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混物论文_蒋琛,戴超,江铁,陈向荣,周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混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容性,苯乙烯,共聚物,羟基,聚丙烯,聚乳酸,戊酸。

共混物论文文献综述

蒋琛,戴超,江铁,陈向荣,周浩[1](2019)在《石墨烯电压稳定剂对聚乙烯共混物介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石墨烯作为电压稳定剂对聚乙烯共混物介电性能的影响。石墨烯/聚乙烯共混物通过溶液法进行制备,其物化性能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表征分析,其介电性能主要利用基于叁电极的直流电导率测试系统以及介电谱测量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共混物添加石墨烯后在热稳定性增强的同时,其结晶性能也有所提升;石墨烯/聚乙烯共混物的直流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石墨烯使低/高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的导电性明显降低,石墨烯/聚乙烯共混物的介质损耗与石墨烯分散均匀程度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浙江电力》期刊2019年11期)

王艳宁,金江彬[2](2019)在《殥扩链剂TMP-6000对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共混物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扩链剂TMP-6000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PLA)和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HBV)复合材料,研究了TMP-6000对PLA/PHBV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定形PLA的加入抑制了PHBV的结晶,TMP-6000的加入使得PLA/PHBV复合材料的结晶能力变弱,提高了PLA的冷结晶温度,且当TMP-6000含量为0.5%(质量分数,下同)时,PLA的冷结晶峰开始消失,且适量的TMP-6000使得PHBV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升高;TMP-6000的加入使得PHBV均匀分散于PLA基体中,且当TMP-6000含量为0.7%时,PLA与PHBV的相容性最好;TMP-6000的加入显着提高了PLA/PHBV复合材料的分子量;TMP-6000提高了PLA与PHBV之间的结合力,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但断裂伸长率有稍微地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9年11期)

陈杨,乔旭,钱刘意,贾红兵[3](2019)在《水溶性Kevlar纳米纤维对丁苯橡胶/羧基丁腈橡胶共混物的增容及补强效果(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水溶性Kevlar纳米纤维(m-KNFs)对丁苯橡胶/羧基丁腈橡胶共混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KNFs可有效地改善共混硫化胶的相容性;当m-KNFs用量为0.3份时,共混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100%定伸应力以及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87.2%,17.2%,13.2%,142.6%。(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韩硕,王向东,陈士宏,姜璨,王亚桥[4](2019)在《环氧扩链剂增容PET/PA6共混物对结晶与流变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熔融共混法将环氧扩链剂添加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胺6(PA6)中制备共混物。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旋转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研究了加入不同添加量环氧扩链剂的共混物的结晶性能、流变性能和相态结构。结果表明,PA6和环氧扩链剂的加入可以显着提高PET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有效地改善了PET/PA6共混物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9年10期)

赵正柏,夏修旸,刘源[5](2019)在《可用于光伏背板的PP/PBT/Talc共混物薄膜的制备及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存在着水汽透过率过高和耐水解能力差的缺点,通过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滑石粉(PP/PBT/Talc)共混的方式制备得到一种薄膜材料应用于光伏制造业中的电池片背板,该材料具备了更加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加强了背板对电池片的保护,保证了电池片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上海塑料》期刊2019年03期)

王博成,刘桅,涂征,吴崇刚,石彪[6](2019)在《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对聚乳酸/SBS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绿色轻工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绿色轻质材料与加工湖北工业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武汉430068采用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无规共聚物(PSMA)(nSt∶nMA=75∶25)为增容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聚乳酸(PLA)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叁嵌段共聚物熔融共混,研究了PSMA的含量对PLA/SBS共混物(mPLA∶mSBS=90∶10)相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旋转流变仪对共混物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表征。SEM结果表明,加入1%(质量分数)的PSMA使PLA/SBS共混物中SBS相分散更均匀,界面粘接增强。加入1%(质量分数) PSMA的PLA/SBS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是PLA的7. 1倍和2. 3倍。DSC和流变学结果表明,PSMA的加入增强了PLA和SBS的相容性。(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2期)

贾天飞,杨海存,马文中,龚方红,陶国良[7](2019)在《相容剂对聚丙烯/聚乙醇酸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聚乙醇酸共混物(PP/PGA),研究了相容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熔融结晶行为、流变行为和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的加入能明显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PP-g-MAH对PGA结晶具有异相成核作用,且先结晶的PGA又可作为PP结晶的异相成核剂。随相容剂用量增大,PGA结晶温度升高,结晶完善程度降低,甚至不结晶,PP的结晶温度先降低后升高,且复数黏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余鹏,项佩,高金玲,李媛[8](2019)在《基于相形态结构的PLA/PBS共混物微孔发泡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不同组分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添加到聚乳酸(PLA)基体中形成非相容共混体系,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方法制备出孔间高度连通的微孔发泡材料。将PBS添加到PLA基体中降低了共混体系的熔体粘度,异相成核作用致使泡孔密度增加、泡孔尺寸和泡孔壁厚度减小,这都将有利于增大泡孔连通的概率。泡孔结构数据表明,当PBS含量为20%(质量分数)、发泡温度为100℃时,得到的泡孔尺寸最小(9. 51μm),泡孔密度最大(18. 6×10~8cells/cm3~),开孔率最大(98. 2%)。基于PLA/PBS相态结构提出了共混物发泡样品的开孔机理,熔体粘度较低的PBS分散相随着泡孔长大而被拉伸变形直至破裂,熔体粘度较高的基体相PLA可作为泡孔的支撑骨架而不至于塌陷。(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0期)

