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淀粉磷酸酯论文_王亚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淀粉磷酸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酸酯,淀粉,磷酸化,涂布,聚糖,分散剂,磷酸。

氧化淀粉磷酸酯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龙[1](2010)在《氧化淀粉磷酸酯的微波法制备及其在涂布纸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方法在变性淀粉制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物理方法处理的淀粉,不含化学试剂的残留,其产品的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产品应用范围和附加值也大大提高。微波处理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性好、易于瞬时控制、选择性吸收以及加热频率高等基本特性,目前作为一种方便、节时的加热能源广泛应用到食品和化工领域。本论文以玉米原淀粉为原料,分别用过氧化氢和混合磷酸盐为氧化剂和酯化剂,采用微波作为加热介质制备了氧化淀粉磷酸酯。考察了微波功率,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氧化淀粉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制备的氧化淀粉为材料,进而考察了微波功率、磷酸盐配比、尿素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氧化淀粉磷酸酯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氧化淀粉磷酸酯较佳的制备工艺参数;氧化反应条件为:微波功率为500W,催化剂用量为0.08%,反应温度为45℃,氧化时间为30 min,pH值为3.5左右;酯化反应条件为:微波功率为800W,NaH2PO4/Na2HPO4比例为2:1,尿素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30min。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旋转式粘度计等检测仪器,分析了改性前后淀粉的分子结构、结晶结构、颗粒形貌和糊的性质;分析表明:微波法所制备的最终产物为氧化淀粉磷酸酯,对原淀粉进行氧化和酯化改性后并没有彻底改变淀粉颗粒的结晶结构,但对其结晶结构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使其熔融温度下降、熔融过程延长;改性后的淀粉颗粒表面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不仅棱角变钝,而且表面出现了孔洞,说明改性不仅发生在颗粒的表面,而且进入了颗粒的内部;改性后淀粉的糊化温度有所降低,氧化淀粉磷酸酯糊的粘度较氧化淀粉大,但稳定性增强。为了实现淀粉对胶乳的部分或全部替代,探讨了实验制备的不同氧化淀粉磷酸酯样品及其添加量对涂布纸性能的影响,并对涂料流变性能和保水性能进行了研究。本实验制备的氧化淀粉磷酸酯的涂布纸性较好,其与胶乳的较佳配比为4:10或3:10,最佳干燥温度应控制在85℃为宜;氧化淀粉磷酸酯的涂布纸综合性能优于氧化淀粉和市售的3S涂布淀粉;氧化淀粉磷酸酯的添加并没有改变涂料的剪切稀化特性,但使涂料的表现粘度提高;涂料粘弹性能测试表明:氧化淀粉磷酸酯的添加使涂料组分间相互作用增强,但添加量不宜太大;与纯胶乳配方涂料相比,添加氧化淀粉磷酸酯的涂料的失水量明显下降,由108.32g/m2下降到最小的63.86g/m2,下降幅度约为41%,说明涂料中添加一定量氧化淀粉磷酸酯能明显提高涂料的保水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0-05-30)

