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据理论的结构不确定性传播与反求方法研究

基于证据理论的结构不确定性传播与反求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不确定性因素不可避免的存在于结构的设计、制造、运营及维护等各个阶段,主要由结构的几何尺寸、材料特性、安装和测量误差、边界条件及对工程问题所做的一些假设等引起。工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在其影响下系统性能可能产生剧烈的波动,甚至失效的风险。因此,有效的度量和控制甚至缩减各种不确定性对实际工程结构的可靠性、稳健性及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存在概率论、区间模型、模糊集合和证据理论等多种不确定分析模型,其中证据理论通过离散的证据焦元可灵活地量化工程中信息量不足时的各种不确定性,从而被认为一种不确定性度量和分析较为理想的选择,具有非常可观的应用前景。然而,证据理论在工程结构中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关键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尤其是计算量的组合爆炸问题严重阻碍了证据理论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推广。本文以证据理论为研究对象,在计算效率、相关性度量和建模及反问题等方面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基于不确定域分析的证据理论不确定传播分析方法。传统证据理论传播分析中,因为需要对每个焦元进行极值分析,因此计算成本较大,并且由于焦元的离散特性,仅能采用可信度和似真度构成的概率区间对结果进行度量。针对该问题,通过系统的极限状态方程可以将焦元分析转化到不确定域中。通过划分子不确定域,可以构造一个多段、显式的极限状态方程。利用显式的多段极限状态方程可以准确的判断焦元甚至整个子不确定域与原事件域的归属情况,从而有效提升了计算效率。此外,由于极限状态方程的使用,对于部分属于事件域的焦元,通过求解近似体积比可获得焦元部分支持原命题的概率,进而可获得在可信度和似真度之间的一个明确的最大熵度量指标,为工程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度量结果。(2)针对高维不确定涉及的组合爆炸问题,提出了基于边缘区间分析的证据理论不确定传播分析方法。首先,通过证据矩将原系统功能函数在证据变量均值中点处降维分解为单变量子函数的组合。因此,利用展开轴上边缘配置点处的响应可获得不确定域空间中的所有联合配置点处的响应,进而通过统计联合配置点处的响应便可快速的获取焦元响应极值。该方法可极大地减少中焦元极值分析中原系统功能函数的调用。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推导出边缘区间分析方法,通过边缘配置点的响应可直接获取子函数边缘区间,进而通过各子函数边缘区间的区间运算,即可快速获取焦元的响应极值。从而克服了高维问题中后续的数值计算效率低下问题。通过算例分析可知,该边缘区间分析方法有效改善了高维问题证据传播分析的计算效率,并且由于边缘配置点处原函数的使用,该方法也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从而有效扩展了证据理论在工程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提出了度量证据相关性的超平行体的证据理论模型,以克服传统证据理论模型无法有效量化相关的不确定变量的问题。首先,通过提出证据相关系数的概念,构建了一个超平行体的识别框架来度量变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然后,在识别框架内进一步构建超平行体的联合焦元并进行基本概率分配。由于所构建的联合焦元形状一致、排列规律且都能体现与识别框架相同的证据相关性。因此,通过构建的超平行体的识别框架、超平行体的联合焦元及基本概率分配可形成一个统一的证据理论模型。在传播分析中,可通过构建该超平行体证据理论模型将带有相关变量的传播问题转化为独立变量的传播问题,进而采用现有的传播方法即可实现相关证据变量的不确定传播分析。该模型的提出完善了证据理论的理论体系,提高了工程实用性。(4)针对模型中存在不确定性的反问题,提出了高效的证据理论结构不确定反求方法。该方法从两个层面提升计算的效率,从而实现了证据逆向传播的高效求解。首先,该方法通过正向传播中的边缘区间分析方法将证据焦元的逆向传播转化为有限个不确定参数配置点下的确定性反求,从而大大减少了证据反求过程中确定性反求次数。其次,由于相邻配置点下不确定参数的微小变化,其对应确定性反求中系统方程具有相似性。基于此,又进一步发展了基于相似系统原理的确定反求方法,以减少了每次迭代过程中梯度矩阵的计算量,从而有效降低了正问题模型的调用次数。通过算例分析表明,在两个方法的组合效应下,该不确定反求方法可高效、准确地获得待识别参数的累积信度和累积似真度函数,实现结构不确定下待识别参数的反求。(5)针对测量响应中含有认知不确定的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理不确定反求方法。该方法根据测量响应的累积信度和累积似真度函数来识别未知参数的证据焦元结构。首先,根据测量响应的上下界,通过典型的区间反问题可确定待反求参数的证据框架。其次,通过添加线性约束,将证据结构的反求转化为焦元节点参数的反求,从而减少了待求解的结构参数,解耦了求解中的优化嵌套。最后,选择目标函数误差较小的焦元个数组合情况作为最优解,从而将此情况下反求的证据结构视为待识别参数的证据BPA结构。算例分析结果也表明,该方法反求所得证据焦元结构可有效表征因测量端的认知不确定引起输入端参数的不确定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不确定传播理论及研究现状
  •     1.2.1 随机不确定性传播理论及研究现状
  •     1.2.2 认知不确定性传播理论及研究现状
  •     1.2.3 证据理论传播理论及研究现状
  •   1.3 不确定反问题理论及研究现状
  •   1.4 基于证据理论的不确定性传播及反求主要问题
  •   1.5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于不确定域分析的证据理论不确定性传播方法
  •   2.1 引言
  •   2.2 证据理论的基本概念
  •     2.2.1 识别框架
  •     2.2.2 基本可信度分配
  •     2.2.3 可信度和似真度函数
  •   2.3 传统证据理论不确定传播
  •     2.3.1 构建联合BPA
  •     2.3.2 Bel和 Pl的计算
  •   2.4 基于不确定域分析的证据传播方法
  •     2.4.1 子不确定域划分
  •     2.4.2 极限状态方程的多段近似
  •     2.4.3 Bel和 Pl的计算
  •     2.4.4 基于体积比的不确定度量
  •     2.4.5 计算流程
  •   2.5 算例分析
  •     2.5.1 数值算例
  •     2.5.2 管状悬臂梁
  •     2.5.3 车架结构的不确定传播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降维分解的证据理论不确定传播方法
  •   3.1 引言
  •   3.2 证据矩
  •   3.3 基于降维配点和边缘区间分析的证据不确定传播方法
  •     3.3.1 降维配点
  •     3.3.2 边缘区间分析
  •     3.3.3 计算流程
  •   3.4 算例分析
  •     3.4.1 数值算例1
  •     3.4.2 数值算例2
  •     3.4.3 数值算例3
  •     3.4.4 增强现实眼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考虑相关性的超平行体证据理论模型
  •   4.1 引言
  •   4.2 超平行体证据理论模型
  •     4.2.1 超平行体FD的构建
  •     4.2.2 超平行体联合焦元的构建
  •   4.3 基于超平行体证据理论模型的结构不确定性传播
  •   4.4 数值算例
  •     4.4.1 数值算例
  •     4.4.2 平面25 杆桁架
  •     4.4.3 车辆耐撞性中的不确定传播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相似系统分析的模型不确定反求方法
  •   5.1 引言
  •   5.2 问题描述
  •   5.3 基于采样的证据不确定反求
  •     5.3.1 联合焦元极值分析
  •     5.3.3 反求参数Bel和 Pl的计算
  •   5.4 基于相似系统原理的证据不确定性反求方法
  •     5.4.1 不确定反问题向确定性反问题的转化
  •     5.4.2 基于相似系统原理的确定性反求
  •     5.4.3 基本计算流程
  •   5.5 算例分析
  •     5.5.1 数值算例
  •     5.5.2 十杆桁架结构
  •     5.5.3 车辆碰撞事故重构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证据理论的响应不确定反求方法
  •   6.1 引言
  •   6.2 响应不确定反问题数学描述
  •   6.3 待识别参数的不确定建模
  •   6.4 基于证据理论响应不确定反求方法
  •     6.4.1 识别框架的反求
  •     6.4.2 证据结构的反求
  •     6.4.3 基本求解流程
  •   6.5 算例分析
  •     6.5.1 数值算例
  •     6.5.2 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参数识别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曹立雄