李振华,李伟,钱志军,俞飞,李志鹏[9](2019)在《不同橡胶形貌对聚丙烯共混物发泡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将3种不同PP和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在挤出机中共混得出POE相态为"大球型"、"小球型"、"高度拉伸型"的3中PP共混物,研究了叁种不同3中不同相态的共混物的熔体强度、发泡后的泡孔形貌、泡孔分布以及发泡后的减重性能等,POE相态为"小球型"的PP聚合物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6期)

钟金池,王霞,邱碧薇,钱忠健,李晓燕[10](2019)在《聚丙烯叁元共混物相形态的预测及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不同组成比的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HDPE-g-MAH)叁元共混物,采用铺展系数法和最小自由能模型对PP/POE/HDPE-g-MAH共混物的相形态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两种方法预测结果均表明,此叁元共混物相形态呈现出少含量的POE和HDPE-g-MAH各自分散的状态,与实验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对PP叁元共混物相形态观察发现,体系中还存在POE包覆HDPE-g-MAH的核壳结构分散相。为了研究叁元共混物相形态的成因,分析了组分间相容性、分散相黏度及组成比对共混物微观形态的影响。流变测试与动态热机械分析结果表明,分散相黏度差异及组分间的相容性是相形态结构的主要成因,组成比对分散相形态种类和尺寸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S1期)

共混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扩链剂TMP-6000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PLA)和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HBV)复合材料,研究了TMP-6000对PLA/PHBV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微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定形PLA的加入抑制了PHBV的结晶,TMP-6000的加入使得PLA/PHBV复合材料的结晶能力变弱,提高了PLA的冷结晶温度,且当TMP-6000含量为0.5%(质量分数,下同)时,PLA的冷结晶峰开始消失,且适量的TMP-6000使得PHBV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升高;TMP-6000的加入使得PHBV均匀分散于PLA基体中,且当TMP-6000含量为0.7%时,PLA与PHBV的相容性最好;TMP-6000的加入显着提高了PLA/PHBV复合材料的分子量;TMP-6000提高了PLA与PHBV之间的结合力,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但断裂伸长率有稍微地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混物论文参考文献

[1].蒋琛,戴超,江铁,陈向荣,周浩.石墨烯电压稳定剂对聚乙烯共混物介电性能的影响[J].浙江电力.2019

[2].王艳宁,金江彬.殥扩链剂TMP-6000对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共混物性能的影响[J].中国塑料.2019

[3].陈杨,乔旭,钱刘意,贾红兵.水溶性Kevlar纳米纤维对丁苯橡胶/羧基丁腈橡胶共混物的增容及补强效果(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19

[4].韩硕,王向东,陈士宏,姜璨,王亚桥.环氧扩链剂增容PET/PA6共混物对结晶与流变性能的影响[J].中国塑料.2019

[5].赵正柏,夏修旸,刘源.可用于光伏背板的PP/PBT/Talc共混物薄膜的制备及探讨[J].上海塑料.2019

[6].王博成,刘桅,涂征,吴崇刚,石彪.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对聚乳酸/SBS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9

[7].贾天飞,杨海存,马文中,龚方红,陶国良.相容剂对聚丙烯/聚乙醇酸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化工新型材料.2019

[8].余鹏,项佩,高金玲,李媛.基于相形态结构的PLA/PBS共混物微孔发泡行为[J].材料导报.2019

[9].李振华,李伟,钱志军,俞飞,李志鹏.不同橡胶形貌对聚丙烯共混物发泡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化工.2019

[10].钟金池,王霞,邱碧薇,钱忠健,李晓燕.聚丙烯叁元共混物相形态的预测及成因研究[J].塑料工业.2019

论文知识图

成骨细胞在不同聚合物材料上的蛋白质...共混物和PLA/PHBV/cl...不同配比的交联PLA/PBS共混物制...不同熔体流动速率配比的PLA/PBS共不同长径比模头所制备的PLA/PBS共不同PLA含量的交联PLA/PBS共混物

标签:;  ;  ;  ;  ;  ;  ;  

共混物论文_蒋琛,戴超,江铁,陈向荣,周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