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智能汽车的运行依赖于大量数据的收集,这给个人数据保护带来一定风险。数据类型、数据主体和责任主体的复杂性也使智能汽车数据保护面临法律适用的独特难题。本文研究欧盟、德国智能汽车相关的个人数据保护立法成果和经验,并立足于我国立法现状,探讨欧洲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我国目前数据立法偏重数据安全,对个人数据保护重视不足,但后者乃智能汽车产业重要竞争力之一,必须重视。我国在强化数据安全的同时,应努力澄清个人数据保护的基础概念、原则和权责,厘清知情同意机制与数据处理的其他合法性基础的边界,平衡自动驾驶所涉的各方利益。
论文目录
引 言一、智能汽车的个人数据保护问题  (一)持续、大量数据的处理带来个人数据保护的风险和隐患  (二)数据的复杂性使得“个人数据”与“非个人数据”的界限变得模糊  (三)个人数据主体的多样性为知情同意机制的实施带来挑战  (四)数据控制者的不确定性带来责任主体的混乱  (五)交通系统的公共利益属性使得各方的利益权衡变得更为复杂二、欧盟与德国的个人数据保护法律制度  (一)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1. 个人数据处理的边界    2. 个人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权利义务框架    3. 个人数据收集的知情同意机制    4. 个人数据处理合法性基础的利益衡量  (二)欧盟《ePrivacy指令》及《ePrivacy条例(草案)》  (三)德国的个人数据保护法三、欧盟与德国有关智能汽车和交通的立法  (一)欧盟的协同智能交通系统立法    1. 《2010/40/EU指令》    2. 《C-ITS系统授权法案》  (二)德国智能汽车立法的相关规则四、欧盟与德国对自动驾驶时代个人数据保护难题的回应  (一)欧盟与德国各界的基本共识及积极探索  (二)智能汽车领域的个人数据及个人可识别问题  (三)智能汽车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权利义务框架    1. 智能汽车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    2. 智能汽车数据主体的主要权利    3. 数据控制者及其法律责任  (四)对智能汽车数据处理合法性基础的分析    1. 用户知情同意的实现    2. 其他合法性基础及利益衡量  (五)对保护数据安全的建议五、欧盟与德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相关立法的不足  (二)欧盟与德国的启示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韬略,蒋瑶瑶
关键词: 智能汽车,德国,欧盟,自动驾驶,隐私,个人数据,知情同意
来源: 德国研究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行政法及地方法制
单位: 同济大学法学院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4YJC820077)“中美信息技术产业专利危机及专利制度优化比较研究”,“同济大学欧洲研究双一流建设基金”,同济大学交通学院交叉学科培育项目“自动驾驶时代的道路交通法律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 D912.1
页码: 92-113+151
总页数: 23
文件大小: 531K
下载量: 293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智能汽车论文;  德国论文;  欧盟论文;  自动驾驶论文;  隐私论文;  个人数据论文;  知情同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