樊凌志[3](2017)在《硫营养影响水稻与PXO99互作机理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革兰氏阴性黄单孢菌水稻变种(Xantg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所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细菌通常从水孔或伤口侵入水稻,沿叶脉维管束产生灰白色病斑。水稻遭受白叶枯病后,一般减产10%以上,严重时甚至绝收,是仅次于稻瘟病的水稻第二大病害。许多含硫化合物参与了植物抵抗各种病虫害的过程,并且在水稻苗期施用硫酸铵较硝铵、尿素和碳铵更能提高稻苗的抗病能力,因此推测水稻硫代谢与其抗病能力密切相关。Xa21为水稻白叶枯病PXO99的抗性基因,PXO99中含Ax21无毒因子,其与Xa21互作诱导水稻产生抗性。本文中,我们主要以CX621B(转入Xa21基因的转基因水稻)和D62B(未转入Xa21基因)两种不同的水稻作为材料研究水稻的抗PXO99情况。通过不同硫营养梯度处理水稻,用PXO99进行侵染接种叶片,测量叶片的病斑长度,发现在0-0.5mM时,随着硫浓度的升高,病斑长度逐渐升高;在3.3-10mM时,随着硫浓度的进一步升高,病斑长度逐渐降低。而在外源茉莉酸或其生物合成抑制剂存在下,对于CX621B,高浓度硫酸盐下的病斑长度降低至0.5mM病斑长度的50%,对于D62B,高浓度硫酸盐下的病斑长度降低至0.5mM病斑长度的60%。通过分析水稻Xa21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0-0.5mM处理时Xa21的转录水平差异性不显着,但随着硫浓度的提升,Xa21的相对转录水平逐步升高。水稻GSH含量测定分析表明0-0.5mM时,随着硫浓度的升高,GSH的含量CX621B明显要比D62B高;随着硫浓度的提高,D62B的GSH含量却比CX621B高。为了分析激素水平变化是否参与了硫营养对水稻抗性的影响,我们分别筛选到了水稻茉莉酸(JA)和脱落酸(ABA)的正向标志基因OsJAZ8和RD22。根据标志基因的转录水平,我们发现在3.3m1M硫浓度条件下,CX621B的ABA含量比D62B含量低很多,差异最显着,而在其他硫浓度条件下,两种水稻的ABA含量无明显差异;在0-0.5mM硫浓度条件下,CX621B的茉莉酸含量分别是D62B的3倍,6倍以及3倍;在3.3-10mM硫浓度条件下,CX621B分别是D62B的3倍,6倍以及5倍。根据水杨酸(SA)的HPLC定量法发现,在0-0.5mM硫浓度条件下,转基因水稻CX621B和D62B的水杨酸含量较为接近,在3.3-10mM时,两者的差异性逐渐增大,并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在1OmM硫浓度条件下,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达到最大,CX621B的水杨酸是D62B的2倍。CX621B和D62B的病斑长度与JA的含量在整体水平上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说明JA对PX099的防御起到关键作用,且在CX621B中,随硫浓度提高其抗性基因Xa21的表达量逐渐升高,暗示了硫营养在影响水稻的抗病性可能主要通过激素以及Xa21的表达发挥功能的。(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7-03-12)

