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论文_丁玉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明清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明清,时期,西江,清江,土家族,关系,目的。

明清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丁玉恒[1](2020)在《唐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地方志海外流传史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地方文献,是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记录了我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风土人情,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人物等情况,阅读地方志是能够快速了解当地人文、地理等情况的捷径。鉴于它有着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尤其是对研究中国国情有着重大参考价值,因此也受到外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早在唐代就已有方志文献流传到了日本,此后的上千年,有大量的方志不断流传到海外,成为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起到了传播中国传统方志文化的作用,是中华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象征。(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20年01期)

陶莉[2](2019)在《明清时期吴地廉洁之风盛行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地处江南的吴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稳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商品经济推动了文化教育的昌盛,苏州成为全国着名的状元之乡,人才辈出。这些杰出的人才大多来自文化世家和名门望族,且在走上仕途后大多能保持品德高洁,为官清廉爱民,在中国廉洁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明清时期吴地廉洁文化之风盛行主要在于社会文风鼎盛,众多文化世家向善助学,百官相对清廉的社会风气引导等。(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张文禄[3](2019)在《明清时期皖北孝子与民间赈灾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的皖北自然灾害与兵灾战乱不断发生,皖北灾荒频发。政府虽尽力赈灾,但远水难解近渴。为帮助灾民渡过难关,皖北孝子通过平粜、施粥、捐钱等方式,展开了积极的救灾行动。明清时期皖北孝子自发的救灾行动为今天文明乡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静[4](2019)在《明清时期云南藏区经济开发概况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与开发。云南藏区逐渐走上了发展之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农业,工艺技术得到提升的手工业,中央政府支持下快速兴旺的采矿业,以及依靠茶马古道而渐形繁荣的商业贸易,为今后云南藏区形成完整的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田宝中[5](2018)在《明清时期清江中游土家族的跳丧习俗》一文中研究指出跳丧,又叫"撒叶儿嗬",是流行于清江中游土家族地区的习俗。明清以降,跳丧习俗传承不坠,成为湖北土家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这种集歌舞于一身的民间丧葬文化,是少数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独特文化,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它绵延数百年之久,植根于乡土社会的历史土壤,生命力极其旺盛。探讨土家族跳丧习俗,对于我们全面了解明清时期湖北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期刊2018年00期)

肖起清[6](2019)在《明清时期西江流域书院群落的发展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广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西江流域书院群落的形成,通过儒家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刻教化,既全面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且使西江流域族群、民族得到了很好的文化滋润与提升,同时西江流域社会也因主导性的儒家文化而逐步走向结构化、稳定化。西江流域书院群落在当下仍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培育作用和以文化人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肇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梁亚群[7](2019)在《明清时期蒙化土司的里甲制度与“土流并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化左氏土司在明初被授予土职,具有世袭职衔及特权,并因军功上升为土府,统辖境内叁乡叁十五里土地。中央政府在蒙化土司设置了流官,实行土流并治。文章通过对契约文书、碑文及相关史料的爬梳分析,认为明清时期,在蒙化土司里甲制度的运作中,土官与流官职权有所不同,具有历时性变化的过程。围绕着里甲制度的实施与管理,流官的权力在土司地区逐渐加强,在土司地区已经实现较高程度的有效治理。(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张拴刚[8](2019)在《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繁荣和主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文学概念分两种,一种是创作主体必须是女作家,描写的内容没有限定,另外一种是创作主体不限,但描写的内容必须与女性相关。本文涉及的明清时期的女性文学主要指前者。明清女性文学具有规模数量大,创作内容丰富,文学形式多样叁大特点,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繁荣的一个巅峰。本文将结合明清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角度分析其繁荣的原因,指出其表现的特征,如有不周之处,还望指正。(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33期)

黄开军[9](2019)在《明清时期商贾墓志铭的书写与士商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商人地位的提升和士、商融合的社会大背景,对于商贾墓志铭的产生及其文本构成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商贾墓志铭的社交属性,为我们建构明清时期士、商互动融合的人际脉络以及基本的秩序结构提供了坚实依据。而墓志文本专事颂美的书写原则,又使得商贾墓志铭成为各种"亲商""重富"思想的文本载体。商贾墓志铭的学术价值具有相当的独特性和隐蔽性,必须转变思考方式,跳出对墓志内容是否"真实"的迷思,才能捕捉到社会变迁与价值观念转化投射在商贾墓志中的历史真像。(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张赪[10](2019)在《明清时期“来”构成的目的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来VP"和"把/将NP来VP"可表达施事的主观意愿或目的,在明清时期均已出现,但对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历史演变学界的研究还很少,有待深入。本文基于大量语料的考察,根据动作发生时是否有位移、动作是否发生将两类结构的语法意义分为叁类进行描写,并联系前后历史时期描写其来源与发展。主要结论是明清时期"来VP"的语法意义比"把/将NP来VP"多、"来VP"产生并主要用于南方通语、"把/将NP来VP"主要用于北方通语。文章同时辨析了"VP来""VP1来VP2"结构,指出它们都不是目的结构。(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明清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清时期,地处江南的吴地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稳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商品经济推动了文化教育的昌盛,苏州成为全国着名的状元之乡,人才辈出。这些杰出的人才大多来自文化世家和名门望族,且在走上仕途后大多能保持品德高洁,为官清廉爱民,在中国廉洁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明清时期吴地廉洁文化之风盛行主要在于社会文风鼎盛,众多文化世家向善助学,百官相对清廉的社会风气引导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清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丁玉恒.唐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地方志海外流传史述评[J].参花(上).2020

[2].陶莉.明清时期吴地廉洁之风盛行探微[J].名作欣赏.2019

[3].张文禄.明清时期皖北孝子与民间赈灾述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4].陈静.明清时期云南藏区经济开发概况述论[J].红河学院学报.2019

[5].田宝中.明清时期清江中游土家族的跳丧习俗[J].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2018

[6].肖起清.明清时期西江流域书院群落的发展研究概述[J].肇庆学院学报.2019

[7].梁亚群.明清时期蒙化土司的里甲制度与“土流并治”[J].贵州民族研究.2019

[8].张拴刚.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繁荣和主要特征分析[J].长江丛刊.2019

[9].黄开军.明清时期商贾墓志铭的书写与士商关系[J].学术研究.2019

[10].张赪.明清时期“来”构成的目的结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天安门广场形态演变资料来源:改绘自...太湖地区水旱分区示意图,引自汪家伦...:明代南海神庙(来源:《南海庙志》...太湖流域旱涝变化与冷暖变化对比图,...——2:西汉时期期淮南运河景观观格局课植园的藏书楼1

标签:;  ;  ;  ;  ;  ;  ;  

明清时期论文_丁玉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