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流域论文-时报记者,陈钰月

湟水流域论文-时报记者,陈钰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湟水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湟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水土流失防治,湟水河,环境质量状况,生态保护,交通中心,中国农工民主党,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

湟水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时报,陈钰月[1](2020)在《湟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引关注》一文中研究指出湟水河是黄河在青海省内最大的一级支流,河流全长374千米。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集中了青海省60%的人口、70%以上的耕地与工矿企业,以及26%的畜禽养殖量,湟水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对湟水流域乃至整个青海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本文来源于《海东时报》期刊2020-01-18)

杨阳,时璐,王岗,段水强[2](2019)在《湟水流域洪水极值时间演变特征及趋势归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了线性趋势回归检验、Kendall秩次检验、Spearman秩次检验、滑动T检验、有序聚类、重标极差分析(R/S分析法)、Mann-Kendall秩次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湟水流域控制站民和站1950-2016年最大洪峰流量时序的趋势、突变和周期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民和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呈现显着下降趋势,突变年份在2000年左右。4个时间尺度(或周期中心尺度)的周期波动控制着年最大洪峰流量在整个时域内的变化特征,其中以超过32 a长振荡为主要周期相对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时域。由于下垫面的变化和水利、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流域的水资源状况,导致湟水流域民和站实测洪峰流量和实测径流呈现减少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8期)

