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溃异功散论文_雷胜举

导读:本文包含了消溃异功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生,药疗法,雷尼替丁,大鼠,中医,前列腺素,氧化氮。

消溃异功散论文文献综述

雷胜举[1](2007)在《消溃异功散对肠上皮化生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消溃异功散对实验大鼠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防治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0只wistar大鼠在正常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2组。其中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6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大鼠全部用于造模。从实验第一天起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和正常饮水;模型组大鼠则食用含0.06雷尼替丁和5%的高盐的标准粉末状混合饲料,给予含有浓度为50μg/ml的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溶液每日自由饮用,MNNG溶液装入涂有黑漆的避光饮水瓶内,每24 h更换1次药液,每周饮5天,周2和周5则给予浓度0.1%的氨水饮用;同时将2g水杨酸钠放入100ml 30%的酒精溶液中,配置成2%的水杨酸钠和30%的酒精的混合溶液,从第4周起每天早上9点灌胃。按1ml/100g/d,灌胃共6周。正常对照组每天同一时间给予生理盐水1ml/100g/d灌胃,自由进食普通饲料和自由饮水。自第9周末开始,模型组每周随机处死一至两只大鼠取胃组织病检观察造模进展。经上述方法综合处理后,造成大鼠IM模型。造模总时间为14周。大鼠IM模型制作成功后,全部停止造模给药,将模型组随机分为消溃异功散低剂量组、消溃异功散中剂量组、消溃异功散高剂量组、胃复春组、模型对照组5组,与正常对照组,共为6组,每组10只。进行治疗观察。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100g/d灌胃,消溃异功散低、中、高剂量治疗组给予消溃异功散浓缩煎剂1ml/100g/d(生药浓度分别为0.5g/ml、1.0g/ml、2.0g/ml)灌胃,胃复春组给予胃复春片水溶液1ml/100g/d(药物浓度808mg/ml)灌胃,连续给药6周。于第20周末,所有动物均禁饮食24小时后用水合氯醛按0.2ml/100g剂量腹腔注射麻醉。称取动物体重,摘取双侧眼球取全血4ml,做前列腺素E2(PGE_2)放射免疫检测。剖腹取材,取胃部沿大弯剪开胃,行大体标本观察。用10%甲醛固定,每例胃沿长轴条状剪成2mm的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和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行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_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肉眼观察模型组大鼠胃组织呈长条索状,胃黏膜表面黏液明显减少,胃黏膜变薄,质地变硬,有些可见细小颗粒,部分腺体萎缩。光镜下胃黏膜不规整,表层黏液细胞间质扩张、水肿,有些腺体呈囊性扩张,固有层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胃窦部、窦体交界部、体部处固有膜的炎细胞浸润比较严重,肠上皮化生严重,说明造模成功(见图1、2)。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大鼠胃黏膜表面黏液明显减少,胃黏膜变薄,部分腺体萎缩,消溃异功散组及胃复春组大鼠胃黏膜有明显改善,表现为胃黏膜损伤修复,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炎性细胞减少,杯状细胞明显减少,并以大剂量组为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消溃异功散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接近(P>0.05),说明消溃异功散能明显增强或改善实验大鼠的机能状态。4、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CDX_2表达明显,而正常对照组无表达,与HE染色相一致,消溃异功散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CDX_2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说明消溃异功散具有逆转或防止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发生的功效。5、大鼠胃黏膜组织中PCNA水平测定。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消溃异功散治疗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PCNA水平显着降低(P<0.05),同时也低于胃复春组(P<0.05),说明消溃异功散能防止胃黏膜细胞过度增殖。6、大鼠血浆中PGE_2水平测定。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消溃异功散组大鼠血浆中PGE_2含量显着升高(P<0.05),说明消溃异功散具有减轻胃组织炎症,保护和改善受损胃黏膜的作用。结论:消溃异功散对实验性大鼠肠上皮化生有防治效果,消溃异功散对肠上皮化生大鼠胃黏膜细胞的过度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阻止肠上皮化生的发展,能逆转部分肠上皮化生,疗效优于常用中成药胃复春片,其中高剂量组作用突出。其机制是通过保护胃黏膜及黏液屏障,诱导胃黏膜内源性保护因子的合成和释放,防止细胞过度增殖,可能与其降低CDX_2、PCNA表达,升高血浆中PGE_2浓度有关。(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7-05-08)

王英,李刚,余小华[2](2007)在《消溃异功散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消溃异功散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分别给予中药大中小剂量及雷尼替丁常规剂量,治疗10d后,测定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并对溃疡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消溃异功散大中小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溃疡指数、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降低,溃疡抑制率、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中药大中剂量组对比西药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药小剂量组与西药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消溃异功散可促进溃疡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一氧化氮合成,抑制内皮素释放从而调节黏膜血流量的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07年02期)

雷胜举,章红波,李刚,李云峰,王贤斌[3](2007)在《消溃异功散治疗肠上皮化生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简称“肠化生”,是指病变区胃黏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替代,出现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本病常见于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目前公认的胃癌发生模式为:正常胃粘膜→浅表性(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07年01期)

王英[4](2003)在《消溃异功散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单纯的西药抗Hp治疗副作用大,依赖性强,且价格昂贵,若长期广泛的使用则会容易产生耐药性而疗效降低,中药单独抗Hp治疗根除率较西药略低。中西药结合治疗是提高Hp根除率的有效途径。根除Hp是Hp相关性溃疡的重要治疗措施,且中药治疗溃疡的作用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通过多系统、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机制,调节人体各项功能,使溃疡得于愈合。 目的: 观察消溃异功散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治疗本病机制以及中西结合治疗溃疡病的优势和可行性。 方法: 选择60例Hp阳性的溃疡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溃异功散煎剂;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均以四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胃镜疗效、Hp的清除情况、临床副作用的发生以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 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胃镜下疗效、副作用的发生、Hp清除率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上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临床症状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总的临床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运用消溃异功散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溃疡,有比较确切的疗效,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消溃异功散的治疗作用机理可能通过抑酸、保护胃黏膜、抗Hp、调节黏膜微循环及调节免疫而实现的。(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3-06-30)

傅赛萍,王贤斌[5](1997)在《消溃异功散合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消溃异功散合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并与西药对照组(32例).比较,结果两组缓解疼痛疗效相近(P>0.05),溃疡愈合率治疗组为91.6%,对照组65.5%(P<0.05);1年复发率治疗组22.9%,对照组81.2%(P<0.01);治疗组在缓解其他症状方面亦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提高消化性溃疡疗效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期刊1997年02期)

消溃异功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消溃异功散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分别给予中药大中小剂量及雷尼替丁常规剂量,治疗10d后,测定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并对溃疡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消溃异功散大中小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溃疡指数、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降低,溃疡抑制率、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中药大中剂量组对比西药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药小剂量组与西药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消溃异功散可促进溃疡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一氧化氮合成,抑制内皮素释放从而调节黏膜血流量的作用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溃异功散论文参考文献

[1].雷胜举.消溃异功散对肠上皮化生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

[2].王英,李刚,余小华.消溃异功散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

[3].雷胜举,章红波,李刚,李云峰,王贤斌.消溃异功散治疗肠上皮化生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

[4].王英.消溃异功散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3

[5].傅赛萍,王贤斌.消溃异功散合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7

论文知识图

)ModelgroupHEX40())双YGS(H)groupPCNAX100(图6))XKYGS(H)groupCDXZX100(图6))双YGS(H)groupPCNAX100(图6))XKYGS(H)groupCDXZX100(图6)

标签:;  ;  ;  ;  ;  ;  ;  

消溃异功散论文_雷胜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