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光纤论文_张凯斐,张菊芳,王翠娥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线光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纤,宽带接入,网络,算法,路由,调制器,光纤通信。

无线光纤论文文献综述

张凯斐,张菊芳,王翠娥[1](2018)在《无线光纤通信网络衰减信号挖掘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衰减信号挖掘系信噪分离掘精度低问题,提出基于互相关检测技术的衰减信号挖掘系统。采用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ICL8038产生的衰减信号正弦波,然后利用平衡解调芯片AD630进行衰减信号锁相放大器电路设计,将相关算法与自适应滤波器进行有机结合设计了相关自适应滤波器,实现衰减信号与干扰噪声信号的有效分离,结果表明,本文系统能够实现有效的信噪分离,且获得了包含细节信息的衰减信号波形。(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汤婵娟[2](2017)在《基于W边带的30 GHz全双工光无线光纤传输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光无线融合系统由于其带宽高、覆盖范围广、传输速率高、保密性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提出了基于W边带的全双工双向(光无线+20 km光纤)传输系统,即光无线融合系统分别对双向链路中10Gb/s QPSK信号在不同传输条件下的BER曲线进行了测量。无论是否经过光纤或无线传输,系统的BER性能基本相同,如链路速率越低,BER性能越好,并且接收机中心站后置滤波器的使用能较好地改善系统的BER性能。(本文来源于《输变电工程技术成果汇编——国网上海经研院青年科技论文成果集》期刊2017-09-01)

李晓耕,刘宇明,李辉[3](2016)在《高速无线光纤系统在输电线路远程视频监控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高速无线光纤系统的系统功能、系统的安装架设及系统原理,基于高速无线光纤系统分析市场前景,并对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6年08期)

满建超[4](2016)在《无线光纤融合系统中基带调制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人们对数据的需求呈现爆炸式的增长。那么这就要求通信系统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带宽,然而在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中低频段的频带资源已划分完毕,面临速率提升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对更高频率的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光纤接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光载射频(Radio Over Fiber, ROF)技术,采用光纤来传输射频信号,该技术结合光纤通信的高容量、低损耗以及无线通信灵活的接入特性,能够很好的解决频带枯竭的问题,是未来无线通信的研究热点,同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对ROF系统中基带信号的调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首先,对现如今ROF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深入了解了ROF技术中光域毫米波信号的产生技术,光检测技术,基站简化技术以及基带信号调制技术,其中基带信号调制技术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其次,针对ROF系统中的基带调制技术,本文研究了基于I/Q调制器的ROF系统模型,并对该系统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数学推导。根据系统模型的特点将系统分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单独进行仿真分析。分别研究了不同调制格式下,调制指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I/Q调制器的非线性特性对复用以后信号的影响。并采用一种预失真方法来改善由于调制器的非线性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本文对基于I/Q调制器的ROF系统,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发现激光器线宽和频偏对系统性能影响严重。先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研究分析了激光器的频偏和相位噪声对系统性能带来的影响。对于频偏,文中分析了在相干传输系统中最常用的两种频偏估计算法。对于相位噪声,本文采用差分相位检测的方法来抑制相位噪声对系统性能带来的影响。最后,对实验采集到的数据采用频偏估计和差分检测进行恢复处理,研究不同接收光功率以及不同载波频率下系统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4-30)

张岭[5](2015)在《无线光纤分布系统实现室内信号覆盖方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在提出传统同轴室内分布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一种无线光纤分布系统WFDS(Wireless Fiber Distribution system)的原理、组网模式。通过实际工程项目案例,从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系统维护的角度与同轴分布系统作了对比分析,同时也对2G、3G室内分布改造作了简要的分析说明。(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与技术》期刊2015年09期)