尤李俊,李润杰,王少丽,李广英,赵霞[3](2019)在《湟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湟水流域是青海省人口最集中的多民族聚集区,是青海省重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基地,在青海经济发展中起着龙头和中心作用,所以其水土环境状况也备受瞩目。该文通过分析湟水流域水质现状、农药化肥情况和畜禽养殖情况,得出湟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一是由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二是由于畜禽非正规养殖规模大。提出了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设计合理有效的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畜禽养殖的粪尿通过处理后再排放等措施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马慧娟[4](2019)在《基于随机森林的湟水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已成为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中等分辨率的美国陆地资源卫星数据由于其具有连续的档案的数据提供因而成为全球及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重要的遥感数据源。在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垂直差异性明显、空间异质性高的复杂地形区,很难获取较高的土地利用分类精度。研究随机森林方法对复杂地形区的适应性,对复杂地形下遥感分类准确性的提高以及探索复杂地形区湟水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海拔、地形复杂破碎的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99年Landsat7ETM+、2011年Landsat5TM以及2017年Landsat8OLI影像,结合光谱、纹理、地形信息,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对湟水流域叁期遥感影像分区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提取及精度评价,最后选择分类后比较的变化检测方法对湟水流域近18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进行动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1999年Landsat7 ETM+、2011年Landsat 5TM、2017年Landsat 8OLI叁期湟水流域遥感影像多光谱数据的脑山区、浅山区、川水区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提取,研究表明:1999年脑山区、浅山区、川水区的总体精度分别达到了88.53%、87.05%和84.70%,kappa系数分别为0.85、0.84和0.82;2011年脑山区、浅山区、川水区的总体精度分别达到88.50%、87.54%和85.04%,Kappa系数分别为0.85、0.84和0.82;2017年脑山区、浅山区、川水区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达到了89.17%、87.42%、85.43%,Kappa分别为0.86、0.84、0.83;以上分类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方法在对湟水流域土地利用分类时,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类精度,进而表明了随机森林算法在复杂地形区土地分类的适用性。(2)对比随机森林算法下的脑山区、浅山区、川水区1999年与2017年融合与未融合影像的分类精度,得到1999年融合后脑山区、浅山区、川水区总体精度分别为88.83%、87.45%、85.01%,融合后的影像分类精度比未融合影像的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0.3%、0.4%和0.31%;2017年融合后脑山区、浅山区、川水区总体精度分别为90.01%、87.88%、85.80%,融合影像的分类精度比未融合影像的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0.84%、0.46%和0.37%。表明空间分辨率较高的影像光谱信息与纹理信息更为明显,使得分类精度明显提高,同时也证明了分辨率较高的影像可以更好的提取复杂地形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3)本文在构建随机森林模型时,定量的分析了各地理分区决策树的数目和特征变量,分别构建了适应于叁个地理分区的随机森林模型,并采用OOB精度评估各地理分区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叁个地理分区均以500棵决策树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OOB精度最优。(4)湟水流域各地理分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检测表明,从1999年到2017年的近18年期间,脑山区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和水域的面积分别减少了88.86km~2和0.99km~2,林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则分别增加了15.92km~2和73.93km~2,草地和水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年变化率较大分别为0.11%和0.43%。浅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与城乡工矿居住用地的面积变化较为明显,草地面积减少了94.93km~2,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增加了115.17km~2,其年变化率较大为10.28%,耕地的面积减少了53.59km~2,而林地的面积增加了33.26km~2。川水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的面积减少较为明显,减少了528.3km~2,草地和城乡工矿居住用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288.67km~2和237.32km~2,水域与未利用土地的变化相对较稳定分别减少了3.41km~2和2.6km~2,其中城乡工矿居住用地和水域的年变化率较大分别为7.49%和1.25%。(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高琳曼[5](2019)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湟水河流域冲积扇的沉积演化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冲积扇记录了水文过程和环境变化,反映了构造活动、气候条件/变化及系统内部调节作用等信息。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安盆地内发育的河流冲积扇为例,探讨了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河流动力作用为主的冲积扇沉积特征、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在野外对沉积剖面进行了详细沉积学(沉积物组成、沉积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和记录,采集了 147个粉样样品和15个光释光年代样品,分别用于沉积物粒度分析和光释光年代测试。本文具体结论如下:(1)平安露头厚~22 m,从底部到顶部可划分为六个沉积单元,构成叁个沉积相组合:(a)底部是基质-颗粒支撑的砾石,磨圆度以次圆状-圆状为主,分选较差,发育粗略水平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b)中部是横向延伸大于150 m、以水平层理为主的砂层,上覆互层的红棕色粉砂和浅黄橙色粗粉砂-砂,夹杂穹状沙丘;(c)顶部是黏土含量较高、块状结构的粉砂,含弱发育的古土壤,颗粒偏细。整套沉积序列揭示了从高能量冲积扇、低能量冲积扇到河漫滩相的沉积环境变化过程。(2)光释光测年结果(钾长石pIRIR290)表明平安露头发育于距今~168 ka-124 ka。其中,砾石沉积为主的高能量冲积扇发育于深海氧同位素6阶段(MIS 6)。在深海氧同位素6阶段向5阶段转换期(MIS 6/5)和末次间冰期,发育以砂和粉砂为主的低能量冲积扇和顶部的河漫滩沉积。(3)露头中部发育特殊沉积结构的穹状沙丘:形态对称且向上拱起,对称的穹状层理发育。单个沙丘和沙丘组合的宽度和厚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其比值平均值为7.5;表明沙丘的堆积和形成与植物发育有关。沙丘底部较平坦,没有明显的冲刷槽;各个沙丘之间以及同一沙丘不同部位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曲线相似,峰值分布范围窄(集中在56-79μm),为分选较好的极细砂和粗粉砂。因此迭积发育的穹状沙丘可能是在灌丛植物发育的条件下,风动力搬运冲积沙而堆积、形成的沙丘,揭示了半干旱环境中冲积过程和风积过程的交互作用。(4)平安盆地河流冲积扇的发育,可能是对小峡地区沿断层的构造抬升活动的响应:小峡发生构造抬升,河流在小峡地区快速下切,形成峡谷,而在峡谷的上下游发生堆积作用,在上游形成堆积状阶地,在下游发育冲积扇。但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和演化过程主要受河流冲积扇系统内部的调节作用,同时,也与半干旱背景下的气候变化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孙茂军,李霞,李小刚,谢小伟[6](2019)在《基于MODIS与GLDAS数据的湟水河流域土壤水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表观热惯量土壤水反演适用于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利用MODIS数据反演的表观热惯量,联合GLDAS数据反演了湟水河流域2014—2016年土壤水的时空变化,对比分析了土壤水和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湟水河流域表层土壤水基本上在17~19 mm范围内波动,其整体变化表现为上升的趋势。流域的东南部表层土壤水含量相对较高,西北部的表层土壤水含量相对较低,降水是引起表层土壤水含量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魏素娟,宋强,张亚群,周静,丁杰萍[7](2018)在《湟水流域土壤侵蚀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湟水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USLE模型评估土壤侵蚀强度,并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和坡度下,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湟水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为523.8t/(km2·a),属于轻度侵蚀。(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8年24期)

