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变形论文_刘钟森,宋勇军,赵文涛,赵康宁,李海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面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面,采空区,地表,盾构,观测站,条带,岩层。

地面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刘钟森,宋勇军,赵文涛,赵康宁,李海燕[1](2019)在《基于地基变形控制的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进行采空区地面塌陷灾害防治,通过运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塌陷区地面残余变形进行科学预测,结合建设工程自身对地基变形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可以有效解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于保守和地质灾害过度治理的问题,同时可合理缩短建设工期,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使采空地面塌陷区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得到高效利用。经过大量工程实践,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有效控制,工程自身安全和使用功能得到可靠保障,社会经济效益显着。可见该方法切实可行,对采空地面塌陷区的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6期)

王琼杰[2](2019)在《塌陷区治理的一场革命性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很有意义,干好了对采煤塌陷区治理技术、煤矿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将是一场革命性、颠覆性创新,也为煤矿绿色开采、保护生态及地勘队伍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8月31日,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汇报会上,原国土资源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报》期刊2019-09-04)

丁克良,刘明亮,徐奎,陈猛,于龙昊[3](2019)在《国产地面微波雷达变形监测系统精度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干涉雷达是一种基于微波干涉技术的高精度测量设备,具有高采样率、高分辨率和连续监测的特点。本文首先利用螺旋测微器和角反射器的组合装置对国产地基微波雷达进行缓慢精度测试,并同时利用加速度计和国产地面微波雷达对精度试验对比分析;在进行精度测试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某高速桥梁的动态扰度变形监测和深圳某段快速地铁的屏蔽门动态特性监测工程实例验证其精度测试的正确性,其中屏蔽门的监测结果精度与IBIS-S系统监测结果精度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产地面微波雷达的测量精度优于0.05mm,其测量结果可精确反应监测对象的动态特征,可为振动频率、位移变化和加速度的实时跟踪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9年09期)

刘乐平[4](2019)在《连采连充绿色开采技术对地面变形影响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践绿色矿山发展理念,探寻井上下矸石山处理方法,最大限度降低井工煤矿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孙村煤矿在矿井浅部-210水平适当区域进行采空区矸石充填开采技术试验,即为连采连充开采技术。通过对孙村煤矿-210水平4层煤采用连采连充技术开采后对地表移动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了连采连充开采技术对地表移动变(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吴昌胜,朱志铎,宋世攻,张军,彭宇一[5](2019)在《软土地层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引起的地面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基于Mindlin解,推导了在泥浆重度影响下开挖面不均匀附加压力、不均匀分布下盾壳摩擦力、环向消散下盾尾注浆压力引起的地层变形,迭加地层损失引起的地层变形,获得了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引起地层变形的计算公式,典型工程实例结果表明:①不考虑泥浆重度、不均匀分布和环向消散等因素会高估地面纵向位移的隆起值而低估沉降值,本文计算方法所得地面纵向位移与实测值吻合较好;②本文方法计算所得的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横向位移与实测变形基本吻合,且符合高斯曲线正态分布。研究成果可为控制和预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戴宜韦,吴希文,闵新颖,王华,朱焕廉[6](2019)在《利用时间序列InSAR技术对珠江叁角洲主要城市进行地面变形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时间序列技术(TS-InSAR)对Sentinel-1A卫星2015年12月12日至2018年5月30日覆盖珠江叁角洲地区的影像进行处理,反演出广州、佛山与东莞的地面变形信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广佛地区与东莞地区整体平稳,局部发生沉降,沉降点主要集中在工厂密集处与工程施工处,并对沉降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证明了利用Sentinel-1A来监测珠江叁角洲地面变形情况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袁薇,浦海江,王幸来,王大有,胡小阳[7](2019)在《楼地面变形缝盖板施工技术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原有楼地面变形缝盖板结合部位存在的质量缺陷及隐患,提出变形缝做法的改进工艺原理,详细阐述了施工中的技术要点。通过实践,从实用性及经济性的角度确定其效果良好,可解决学校、医院、办公室等公共场所楼地面变形缝薄弱环节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江苏建材》期刊2019年03期)

