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文言文课堂中的文化教育——以《世说新语》为例

例谈初中文言文课堂中的文化教育——以《世说新语》为例

王颖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210036

摘要:文言文,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许多文质兼美的篇章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呈现。文言文除了进行文言的实词、虚词、句式积累外,更要在内容的理解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与探究,从而领悟一些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文化教育

2011年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作为乘载着璀璨的华夏文明的文言文,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许多文质兼美的篇章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呈现。

新课程选用了浅易文言文供中学生阅读,以培养他们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大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读读、背背、译译”,甚至有的学生也认为,学习文言文只要背会课文、背会译文就行了。这种只停留在语句字面意思的解释、很少去挖掘课文人文内涵的课堂,并不是真正的文言文课堂。人类优秀的文化和文明精神大都积淀在优秀作品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感悟,可以吸收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受到熏陶和感染,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将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世说新语〉两则》课例,来呈现自己的一些想法。

七年级上第五单元选取了《世说新语》中的两则,这部书主要是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教学这两则短文时,笔者再次为魏晋名士高古恬淡的逸趣所感染,为其机智应对的妙语所折服。所以在教学时,我就思忖着,除了进行文言的实词、虚词、句式积累外,内容的理解上是否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与探究呢?

教授《咏雪》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个好?请说出理由。2.作者觉得哪个比喻好,为什么?3.谢太傅“大笑”,如何理解?第一问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第二问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课文的能力,第三问是在前两问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自主生成对文章的理解。以往的教学至此也就结束了。再教此文,我再次把谢安的生平及轶事展现出来:谢安年轻时就思想敏锐深刻,举止沉着镇定,风度优雅美好。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以八万军队大败前秦八十万之众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忍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接着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谢安的认识。学生的回答令人惊喜,“淡定、率性、豁达”这类词语的出现,表明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是准确而到位的。由此,教师再追加“魏晋风度”的概念,简单陈述这些真正的名士,他们“清峻通脱”的气质和一派“烟云水气”的风度,绝世清赏,仙姿卓越。他们在动乱的世事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光辉的业绩,且个性十足,潇洒自然,他们用行动率真地表现着自己的情绪与思想。教师不必讲得过于深入,让大多学生能稍稍感受这就是名士的风度,激发了一部分学生对魏晋文化的探究兴趣。

然后教授《陈太丘与友期》,按常规进行教学,由课文的朗读至重点字句的理解,再至课文内容的理解。围绕课文最后“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归纳出友人的品格“无信无礼,但又能勇于自责”,元方是机智聪慧、率真知礼的孩子。课文的学习至此结束也未尝不可,但我觉得可以给学生一些更深的思考,于是我试问学生是否有疑问,无人应答。我顺势反问:文章的题目为何起“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在文章中,并无对他详细的描写,似乎他也不是主人公,能否改为“元方智答客”之类的题目?学生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一致认为不能改,理由充分。归纳起来:1.故事就是因陈太丘与友期而起;2.元方所说的道理来自于陈太丘的教诲;3.文章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陈太丘乃是重信守礼之人。在这里,我再进一步引导:陈太丘重信守礼,元方以无信无礼反驳友人,友人因自己无信无礼而惭愧,他们身上共同表现出来的是什么?学生立刻领悟到是对“信和礼”的推崇。我再阐述自己的见解,告知学生魏晋文化中对此的推崇,学生感到古文原来还可以这样读。这两篇课文的学习之后,我感觉到学生对魏晋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

对于古文的教学,我一直在思考能否让学生领悟一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初一的学生,不必把魏晋这个时代的文学讲得过深,但也可以小推一把,让他们往深处走一步。学生发现了作品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也会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反观作品,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通过文学的渠道去理解人,理解人的社会、人的历史,他们也才会对文言文乃至文学作品产生真感情。

标签:;  ;  ;  

例谈初中文言文课堂中的文化教育——以《世说新语》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