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腐菌论文_赵丽红,王柯菲,聂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腐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木质素,分散性,反应器,甲苯,活性炭,秸秆,光源。

白腐菌论文文献综述

赵丽红,王柯菲,聂飞[1](2019)在《白腐菌降解废水中2,4,6-叁氯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白腐菌糙皮侧耳对2,4,6-叁氯酚废水的吸附和降解机理及菌丝体对2,4,6-叁氯酚废水的降解影响。研究表明:白腐菌菌丝体对叁氯酚吸附反应比较迅速,很快能够达到吸附平衡。当改变叁氯酚加入方式,漆酶最高酶活和叁氯酚去除率都会增加,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叁氯酚对漆酶酶活的抑制作用。叁氯酚去除过程中,吸附作用和降解作用所占比例相当,几乎不随浓度变化。(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胜韬,马强,张强强[2](2019)在《可分散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在白腐菌中的团聚与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可分散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在白腐菌培养体系中的形态及其对白腐菌的毒性,揭示可分散碳纳米材料在白腐菌培养体系中减毒的途径。材料和方法所用的碳纳米材料为可分散的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将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与白腐菌共培养,测定白腐菌的鲜重、干重、培养体系pH值、组织病理切片、超微病理切片来表征它们的毒性,并观察它们在白腐菌培养体系中的形貌。将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与白腐菌共同孵育后,分别加入染料和木屑,测定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对白腐菌分解活性的影响。结果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均不抑制白腐菌生物质量的增加,甚至在低浓度下表现出刺激生长的效果。纳米金刚石在高浓度下抑制白腐菌分泌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并抑制白腐菌分解活性艳红的活性。在固体发酵分解木材测试中,纳米金刚石无法有效分散,因此不影响木材分解率。碳量子对白腐菌分泌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没有影响,也不影响其分解污染物的活性。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均可引起白腐菌的氧化应激,纳米金刚石引起的氧化应激水平更高。在组织切片中,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均有显着的聚集,这与溶液中二者均可良好分散的现象不同。与团聚的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紧密接触的白腐菌失去菌丝结构,呈稀疏的球状;未与团聚的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接触的白腐菌保留了较好的菌丝形态。透射电镜下,团聚体周围的细胞出现细胞壁和细胞膜损伤,只有少量碳纳米颗粒进入细胞。与可分散的氧化石墨烯、羧基化富勒烯相比,菌球内可团聚的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对白腐菌的毒性较低。结论碳纳米材料的分散性调控碳纳米材料对白腐菌的毒性,白腐菌通过主动团聚碳纳米材料的方式降低可分散纳米金刚石、碳量子点的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邓诗贵,杨晨军,冯加洲,吴晓玉[3](2019)在《一株木质素降解白腐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漆酶培养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产木质素降解酶的菌株,采用苯胺蓝-PDA平板法和愈创木酚-PDA平板法从铁皮石斛生长的树皮中筛选到菌株SHIHU-X2,经ITS测序分析将SHIHU-X2鉴定为白腐真菌白黄小脆柄菇(Psathyrella candolleana)。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产漆酶培养基,结果表明SHIHU-X2菌株产漆酶的最优培养基是:去皮马铃薯200 g/L,葡萄糖20 g/L,蛋白胨1.24 g/L,KH_2PO_41 g/L,酒石酸铵0.02 g/L,CuSO_40.01 g/L,MgSO_40.56 g/L,MnSO_40.057 g/L。漆酶活力从初始产酶培养基1.11 U/mL提高到响应面优化后的2.32 U/mL,漆酶活力提高了109%。(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6期)