姜洪建,朱坤,蔡松[8](2019)在《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问题,分析了地面变形的破坏形式,并着重研究了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高成虎[9](2019)在《榆神矿区某煤矿条带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变形程度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会造成含水层结构破坏导致地下水渗漏、诱发地面塌陷破坏土地资源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根据榆神矿区某煤矿通过条带垮落法开采3号煤层实现保水采煤这一特性,通过多种方法综合确定了3号煤层采动影响下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各主要参数数值。然后运用概率积分法,对条带垮落法开采后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程度最大值进行了预测分析,为矿山实施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等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能源研究与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鲁明星[10](2019)在《开采沉陷区残余变形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对地面建筑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矿业城市开采沉陷区高效利用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开采沉陷区利用中首先要掌握岩层移动与地表位移规律,特别是稳沉之后残余变形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对地面建筑影响机制。以现场监测资料案例分析为基础,采用相似材料试验、理论研究、数值模拟以及实测验证等研究方法对开采沉陷区残余变形机理、残余变形与建筑物相互作用以及残余变形引起的建筑物附加内力分析及控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1)开采沉陷区稳沉后的残余变形包括常规移动变形的延续和受扰动变形,通过相似材料试验与工程现象揭示了开采沉陷区在稳沉后存在残余变形持续演化规律,揭示了开采沉陷区残余变形与岩层移动及地表位移之间的时空相关关系;(2)通过对现有的研究理论和工程现象总结剖析了残余变形存在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探索性提出了开采沉陷区主剖面变形呈现出“元宝曲线”,残余变形垂直位移与时间存在负指数相关性;(3)以唐山矿塌陷区上世园会D5门为例,依据开采条件和地质条件利用概率积分法预测了该区域残余变形,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残余变形与建筑物上部结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上部结构受残余变形影响较大,应增加地基刚度与建筑物刚度;(4)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分析了开采沉陷区残余变形对地基及上部结构的影响,考虑p-A效应,修正了半刚性结构框架内力、侧移公式。得出了竖向、水平载荷下半刚性结构的内力以及位移,并分析了p-△效应下半刚性结构的变形效应。采用特征值屈曲进行稳定性分析,获得了固支、铰支和销支边界约束条件下的地表变形特征;(5)针对世园会D5门建筑结构特点,在残余变形影响下对D5门进行设计验算,提出了增加结构刚度和设置橡胶支座等措施。建成后对项目区地表、建筑物基础、建筑物上部结构进行变形监测,实践证明论文所提出措施可以实现开采沉陷区残余变形对大跨度钢结构影响的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3)

地面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型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很有意义,干好了对采煤塌陷区治理技术、煤矿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将是一场革命性、颠覆性创新,也为煤矿绿色开采、保护生态及地勘队伍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8月31日,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汇报会上,原国土资源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面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刘钟森,宋勇军,赵文涛,赵康宁,李海燕.基于地基变形控制的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王琼杰.塌陷区治理的一场革命性创新[N].中国矿业报.2019

[3].丁克良,刘明亮,徐奎,陈猛,于龙昊.国产地面微波雷达变形监测系统精度测试与分析[J].工程勘察.2019

[4].刘乐平.连采连充绿色开采技术对地面变形影响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2019

[5].吴昌胜,朱志铎,宋世攻,张军,彭宇一.软土地层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引起的地面变形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9

[6].戴宜韦,吴希文,闵新颖,王华,朱焕廉.利用时间序列InSAR技术对珠江叁角洲主要城市进行地面变形监测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9

[7].袁薇,浦海江,王幸来,王大有,胡小阳.楼地面变形缝盖板施工技术改进[J].江苏建材.2019

[8].姜洪建,朱坤,蔡松.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9

[9].高成虎.榆神矿区某煤矿条带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变形程度简析[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9

[10].鲁明星.开采沉陷区残余变形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对地面建筑影响[D].北京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软件中进行遥感图像几何校正(a)滑坡滑动方向示意图滑移装载机单侧驱动轮在水平地面上的...房屋建筑内变形及破坏裂缝华北地区1981-1990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弯滑断层作用下阶地面变形(A)、...

标签:;  ;  ;  ;  ;  ;  ;  

地面变形论文_刘钟森,宋勇军,赵文涛,赵康宁,李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