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液滴破碎论文_王晨晰,裴毅强,秦静,刘懿,李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燃料液滴破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燃料,多普勒,静电,表面张力,相位,流体,纳米。

燃料液滴破碎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晰,裴毅强,秦静,刘懿,李翔[1](2019)在《不同燃料喷雾撞壁后液滴破碎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相位多普勒激光测试(PDA)系统对汽油、异辛烷、甲醇和乙醇的自由喷雾以及喷雾撞壁后的粒径和粒速分布分别进行试验,并根据理论模型对不同燃料撞壁后的飞溅比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甲醇与乙醇自由喷雾液滴直径明显大于汽油和异辛烷,多集中于10~30,μm范围,且在相同的喷射条件下更容易产生撞壁飞溅和二次破碎.喷雾内部液滴运动状态差别极大,在R8(喷孔轴线为8,mm)位置更易产生飞溅破碎,其中甲醇与乙醇在R8处飞溅比例分别为55.9%,和56.7%,,而汽油和异辛烷仅为49.7%,和49.1%,.反射液滴直径由于飞溅破碎作用相比自由喷雾明显减小,且使喷雾中心区域的入射液滴更容易产生碰撞与相互作用.自由喷雾和入射喷雾边缘部分液滴法向速度分布较中心更为分散.乙醇自由喷雾边缘切向速度大于汽油,而入射液滴相反.(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何兰蛟[2](2018)在《纳米流体燃料液滴的静电脱落及破碎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开展了纳米流体燃料液滴在静电场中脱落及破碎特性的研究。采用微泵控制流量、高压静电发生器控制电压,采用氙灯光源进行透射照明、高速摄像仪采集图像等,搭建一套纳米流体燃料液滴在平行静电场中脱落及破碎的装置。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1)纳米流体燃料的密度、表面张力和粘性系数等物性参数测量分析。配置质量浓度范围0.0-5.0mg/m L、间隔0.5mg/m L的乙醇-铝、乙醇-氧化石墨烯、柴油-铝、柴油-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采用奥氏测粘法对其粘性系数进行测量,毛细管升高法对其表面张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燃料密度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乙醇-铝和乙醇-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燃料粘性系数呈不规则变化,柴油-铝和柴油-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燃料纳米流体燃料粘性系数总体呈减小趋势,低浓度时减小趋势比较明显,当质量浓度为2mg/m L时开始放缓,质量浓度达到4mg/m L时,有上升趋势;纯柴油和纯乙醇的表面张力都大于与之相对应的纳米流体燃料,前者的表面张力远大于后者。柴油基和乙醇基纳米流体燃料表面张力在0~0.65mg/m L范围内都急剧减小,此后两者均缓慢上升。(2)纳米流体燃料液滴静电脱落及破碎过程中的典型状态研究。在自然对流状态下,保持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对微泵流量和电源电压进行多次调控,结果发现:当流量为1m L/h,电源电压范围为1~5k V时,静电场中纳米流体燃料液滴呈明显的偏移状,偏移角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升高,但当电压升至15k V时会产生闭塞现象;当流量为200m L/h,电源电压为8k V时,静电场中的纳米流体燃料液滴脱落过程中出现辫状、波状、分裂状、收缩点等典型状态;当流量为100m L/h,电源电压为25k V时,静电场中纳米流体燃料呈最佳破碎状态。(3)纳米流体燃料液滴的静电脱落及破碎典型特征参数研究。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浓度、溶质、基液、流量以及毛细管管径等相关因素对纳米流体燃料静电脱落及破碎特性的影响。主要对静电场中纳米流体燃料液滴脱落和破碎时的颈部直径、偏移角、波条长度、破碎平均粒径进行数据采集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浓度、溶质、基液不同,纳米流体表面张力和粘性系数也不同,最终导致静电脱落及破碎特性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燃料液滴破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开展了纳米流体燃料液滴在静电场中脱落及破碎特性的研究。采用微泵控制流量、高压静电发生器控制电压,采用氙灯光源进行透射照明、高速摄像仪采集图像等,搭建一套纳米流体燃料液滴在平行静电场中脱落及破碎的装置。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1)纳米流体燃料的密度、表面张力和粘性系数等物性参数测量分析。配置质量浓度范围0.0-5.0mg/m L、间隔0.5mg/m L的乙醇-铝、乙醇-氧化石墨烯、柴油-铝、柴油-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采用奥氏测粘法对其粘性系数进行测量,毛细管升高法对其表面张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燃料密度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乙醇-铝和乙醇-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燃料粘性系数呈不规则变化,柴油-铝和柴油-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燃料纳米流体燃料粘性系数总体呈减小趋势,低浓度时减小趋势比较明显,当质量浓度为2mg/m L时开始放缓,质量浓度达到4mg/m L时,有上升趋势;纯柴油和纯乙醇的表面张力都大于与之相对应的纳米流体燃料,前者的表面张力远大于后者。柴油基和乙醇基纳米流体燃料表面张力在0~0.65mg/m L范围内都急剧减小,此后两者均缓慢上升。(2)纳米流体燃料液滴静电脱落及破碎过程中的典型状态研究。在自然对流状态下,保持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对微泵流量和电源电压进行多次调控,结果发现:当流量为1m L/h,电源电压范围为1~5k V时,静电场中纳米流体燃料液滴呈明显的偏移状,偏移角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升高,但当电压升至15k V时会产生闭塞现象;当流量为200m L/h,电源电压为8k V时,静电场中的纳米流体燃料液滴脱落过程中出现辫状、波状、分裂状、收缩点等典型状态;当流量为100m L/h,电源电压为25k V时,静电场中纳米流体燃料呈最佳破碎状态。(3)纳米流体燃料液滴的静电脱落及破碎典型特征参数研究。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浓度、溶质、基液、流量以及毛细管管径等相关因素对纳米流体燃料静电脱落及破碎特性的影响。主要对静电场中纳米流体燃料液滴脱落和破碎时的颈部直径、偏移角、波条长度、破碎平均粒径进行数据采集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浓度、溶质、基液不同,纳米流体表面张力和粘性系数也不同,最终导致静电脱落及破碎特性存在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料液滴破碎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晨晰,裴毅强,秦静,刘懿,李翔.不同燃料喷雾撞壁后液滴破碎过程[J].内燃机学报.2019

[2].何兰蛟.纳米流体燃料液滴的静电脱落及破碎特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燃料液滴的破碎过程示意图不同环境温度下含不同粒径纳米铝粉的...过热度对不同燃料过热液滴空隙率的影...静电破碎及雾化研究实验装置示意图液雾平均特性沿流向变化曲线不同环境温度下喷雾贯穿距的变化趋势

标签:;  ;  ;  ;  ;  ;  ;  

燃料液滴破碎论文_王晨晰,裴毅强,秦静,刘懿,李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