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初级中学,746000)

课题名称《陇南市武都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立项通知号GS[2017]GHB0938

摘要:幸福是人类追求的一种永恒目的,过幸福的教育生活是教师的人生追求。教师教育幸福感是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生活质量的综合体验,是教师获得幸福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关注教师的教育幸福感应该是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幸福感;

近年来,职业幸福感研究逐步深入社会各个人群。那么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如何,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如何面对他们的职业生活?如何使这一最光辉的职业变成最幸福的职业?就成为发展教育事业,关注学生成长的最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感的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群体幸福感缺失的负向因素分析

1.对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不满意

当前,我国教师的待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收入的原因却使得一些教师苦不堪言,产生诸多的不满和怨言。尽管大多数教师的收入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空间会延伸,挤占教师的休息时间和生活空间。这种工作和生活界限的模糊,使得教师付出更多的体力和精力。收入与付出呈现较大的反差,造成中小学教师心理上的失衡。

2.缺乏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教师社会地位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降低,在市场经济转型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不理想,就象社会上说的毕业即失业,读书无用论盛行,尤其在我们这些经济落后的小城市,负面影响转嫁到老师身上,使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降低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顺利长大就行了,学生学习成绩次要的,将来在社会上混,识几个字就行。此外学校在学习成绩上有各种评定的硬指标,有班平均平均分,优秀率,每学科都及格的合格率等,影响老师在学校考评中的地位,这些原因使教师容易产生挫折感和焦虑感。教师在教育中很尴尬,处于这种状态下的教师必然也是不会感到幸福的。

3.人文关怀的缺失与冰冷的管理制度,加剧了教师的不幸福感

与此对应,有些学校的规章制度显得冰冷生硬,进出校门要刷卡,学校会不定时检查教师在岗情况,考试、升学、教学科研工作量都要排名上榜,教师总感觉学校领导和教师是站在对立的层面上。教师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满意度只有2.04。64.5%的教师认为学校在管理上民主、公开只是形式;还有的学校从不征求教师意见。56.0%的教师认为“学校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合理或不太合理,比较教条,缺少人性化,不愿意遵守”。

二、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是决定幸福指数的决定因素和物质条件,从本质上来说,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下降的直接原因就是经济待遇与职业不相匹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教师经济待遇不高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的不受人尊重。在老百姓的眼里,中小学教师就是个孩子王,其社会地位仍然不高。要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指数,让教师真正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福利待遇。首先,国家要真正保证教师的工作标准不能低于同类公务员,教师的绩效工资不能低于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否则,提高教师的地位就是一句空话。在国家不断提高教师工资的同时,地方政府可以利用绩效工资去提高教师的工资标准。国家在国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证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国家和政府要通过政策保障和舆论宣传,使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才能安心从事教育工作。

2.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长效性、繁重性和隐形性。教师要面对家长、社会的高期望和不公正,承受升学和考试等多方面的压力,教师付出很多,也有很多难言之苦。在管理上要体现人性化,特别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不能用扣工资、扣奖金的办法去管理教学。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家庭和工作。学校领导要尊重教师,让教师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在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工作,有利于教师排解消极情绪,减轻工作压力。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管理者应从小事、从细微之处关心他们。此外,教师的考评制度需要改革。教育管理者应考虑到教师的心理需要和工作性质。教师对自尊的需要、专业自主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非常强烈,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应尽可能减少对教师的繁琐考评和监督,更多地依靠教师的自我提高和自主自律。管理者对教师的考评宜粗不宜细,要注重考评的目标导向功能,淡化其评价和比较功能。可使教师依据考评标准自我反思、自我检查、自我约束,使其行为尽可能地与管理目标一致,形成一种动力定型,这样就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和个人归属感及职业幸福感的确立。

3.教育教师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需要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需要外部条件支持。教师不仅要有敏锐的幸福感受能力,而且要具有用心传递幸福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教师多了解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当教师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能够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症状,并能及时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对自己进行自我调适,以便缓解心理压力,排解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困扰。另一方面,教师个人应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体育活动,经常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和平和的心态。此外,放松训练、社交训练等也能够帮助个体有效缓解压力。因此,教育观念的转变和领悟职业真谛是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关键,它需要广大教师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更需要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配以相应的制度激励,才可能逐步完成。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坚持长期、反复、深入、细致地学习和研讨,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三、结束语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满意感觉。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效能、稳定中小学的师资队伍、促进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等起着重要作用。学校也应积极争取多方支持,适当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为教师减轻后顾之忧。此外,学校应不断优化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进教师的身心享受,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增强其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郑红渠.中学教师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11).

标签:;  ;  ;  

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