陈果果[4](2016)在《硫营养对PXO99~A致病毒素及磺基转移酶RaxST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硫(S)是继氮(N)、磷(P)、钾(K)之后第四位必不可少的生命元素。硫代谢是PX099A体内重要的代谢途径,在合成致病毒素和无毒因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抗毒素筛选体系培育抗性植株和以无毒因子作为药物靶标应用于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本研究采用乙酸乙酯法分离、提取硫梯度处理的PX099A致病毒素,并对其进行生物毒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4mM浓度范围内,硫浓度越高,越有利于PX099A致病毒素的合成,其毒力越强。水稻品种CX6221B比D62B对PXO99A毒素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性。该毒素对水稻露白种子胚根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胚芽,对胚根与胚芽的毒害作用随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当粗毒素浓度达到1mg/mL时,毒素对胚芽胚根的生长起完全抑制作用。构建pSKB4-RaxST-ECFP质粒载体,采用电转化方法获得PXO99A-RaxST-ECFP重组菌株并鉴定,最后荧光检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细菌生长时期的RaxST合成量不同,其中对数生长期的RaxST表达量最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硫浓度的增大,RaxST合成量逐渐增大,从而影响无毒因子的硫酸化;低浓度的硫会减少RaxST的合成。另一方面,通过分析RaxST序列,克隆、表达、纯化获得fRaxST-MBP(全序列的RaxST、tnRaxST-MBP(去掉N端的RaxST)、tcRaxST-MBP(去掉C端的RaxST)和tcnRaxST-MBP(去掉N端和C端的RaxST)共四种融合蛋白。利用人工合成的四种多肽(10肽、15肽、17肽、21肽)为底物,对RaxST进行了酶学分析。结果表明,fRaxST-MBP对10肽、15肽、17肽、21肽的kcat、Km和Kj分别为:6.13 s-1、1.36 mmol/L和0.01mmol/L;0.51s-1、0.47mmol/L和0.49 mmol/L;0.12 s-1、 0.03 mmol/L和1.72 mmol/L;0.04 s-1、0.01mmol/L和0.01 mmol/L。tcRaxST-MBP对10肽、15肽、17肽、21肽的kcat、Km和Kj分别为:0.37s-1、O.13 mmol/L和1.94 mmol/L;1.25 s-1、0.26 mmol/L和0.10 mmol/L;0.97s-1、0.14 mmol/L和0.07 mmol/L; 0.75 s-1、0.03 mmol/L和0.02 mmol/L。tnRaxST-MBP对10肽、15肽、17肽、21肽的kcat、Km和Ki分别为:0.14 s-1、.0.16 mmol/L和0.92 mmol/L;6.23 s-1、4.89 mmol/L和0.02 mmol/L;0.45 s-1、0.04 mmol/L和0.21mmol/L;0.18s-1、0.01mmol/L和0.14 mmol/L。tcnRaxST-MBP对10肽、15肽、17肽、21肽的kcat、Km和Ki分别为:0.25s-1、0.11 mmol/L和1.05 mmol/L;65.3 s-1、4.20 mmol/L和0.02 mmol/L;0.15 s-1、 0.02 mmol/L和0.31mmol/L;5.75 s-1、0.22 mmol/L和0.003 mmol/L。对RaxST的催化活性分析将为深入研究PXO99A与水稻的免疫应答以无毒因子AvrXa21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6-05-15)

胡宝云[5](2015)在《匍匐翦股颖内参基因的筛选及硫营养提高海滨雀稗耐盐生理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匍匐翁股颖内参基因的筛选当植物受到外界非生物胁迫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可以为植物抗逆基因的挖掘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选择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对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分析至关重要。本实验以匐匐翦股颖(AgrostisstoloniferaL)两个组织(根和叶)为研究材料,采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 4个软件分析8个候选内参基因(ACT、EF1a、TUB、UPL7、GAPDH、PP2A、PEPKR1和CACS)在盐、干旱、低温和高温4种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稳定性。同时,在盐和干旱的胁迫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目标基因AsSAP的表达,来确定被筛选内参基因的可靠性。通过本项研究,筛选了匐匐翦股颖在非生物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进一步开展匍匐翦股颖抗逆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如下:1、基因CACS和UPL7的组合在盐胁迫下匐匐翦股颖根中可以作为目标基因表达筛选时的内参基因,基因PP2A和ACT的组合在盐胁迫下匐匐翦股颖叶片中可以作为目标基因表达筛选时的内参基因。2、在干旱胁迫下,基因CACS和GAPDH的组合适合在匍匐翦股颖的根中做基因定量的内参基因,PP2A和PEPKR1基因的组合适合在匍匐翦股颖的叶片中做基因定量的内参基因。3、在低温胁迫下,CACS和PP2A基因在根中表达稳定,EF1a和UPL7基因的组合在叶片中表达稳定;4、在高温胁迫下,CACS和PP2A是在根中表达最稳定的两个内参基因,UPL7、GAPDH和PP2A叁个基因的组合在叶片中表达稳定。(B)硫营养提高海滨雀稗对盐生理机制的研究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中我国盐碱土的总面积就约有0.34亿hm2,其中已经开垦的约有667万hm2,然而由于盐胁迫严重影响了植物生长和产量,盐渍地的利用率受到严重限制。对于盐碱化的土地,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良和利用,但存在工程量大、费用高、可持续性差等缺陷,而选取优良的耐盐植物和科学的生产管理措施(如施加外源物质提高植物耐盐性)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硫营养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当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如盐胁迫)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以海滨雀稗'SeaIsle2000'为材料,研究施加硫营养对海滨雀稗盐害胁迫下的缓解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结果如下:1、添加硫营养可以有效的提高盐胁迫下海滨雀稗的净光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在无盐胁迫下,也能对其有一定的提高。2、添加硫营养可以缓解盐胁迫下海滨雀稗细胞膜的损害,MDA的含量显着下降;在没无盐胁迫下,也能降低MDA的含量。(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马凤鸣,薛科邦[6](2014)在《补饲硫营养对陇东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陇东绒山羊生绒旺季,开展了硫营养补饲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Ⅲ组分别补饲0.25%蛋氨酸、0.25%硫酸钠和0.30%硫酸钠,试验各组体尺体重指标比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产绒量分别为513.67±109.36、538.76±135.29和570.69±125.83g,对照组产绒量为418.83±98.29g,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增绒22.64%、28.64%和36.26%,试验Ⅰ、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同时,羊绒洁白、纤维细、长、延伸性好,符合国际羊绒精纺要求并达到同类纤维理想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4年06期)

