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寻租论文_徐晨,孙元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企业寻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寻租,企业,盈余,隐性,新能源,信贷,银行贷款。

企业寻租论文文献综述

徐晨,孙元欣[1](2019)在《竞争压力下企业选择创新还是寻租?——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否会影响企业在竞争压力下的战略选择?如何引导企业选择长期导向的战略?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制度理论为基础,构建两阶段古诺模型,并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检验了市场竞争结构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竞争压力下的企业会同时增加创新投入和寻租支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增加企业的创新投入,但当企业依赖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时也会增加寻租支出,产生一定程度的挤入效应;创新和寻租与短期财务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释放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红利的重要先决条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皆是引导企业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外在和内在要素。(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赵璨,阴晓江,曹伟[2](2019)在《隐性资本成本、银行贷款与资本使用效率——基于企业寻租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抑制背景下,我国企业总体上还是处在一个资本供不应求的准垄断信贷市场中,企业为获取信贷资源的寻租行为成为企业的隐性资本成本。本文利用2008-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银行信贷决策中的隐性资本成本与资源配置效率。结果发现:企业的寻租活动是银行贷款配置过程中的一项隐性资本成本,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企业的寻租活动均有助于获得更多银行贷款,但其使用效率却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而言,受制于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状况,国有企业通过寻租获得的银行贷款降低了投资效率,而民营企业通过寻租获得的银行贷款提高了投资效率。研究结论表明,金融抑制阻碍了通过显性契约方式的交易,企业寻租成为银行信贷决策中的一项隐性契约,这一隐性契约并不是显性契约的有效补充,甚至导致某些企业杠杆率居高不下,有损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俞金红,于明超[3](2019)在《财政补贴、寻租成本与新能源企业经营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9~2016年中国A股市场新能源概念类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索财政补贴、企业寻租以及经营绩效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贴不能促进以盈利能力衡量的企业绩效,财政补贴强度每增加1%,会使总资产收益率降低0.79%、净资产收益率降低1.33%;同时,财政补贴吸引企业进行寻租行为,耗费寻租成本带来进一步的扭曲,寻租对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约占总效应的叁分之一。(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芮[4](2019)在《从寻租角度谈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寻租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的作用,从而出现了经济学中研究的"市场失灵"现象,即"看不见的手"已经失去了作用。而此时,政府的干预更加促使了公共领域的寻租行为的蔓延,它就像社会的"毒瘤",寻租者通过非生产性手段追求社会既得利益或对既得利益进行利己的再分配,使得国有资产加速流失,诱发贪污腐败等危害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但不会增加新的经济利益,反而还会使得社会资源大量浪费,社会福利水平大幅下降。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审计制度,有助于进行国有企业的审计管理。但是,由于寻租的客观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也会出现审计寻租的现象。本文正是基寻租理论的角度,对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寻租行为提出了相关治理策略。(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9年16期)

