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注射论文_王琼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量注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量,静脉注射,心衰,胸腺肽,硝酸甘油,可的松,氢化。

微量注射论文文献综述

王琼莉[1](2019)在《细节护理在微量泵注射药物治疗心衰期间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微量泵注射药物治疗心衰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微量泵注射药物治疗的心衰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行微量泵注射药物治疗的心衰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可显着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了解程度,并可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徐伟,李佳,张黎姣,全军承,卢玉宝[2](2019)在《氢化可的松持续静脉微量泵入联合注射胸腺肽α1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糖波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持续静脉微量泵入联合注射胸腺肽α1对脓毒症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脓毒症休克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缓慢静滴组(n=38)给予氢化可的松缓慢静脉滴注治疗,微量泵入组(n=42)给予持续静脉微量泵入治疗,联合治疗组(n=40)给予氢化可的松持续静脉微量泵入联合胸腺肽cal治疗,疗程7 d。观察3组治疗效果、血糖波动,比较3组治疗期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50%,显着高于微量泵入组的35.71%和缓慢静滴组的34.21%(χ~2=8.196,P=0.017)。联合治疗组休克持续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微量泵入组和缓慢静滴组(F=11.874、7.462,P=0.000、0.001);联合治疗组28 d病死率为35.00%,显着低于微量泵入组的59.52%和缓慢静滴组的71.05%(χ~2=10.768,P=0.005)。联合治疗组、微量泵入组平均血糖水平(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高血糖时间窗均显着低于缓慢静滴组(F=10.475、11.339、15.597,均=0.00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d、7 d、14 d 3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名(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呈先升高后逐渐降低趋势;联合治疗组治疗后7 d、14 d血清PCT、IL-6、TNF-α和hs-CRP显着低于微量泵入组和缓慢静滴组(P<0.05),微量泵入组和缓慢静滴组治疗后血清PCT、IL-6、TNF-α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化可的松持续静脉微量泵入联合注射胸腺肽α1可以有效降低脓毒症休克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患者血糖波动更低,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黄玉玲[3](2019)在《临床用无菌注射器对微量注射泵输液精度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临床用无菌注射器对微量注射泵输液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使用较多的两种品牌的注射器,将其标记为A和B,每个品牌的注射器有3种不同容量的注射器,以纯水为注射液,对其进行流量测试,采用电子泵对其进行计量。结果:当微量注射泵上设置对应无菌注射器流量时,其注射液精度普遍高于未设置对应注射器流量;在输液时,为了提高其输液精度,需要先将微量注射泵设置对应注射器流量,流量为10mL/h时,可选择A牌溶剂为10mL的注射器;流量为20mL/h时,可选择B牌容量为20mL的注射器;流量为50mL/h时,可选择B牌容量为50mL的注射器。结论: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无菌注射器对注射泵流量具有很大的影响,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液前,选择无菌注射器要注意与其配套的品牌型号,以提高微量注射泵输液剂量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王璐[4](2019)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可达龙致静脉炎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可达龙致静脉炎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为本院收治的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可达龙的患者88例,其入院时间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的不同分为接受静脉炎针对性预防的研究组与常规贴敷透明敷料的对比组,每组有患者44例。结果:研究组患者上肢静脉炎、下肢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研究组与对比组患者上肢静脉炎与下肢静脉炎发生率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下肢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明显高于上肢,因此,应该尽量选择上肢给药,同时,相关的预防性操作可以显着减少静脉炎的出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李素娟[5](2019)在《微量泵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应用微量泵静脉注射硝酸甘油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常规组(10例)与优质护理组(1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微量泵静脉注射硝酸甘油的治疗方法,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优质护理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的方法。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着高于常规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0.00%)显着高于常规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30.00%)显着低于常规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微量泵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治疗结合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易博文,赵全友,谢柱明,韩欣荣,蒋勇[6](2019)在《远程报警微量注射泵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市场上微量注射泵的不足之处以及在分析了国内外微量注射泵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旨在开发出通过WiFi技术以及MQTT协议对微量注射泵实现远程控制和运行状态监测,采用机电一体化,ARM嵌入式处理系统实现信号检测和步进电控制,运用多个传感器实现对注射状态进检测,从而实现对微量注射泵精密化智能化远程化管理。(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20期)

