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事主语论文-柏晓鹏

受事主语论文-柏晓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受事主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及物动词分类,受事主语,非宾格动词,诊断句式

受事主语论文文献综述

柏晓鹏[1](2018)在《汉语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等于非宾格动词吗?——数据驱动的诊断句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非宾格假设,不及物动词分为两类:带受事主语的非宾格动词,带施事主语的非作格动词。由于汉语格标记系统不发达,不及物动词是否可以做这样的分类并不清楚。文章对前人提出的可用于测试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句式手段进行数据驱动式的研究,通过考察诊断句式的实现分布情况,观察带受事主语与带施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是否可以从形式上加以区分。根据对3 214个汉语不及物动词的考察发现:1)文章测试的诊断句式对发现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是有效的;2)诊断句式在不及物动词上的实现分布稀疏,无法对不及物动词进行分类。据此文章认为:1)汉语中存在"带受事主语动词"和"带施事主语动词"的划分,这种划分止步于语义层面;2)汉语中可能不存在支持不及物动词"非作格/非宾格"对立的句法形式手段;3)汉语中一些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可以通过诊断句式识别,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形式手段对汉语不及物动词进行全面分类,这些动词并不足以支持汉语不及物动词的"非宾格/非作格"对立。基于文章研究,我们认为汉语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不等于非宾格动词。(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集刊》期刊2018年01期)

阮桂君[2](2014)在《宁波方言非受事主语被动句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波方言被动句的主语语义类型十分丰富,在"NP1+拨+NP2+VP"式被动句中,NP1非受事的情况主要有:施事、感事、工具、材料、地点、对象、蒙事七类,整个句式所要表达的是言说者蒙受"拨"字引出的事件。言说者的主观性对该句式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沙原,沙木贤[3](2011)在《论英语受事主语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受事主语句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本文以受事主语句所使用的原形及物动词的动能/强度,以及受事主语自身的品质属性的解读为契机,对叁种不同的受事主语句进行解析比较,旨在解除英语教学活动中一些中国学生或某些教师所遭遇的困惑。(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南潮[4](2010)在《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包括中间动词、作格动词和被动动词,由及物动词派生而来。受形态规则制约,这些动词的施事被压制,外部题元为空。为满足界面条件,通过选择、合并和移动,受事题元前移,成为句子层面的主语。(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郭剑英[5](2008)在《受事主语“N之不V”句宾语前置说辨惑》一文中研究指出"受事主语‘N之不V’句"包括叁类情况:"N之不V"为独立的单句、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为复句中的一个分句,以往语法研究者及有关教材都将"N之不V"句视为宾语前置句,将"N"看成"V"的前置宾语;但通过深入的辨析证明,这些句子是受事主语句,受事主语"N"在语义上都有着突出其现象,强调其客观事实的作用。因此,凡受事主语"N之不V"句式,都不能用"不V N"句式(即宾语后置句)来替换。(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鲁克伟[6](2008)在《施事隐形后,受事主语的施事性程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义角色与句法成分之间的配位是有规律的。研究显示,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施事作为主语的最佳候选人,将施事性认知固化到主语位置上,这使得受事在充当主语时,受事性程度降低并具有了一定的施事性,但在不同构式里,施事性程度是不同的。(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08年07期)

袁庆德[7](2006)在《对“受事主语”说和“施事宾语”说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过一场关于汉语的主语和宾语问题的大讨论,在我国现代汉语教学语法理论体系中出现了“受事主语”说和“施事宾语”说。在多年的现代汉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受事主语”说和“施事宾语”说既不符合汉语语法的实际,也不利于中外学生深入(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06年22期)

洪丽娣[8](2005)在《上古汉语“(受事主语)·为·宾·动·之”句式的再思考——以“今为赤帝子斩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史记.高祖本纪》中“今为赤帝子斩之”一句,有的学者认为是“(受事主语).为.宾.动.之”的被动句式,我认为是表示因果关系的主动句。(本文来源于《鞍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梁银峰[9](2003)在《隋唐以前的“受事主语+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句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缘起1.0在上古汉语中,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通过使动用法用作及物动词,当它置于另一及物动词之后并带有宾语时,便形成连动结构(或称作并列结构),可以表示为:Vt+Vi-t+O。使动用法仅能够表达实现某种结果,但不能同时表达实现这种结果的方式或行为,这种连动结构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同时表达出结果及实现这种结果的方式或行为,能够弥补使动用法语义表达模糊(本文来源于《汉语史研究集刊》期刊2003年00期)

安俊丽[10](2002)在《受事主语在古汉语中的界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古汉语中受事主语句具有以下特点 :受事主语句的谓语动词不带宾语或只带施事、处所宾语 ;受事主语句中的主语可直接或有条件地后置作宾语 ;受事主语句可以改写成有标志的被动句。我们可以此来分清受事主语句和与事主语句在古汉语中的界限。(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5期)

受事主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宁波方言被动句的主语语义类型十分丰富,在"NP1+拨+NP2+VP"式被动句中,NP1非受事的情况主要有:施事、感事、工具、材料、地点、对象、蒙事七类,整个句式所要表达的是言说者蒙受"拨"字引出的事件。言说者的主观性对该句式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事主语论文参考文献

[1].柏晓鹏.汉语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等于非宾格动词吗?——数据驱动的诊断句式研究[J].语言研究集刊.2018

[2].阮桂君.宁波方言非受事主语被动句考察[J].语言研究.2014

[3].沙原,沙木贤.论英语受事主语现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

[4].南潮.带受事主语的不及物动词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郭剑英.受事主语“N之不V”句宾语前置说辨惑[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鲁克伟.施事隐形后,受事主语的施事性程度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

[7].袁庆德.对“受事主语”说和“施事宾语”说的反思[J].语文学刊.2006

[8].洪丽娣.上古汉语“(受事主语)·为·宾·动·之”句式的再思考——以“今为赤帝子斩之”为例[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

[9].梁银峰.隋唐以前的“受事主语+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句型[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3

[10].安俊丽.受事主语在古汉语中的界定[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标签:;  ;  ;  ;  

受事主语论文-柏晓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