于洪枫,牟洪波,戚大伟,俞莹[4](2019)在《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一种白腐菌的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木材腐朽是破坏木材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白腐菌是多种木腐菌中破坏木材细胞壁最为严重的。为抑制病原菌,提高木材利用率,利用低毒、低污染的甲苯胺蓝(TB)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白腐菌抑制作用进行研究。通过牛津杯法测试不同浓度的TB(0. 01、0. 02、0. 05 mg/m L)作用于白腐菌时,没有观察到抑菌作用。当采用低功率的630nm激光激发TB时,发现叁组浓度光敏剂TB对白腐菌均起到抑制作用,随TB浓度增加抑菌率分别为69.67%、91. 21%、99. 44%。实验结果表明: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白腐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光敏剂浓度与其抑菌效果呈现正相关性,体现了良好的木材防腐效果。(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彭立[5](2019)在《白腐菌和褐腐菌预处理对桦木化学结构及热解特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发严重,寻找可替代能源迫在眉睫。生物质能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可再生等优点,已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利用快速热解技术能够将结构复杂的固体生物质转化为高附加值液体产物,是生物质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常规热解得到的液相产物存在成分复杂、目标产物含量低等问题,不利于分离提纯,经济性差。预处理能够改变生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提高其热解选择性。在众多预处理工艺中,生物预处理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白腐菌和褐腐菌能够选择性地降解生物质的化学组分,有助于提高热解选择性。为了系统研究白腐菌和褐腐菌预处理对木材热解特性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真菌白腐菌Ganoderma lucidum和褐腐菌Fomitopsispalustris为主要微生物,分别对桦木预处理0~16周,通过各种表征手段分析生物预处理对桦木化学结构及热解特性的影响。通过组分分析、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固体核磁共振波谱(CP/MAS 13CNMR)实验,研究白腐菌和褐腐菌预处理对桦木化学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生物预处理显着改变了桦木的化学组成与结构,但是不同真菌预处理后生物质化学组分和结构变化不同。经白腐菌预处理16周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从26.39 wt%和24.21 wt%降至24.81 wt%和18.72 wt%,纤维素含量相应增加;XRD结果表明,16.4°处无定形区纤维素峰强度有所降低,而22.5°处结晶区纤维素峰强度基本不变,相应地基于结晶区与无定形区峰面积差值与结晶区峰面积比值计算的结晶度从53.53增加到56.94;FT-IR结果表明,随预处理时间增加,899 cm-1处纤维素β-糖苷键吸收峰增加,1740 cm-1处半纤维素乙酰基吸收峰强度逐渐降低,1505 cm-1 1593 cm-1等处木质素芳环骨架吸收峰和1319 cm-1处紫丁香基和愈创木基木质素的甲氧基吸收峰强度显着降低,1651 cm-1处出现新的木质素C=O吸收峰,这表明木质素被大量降解并发生脱甲氧基反应和氧化反应;CP/MAS 13C NMR结果表明,83.51 ppm、62.90 ppm处无定形区纤维素C-4和C-6峰强度有所降低,21.21 ppm处半纤维素乙酰基峰与55.85 ppm处木质素甲氧基峰强度降低,这表明预处理后保留大量结晶区纤维素结构。褐腐菌Fomitopsispalustris预处理后木质素的含量逐渐增加到31.38 wt.%,半纤维素含量逐渐降低到22.22 wt.%,而纤维素含量基本不变。褐腐菌选择性降解桦木的半纤维素乙酰基团和部分无定形区纤维素,纤维素β-糖苷键增加,相应地结晶度增加到56.94,与白腐菌作用结果一致;然而褐腐菌预处理后木质素芳环、甲氧基、C=O键等吸收峰强度增加,这表明褐腐菌保留大量木质素结构,这将有利于酚类产物的选择性制备。利用热重分析(TGA)和快速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实验考察白腐菌和褐腐菌预处理对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腐菌预处理后桦木起始热解温度升高40℃,活化能从92.8 kJ·mol-1逐渐增加到99.3 kJ·mol-1,最大失重率显着增加且残炭量逐渐降低,这表明预处理提高了桦木的热稳定性,增加了桦木热解反应速率和热解效率。随预处理时间增加,热解产物呋喃类、脱水糖类、酮类、醛类产率分别从10.96%、7.41%、5.43%和3.72%增加到14.60%、8.68%、6.45%和5.46%,而酚类产率从40.65%显着降低到25.61%。纤维素产物左旋葡聚糖产率从6.69%增加到7.82%,半纤维素产物乙酸产率从3.04%略微降低到2.52%,木质素产物2,6-二甲氧基苯酚和2-甲氧基苯酚产率分别从5.70%和2.63%显着降低到1.66%和1.29%。对预处理后分离提纯的桦木酶解木质素的热解特性研究发现,同样酚类产物产率从71.69%降低到69.84%,还发现木质素侧链氧化的酚类产物产率从16.76%增加到19.13%,这表明预处理后木质素发生了氧化反应。不同真菌预处理对桦木热解特性的影响不同,褐腐菌Fomitopsispalustris预处理后桦木起始热解温度降低60℃左右,活化能降低至84.8 kJ·mol-1,最大失重率先增后减且残炭量增加,这表明褐腐菌预处理降低了桦木的热稳定性。同样地,褐腐菌预处理后桦木肩峰趋于平缓,半纤维素被降解。随褐腐菌预处理时间增加,纤维素产物脱水糖、酮类产率显着增加,12周后分别增加到10.14%和4.96%,木质素酚类产物产率显着增加到49.18%,而半纤维素产物乙酸产率降低到2.10%。此外,短链酚类、侧链氧化、脱甲基化和对羟苯基酚类产物产率逐渐增加,分别从 17.61%、8.23%、3.23%和 2.19%增加到 21.76%、10.00%、5.61%和 4.97%。上述结果证实了白腐菌和褐腐菌预处理均能显着改变桦木的化学结构和热解特性,但是不同真菌预处理的结果有很大差异。本研究为提高生物质选择性热解提供理论基础,为腐烂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马倩倩[6](2019)在《白腐菌Pleurotus ostreatus漆酶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漆酶是一种含铜多酚氧化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植物、动物,真菌是能分泌漆酶的主要微生物。漆酶作为一种绿色催化剂,其催化底物非常广泛,且大多数催化反应的唯一产物为水,对环境无害,漆酶的优秀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菌株漆酶产量及漆酶活力普遍较低,筛选漆酶高产菌株,获得性能优良的漆酶,开发漆酶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一株复合诱变筛选后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高产菌株为研究菌株,从其发酵液分离纯化出一种漆酶,并对分离纯化后的纯漆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为漆酶进一步应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提供一些理论和技术支持。利用粗酶液脱色7种不同结构类型的染料,研究漆酶对不同染料的脱色效果,为染料脱色研究提供参考。以糙皮侧耳C1诱变高产菌株F-13为研究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摇瓶培养,温度30℃,转速220r/min,发酵9d后漆酶活力达到最高值148U/L。粗酶液经过(NH_4)_2SO_4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sex G-100凝胶层析,最终得到电泳纯的漆酶,漆酶比活力达到96.4U/mg,纯化倍数达27.5倍,回收率为6.5%。对分离纯化后的漆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发现,所得漆酶分子量为60.5kDa;最适反应pH和温度为5.0和50℃,pH为4.0-6.0时漆酶活力较高,pH为3.0、4.0和5.0时稳定性较好,温度为40℃和50℃时漆酶稳定性很好;对底物的适宜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BTS、DMP、愈创木酚,此漆酶在最适底物ABTS条件下的K_m为0.194mmol/L,V_(max)为9.25μmolL~(-1)min~(-1);Cu~(2+)能很好地激发漆酶活性,Al~(3+)、Ba~(2+)、Zn~(2+)、Mg~(2+)、K~+在一定浓度时对酶活起促进作用,Hg~(2+)、Pb~(2+)、Cd~+对酶活起一定的抑制作用,Fe~(3+)、Mn~(2+)、Ca~(2+)对酶活无显着影响。将粗酶液应用于7种不同结构类型的染料脱色,结果表明,在染料浓度为100mg/L,各染料的最适pH及温度下,蒽醌类染料茜素红2h时脱色率可达95.3%;苯甲烷类染料碱性品红和孔雀石绿2h时脱色率分别达到90.1%和93.6%;苯胺类染料中性红及杂环类染料次甲基蓝,2h时的脱色率分别达到81.5%和85.9%;偶氮类染料甲基橙和刚果红,2h的脱色率仅为20.8%和13.8%。表明此漆酶对蒽醌类和苯甲烷类染料脱色作用显着,对苯胺类和杂环类染料脱色效果良好,对偶氮染料脱色作用差。(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期刊2019-03-01)

