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论文_王怀光,张培林,曹建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布式,系统,故障诊断,局域网,层次,结构,试验台。

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怀光,张培林,曹建军[1](2013)在《分布式监测系统故障诊断功能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监测系统长时间的连续监测,累计的数据量非常可观,为了数据实时传输及节省传输成本,对监测的数据现场预处理,采取一定的方法压缩数据量非常必要。目前,针对状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压缩与传输效率的研究还很少,一般采用黑匣子功能模型或白匣子功能模型,虽然具有减少数据冗余的作用,但是没有考虑数据流本身冗余特性,提出基于数据压缩的分布式监测系统功能模型,提高了通信速度和可靠性,满足了实时传输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3年07期)

陈理纲,杨世锡[2](2010)在《面向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基于IP组播通讯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分布式监测系统中大量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计算机网络数据通讯机制,该机制定义了开放式系统通讯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和表示层,传输层采用IP组播传输;表示层采用XML技术定义数据包,实现了网络数据的高效传输。通过与传统的单播方式的传输方式作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大大提高系统的数据通讯效率。(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0年04期)

李东晓[3](2007)在《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总体设计思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了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定义、层次结构和各层的功能定义,并分析了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与生产控制系统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工矿自动化》期刊2007年02期)

陈红领[4](2004)在《轧钢机试验台的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型,实现资源共享,使来自不同的诊断资源能互相协作,共同解决诊断问题,避免重复开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主流。 作者针对轧机传动试验台开发出一套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是一种改进的C/S模式远程监控系统,引入嵌入式系统的剪裁理念,对前端机进行软硬件的瘦化,以嵌入式计算机代替前端工控机,并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可分布多台前端机,从而在空间上实现分布式监测诊断。本分布式远端监测诊断系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远端机(信号采集系统)、服务器端、数据库服务器、以及Web服务器。 利用网络接口设备,实现远端机与服务器的连网和数据传输。对远端机发到缓存区的原始数据进行自动分类整理,并存入相应的数据库。数据库由常规数据库和故障信息数据库组成,这两个数据库又分别分为特征值数据库和文本数据库。 对监测信号进行时域、频域特征信息的提取后,通过波形分析、功率谱分析、相关分析、倒频谱分析、包络谱分析等方法,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并结合一个故障诊断实例分析并判定故障的原因、类型及严重程度。 本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具有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安全可靠性强、抗干扰能力强、软件功能丰富、操作方便、通过图形和用户界面提示操作,硬件配置结构合理。对于开发新一代远程监测诊断系统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04-03-01)

郭利,张锡恩,马彦恒[5](2003)在《导弹发射装置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复杂装备监测与诊断的需要 ,基于分布式智能思想 ,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信息融合技术设计了一种导弹发射装置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该系统采用二次调制 /解调方案 ,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实现了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数据的可靠传输 ;采用多传感器数据层、特征层和决策层信息融合方法 ,大大提高了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精确性和实时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03年11期)

柯研[6](2003)在《除鳞高压水系统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适应机械设备大型化、分散化、成组化的发展,实现分散监测、集中诊断管理目的,以某大型钢铁(集团)公司热轧板厂除鳞高压水系统为具体对象,进行了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DMDS的研究。本文介绍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基本原理、框架结构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除鳞高压水系统的具体结构形式和运行特征开发出一套基于分布式的除鳞高压水系统监测诊断系统。同时对整个监测诊断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案、软硬件实现、关键技术和现场应用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该监测诊断系统具有两大主要功能: 1、除鳞高压水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能在监测的同时实现实时信号采集、分析处理、组态设置、窄带报警、轴心轨迹以及实时/历史数据远程传输等功能; 2、具有网络化精密分析诊断功能。能实现历史数据回放分析、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时延域分析、轴心轨迹分析、数字滤波、相关分析、全息谱分析、解调分析及FFT细化分析等功能。 该监测诊断系统具有六大主要技术特点: 1、利用准差动输入,提高现场抗干扰能力; 2、将基于Windows平台的多线程技术与DMA(Directly Memory Access)技术结合,保障在线系统采样的实时性与多任务性; 3、采用A/D卡自带定时/计数器对机组转速进行高精度测量,实现加窗转速跟踪快速分析; 4、利用TCP/IP协议实现上下位机网络数据高速传输; 5、采用传统振动测试与RS—485总线结合对多种测试信号进行混合采集。 6、针对在线监测的特点,定义了一种全新的、优化的、有一定兼容能力的数据格式。 从现场安装投入试运行至今,系统各项功能得到了检验,达到预期设计目的,满足了用户的要求,得到了用户的好评。期间还利用系统的在线状态监测和精密分析诊断功能成功解决了二号机组增速箱输出轴东侧轴承温度长期偏高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3-04-25)

吴今培[7](2001)在《一种大型分布式监测与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企业局域网上的分布式监测与诊断系统的实现策略 .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应用了 CORBA结构和移动代理等新技术 ,保证了系统的效率 ,各部分跨平台的数据交换和互操作及系统的可扩展性(本文来源于《长沙铁道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来五星,轩建平,史铁林,杨叔子[8](1998)在《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中历史数据库系统开发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数据库系统作为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故障诊断、工况分析提供信号来源。简要介绍了历史数据库系统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1998年02期)

李东晓,史铁林,杨叔子[9](1997)在《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DMDS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了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定义及其层次结构和各层功能定义,分析了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与生产控制系统等的关系.设计的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已在现场顺利实施,运行良好.(本文来源于《华中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11期)

李东晓,史铁林,杨叔子[10](1997)在《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通讯网络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论述了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DMDS通讯网络体系的特点,系统分析了DMDS通讯网络设计与选型的基本原则及其关键。最后,提出了评判DMDS通讯网络优劣的原则。(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1997年10期)

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分布式监测系统中大量数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计算机网络数据通讯机制,该机制定义了开放式系统通讯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和表示层,传输层采用IP组播传输;表示层采用XML技术定义数据包,实现了网络数据的高效传输。通过与传统的单播方式的传输方式作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大大提高系统的数据通讯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怀光,张培林,曹建军.分布式监测系统故障诊断功能模型分析[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3

[2].陈理纲,杨世锡.面向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基于IP组播通讯技术研究[J].机电工程.2010

[3].李东晓.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总体设计思想的研究[J].工矿自动化.2007

[4].陈红领.轧钢机试验台的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

[5].郭利,张锡恩,马彦恒.导弹发射装置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3

[6].柯研.除鳞高压水系统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研制[D].重庆大学.2003

[7].吴今培.一种大型分布式监测与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

[8].来五星,轩建平,史铁林,杨叔子.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中历史数据库系统开发的设计[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8

[9].李东晓,史铁林,杨叔子.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实现[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

[10].李东晓,史铁林,杨叔子.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通讯网络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7

论文知识图

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层次结构...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结构图历史曲线绘制界面分布式监测和故障诊断软件系统数据流...分布式网络数据库拓扑结构用户界面架构图Fig.6Theuserinterfaces...

标签:;  ;  ;  ;  ;  ;  ;  

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论文_王怀光,张培林,曹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