甄丽明,罗党论[5](2019)在《信贷寻租、金融错配及其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融资约束条件下,信贷寻租可能会产生金融资源错配,导致企业运营和交易成本上升,使企业研发面临更高的风险。以创业板公司为例,从金融错配视角实证研究信贷寻租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正式制度不健全的转轨制国家,面临融资约束时,利用非正式机制即信贷寻租获取金融资源,短期内能帮助企业降低融资约束,但同时也会产生金融错配,导致金融资源配置失效。(2)利用信贷寻租所形成的套利空间,金融错配使得企业家倾向于将金融资源投资于短平快项目,而挤出了高风险性的创新资本。但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一抑制效应将逐渐减弱。(3)长期来看,由信贷寻租所引致的金融错配降低了创新行为对企业绩效的贡献。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过多干涉金融资源所造成的寻租式金融错配提供了直接证据。因此,解决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难题,需进一步完善金融制度并健全金融市场。(本文来源于《产经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邢霂,张红梅[6](2019)在《企业寻租、政府补贴与社会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政府补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增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以寻租理论为依据,通过计量分析方法,选取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企业寻租、政府补贴和社会责任叁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寻租行为能加强和巩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纽带,从而有助于企业获得政府补贴;企业寻租行为强化了政府补贴的社会绩效,即通过寻租活动获得政府补贴,更有利于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最后,提出企业需注重内在"修养"、提高政府补贴的利用效率、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等叁点建议。(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明涛,谢建国[7](2019)在《寻租、市场分割与企业超额回报——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2001—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寻租对企业超额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寻租对企业超额回报具有显着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受到市场分割的抑制。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分割仅抑制了寻租对非国有企业超额回报的影响,对国有企业并没有显着影响;受市场分割影响,小企业寻租的经济回报较低。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市场分割主要通过企业生产成本、企业生产性投资和企业税外负担影响寻租与企业超额回报的关系。本文为理解寻租与企业行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发展与中央政府反腐肃贪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经济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范红忠,冯山,张誉航[8](2019)在《女性董事与企业寻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文献主要探讨了外部制度环境对于企业寻租的影响,本文基于董事性别这一内部治理结构视角探讨女性董事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寻租行为。使用2006—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女性董事会显着降低企业寻租费用,并且女性董事占比越高,寻租费用下降越多。进一步研究发现,女性董事降低企业寻租费用的效应主要来自非独立董事;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女性董事降低企业寻租费用的作用更为明显;相比于政府干预较少的地区,政府干预严重地区的企业中女性董事降低企业寻租费用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视角为减少企业寻租提供一个有效方式,同时也拓展女性公司治理的经济行为研究。(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郑章[9](2019)在《企业寻租对R&D补贴效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而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性和正外部性等特征,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为了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促进技术创新,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弥补这种“市场失灵”现象,其中,通过R&D补贴的形式来推动企业创新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然而,在R&D补贴规模日益增长的同时,一方面作为研发产出的专利授权量以远高于补贴的增速实现了爆炸增长并稳居世界首位,另一方面从叁方专利拥有量等创新指标来看,我国的研发创新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那么关于我国R&D补贴的效果就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发现,R&D补贴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效果仍未形成一致的判断。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遵循R&D补贴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的思路研究了R&D补贴的效果,但这种逻辑忽略了企业向政府寻租来获取R&D补贴的可能性。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假设下,企业为追求利润而进行的寻租活动,将可能对R&D补贴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来研究寻租行为对R&D补贴效果的影响。首先将企业的研发、生产与利润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研究在利润最大化假设下两类企业在面临R&D补贴时的最优解;进一步本文研究寻租行为对R&D补贴效果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上市公司微观数据,采取实证研究的方式考察R&D补贴的效果以及企业寻租对R&D补贴效果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R&D补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寻租现象及其影响,从而为进行相关的政策改革提供建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研究R&D补贴效果的相关文献中不同结论的成因以及现实世界中的“专利泡沫”现象。本文最终形成如下主要结论:第一,通过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的方式研究了R&D补贴与企业研发产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D补贴的提高能够促进企业研发产出的增加,尤其是专利数量的增加。第二,实证检验了企业寻租与R&D补贴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寻租会促进专利数量的增加,但不会促进专利质量的提升,在对企业按区域进行分组后结论依然显着。(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3)

颜敏,孙向阳,屈晨晨[10](2019)在《寻利还是寻租?——基于企业多元化经营视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2010—2016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管理层是在寻利还是寻租。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会利用多元化战略盲目扩张,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多元化经营程度与在职消费呈正相关关系,与经营业绩呈负相关关系;而非国有企业多元化经营能够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并且有效地降低了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这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多元化、多元化折价等,为了减少管理层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的寻租行为,政府应减少行政干预,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9年06期)

企业寻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融抑制背景下,我国企业总体上还是处在一个资本供不应求的准垄断信贷市场中,企业为获取信贷资源的寻租行为成为企业的隐性资本成本。本文利用2008-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银行信贷决策中的隐性资本成本与资源配置效率。结果发现:企业的寻租活动是银行贷款配置过程中的一项隐性资本成本,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企业的寻租活动均有助于获得更多银行贷款,但其使用效率却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而言,受制于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状况,国有企业通过寻租获得的银行贷款降低了投资效率,而民营企业通过寻租获得的银行贷款提高了投资效率。研究结论表明,金融抑制阻碍了通过显性契约方式的交易,企业寻租成为银行信贷决策中的一项隐性契约,这一隐性契约并不是显性契约的有效补充,甚至导致某些企业杠杆率居高不下,有损资源的有效配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企业寻租论文参考文献

[1].徐晨,孙元欣.竞争压力下企业选择创新还是寻租?——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的解释[J].经济评论.2019

[2].赵璨,阴晓江,曹伟.隐性资本成本、银行贷款与资本使用效率——基于企业寻租视角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9

[3].俞金红,于明超.财政补贴、寻租成本与新能源企业经营绩效[J].软科学.2019

[4].王芮.从寻租角度谈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J].大众投资指南.2019

[5].甄丽明,罗党论.信贷寻租、金融错配及其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J].产经评论.2019

[6].邢霂,张红梅.企业寻租、政府补贴与社会责任[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王明涛,谢建国.寻租、市场分割与企业超额回报——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J].经济科学.2019

[8].范红忠,冯山,张誉航.女性董事与企业寻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9].郑章.企业寻租对R&D补贴效果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10].颜敏,孙向阳,屈晨晨.寻利还是寻租?——基于企业多元化经营视角分析[J].会计之友.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租金条件下对监理方策略选择的影...边际成本上升条件下的产权公共域模型中小企业寻租风险对演化结果的影...产业集群密度(企业数量)与集群规模二...营商环境的调节效果表4营商环境对企中小企业拒绝安监执行者的主动索贿对演...

标签:;  ;  ;  ;  ;  ;  ;  

企业寻租论文_徐晨,孙元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