宋丽丽,张永良,张志平,王光路,杨旭[7](2019)在《白腐菌液体发酵降解烟梗木质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腐菌P. chrysosporium为对象,采用连续传代驯化的方法提升菌体对烟碱的耐受度.通过比较人工陈化与液体发酵对烟梗中木质素的降解效率,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驯化后的白腐菌P. chrysosporium可有效定植于烟梗上,在34℃,接种量6%的最适发酵条件下液体发酵24 h,烟梗中木质素含量为1. 93%,降解了23. 11%,与人工陈化3个月烟梗木质素降解情况相当,总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增加10. 84%和4. 86%,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蛋白质燃烧产生的不良气味,改善了烟梗燃烧时产生的木质气.(本文来源于《轻工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曾凡清,周天星,陈琳[8](2018)在《白腐菌对玉米秸秆木质素降解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添加不同品种和比例的白腐菌,研究其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尿素与白腐菌的共同作用下,玉米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平均提高180%;在白腐菌的单独作用下,平均降解木质素33. 4%。2株白腐菌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速率不同,白腐菌2 (编号GIM3. 393)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优于白腐菌1(编号GIM3. 383)。(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赵丽红,陈威[9](2019)在《改进型气升式反应器中白腐菌降解碱木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白腐菌糙皮侧耳高效降解废水中碱木素的改进型气升式反应器,研究了内套管的开孔高度与脱色率的关系,并采用分批进料方式考察了改进后反应器中白腐菌对碱木素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套管的最佳开孔高度为45 cm;改进后反应器的漆酶酶活、COD去除率、脱色率分别最高达到了89.33 U/L、87.3%和81.39%,较改进前分别相对提高了17.5%、43.3%和39.6%。(本文来源于《化工环保》期刊2019年01期)

