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评价论文_董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法律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评价,法律,着作,人格,目的,敲诈勒索,政治权利。

法律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董琳[1](2019)在《刑事诉讼中社会评价与法律评价的冲突及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民众和司法机关在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及评价心理方面天然存在区别。所以,刑事诉讼中很容易发生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相冲突的情况。虽然社会冲突和法律冲突时常在诉讼中错位,但是在法的知性、德性、理性叁个维度的指引下,这一冲突具有协调的可能性。新程序主义以法外因素为研究视角,提出以商谈作为解决冲突的基本原则,强调社会民众和司法机关通过双向沟通与交流以化解冲突和矛盾。这一路径为解决我国刑事诉讼中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冲突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曾斯平[2](2019)在《高校决策失误的法律评价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决策的法律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少和防止高校决策权力的滥用,有利于促进高校管理人员及广大教职员工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抑制高校的腐败。法律评价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法律事务机构;二是突出重点,全面兼顾;叁是科学合理地做出评价结论;四是厘定责任主体,落实决策失误的责任承担。(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27期)

管心竹,马思佳[3](2019)在《方寸乾坤:二维码实名制化的法律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二维码相关业务的快速兴起和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依托于二维码的崭新的犯罪形式和侵权手段。笔者基于此提出了将二维码实名制化的构想,并从宪法设定的隐私权、民法设定的民事行为能力、诉讼法中的电子证据等叁个方面阐述了该项措施的法律视域分析。(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8期)

李迪[4](2018)在《单方飙车行为的法律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本案情】被告人史某在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情况下,驾驶无牌照宝马牌摩托车上路行驶。当日16时许,被告人史某为寻求刺激,违反禁令标志,经匝道驶入机场高速公路,由南向北超速行驶,摩托车迈速表显示最高时速达299Km/h。期间,被告人史某还在高速公(本文来源于《江苏法制报》期刊2018-06-14)

陈皓[5](2018)在《人大代表选举中贿选行为的法律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贿选行为近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它破坏了选举的公平公正,并阻碍了公民自由行使选举权,是一个社会影响极坏的非法行为。但是对于贿选行为的界定,现行选举法和刑法中均没有明确、具体、统一的规定。对贿选行为法律后果的规定也不够详细具体,在选举法中规定了贿选行贿者当选无效的后果,但无效的溯及力问题没有明确说明,对收受贿赂人员则没有处分规定;在刑法中只将贿选视为破坏选举罪的行为方式之一,没有界定标准及具体的量刑标准,导致司法实践中判罚不一,对收受贿赂人员也没有规制条款。针对此种现状提出完善建议,选举法中应当明确贿选行为的界定,限制被处分过的贿选人员再次参选,增加对收受贿赂人员的处分规定;刑法中除明确贿选罪行的界定外,还应当根据详细的界定来规范量刑标准,考虑单独设立贿选罪名,增加对收受贿赂人员的刑法规制,对贿选罪行增加罚金的处罚方式,并规定必处剥夺政治权利。从立法的层面逐步完善贿选行为的法律规制,以通过进一步明确贿选的法律后果,来达到预防并减少贿选现象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5-27)