朱英华,周可金,张国,吴社兰,屠乃美[7](2014)在《烤烟硫营养对钙吸收与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硫浓度下烤烟根、茎、叶对钙的吸收与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硫浓度在0~8 mmol/L试验范围内,烤烟根、茎和叶片中钙含量随硫浓度增加呈显着或极显着降低。硫浓度在2~8 mmol/L范围内,烤烟根、茎、叶片对钙吸收速率和积累量随硫浓度增加而大幅度降低。0 mmol/L处理烤烟根系对钙吸收速率低于2 mmol/L处理,但在团棵和旺长期,0 mmol/L处理烤烟叶片对钙吸收速率高于2 mmol/L处理的,在旺长后期和成熟期,0 mmol/L烤烟茎对钙吸收速率高于2 mmol/L处理的。0 mmol/L处理烤烟根系钙积累量低于2 mmol/L处理的,但其叶片和茎对钙积累量与2 mmol/L处理差异不大。由此可见,在液培条件下,无硫或低硫促进了烤烟根、茎、叶对钙的吸收和积累。(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熊瑛,雷玲,张吉翔[8](2013)在《DNA修复转录因子TFIIH与毛发硫营养障碍的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毛发硫营养障碍(TTD,trichothiodystrophy)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疾病,其特征为脆发及其他不同系统症状相关。半数TTD病患会因为核苷酸剪切修复障碍而出现光过敏现象,它是由于DNA修复转录因子TFIIH中编码XPB、XPD以及p8/TTDA(于2004年发现并命名)叁个亚基基因突变而导致的。所以,研究TFIIH亚基突变有助于让我们了解毛发硫营养障碍。(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13年12期)

薛科邦,张建军,周步峰,李嘉龙,马凤鸣[9](2013)在《补饲硫营养对陇东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和其他家畜相比,硫在绒山羊体内的消化代谢和分布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硫在常见牧草和一般饲料中含量较低,仅为绒纤维含硫量的1/10。在放牧和舍饲情况下,天然饲料含硫量均不能满足羊毛绒最大生长需要,硫成为绒山羊绒纤维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此外,绒毛纤维中的含硫量直接影响着绒毛的纺织性能。因此,硫营养对于绒山羊比其他家畜具有(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3年05期)

