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反思

对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反思

庄春霞江苏省江阴市周庄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在以文本研习为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已成为一个盲区。本文认为应结合中职学生言说的特点,加强写作资源的开发,在文本阅读和生活感悟的双重基础上不断潜沉、积淀,将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导入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让写作成为一次隐秘而愉悦的精神之旅。

【关键词】中职语文写作教学写作资源生活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2-0057-02

当你正在为写什么、怎么写这类事情冥思苦想时,你是否能够与我们一起做一些关于写作本身的思考?如果可以,那么我们不妨追问一些问题:我们是否应该换一种思维来追寻写作对于我们的意义;我们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时,写作才能成为一种充满言说乐趣的个人表达;写作者首先面对的是文体本身,还是我们的心灵……。这些问题大都触及了一个事实,即写作与作者的关系在写作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界定。实际的情形是:在以文本研习(基本上按照文体编排)为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本身已成为一个盲区,作者的书写范围、内容、表达日益逼仄狭窄,写作成为一件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指定任务,作文也在这里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变成了“造文”,那里面摇荡着的却是生搬硬套、虚假矫情和累赘繁冗,作品宛如一束干巴巴的没有生命的塑料花。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矫情作假,失却真心;(2)拼凑抄套,作游戏文;(3)无德之言,谬误之言;(4)卖弄技巧,唯求新奇。这大抵根植于我们以文体为主导的写作模式和以应试作文为主导的评价方式。

能否让写作重新充满灵性,让我们从这扇窄门进入一片广阔无垠的境界?我们需回到一些古老的命题:(1)“诗言志”,《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许慎《说文解字》释“志,意也”,《毛诗序》以“情”释“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2)“词缘情”,词之正格,方家多以婉约为宗,无论婉约缠绵,还是豪放旷达,这里都有作者彼时的怀抱,我们此时再读,仍然感动,那里面自有一种感发人心的力量;(3)“为情造文”,文章之道乃经国之大业,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偏偏纠正其时“为文造情”的流弊,提出了要“为情造文”,正是有了真情实感,文章才能饱满动人。当作者尊重内心的生命体验、以真情实感倾泻于笔端时,作品往往获得了持久而弥新的生命力,历千年而不衰。

这种回溯式的观照无疑让我们洞悉了当下写作教学的症结所在。现行的苏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语文》经修订后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五个序列设计和编排教学内容。其在写作训练上,教材构建了一整套训练方案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者的努力,这里所呈现的一套方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既有写作素养的陶冶,又有技巧的训练;在能力提升上,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编者在编写意图上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的垂青,而应用文的强调则是中职语文工具性这一特点的直接体现。在具体操作中,训练又分为训练重点、训练指导、示例讲析、参考题目四个栏目。整个训练体现了强烈的目标性、导向性和工具性。然而,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笔者常常陷入困顿之中:一是教师只需按部就班的教,教师成了文本(教材)的代言人;一是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的写,学生成了文本(教材)的践行者。教材强烈的主体意识彰显了教师与学生的被动。尽管教材也强调了“个性、独创”,但是我们却很少看到那种真正地闪烁着金子般光泽的作品。实际上,写作教学成了一种文体训练。这于近几年的单招考试中亦可见出,一方面标榜文体不限,另一方面又重点注明诗歌除外。在这种文体写作的指引下,我们也很少听到那些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与写作兴趣减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更愿意选择书信、聊天、日记等方式表达自己。事实上,一些学生的博客日志、QQ空间充满了个人的言说风格与青春活力。这种言说方式的多元化反映了写作教学方法的单一。更关键的是,现行的文本研习与写作训练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我们学习了大量的名篇佳作,但是它们却很少被有机地融入到写作训练中。学生对作品的体验也往往停留在文本研习阶段。

明确当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症结所在,参考普高的写作模式,笔者在本学期的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从以下方面提出救弊的方案:

一唤醒“作者意识”

正如前文所提,写作与作者的关系在写作教学中需要重新界定。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被动写作,很少能够全身心地参与体验,写作时出现抵触情绪也是无可厚非的。这在中职学生中尤为突出。另外,教师也很少突显这种“作者意识”。这与我们对写作的认识有关。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写作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也是学生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这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写作作为一种创作活动,我们应帮助学生建立“作者意识”。笔者在评讲作文时往往有意识地强调这是某某同学的“作品”,这篇作品“作者”是某某同学,学生会获得一种喜悦和成就感。这种“作者意识”的召唤其实是将学生与写作之间建立一种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命体验也就很容易融入到平时的写作中。

二开发写作资源

现有的写作训练一方面忽视了中职学生生活中言说的多元方式和丰富的内心体验,另一方面又与教材中的文本研习相脱节。本学期,笔者在写作教学中不断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加强写作资源的开发,将文本阅读、生活感悟与写作互动结合起来。(1)从教材中选择一些名篇,让学生写读后感,学生对文本的真实感受可以呈现出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对文本进行着解读。(2)将身边的一些事、现象导入写作训练中,学生因有真切的生命体验,所以能够做到言为心声,而且不乏佳作。譬如,在学生参加完军训后,我及时要求学生写一篇《军训随想》,结果每位学生都认真地写出了自己的真实体验,且还有两篇在校报上发表了。我又及时地在班级里评点,将学生写的一些趣事集中起来与大家分享。一方面学生重新体验了军营生活,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写作充满了乐趣。(3)修订版中职语文教材增加了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笔者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契机,丰富学生对语文的感性认识,在自主、开放的空间里为学生营造写作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与大地、自然、社会、人生积极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每个人的一生都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写作资源,每个人都有言说的欲望,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作者。实际上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也有一种取代作者的愿望。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反思,重新审视写作与作者的关系,尊重学生言说的多元方式和丰富的内心体验,激发学生的“作者意识”,加强写作资源的开发,在文本阅读和生活感悟的双重基础上不断潜沉、积淀,将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导入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让写作成为一次洞悉内心、发现自我、隐秘而愉悦的精神之旅。

参考文献

[1]邱翠庚.应试作文五戒[J].语文教学通讯,2004(3)

[2]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标签:;  ;  ;  

对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