莫洪宪,刘芷含[6](2018)在《深度链接行为的法律评价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深度链接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民事领域内,按照"服务器标准",深度链接行为只能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帮助行为,属于间接侵权。而对于深度链接的犯罪化,无论是以侵犯着作权罪的正犯入罪,还是作为侵犯着作权罪的帮助犯处理,或是采取共犯正犯化的模式均存在诸多障碍。从刑法的谦抑性和利益平衡的角度,刑法的介入和干预必须谨慎适度。(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温天元[7](2018)在《人身危险性法律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人身危险性理论发展多年的历史和实践意义来看,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具有重大的价值。同时,我国目前的部分类似保安处分的措施和现实需要也需要这一理论来支撑,因此,对人身危险性理论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人身危险性理论是从心理学领域发展而来的,其根基具有不确定性的弊端,本文第一部分是对人身危险性的概述,主要厘清人身危险性的发展历史、理论渊源以及相关概念的辨析,同时关注和比较了最新发展的人格刑法。第二部分是考察我国对人身危险性理论的现实需要,主要通过我国目前司法文书中使用人身危险性,但对人身危险性的使用缺乏说理;现有社会治安问题对人身危险性理论需要的反映(包含再犯可能性方面、初犯可能性方面、不负刑事责任的人的限制方面);人身危险性理论对定罪的影响;人身危险性理论对量刑的影响;人身危险性理论对现有社会道德观念转变的引领作用五个方面来论证。第叁部分是考察人身危险性的相关法律规定,从国内外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国外的相关法律规定是学者公认的属于人身危险性的规定,国内部分则是基于对前述理论的理解之上,可以称之为个人解释的一种规定的整理归纳。第四部分是本人对人身危险性法律的具体评价,从刑法的角度看,人身危险性法律是推进刑法进步的规定,具体体现在:人身危险性法律对出罪具有实质影响,人身危险性对量刑具有重大影响,人身危险性对刑罚执行具有针对性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教育刑、刑罚个别化的实现,人身危险性对我国保安处分制度的建立具有推动作用,人身危险性法律规定对刑法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效果具有提升效果;从刑事诉讼法的角度看,人身危险性对刑事诉讼法具有正面影响,具体体现在:人身危险性对强制措施的实施具有实质性影响,社会防卫目的加强了非刑事目的的处置措施的适用;最后,对人身危险性的缺陷和不足进行评价,具体体现在:人身危险性不能单纯依靠在心理学研究之上,必须有立法规定进行支撑,我国对于人身危险性的法律规定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补充。总的来说,通过对人身危险性理论的研究、相关现实情况的了解和相关法律规定的整理归纳,最终得出较为正面的评价作为论文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8-05-01)

胡志喜[8](2017)在《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挂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 胡志喜)近日,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正式挂牌成立。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作为综合管理支撑类重点实验室,以支撑服务国土资源政策法律决策为核心定位,由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7-07-06)

戈蕊[9](2017)在《网络勒索行为的刑事法律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5月12日,国内部分高校学生反映电脑被网络病毒攻击、内存文档被加密,病毒疑似通过校园网进行传播;此后,多地出入境、交通管理部门等网站也疑似遭遇了病毒袭击。截至5月14日10时30分左右,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已监测到约242.3万个IP地址遭受病毒(本文来源于《天津日报》期刊2017-07-06)

等风来[10](2016)在《法律评价“行为”不评价“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快播案庭审中,王欣那句"技术无罪",博得了无数网友的同情和支持。只从字面理解,笔者完全赞同这句话,但细想来,法律与技术之间还是泾渭分明的,法律何时评价过"技术"本身,有罪抑或无罪,从来都是对人,对人的行为,而非人使用的工具。"技术无罪"这个以工具本身代替人的行为的评价逻辑显然经不起推敲。当然,笔者理解,王欣及(本文来源于《法庭内外》期刊2016年10期)

法律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校决策的法律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少和防止高校决策权力的滥用,有利于促进高校管理人员及广大教职员工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抑制高校的腐败。法律评价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法律事务机构;二是突出重点,全面兼顾;叁是科学合理地做出评价结论;四是厘定责任主体,落实决策失误的责任承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律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董琳.刑事诉讼中社会评价与法律评价的冲突及解决[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曾斯平.高校决策失误的法律评价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管心竹,马思佳.方寸乾坤:二维码实名制化的法律评价[J].法制博览.2019

[4].李迪.单方飙车行为的法律评价[N].江苏法制报.2018

[5].陈皓.人大代表选举中贿选行为的法律评价[D].内蒙古大学.2018

[6].莫洪宪,刘芷含.深度链接行为的法律评价问题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温天元.人身危险性法律评价[D].广州大学.2018

[8].胡志喜.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挂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

[9].戈蕊.网络勒索行为的刑事法律评价[N].天津日报.2017

[10].等风来.法律评价“行为”不评价“技术”[J].法庭内外.2016

论文知识图

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工作程序图不同户籍人口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评价受...专文曲格平:综合决策,源头把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我国农业节水项目社会效果后评价保障...

标签:;  ;  ;  ;  ;  ;  ;  

法律评价论文_董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