郑振鹏[6](2013)在《低成本无线—光纤接入节点的硬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光纤宽带接入网络(WOBAN)提供了一种高速、低成本的面向电信网“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WOBAN接入技术结合了无源光网络技术(PON)和无线网状网技术(WMN),拥有高速大容量、接入方式灵活多样、组网成本低等优势。本文选择用于WOBAN的低成本接入节点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了一系列的硬件设计与实现工作。同时,还对WOBAN中的路由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设计了一种基于Busaker-Gowen的融合性路由算法(BGR)。 BGR引入了时延感知的概念,将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转化为最大化吞吐量最小化平均时延问题。基于Matlab的仿真结果显示:与常见的多径最小跳数算法(MMHR)相比,BGR能够以较小的时延代价换取较大的网络吞吐量性能的提升。2)提出了低成本无线-光纤接入节点硬件设计方案。该方案分为光接入部分、以太网接入部分和WiFi接入部分。其中,光接入部分采用光收发器OPEP-33-A4Q1R实现光电转换,上下行数据流经SERDES芯片SY87725L串并转换后交由FPGA芯片EP2C20处理;以太网接入部分采用以太网控制芯片DM9000aep和RJ45接口提供4路100M以太网接入,以太网数据也在EP2C20中处理;无线接入部分采用UN5700WiFi模块,无线数据在ARM处理器S3C2440中封装,并通过S3C2440与EP2C20的互连实现有线接入与无线接入部分的数据交换。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成本因素,选用工艺成熟的芯片,全板采用SMT表贴工艺,以降低节点的成本及功耗。3)实现了低成本无线-光纤接入节点硬件,并完成相关部分的驱动程序设计。其中,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工艺为:4层板,FR-4基材,内基铜厚度35um,外基铜厚度18um,板件尺寸327.2x111.2x1.6(长x宽x高,单位:mm),沉金工艺表面处理。驱动编写部分基于QuartusⅡ开发工具,软件语言是Verilog-HDL,完成了光接入部分的FPGA数据接口、DM9000aep的FPGA驱动等关键模块的软件实现,以及无线模块的Linux驱动移植,最后对整板做了功能调试,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完整可靠的软硬件平台。(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3-04-10)

蒋玲[7](2012)在《无线—光纤混合宽带接入网络中动态带宽分配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光纤混合宽带接入网络(WOBAN)是一种融合了无线接入网络的灵活机动性和光纤接入网络的高带宽优势的新型网络架构,特别适用于当前网络背景下的宽带接入网络场合。然而,由于WOBAN本质上是一种异构网络,因此,设计一种合理、高效的动态带宽分配(DBA)算法对于保证无线域和光域的数据传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采用WiMAX无线技术和EPON光纤接入技术相结合的WOBAN网络架构为应用背景,设计了一种融合型的、分层结构的QoS感知动态带宽分配(HQA DBA)系统,提出了一种分层的QoS感知动态带宽分配(HQADBA)算法,并采用NS2网络仿真软件搭建了HQADBA系统和算法的仿真平台,对提出的DBA算法进行了性能评估。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本文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WOBAN网络的HQA DBA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WOBAN网络中带宽分配及调度机制的实施。文中对连接无线域和光域的融合型设备OBF(ONU-BS Facility)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另外,文中还提出了一种业务队列映射机制,用于实现业务在光域和无线域之间的光滑传输。(2)基于以上HQADBA系统,文中提出了一种分层的QoS感知动态带宽分配(HQADBA)算法。该算法主要关注网络中具有不同QoS需求的业务之间的差异性服务。该算法能够保证OBF层的带宽公平性,同时为不同等级的业务提供相对的性能保障。(3)本文采用NS2对HQA DBA系统和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和验证。文中首先介绍了在NS2构件库中引入用于光网络部分仿真的OWns模块,另外还介绍了在NS2中实现HQA DBA算法的方法。仿真结果显示,HQA DBA算法在业务丢包率、端到端时延以及网络吞吐量方面均优于Normal DBA算法。此外,文中对采用HQADBA算法时WOBAN网络中各种业务的性能进行比较,验证了HQADBA算法支持不同业务的区分服务。(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2-05-23)