林锋[10](2013)在《管溪蜜柚果园钙、镁、硫营养状况及缺镁矫治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和县是我国蜜柚的主产区,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缺钙导致管溪蜜柚果实粒化、缺镁引起管溪蜜柚叶片黄化、异常脱落等已成为生产问题,并受到广泛关注。有关蜜柚钙、镁、硫营养状况研究的报道较少,本文对平和县10个乡镇300多个蜜柚果园的土壤和叶片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果园土壤和叶片的钙、镁、硫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针对蜜柚缺镁问题,开展蜜柚缺镁矫治措施的大田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管溪蜜柚钙素营养状况1.1果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平和蜜柚果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范围为98.27-2084.03mg/kg,平均值为495.98±317.97 mg/kg。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丰富(>2000mg/kg)的样品占0.32%,适宜含量(500mg/kg-2000mg/kg)的占34.39%,缺乏(<500mg/kg)的样品占65.29%。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与土壤pH、CEC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着正相关。1.2蜜柚叶片钙含量蜜柚叶片钙含量范围在1.03%-5.63%之间,平均值为3.10±0.71%,其中钙含量丰富(>3.8%)的样品占4.8%,含量适宜(2%-3.8%)的样品占78.8%,缺乏(<2%)的样品占16.3%。相关分析表明,叶片钙含量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叶片镁/钙比值及叶片钾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2管溪蜜柚镁素营养状况2.1果园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平和蜜柚果园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为3.23-204. Olmg/kg,平均值为56.67±47.53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丰富(>125mg/kg)的样品占8.7%,含量适宜(80mg/kg-125mg/kg)的样品占14.2%,缺乏(<80mg/kg)的占有77.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与土壤pH、CEC呈极显着正相关。2.2蜜柚叶片镁含量蜜柚叶片镁含量范围在0.17-0.72%之间,平均值为0.35±0.08%,其中叶片镁含量丰富(>0.47%)的样品占9.6%、含量适宜(0.32%-0.47%)的样品占52.6%、缺乏(<0.32%)的样品占37.8%。叶片镁含量与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叶片钾/镁比值、叶片钙/镁比值呈极显着负相关。3管溪蜜柚果园硫素营养状况3.1果园土壤有效硫含量蜜柚果园土壤有效硫含量为10.98-116.65mg/kg,平均值为55.75±24.50mg/kg。土壤有效硫含量丰富(>30mg/kg)的样品占83.6%,含量适宜(16mg/kg-30mg/kg)的样品占12.9%,缺乏(<16mg/kg)的占3.5%。果园土壤有效硫含量与土壤CEC、<0.002mm颗粒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土壤pH、2-0.02mm颗粒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3.2蜜柚叶片硫含量蜜柚叶片硫含量范围为0.24-0.53%,平均值为0.34±0.04%,其中叶片硫丰富(>0.4%)的样品占12.2%,含量适宜(0.2%-0.4%)的样品占87.8%。相关分析显示,叶片硫含量与土壤有效硫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叶片氮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4蜜柚缺镁矫治措施4.1不同缺镁矫治措施的效果以采收期叶片镁含量作为评价5种缺镁矫治措施效果好坏的指标,结果是,叶面喷施镁肥的效果表现为1%Mg(N03)2·6H20处理明显好于1%MgSO4·7H2O处理;土壤施用镁肥的效果则是株施1kg农用氢氧化镁优于株施2kg农用硫酸镁。缺镁蜜柚矫治的最佳措施是lkg农用氢氧化镁作为基肥,同时结合叶面喷施1%Mg(N03)2·6H20o4.2施镁对缺镁胁迫下蜜柚光合生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镁肥可以增加蜜柚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的含量,提高蜜柚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施用镁肥可以缓解缺镁胁迫对蜜柚PS Ⅱ的伤害,表现为Fv/Fm提高、PS Ⅱ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下降、电子传递效率增加、PS Ⅱ反应中心性能指数PIABS、PICS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3-04-01)