王亚龙,张宏伟[2](2009)在《氧化淀粉磷酸酯的制备及其在涂布纸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干法工艺,分别以过氧化氢和磷酸盐为氧化剂和酯化剂对经机械活化处理的淀粉进行化学改性处理,制备了氧化淀粉磷酸酯并研究了机械活化处理时间、氧化剂用量、酯化剂用量及淀粉添加量对涂布纸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淀粉经机械活化处理8h后,再分别用6%H2O2、6%磷酸盐对淀粉进行改性,所得氧化淀粉磷酸酯作为涂布淀粉其涂布纸的表面强度和平滑度较好;氧化淀粉磷酸酯与胶乳配比为4∶10时,涂布纸的表面强度和平滑度相对较好;本实验所制备样品的涂布纸性能优于市售涂布淀粉。(本文来源于《造纸科学与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杨铭铎[3](2002)在《新型快餐食品油炸工艺及氧化淀粉磷酸酯、几丁聚糖改善其品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快餐的内涵为基点,以国内外快餐发展为主线,以快餐的学科属性为依据,以国内外快餐业发展中存在的品种开发滞后问题为切入口,开发一种原料组织结构重组、菜点合一的新型快餐食品,为中式快餐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本文以面粉、蛋、肉、蔬菜、食用菌等作为原料,经过组织结构重组所形成的新型快餐食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实验、均匀实验、单因素实验、旋转回归实验、扫描电镜技术、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扫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质谱、动物实验等研究方法,确定了快餐食品的最佳油炸工艺条件,研究了油脂的劣变对快餐食品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氧化淀粉磷酸酯、几丁聚糖改善快餐食品品质的作用。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单效应分析、交互效应的响应面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出以下结论: 1.油炸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180℃,油料比为3:1,油炸时间为2.5分钟;各因素对食品质构影响的贡献率的大小为:油炸温度>油炸时间>油料比。 2.油脂中的极性成分对快餐食品质构和结构的影响 (1)随着油炸时间的增加和油脂劣化程度的加深,油脂中的大分子物质和极性成分的含量、油脂的比热、产品的吸油量、产品的外皮壳厚度有明显增加,且极性成分的含量与油炸时间呈线性关系;但油脂劣变对油炸产品的水分含量无明显影响。 (2)新鲜油脂、第四天的油脂、第八天的油脂和废油的质谱图表明,随着油炸时间增加,油脂中的极性成分的种类、含量有所增加;主要含有羟基、羧基等化合物,尤其以羧基为主;极性组分中以分子量不太大脂肪酸为主;其中形成的聚合物的聚合度不太大。 (3)用不同劣变程度的油脂炸制产品的质构测试和感官评定表明,油炸快餐食品的穿孔力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剪切系数随着油脂中极性成分的增加稍有增加;而压缩系数持续降低至第六天,接着又持续增加至第八天;通过感官评定得到的快餐食品油性和硬度与油脂的品质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关系,而脆度和韧性随着油脂的劣变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3.研究确定了氧化玉米淀粉磷酸酯的生产工艺和基本性质,并将其添加到快餐食品中,提高了冻融稳定性,成糊时间提前、成糊温度降低且不易老化,可以有效地改善面团的弹性、韧性,提高了成品的硬度及加工性能,改善了成品的品质,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对其产品感官评定与仪器测量值进行线性分析,结果表明:感官评定的弹性与弹性,韧性与弹性,脆性与吸水率有较大的线性相关性;感官评定的韧性与吸水率、硬度,脆性与韧性,硬度与韧性、弹性,组织结构与硬度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 4.用木瓜蛋白酶代替强碱从蟹壳中提取几丁质是可行的,确定了改进的几丁聚糖提取工艺。几丁聚糖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几丁聚糖有抑脂作用,主要是其与体内的胆酸结合,使脂肪不能被乳化,从而抑制了机体对脂肪的吸收;它还有增强体质的作用,与脂肪协同作用对生存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对添加其的食品进行感官鉴定,与空白组对照,感官评定无变化。 5.将用最佳工艺制成的几丁聚糖膜与淀粉-几丁聚糖膜进行微观结构观察、红外光谱表征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几丁聚糖膜的表面比几丁聚糖膜的表面光滑,钙离子溶解性能好;在淀粉.几丁聚糖膜中,几丁聚糖分子与淀粉分子发生了酮式与烯醇式互变;几丁聚糖膜与淀粉-几丁聚糖膜可阻止被包装的快餐食品水分的蒸发并能抑制其细菌繁殖,可食性研究中,用淀粉-几丁聚糖膜包装的快餐食品的感官评定结果分数与未包装的相同,且两者略好于用几丁聚糖膜包装的快餐食品。(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2-05-01)

高杰,刘光炳,陈新,徐红[4](1997)在《氧化淀粉磷酸酯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氧化淀粉磷酸酯。讨论了反应原理、制备方法,反应条件对产品的D.S的影响;并对产品的理化性能进行了测试。(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7年S1期)

[5](1990)在《磷酸酯化氧化淀粉分散剂》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Aqualon公司申请的欧洲专利(Europe 319989),磷酸酯化氧化淀粉可作水基泥浆分散剂。这种产品的分子量为1500—40000,羧基取代度为0.30—0.96,磷酸酯化取代度0.0002-0.0005。(本文来源于《钻井液与完井液》期刊1990年03期)

氧化淀粉磷酸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半干法工艺,分别以过氧化氢和磷酸盐为氧化剂和酯化剂对经机械活化处理的淀粉进行化学改性处理,制备了氧化淀粉磷酸酯并研究了机械活化处理时间、氧化剂用量、酯化剂用量及淀粉添加量对涂布纸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淀粉经机械活化处理8h后,再分别用6%H2O2、6%磷酸盐对淀粉进行改性,所得氧化淀粉磷酸酯作为涂布淀粉其涂布纸的表面强度和平滑度较好;氧化淀粉磷酸酯与胶乳配比为4∶10时,涂布纸的表面强度和平滑度相对较好;本实验所制备样品的涂布纸性能优于市售涂布淀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淀粉磷酸酯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龙.氧化淀粉磷酸酯的微波法制备及其在涂布纸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

[2].王亚龙,张宏伟.氧化淀粉磷酸酯的制备及其在涂布纸中的应用[J].造纸科学与技术.2009

[3].杨铭铎.新型快餐食品油炸工艺及氧化淀粉磷酸酯、几丁聚糖改善其品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

[4].高杰,刘光炳,陈新,徐红.氧化淀粉磷酸酯的研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5]..磷酸酯化氧化淀粉分散剂[J].钻井液与完井液.1990

论文知识图

pH对表观粘度的影响淀粉的X-射线衍射图剪切速率对2%氧化玉米淀粉磷酸酯的影...原淀粉及改性淀粉颗粒的SEM照片淀粉糊的抗剪切特性机械活化处理时间对表面强度和平滑度...

标签:;  ;  ;  ;  ;  ;  ;  

氧化淀粉磷酸酯论文_王亚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