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本论文_姚世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文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本,赞美诗,诗经,诗人,诗歌,近体诗,朦胧诗。

诗文本论文文献综述

姚世英[1](2019)在《高中现代诗文本解读的有效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与鉴赏提出了详细要求,比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23期)

沙克[2](2019)在《水土火捏合成象征的内空间——析读凌晓晨的诗文本和诗观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在黄土高原渭水岸畔的人,对于土质的感受是抵实的,对于水源的珍视是刻骨的,对于火的信仰是恒定的,他们居土思根,饮水思源,引火思生,成为西北区域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理念,凝为区域文化中具有沧桑感、道德观和价值性的水土火意象与活命象征。在西北咸阳出生、居住半个世纪有余的诗人凌晓晨,沉浸于诗意水土30年,对于诗歌圈曾经离而又复归,对于火一样的诗性精神则坚定守持,这使得他聚土成丘、积水成潭、集火成势,近些年先后(本文来源于《西部大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李小荣[3](2019)在《从“叁时论门”看唐代近体诗文本结构的时间轴》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近体诗的文本结构,十分重视以时间序列为主轴。若从佛教"叁时论门"的观念看,无论山水、田园、咏物、咏史、赠别等各类题材,其文本结构大多可用"去·今·来"为时间轴,并且有叁种主要的基型,即线性式、循环式、线性与循环交互式。而时间范围,可长可短,长者关乎宇宙之无穷,短者只涉及单一事件的过程。究其成因,既是对《诗》《骚》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和佛教"叁生叁世""叁时叁际"时间观对唐代诗人的持续影响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闽江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申曦[4](2019)在《《韩诗外传》对释《诗》文本的整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韩诗外传》释诗文本散见于周秦文献,其所述之事或所论之理相近,常援引《诗》句为证。《韩诗外传》对这些文本进行整合,或凝练叙述,或提炼事理,用以阐明所释《诗》句。这种释《诗》方式直接为刘向所继承,其释《诗》时多袭用《外传》整理后的文献,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形成了以《诗》证事的文本系统。(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吕丽霞[5](2018)在《《警察与赞美诗》文本特征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展现"黑色幽默"风格的代表作,通过一系列反讽,表达出当时底层民众对幸福的向往之情。其文本特征明显: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的反讽技巧、独具风格的比喻方式、多维转换的艺术手法、引人深思的主题思想。本文试图跟随文本故事内容,深入解析上述特征,为读者还原作品全貌。(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8年36期)

陈国元[6](2018)在《晚近诗歌对“朦胧诗”文本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诗歌对"朦胧诗"有潜在影响。尽管抒情主题相异,晚近诗歌与"朦胧诗"同具政治抒情性。"朦胧诗"保留了晚近诗歌的意象所指范畴,在此基础上扩大了意象的能指与所指功能。"朦胧诗"中的箴言诗、哲理诗用理性对抗晚近诗歌中的非理性情绪,其实却是语录体的变相沿用。与晚近诗歌相似,"朦胧诗"的诸多作品表达了公共意识,而非独立个体的自我意识。在文本基础上,历史地考察转型期文学,不回避"传统与个人才能"之间的关系,可还原文学史的完整性、客观性。(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吕树明[7](2018)在《仪式的“绾合”与“漂荡”——《诗经》农祭诗文本结构溯源蠡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祭祀仪式推动主导着《诗经》农祭诗的文本结构形态产生变化,使之呈现多样丰富的景致。分析各叙事质素所占权重及叙事逻辑编排方式,其文本结构形态可分为:线性时间贯穿的圆形循环结构;祭祀仪式统摄的程序化封闭性结构;外部叙事质素介入祭祀仪式的混合型结构(半开放性结构);外部叙事因素占主导,祭祀仪式退却的开放性结构。文本结构不同则是由周王室社会时代的变迁,雅颂之体对于籍田礼仪进展程序的捕捉与表达,农祭乐歌诉诸的农业之神、祖先崇拜在神格属性、等级上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然农祭诗文本结构的相似性特征,是与周王朝始祖神话的记忆孑遗,农业立国之本的重视,国人对于丰穰之年的诉求期盼、民间信仰绾合在一起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张无为[8](2018)在《当下学者诗人诗文本解读一组(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专门针对多位当代文学学者型诗人的诗歌进行文本个案解读。学者型诗人最突出的特征是兼具诗写感觉与理性自觉,这就与一般诗人明显不同,故考察他们的诗对感受和把握当下诗歌现状会有切实的确认。(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邱梦艳,黄宗凯[9](2018)在《《左传》逸诗与春秋《诗》文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春秋《诗》文本的相关问题由于史无明证,故歧说纷如。文章通过分析《左传》逸诗以及对"逸诗"概念及范围的界定,揭示今本《诗经》的文本结构早在春秋季札观乐之前便已大体定型,其两者的结构和篇目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相似性,故"逸诗"的存在并不宜作为否定今本《诗经》结构完整性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张无为[10](2017)在《当下学者诗人诗文本解读一组(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专门针对多位当代学者型诗人的诗歌进行文本案例解读。学者型诗人最突出的特征是兼具诗写感觉与理性自觉,这就与一般诗人明显不同,故考察他们的诗对感受和把握当下诗歌现状会有切实的确认。(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12期)

诗文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活在黄土高原渭水岸畔的人,对于土质的感受是抵实的,对于水源的珍视是刻骨的,对于火的信仰是恒定的,他们居土思根,饮水思源,引火思生,成为西北区域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理念,凝为区域文化中具有沧桑感、道德观和价值性的水土火意象与活命象征。在西北咸阳出生、居住半个世纪有余的诗人凌晓晨,沉浸于诗意水土30年,对于诗歌圈曾经离而又复归,对于火一样的诗性精神则坚定守持,这使得他聚土成丘、积水成潭、集火成势,近些年先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文本论文参考文献

[1].姚世英.高中现代诗文本解读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2].沙克.水土火捏合成象征的内空间——析读凌晓晨的诗文本和诗观点[J].西部大开发.2019

[3].李小荣.从“叁时论门”看唐代近体诗文本结构的时间轴[J].闽江学院学报.2019

[4].李申曦.《韩诗外传》对释《诗》文本的整理[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

[5].吕丽霞.《警察与赞美诗》文本特征解析[J].语文建设.2018

[6].陈国元.晚近诗歌对“朦胧诗”文本形态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吕树明.仪式的“绾合”与“漂荡”——《诗经》农祭诗文本结构溯源蠡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张无为.当下学者诗人诗文本解读一组(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9].邱梦艳,黄宗凯.《左传》逸诗与春秋《诗》文本[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

[10].张无为.当下学者诗人诗文本解读一组(上)[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论文知识图

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1正仓院本卷头部分

标签:;  ;  ;  ;  ;  ;  ;  

诗文本论文_姚世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