胥加艳,范玺[7](2019)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液治疗时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在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液治疗时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11月期间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36例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这些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液治疗的时间及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 :在这236例患者中,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液治疗的时间<24 h的患者有45例,治疗时间为24~48 h、48 h~7d及> 7 d的患者分别有95例、90例与6例。这236例患者在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液治疗期间,共有50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占21.19%。其中,发生药液外渗、导管堵塞、给药速率不当、静脉回血、轻度静脉血栓、穿刺针脱出、仪器无故报警及静脉炎的患者分别有13例、12例、10例、7例、3例、2例、1例和2例。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在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液治疗时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较高,常见的不良事件有药液外渗、导管堵塞、给药速率不当、静脉回血等。(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20期)

顾熠,邵芷茹[8](2019)在《对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液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究对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液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64例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液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UCR组,n=78)与护理风险管理组(NRM组,n=86)。在使用微量注射泵对两组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NRM组患儿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 :干预后,NRM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UCR组患儿,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UCR组患儿家长,P <0.05。结论 :对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液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显着降低其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20期)

周恒[9](2019)在《儿科微量注射泵安全风险护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科微量注射泵应用安全风险护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作用效果。方法通过对2017年2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儿科微量注射泵治疗的110例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安全管理,实验组患儿应用安全风险护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观察(22.91±1.45)分、教育(22.78±2.57)分、故障处理(22.69±1.32)分、穿刺(22.89±3.24)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结论针对儿科微量注射泵患儿应用安全风险护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0期)

赵全友,谢柱明[10](2019)在《一种具有远程报警功能的微量注射泵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输液与注射在未来医疗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远程报警微量注射泵正充当其中重要的角色。笔者利用STAM32F103单片机、ESP8266芯片、LCD液晶触摸屏、步进电机驱动器、压力传感器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远程报警微量注射泵。该微量注射泵通过WiFi模块传输数据给单片机控制电路,进而使步进电机驱动模块运行转动,实现精确注射。(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9年18期)

微量注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持续静脉微量泵入联合注射胸腺肽α1对脓毒症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脓毒症休克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缓慢静滴组(n=38)给予氢化可的松缓慢静脉滴注治疗,微量泵入组(n=42)给予持续静脉微量泵入治疗,联合治疗组(n=40)给予氢化可的松持续静脉微量泵入联合胸腺肽cal治疗,疗程7 d。观察3组治疗效果、血糖波动,比较3组治疗期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50%,显着高于微量泵入组的35.71%和缓慢静滴组的34.21%(χ~2=8.196,P=0.017)。联合治疗组休克持续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微量泵入组和缓慢静滴组(F=11.874、7.462,P=0.000、0.001);联合治疗组28 d病死率为35.00%,显着低于微量泵入组的59.52%和缓慢静滴组的71.05%(χ~2=10.768,P=0.005)。联合治疗组、微量泵入组平均血糖水平(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高血糖时间窗均显着低于缓慢静滴组(F=10.475、11.339、15.597,均=0.00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d、7 d、14 d 3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名(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呈先升高后逐渐降低趋势;联合治疗组治疗后7 d、14 d血清PCT、IL-6、TNF-α和hs-CRP显着低于微量泵入组和缓慢静滴组(P<0.05),微量泵入组和缓慢静滴组治疗后血清PCT、IL-6、TNF-α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化可的松持续静脉微量泵入联合注射胸腺肽α1可以有效降低脓毒症休克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患者血糖波动更低,安全性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量注射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琼莉.细节护理在微量泵注射药物治疗心衰期间的应用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2].徐伟,李佳,张黎姣,全军承,卢玉宝.氢化可的松持续静脉微量泵入联合注射胸腺肽α1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糖波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9

[3].黄玉玲.临床用无菌注射器对微量注射泵输液精度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4].王璐.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可达龙致静脉炎的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5].李素娟.微量泵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

[6].易博文,赵全友,谢柱明,韩欣荣,蒋勇.远程报警微量注射泵系统设计[J].中国新通信.2019

[7].胥加艳,范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液治疗时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

[8].顾熠,邵芷茹.对使用微量注射泵进行输液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

[9].周恒.儿科微量注射泵安全风险护理可控因素超前阻断法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10].赵全友,谢柱明.一种具有远程报警功能的微量注射泵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

论文知识图

脑区立体注射定位示意图甜瓜花粉管在子房中的生长动态A.授粉...给药管位置和在体视频脑电记录模式...心衰SNA异常的中枢调节机制Fig.1.3Ce...反应机理示意图小脑顶核注射VGB或3-MP对下丘脑中GAB...

标签:;  ;  ;  ;  ;  ;  ;  

微量注射论文_王琼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