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俘获论文_李二涛,李志宏,李云居,郭冰,吴志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辐射俘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天体,物理,广义,偏心,理论,因子,波束。

辐射俘获论文文献综述

李二涛,李志宏,李云居,郭冰,吴志丹[1](2014)在《硼-11质子辐射俘获反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爆炸原初核合成(Big Bang Nucleosynthesis,BBN)反应网络中,11B(p,γ)12C反应是合成12C核素的最主要反应之一,对该反应进行精确测量有重要意义。由于库仑势垒的作用,天体物理感兴趣的低能区11B(p,γ)12C反应截面极低,直接测量比较困难,一般可以采用谱因子方法进行间接测量。实验使用HI-13串列加速器Q3D磁谱仪和二维位置灵敏半导体探测器(Two-dimensional Position Sensitive Silicon Detector,2D-PSSD),测量了12C(11B,12C)11B弹性转移反应的角分布,并利用扭曲波波恩近似(Distorted wave Born approximation,DWBA)理论对实验角分布进行分析,得到了12C的质子谱因子,进而根据辐射俘获理论得到了11B(p,γ)12C直接辐射俘获反应的天体物理S(E)因子及反应率。(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4年10期)

李志宏[2](2014)在《由弹性转移反应间接确定辐射俘获反应的天体物理反应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核天体反应截面间接测量方法研讨会报告集》期刊2014-05-05)

李云居,李志宏[3](2012)在《天体演化过程中CNO核子辐射俘获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C和N核的质子辐射俘获反应对恒星平稳H燃烧阶段的能量产生和元素核合成起重要作用,C,N和O核的中子辐射俘获是原初核合成和AGB星核合成的关键反应,精确测定它们天体物理反应率有重要意义。除13 N(p,γ)14 O和16 N(n,γ)17 N等不稳定核的核子辐射俘获反应外,国际上已完成了其中若干反应的直接测量工作。但12C(p,γ)13 N,13C(p,γ)14 N和15 N(p,γ)16 O等CNO循环关键反应的实验测量还没有达到天体物理感兴趣的能区。13C(n,γ)14C,15 N(n,γ)16 N和18 O(n,γ)19 O等中子辐射俘获反应测量的能量跨度较大,截面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介绍了这些反应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间接测量这些反应的方法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2年03期)

江历阳,陈雄军,于伟翔,卢涵林[4](2011)在《~(241)Am辐射俘获截面试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检验活化法测量241Am的辐射俘获截面的可行性,在49-2反应堆的热柱上进行了241Am(n,γ)242Amg反应截面的试测量。样品采用电镀241Am样品,在辐照前测量了样品的α能谱,示于图1。样品活度在105Bq左右。参考截面采用197Au(n,γ)198Au反应截面。Am样品与Au样品放置在反应堆热柱上辐照约4d左右。辐照后的Am样品(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1年00期)

韩国霞,刘子龙[5](2011)在《任意入射高斯波束对偏心球微粒辐射俘获力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偏心球微粒对任意入射波束的散射以及离轴入射高斯波束对偏心球微粒辐射俘获力的理论研究,对高斯波束任意入射时的辐射俘获力进行了精确地计算与分析。给出了任意入射时偏心球微粒的辐射俘获力的理论表达式。理论退化到双层球微粒并与已有的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吻合很好。分析了辐射俘获力随内核半径、球心间距离、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考虑波束极化方向,分析了不同入射方向时辐射俘获力与极化角度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1年27期)

李志宏,郭冰,李云居,苏俊,李二涛[6](2010)在《用单核子转移反应间接确定辐射俘获反应的天体物理S因子和反应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天体物理是将研究宏观世界的天体物理和研究微观世界的原子核物理结合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宇宙中各种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合成的过程、时标、物理环境、天体场所和丰度分布都是核天体物理的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确定天体物理感兴趣的核反应及不稳定核衰变的速率是核天体物理研究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11-01)