硫营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利用根际微生物和植物联合作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生物修复是本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一类称之为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s)的植物内生真菌可以显着提高矿区植物重金属耐受性,促进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类菌丝颜色较深且有横隔、并在植物根系形成微菌核的DSE普遍定殖于矿区植物根部,且表现出极强的重金属积累能力和耐受性,然而其机制却不甚清楚。重金属矿脉的形成通常都伴随着硫化物,而硫又是机体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其在机体适应重金属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前期从云南会泽一个古老铅锌尾矿遗址上生长的孟加拉野古草(Arundinella bengalensis)根内分离的嗜鱼外瓶霉(Exophiala pisciphila,H93)为材料,在低硫、正常硫、高硫条件和镉(Cd)胁迫浓度(EC50为111.2mg/L)胁迫下培养H93,以正常硫不加镉处理为对照,探讨硫营养对H93镉耐性的影响及机制,从生理、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探讨硫在DSE应对重金属胁迫中起的作用。论文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培养基质中硫营养水平的增加(即从2 mg/L增加到40 mg/L和600 mg/L),H93菌丝内的重金属Cd含量显着降低,而菌丝的生物量显着增加,菌丝体内总S的含量也随着硫营养的增加而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浓度硫(600 mg/kg)处理下H93菌丝生物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低硫营养培养条件下的生物量。说明适度的硫营养在缓解镉毒性和促进H93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2、硫通过影响H93菌丝内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以及硫化物的合成来增强H93对Cd的耐性。EC50浓度Cd胁迫下,随着硫营养的增加H93菌丝体内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水平下降,表明胞内Cd胁迫减轻,还原型谷胱甘肽(Glotathione,GSH)、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植物络合肽(Phytochelatins,PCs)、非蛋白硫醇(Non-protein thiols,NPT)及总巯基化合物含量升高,即胞内与重金属离子的结合能力增强,从而增强了 H93对Cd的耐性。3、对Cd在H93菌丝亚细胞组分的分析发现,Cd主要分布在可溶性组分和细胞壁中(即重金属解毒区),细胞器中分布较少(重金属敏感区),而且在低硫营养条件下,Cd大量在细胞壁中积累,随硫营养水平的增加,细胞可溶性组分中Cd的含量也增加,这与随着硫营养增加菌丝胞内与Cd的结合能力增强的结果是一致的。对H93菌丝体内Cd不同化学形态赋存形式分析发现,Cd主要以水提取态、醋酸提取态以及氯化钠提取态为主,其中含量最高的氯化钠提取态,其次为水提取态。随着S营养增加氯化钠提取态比例上升,而氯化钠提取态主要提取果胶酸盐和蛋白质结合态的Cd。醋酸和盐酸提取态比例也与S营养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提取态相比,醋酸和盐酸提取态(重金属磷酸盐和草酸盐)重金属迁移活性最低,说明H93随着硫营养的增加使活性高的Cd向迁移活性低的Cd转变以减轻重金属的毒性。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硫营养可影响Cd在H93菌丝内的化学形态和亚细胞分布,从而减轻Cd的毒害,增强菌丝对Cd的耐性。4、以Cd胁迫下H93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选择了与硫代谢及重金属胁迫相关的8个基因为研究对象,分别是编码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transferase,GST)、硫酸盐同化(合成和转运)(sulfate assimilation(biosynthetic process and sulfate transporter))、膜定位信号识别颗粒依赖性翻译蛋白(SRP-dependent cotranslational protein targeting to membrane)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这些基因在不同硫营养水平上的表达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发现除了 GST和SOD的一个编码基因外,其余6个基因对重金属胁迫和硫营养水平的响应呈现不同的特征,甚至是同一蛋白家族的不同编码基因对重金属和硫营养水平的响应也不完全相同。与无Cd胁迫正常硫营养水平培养H93的对照相比,在EC50浓度Cd处理条件下,硫营养水平的升高(从40mg/L上升到600mg/L)显着提高了编码MT基因的表达,却不显着影响一个编码GST和一个SOD基因的表达,然而另一个编码GST和SOD的基因的表达却受到重金属镉的浓度和硫营养浓度的双重调控。编码SOD的基因在正常MMN培养基(30mg/LMg2+浓度)条件下表现为显着上调表达,而高Mg2+浓度处理(450mg/L)条件下,该基因显着下调表达。同时编码硫酸盐合成的基因、硫酸盐转运的基因以及硫酸盐同化过程中的膜定位信号识别颗粒依赖性翻译蛋白基因的合成也受到了硫营养水平的调控,前两个基因皆在正常硫营养水平(40 mg/L)下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但硫酸盐合成基因在高硫营养水平、高Mg2+浓度(600mg/L、450mg/L)条件下显着下调表达,而硫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在正常硫、高Mg2+浓度(40 mg/L、450 mg/L)条件下表达量达到最高值。结果表明增强与硫代谢及重金属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是H93增强Cd耐性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上述结果表明Cd胁迫下,不同硫营养水平对H93的Cd耐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硫营养的增加,H93对Cd的耐性也增强,其作用过程涉及到硫代谢和重金属胁迫相关的细胞、生理和分子机制,本文对这些过程和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通过控制硫营养水平来增强真菌Cd耐性打下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营养论文参考文献

[1].秦梅,韩燕,孙小凤,严焕焕,乔枫.硫营养对春油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青海大学学报.2019

[2].杨瑶.不同硫营养对嗜鱼外瓶霉(Exophialapisciphila,H93)镉耐性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7

[3].樊凌志.硫营养影响水稻与PXO99互作机理的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7

[4].陈果果.硫营养对PXO99~A致病毒素及磺基转移酶RaxST合成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6

[5].胡宝云.匍匐翦股颖内参基因的筛选及硫营养提高海滨雀稗耐盐生理机制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6].马凤鸣,薛科邦.补饲硫营养对陇东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禽种业.2014

[7].朱英华,周可金,张国,吴社兰,屠乃美.烤烟硫营养对钙吸收与积累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4

[8].熊瑛,雷玲,张吉翔.DNA修复转录因子TFIIH与毛发硫营养障碍的研究新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3

[9].薛科邦,张建军,周步峰,李嘉龙,马凤鸣.补饲硫营养对陇东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3

[10].林锋.管溪蜜柚果园钙、镁、硫营养状况及缺镁矫治措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浮游动物的营养行为正常供水条件下硫营养对叶绿素...作物硫营养界面示例(下转第231...硫营养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的...4.1在111.2mg/L镉胁迫下,...3.6在111.2mg/L镉胁迫下,...

标签:;  ;  ;  ;  ;  ;  ;  

硫营养论文_秦梅,韩燕,孙小凤,严焕焕,乔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