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兵役制论文_路霄

导读:本文包含了志愿兵役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兵役制,志愿,兵役,义务兵役制,制度,美军,人力资源。

志愿兵役制论文文献综述

路霄[1](2019)在《美国全志愿兵役制的演变与《蒙哥马利军人权利法案》的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始实行全志愿兵役制。该兵役制具有参军民主化、兵源学历水平高和社会经济价值大等特点,因此长期受到美国军方高层的青睐。然而,在新兵役制刚开始实行的近十年间,由于军队的待遇水平不高,军事教育培训福利力度有限,跟不上国内经济发展或大学费用上涨的速度,参军服役对优秀青年的吸引力有限,军队长期处于新兵招募不足和老兵不断流失的困境。70年代末,美军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军事人力危机,四大军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没有实现预定的兵员目标。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吸引青年,特别是优秀青年入伍的激励措施,但是直到80年代初,改革所取得的效果仍然有限。兵员问题在80年代中期随着《蒙哥马利军人权利法案》的出现迎来了转机。1985年,经过漫长的立法过程,《蒙哥马利军人权利法案》正式出台。新法案基本上实现了福利金额与高等教育机构费用变化保持同步的目标,并且为了满足军人退伍后的就业需求还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工作培训项目,如飞行员培训等。升级后的福利包就像其制定者预测的那样得到了大量青年人的关注,每年有数十万优秀青年受到《蒙哥马利军人权利法案》的吸引而加入军队。因此,军队得以走出高水平兵员数量不足的困境。兵员结构的优化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到海湾战争时,绝大多数参战士兵都是这项军人权利法案的参与者。(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2)

路霄[2](2019)在《美国早期全志愿兵役制的实施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1973年越战结束后,美国终止了之前广受社会诟病的征兵制而改行新的全志愿兵役制。新兵役制在实施之初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参军实行的是自愿原则,愿意加入军队或留在军中的高水平青年人才并不是很多,使得军队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人们不愿参军的原因包括了越战的遗留因素、国内的经济状况以及兵役制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而全志愿兵役制的优点在部队兵源的相关问题解决后才显现出来。(本文来源于《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传刚[3](2018)在《从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的历史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共同纲领》提出实行义务兵役制,到1957年基本实现由志愿兵役制向义务兵役制的转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现代意义上的义务兵役制,历时8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初期,复员、动员、民兵叁项工作相互交织,面对首次实施义务兵役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采取了人口普查和试点调查、实行普遍民兵制、普遍建立兵役领导机构、重视宣传和思想发动等措施,确保从志愿兵役制向义务兵役制的平稳过渡。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一度引发关于义务兵役制的存废之争。总而言之,义务兵役制的实行,为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为国家实现寓兵于民的国防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来源于《军事历史》期刊2018年03期)

赵兵[4](2011)在《当代中国志愿兵役制改革的法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兵役制度是国家军事制度的基础,作为军队人力供给制度,兵役制度直接关系着军队战斗力的发展,进而影响着国家安全和稳定。因此,当前世界以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各国国情的兵役制度为重点的“新军事变革”~1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近年来,中国军队逐渐加强军队的职业化建设,并基本形成了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混合兵役制度。但世界兵役制度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军队面临的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志愿兵役制改革、完善兵役制度,提高军队的职业化水平,以构建新形势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兵役制度体系。因此,本文以中国军队志愿兵役制改革为研究对象。志愿兵役制在中国虽由来已久,但是直至1998年兵役法重新修订后~2,其在兵役制度中的地位才得到了显着的提升。多年来,我国为进一步完善兵役制度,在兵役法律政策层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这些调整为志愿兵役制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在近几年,伴随“征兵难”现象的出现及日趋普遍,义务兵役制进一步陷入困境,深化志愿兵役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法、价值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深入分析世界兵役制度的发展趋势,引以为鉴;剖析中国现行兵役制度,阐释中国现行兵役制度存在的弊端,总结经验;从经济、政治、科技及战争发展等角度论述中国志愿兵役制改革的必要性,对中国志愿兵役制改革提出具体措施和长远目标。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现代兵役制度的发展趋势”,对现代兵役制度进行简要介绍,主要介绍兵役制度的种类、特点,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义务兵役制和志愿兵役制两种基本兵役制度的特点加以比较,分析现代兵役制度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中国现行兵役制度分析”,介绍中国现行兵役制度的种类、特点、中国兵役法律规范体系,运用价值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深刻分析中国兵役制度在法律、政策、实施过程等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第叁部分“中国实行志愿兵役制改革的必要性”,从内在、外在两个方面,从经济、政治、战争、国际战略形势、中国的安全环境等多个角度论证中国兵役制度进行志愿兵役制改革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中国实施志愿兵役制改革的发展状况和具体构想”,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志愿兵役制在中国从萌芽经确立到发展的历程。从实际操作层面总结志愿兵役制改革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从立法的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兵役法的相关条款加以修改。最后对志愿兵役制改革需要建立的主要制度提出自己的设想。第五部分“结语”,总结全文,提出中国志愿兵役制改革的目标和希望。鉴于本人仅仅接受了叁年正规法学教育,法学理论水平有限,对志愿兵役制改革研究还不够深入和透彻,经验性的总结比较多,理论深度不够,在语言表达、文章结构、分析方法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但这是本人对自己本科阶段四年军事学专业学习、五年部队基层工作经历和叁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习的一个总结,也是我对自己的经验总结所进行的一个理论提炼。(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11-03-01)

冯根龙,董瑞雪[5](2004)在《义务兵役制·征兵制·志愿兵役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主要包括公民在军队内服现役、在军队外服预备役、在校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定。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科学合理的兵役制度,是实现常备军和后备力量协调发展的有效(本文来源于《国防》期刊2004年09期)

孙建霞[6](2003)在《试论美国历史上的志愿兵役制与义务兵役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起源于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志愿兵役制因其固有的弱点,无法应付大规模的总体战;而内战中出台的义务兵役制则从根本上克服了前者的缺陷,确保了兵力来源,对以后的人力动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美国历史上人力动员的一次革命。(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志愿兵役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73年越战结束后,美国终止了之前广受社会诟病的征兵制而改行新的全志愿兵役制。新兵役制在实施之初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参军实行的是自愿原则,愿意加入军队或留在军中的高水平青年人才并不是很多,使得军队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人们不愿参军的原因包括了越战的遗留因素、国内的经济状况以及兵役制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而全志愿兵役制的优点在部队兵源的相关问题解决后才显现出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志愿兵役制论文参考文献

[1].路霄.美国全志愿兵役制的演变与《蒙哥马利军人权利法案》的实施[D].内蒙古大学.2019

[2].路霄.美国早期全志愿兵役制的实施状况[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

[3].陈传刚.从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的历史过程[J].军事历史.2018

[4].赵兵.当代中国志愿兵役制改革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

[5].冯根龙,董瑞雪.义务兵役制·征兵制·志愿兵役制[J].国防.2004

[6].孙建霞.试论美国历史上的志愿兵役制与义务兵役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

论文知识图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

标签:;  ;  ;  ;  ;  ;  ;  

志愿兵役制论文_路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