索凯华[8](2012)在《无线—光纤混合宽带接入网络路由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光纤宽带接入网络(WOBAN)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面向“最后一英里”问题的解决方案。它融合了以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为代表的光纤接入网络具有的“宽带、高速”优点,以及以无线网状网(WMN)为代表的无线网络具有的“接入灵活、组网便利”长处。但是,这种新型的异构网络对于实现无线域和光域互联的路由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围绕WOBAN中两种子网各自的技术特征,从网络融合的角度研究WOBAN中的路由问题。同时,为了对所提出的路由算法的性能进行科学分析,本文采用NS-2网络仿真软件做了大量的仿真与数据分析工作。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在降低WOBAN中网络时延方面,本文主要完成:1)给出了WOBAN中路由问题的图论模型;2)提出了分裂的图论模型并通过经典的图论问题对WOBAN中时延问题做出描述;3)提出了旨在降低网络时延的启发式算法MSTMCF;2、针对MSTMCF在高负载情况下产生的拥塞现象,本文对WOBAN的拥塞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主要工作如下:1)对WOBAN中的拥塞产生机制做了深入分析;2)根据拥塞产生的机制,在无线域子网和光域子网中分别设计参量RQL和RB来衡量网络中产生拥塞的概率;3)设计了旨在降低WOBAN中网络拥塞的路由方案ILCA。3、搭建了基于NS-2的WOBAN仿真平台,其中的工作主要有:1)修改光仿真模块以适应当前主流的NS-2发行版本;2)在解释器和编译层添加WOBAN路由协议;3)对提出的路由算法进行了仿真与数据分析。(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2-05-01)

孔祥文[9](2012)在《混合无线光纤宽带接入网络的规划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无线光纤混合接入已经成为宽带接入技术领域最为普遍的模式,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两种技术优势的互补。光通讯的最大优势在于高带宽、低损耗、长距离、高可靠性,而无线通讯的最大优势在于部署灵活、易组网,能够实现无处不在的信息接入,两者结合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全覆盖及综合经济性,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从光网络(主要是PON网络)和WLAN(WIFI)的技术特点、构成以及组网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组网案例对以PON技术为主的FTTX+WLAN的混合宽带接入模式和网络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这种混合宽带接入模式下的有线(台式机)、无线(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用户统一认证、集中管理模式进行了方案设计。经过项目实践,此种混合组网的宽带接入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运营效果,不仅实现了网络有线无线的混合接入,还实现了用户在混合接入模式下接入认证的统一,为今后运营商广泛部署提供了设计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2-03-01)

邢洁雯,朱姗,王廷云,庞拂飞,陈娜[10](2011)在《无线光纤温度传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了一种应用于检测电力设施安全性的无线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系统采用光纤传感技术进行温度监测,可以实现具有组网灵活、实时监测等特点的安全传感网络。传感信号处理包括光电转换、前置放大和窄带滤波等电路系统构成,可实现微弱的光电信号的检测,并采用了无线的方式进行传感与控制信号的传输,从而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温度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测试范围能达到-20~80℃,准确性在±1.0℃以内,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1年05期)

无线光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速光无线融合系统由于其带宽高、覆盖范围广、传输速率高、保密性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提出了基于W边带的全双工双向(光无线+20 km光纤)传输系统,即光无线融合系统分别对双向链路中10Gb/s QPSK信号在不同传输条件下的BER曲线进行了测量。无论是否经过光纤或无线传输,系统的BER性能基本相同,如链路速率越低,BER性能越好,并且接收机中心站后置滤波器的使用能较好地改善系统的BER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线光纤论文参考文献

[1].张凯斐,张菊芳,王翠娥.无线光纤通信网络衰减信号挖掘系统设计[J].激光杂志.2018

[2].汤婵娟.基于W边带的30GHz全双工光无线光纤传输系统研究[C].输变电工程技术成果汇编——国网上海经研院青年科技论文成果集.2017

[3].李晓耕,刘宇明,李辉.高速无线光纤系统在输电线路远程视频监控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6

[4].满建超.无线光纤融合系统中基带调制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5].张岭.无线光纤分布系统实现室内信号覆盖方案探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5

[6].郑振鹏.低成本无线—光纤接入节点的硬件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3

[7].蒋玲.无线—光纤混合宽带接入网络中动态带宽分配机制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8].索凯华.无线—光纤混合宽带接入网络路由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9].孔祥文.混合无线光纤宽带接入网络的规划和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2

[10].邢洁雯,朱姗,王廷云,庞拂飞,陈娜.无线光纤温度传感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1

论文知识图

黄山智能配电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层...传统光接入网系统组成示意图光/无线混合接入网系统结构示意图无线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结构曲线拟合技术在无线光纤振动传感...配电网中无线光纤技术的架构

标签:;  ;  ;  ;  ;  ;  ;  

无线光纤论文_张凯斐,张菊芳,王翠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