    导师: 刘杰

    关键词: 证据理论,不确定传播,相关性,反问题,认知不确定性

    来源: 湖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数学,机械工业

    单位: 湖南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结构数值模拟模型确认与校正的不确定性反问题理论与方法研究(11572115)”,2016-2018

    分类号: TH161;O175

    DOI: 10.27135/d.cnki.ghudu.2019.000738

    总页数: 148

    文件大小: 5197K

    下载量: 86

    相关论文文献

    • [1].改进的证据理论在机场动态容量评估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论文 2018(02)
    • [2].基于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J].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2(03)
    • [3].基于模糊集与改进证据理论的综合管廊施工安全风险评价[J]. 公路与汽运 2020(02)
    • [4].基于证据理论的动力锂电池火灾检测装置设计[J]. 铜陵学院学报 2019(01)
    • [5].模糊证据理论在大件运输安全评估中的应用与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6(03)
    • [6].基于属性权重与方差的新的基本概率赋值方法[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04)
    • [7].证据理论在飞机电气系统性能评审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15)
    • [8].基于证据理论的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综合模型研究[J]. 工业建筑 2010(S1)
    • [9].广义证据理论的基本框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0(12)
    • [10].证据理论及其冲突方法研究[J]. 福建电脑 2008(11)
    • [11].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燃气轮机滑油系统故障诊断[J]. 燃气轮机技术 2018(02)
    • [12].基于距离加权证据理论的管网泄漏诊断[J].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2(08)
    • [13].证据理论在电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02)
    • [14].基于云模型与证据理论的大坝安全综合评估方法[J]. 水利水电技术 2017(03)
    • [15].基于灰色证据理论的空管系统安全评价[J]. 才智 2015(06)
    • [16].基于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融合故障诊断方法[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15(02)
    • [17].证据理论结合遥感分类数据能力定量评价研究[J]. 国土资源遥感 2011(01)
    • [18].基于模糊集与改进证据理论的目标识别[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19].基于改进证据理论的时频一致性检验方法研究[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9(01)
    • [20].基于区间D-S证据理论的干线公交信号优先方案评价模型[J]. 公路交通科技 2019(10)
    • [21].基于模糊逻辑和证据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2(01)
    • [22].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在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02)
    • [23].基于D-S证据理论的光伏发电量预测[J]. 电气应用 2019(02)
    • [24].证据理论在粮库储粮空洞检测中的研究[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9(02)
    • [25].D-S证据理论应用中的一种图解方法[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09(12)
    • [26].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航空发动机磨损状况融合诊断[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8(03)
    • [27].基于模糊证据理论的和谐社会的测评[J]. 统计与决策 2008(20)
    • [28].基于证据理论的风速不确定性建模[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9(01)
    • [29].基于证据理论的结构非概率可靠性拓扑优化设计[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9(03)
    • [30].柴油机故障诊断中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应用[J]. 农业机械 2016(03)

    标签:;  ;  ;  ;  ;  

    基于证据理论的结构不确定性传播与反求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