周海新[8](2018)在《海东出重拳整治湟水河流域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时报讯( 周海新)今年以来,海东市把湟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聚焦全流域,紧盯违法建筑、流域污染等突出问题,重拳开展综合整治活动,并取得了实效。针对违法广告(本文来源于《海东时报》期刊2018-10-31)

吕文星,张学成,周鸿文,李东,王永峰[9](2018)在《湟水流域灌区水循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与战略性经济资源,担负着支撑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维系生态环境安全的重任。开展青海湟水流域大峡灌区耗水系数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典型地块的引退水量、地下水监测井和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动态监测,在综合考虑地表和地下退水量、田间灌溉水下渗量等因素后,采用引排差法计算得到的大峡灌区春灌期和苗灌期典型地块耗水系数为0. 51。(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0期)

张晓鹏,葛杰,赵建芬,雍志勤[10](2018)在《青海湟水流域降水过程的持续性特征与干旱发生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湟水流域6个气象站点1959-2016年逐月降水量资料为基础,采用距平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对流域内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重标极差法分析流域未来降水的变化趋势,并用游程理论和马尔柯夫链分析了流域内干旱特征和未来干旱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年际变化较为明显,过去58 a间全年及4个季节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增加趋势最为显着;多年平均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不均匀,流域中部地区降水量最大,下游地区降水量最小,Cv空间分布特征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似。通过Hurst指数可知,在1 a时间尺度上,流域年降水量表现为较强的持续性特征,在5 a和10 a时间尺度上呈现极强的持续性特征,未来不同时间段内年降水量与4季降水量可能有所增加。从统计结果来看,流域发生连枯水的概率大于连丰水,说明更易发生连枯水现象。根据加权马尔柯夫预测结果可知,2017年湟水流域为平水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8年09期)

湟水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了线性趋势回归检验、Kendall秩次检验、Spearman秩次检验、滑动T检验、有序聚类、重标极差分析(R/S分析法)、Mann-Kendall秩次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湟水流域控制站民和站1950-2016年最大洪峰流量时序的趋势、突变和周期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民和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呈现显着下降趋势,突变年份在2000年左右。4个时间尺度(或周期中心尺度)的周期波动控制着年最大洪峰流量在整个时域内的变化特征,其中以超过32 a长振荡为主要周期相对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时域。由于下垫面的变化和水利、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流域的水资源状况,导致湟水流域民和站实测洪峰流量和实测径流呈现减少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湟水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时报,陈钰月.湟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引关注[N].海东时报.2020

[2].杨阳,时璐,王岗,段水强.湟水流域洪水极值时间演变特征及趋势归因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3].尤李俊,李润杰,王少丽,李广英,赵霞.湟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J].农业工程.2019

[4].马慧娟.基于随机森林的湟水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检测[D].青海师范大学.2019

[5].高琳曼.青藏高原东北部湟水河流域冲积扇的沉积演化及影响因素[D].南京大学.2019

[6].孙茂军,李霞,李小刚,谢小伟.基于MODIS与GLDAS数据的湟水河流域土壤水反演[J].世界地质.2019

[7].魏素娟,宋强,张亚群,周静,丁杰萍.湟水流域土壤侵蚀评估[J].甘肃科技.2018

[8].周海新.海东出重拳整治湟水河流域环境[N].海东时报.2018

[9].吕文星,张学成,周鸿文,李东,王永峰.湟水流域灌区水循环规律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

[10].张晓鹏,葛杰,赵建芬,雍志勤.青海湟水流域降水过程的持续性特征与干旱发生趋势[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

标签:;  ;  ;  ;  ;  ;  ;  ;  ;  ;  

湟水流域论文-时报记者,陈钰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