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饶河农场中学教师夏颖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饶河农场中学副校长赵玉茹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味。分析如下: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体现知识、能力目标。行为动词是阅读、理解;学习水平是独立操作、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浅易文言文。前提条件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体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积累、感悟、运用;学习水平是经历、领悟、运用水平;学习内容是欣赏品味。

教材分析:

《狼》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此前本学期已学过五篇文言文,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本课,对于以后学习文言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七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近十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具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劣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无味,同时对文中“折射出人们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味”的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中指出的“学习本课,对于以后学习文言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知识打下基础。”重点设置为:积累文言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用法。

依据教学重点的设定,结合学生已具有的学习优势和学习上存在的劣势:对文中“折射出人们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难点设置为: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揣摩狼与屠户的心理,分析屠户与狼的形象。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赏析的方式,学生能借助书下注释,初步翻译内容、理解主题,掌握词类活用。

2、通过研讨赏析课文,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预习交流。(5分钟)

(一)导入:教师提示“寓言”体裁的特点,引出课题。出示课件:学生介绍蒲松龄,教师补充说明《聊斋志异》。学生互相交流课前积累的有关“狼”的成语,抄在记录本上。

【点评:检查学生的提前预习情况,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积累成语的扩展面。】

二、问题导学。(12分钟)

(一)一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轻声朗读,圈点注音生字,读准课文。

(二)二读课文。1、小声朗读,自读自译,用方框框出常用的、难理解的词语。

2、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用法:犬、洞、意、遂、故、前、敌

【点评: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和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初读了解、再读理解的学习方法。】

3、放声朗读,直至读顺,达到要求: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不磕绊、不读破句。

4、教师辅导重点句子的读法:(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其一/犬坐于前

5、译文指导:再次强调译文的“信、达、雅”三个原则。学生小组翻译,互相质疑。

【点评:提出朗读要求,巩固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目标明确,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良好铺垫。】

6、再读情境:学生自读课文,要求:一是读出轻重;二是读出快慢;三是读出抑扬。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和朗读节奏。

【点评:教师范读与学生自读结合,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复述故事

1、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学生创造性复述。提示:(1)情节结构:屠户遇狼(开端)、屠户惧狼(发展)、屠户御狼(发展)、屠户杀狼(高潮、结局)。(2)可展开想象: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

【点评:学生复述时加入了主观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感受文言文的魅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质疑达标。(10分钟)

(一)口译。小组合作,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句,小组成员解决不了的,向老师请教。

(二)教师强调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三)让小组逐句翻译,其他小组纠错,教师强调。

【点评:通过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的方式,学生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从而突出了“积累文言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的教学重点。】

(四)梳理故事情节

1、请梳理故事情节,可以多角度来梳理(如从狼的角度,屠户的角度,内容或主题的角度等)

明确:从屠户的角度来梳理: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从狼的角度来梳理:跟踪----穷追---诱屠----被杀

(1)你觉得文中那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狼的这一本性的?

(2)文章是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根据提示进行分析。(课件)

学习方式: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展示。教师点拨、引导。

2、有人认为:本文主要表现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也有人认为本文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写,狼无论怎样狡猾,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所以,狼是本文的线索,但是,本文的主人公却是“屠户”。主题是由主人公来体现的。而且,从结尾作者的思想倾向来看,本文主要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点评:学生各抒己见,辩证地理解文章所要表现的主旨,同时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认知能力,从而突破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揣摩狼与屠户的心理,分析屠户与狼的形象”的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7分钟)

(一)文章在最后一段议论嘲讽的仅仅是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提示:可以多角度地谈启发。一是从屠户的角度谈启发;二是从狼的角度谈启发。狼代表了坏人,代表了恶势力,代表了困难。

明确: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特别是在现实社会中,当我们遇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应该像文章中的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定能战胜阻碍你前进的一切,最终取得胜利。

【点评:通过研讨赏析课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明确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归纳总结。(3分钟)

从故事内容、语言特点、描写方法、故事情节、文章主旨等方面归纳表述。

六、作业布置。(3分钟)1、背诵并默写课文。2、展开想像,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文言文。

板书设计:

清蒲松龄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

屠:机智、勇敢

→→寓言道理:像狼一样的坏人,终被消灭。

狼:狡诈、贪婪、凶恶、愚蠢

→→寓言启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点评:板书设计结构清晰,要点明确,体现了教学直观性原则。概括精当,提示醒目,科学恰当地体现了教学简炼性原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总体点评:

这节课,运用“五环教学法”模式,通过指导学生自读、齐读、默读、范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内容、读出情感。带领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明确结构形式,了解主题,明确启示。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特别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联系实际,畅谈启示,达到了课前预设的学习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语言评价能力。

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的挖掘有欠个性化解读,依靠教参过多。在引导学生分析中,采取了单向的设问,其实也将学生引入到了教师设计的轨道上,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理解,这会妨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谨忌“一言堂”,吃透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标签:;  ;  ;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