韩国霞,韩一平[7](2009)在《激光对含偏心核球形粒子的辐射俘获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偏心球形粒子对任意角度入射有形波束散射的理论,从广义米理论出发,根据电磁场的动量守恒及麦克斯韦张量,推导了任意入射波束对偏心球形粒子辐射俘获力的级数表达式,并以高斯波束为例,就离轴入射有吸收偏心球形粒子时的辐射俘获力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束腰半径、吸收系数、内核的相对大小及位置对俘获情况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颜兵,韩香娥[8](2009)在《高斯波束对离心球的辐射俘获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广义洛仑兹-米氏理论(GLMT),研究了高斯波束对离心球的纵向辐射俘获力。用积分区域近似法计算波束系数,散射场的展开系数由矢量球面波函数的加法定理并求解边界条件得到。给出了高斯波束对在轴离心球辐射俘获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将离心球退化为同心双层球,对离心球辐射俘获力的公式进行了验证。讨论了离心距对纵向俘获力的影响,也讨论了束腰半径、介质折射率和波长对纵向辐射俘获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毛邦宁,潘佰良,陈立,王煜博,王丽敏[9](2007)在《钙,锶,钡和汞离子激光中的共振辐射俘获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Holstein的共振辐射俘获理论,讨论了气体温度和辐射俘获下能级粒子数密度对辐射俘获上能级有效辐射寿命的影响,显示辐射俘获下能级粒子数密度是辐射俘获效应中的主导因素.计算了钙,锶,钡和汞四种离子七条共振-亚稳能级跃迁激光在不同电离率下产生共振辐射俘获效应的阈值条件,发现当电离率为5%时这类激光的出光温度与共振辐射俘获的阈值温度相一致,这与实验得出的电离率为3%—5%相符合.表明达到共振辐射俘获阈值条件是该类激光实现粒子数反转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10期)

李志宏[10](2007)在《核天体物理中辐射俘获反应的间接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爆炸原初核合成和恒星爆发性事件中,不稳定核参与的反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测定这些反应的天体物理反应率并分析其对元素核合成和恒星演化进程的影响,是当前核天体物理研究的热点和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从实验方面说来,因为不稳定核的束流强度普遍较弱,天体物理能区的反应截面很小,通常难以进行直接测量。现在,一般采用测量不稳定核的转移反应或弹性散射反应角分布拟合出剩余核的谱因(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学科交叉前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4-01)

辐射俘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辐射俘获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二涛,李志宏,李云居,郭冰,吴志丹.硼-11质子辐射俘获反应的实验研究[J].核技术.2014

[2].李志宏.由弹性转移反应间接确定辐射俘获反应的天体物理反应率[C].核天体反应截面间接测量方法研讨会报告集.2014

[3].李云居,李志宏.天体演化过程中CNO核子辐射俘获反应[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2

[4].江历阳,陈雄军,于伟翔,卢涵林.~(241)Am辐射俘获截面试测量[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1

[5].韩国霞,刘子龙.任意入射高斯波束对偏心球微粒辐射俘获力的理论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

[6].李志宏,郭冰,李云居,苏俊,李二涛.用单核子转移反应间接确定辐射俘获反应的天体物理S因子和反应率[C].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10

[7].韩国霞,韩一平.激光对含偏心核球形粒子的辐射俘获力[J].物理学报.2009

[8].颜兵,韩香娥.高斯波束对离心球的辐射俘获力[J].光学学报.2009

[9].毛邦宁,潘佰良,陈立,王煜博,王丽敏.钙,锶,钡和汞离子激光中的共振辐射俘获效应[J].物理学报.2007

[10].李志宏.核天体物理中辐射俘获反应的间接测量方法[C].2007年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学科交叉前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7

论文知识图

热中子俘获反应的级联γ为实现精确测...光激励条件下两类陷阱中电子的迁移过...中子与核作用时产生γ射线的机制[1]粒子内层不同吸收时轴向辐射俘获不同束腰半径时轴向辐射俘获力...粒子内层折射率大于外层时轴向辐射

标签:;  ;  ;  ;  ;  ;  ;  

辐射俘获论文_李二涛,李志宏,李云居,郭冰,吴志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