田甲,王莉,陈晓明,张祥辉,戚鑫[10](2018)在《利用白腐菌与改性活性炭处置铀富集黑麦草残渣》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获得铀富集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生物法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实现其资源化利用,以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腐蚀黑麦草的剩余残渣为原材料,考察黑麦草残渣与LM2培养基的不同固液比下,接种10%白腐菌(Phanerodontia chrysosporium)对黑麦草残渣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在黑麦草残渣与LM2培养基与黑麦草残渣固液比为1∶11条件下,50 d处理残渣降解效果最好,能进一步降解残渣中37.78%的纤维素、42.87%的半纤维素和54.05%的木质素,黑麦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总降解率分别高达88.37%、89.89%和66.01%,并且黑麦草残渣的总失重率和总铀浸出率分别为49.70%和85.48%。利用硝酸改性活性炭,探究其投加量、溶液pH值、温度、时间等因素对降解废液中铀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炭在最佳吸附条件(改性活性炭投加量为0.72 g,溶液pH=6,25℃反应9 h)下铀的吸附率达93.62%,吸附容量达0.22 mg·g-1,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铀富集黑麦草的减量化和无害化。(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白腐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测定可分散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在白腐菌培养体系中的形态及其对白腐菌的毒性,揭示可分散碳纳米材料在白腐菌培养体系中减毒的途径。材料和方法所用的碳纳米材料为可分散的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将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与白腐菌共培养,测定白腐菌的鲜重、干重、培养体系pH值、组织病理切片、超微病理切片来表征它们的毒性,并观察它们在白腐菌培养体系中的形貌。将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与白腐菌共同孵育后,分别加入染料和木屑,测定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对白腐菌分解活性的影响。结果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均不抑制白腐菌生物质量的增加,甚至在低浓度下表现出刺激生长的效果。纳米金刚石在高浓度下抑制白腐菌分泌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并抑制白腐菌分解活性艳红的活性。在固体发酵分解木材测试中,纳米金刚石无法有效分散,因此不影响木材分解率。碳量子对白腐菌分泌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没有影响,也不影响其分解污染物的活性。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均可引起白腐菌的氧化应激,纳米金刚石引起的氧化应激水平更高。在组织切片中,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均有显着的聚集,这与溶液中二者均可良好分散的现象不同。与团聚的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紧密接触的白腐菌失去菌丝结构,呈稀疏的球状;未与团聚的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接触的白腐菌保留了较好的菌丝形态。透射电镜下,团聚体周围的细胞出现细胞壁和细胞膜损伤,只有少量碳纳米颗粒进入细胞。与可分散的氧化石墨烯、羧基化富勒烯相比,菌球内可团聚的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对白腐菌的毒性较低。结论碳纳米材料的分散性调控碳纳米材料对白腐菌的毒性,白腐菌通过主动团聚碳纳米材料的方式降低可分散纳米金刚石、碳量子点的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腐菌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丽红,王柯菲,聂飞.白腐菌降解废水中2,4,6-叁氯酚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杨胜韬,马强,张强强.可分散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在白腐菌中的团聚与毒性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3].邓诗贵,杨晨军,冯加洲,吴晓玉.一株木质素降解白腐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漆酶培养基的优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4].于洪枫,牟洪波,戚大伟,俞莹.甲苯胺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一种白腐菌的抑制[J].森林工程.2019

[5].彭立.白腐菌和褐腐菌预处理对桦木化学结构及热解特性影响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6].马倩倩.白腐菌Pleurotusostreatus漆酶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9

[7].宋丽丽,张永良,张志平,王光路,杨旭.白腐菌液体发酵降解烟梗木质素的研究[J].轻工学报.2019

[8].曾凡清,周天星,陈琳.白腐菌对玉米秸秆木质素降解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8

[9].赵丽红,陈威.改进型气升式反应器中白腐菌降解碱木素[J].化工环保.2019

[10].田甲,王莉,陈晓明,张祥辉,戚鑫.利用白腐菌与改性活性炭处置铀富集黑麦草残渣[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P.chrysosporium接种策略下总真菌...白腐菌Trametesversicolor漆酶...在堆肥过程中半纤维素(a)、纤维素(...漆酶的SDS-PAGE谱图:A.标准蛋白;B....白腐菌摇床培养菌丝体照片白腐菌在漂白废水培养基中生长曲...

标签:;  ;  ;  ;  ;  ;  ;  

白腐菌论文_赵丽红,王柯菲,聂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