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途径和方法

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途径和方法

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是为了应付各种挑战,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促进教学的发展,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只有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理想信念作为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人对现实或观念抱有深刻信任感的精神状态。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引领民族复兴的旗帜,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源泉。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政治上的清醒和理论上的成熟。理想信念只有建立在科学理性的认识基础上,才能牢固、稳定和持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求我们切实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信仰来树立、作为崇高理想来追求、作为思想武器来掌握,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毫不动摇、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在许多场合谈到坚定理想信念,这对广大教师修养和民族精神的塑造等多个方面都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特别重要的是,系列重要讲话分析了理想和信念的辩证关系。总书记说,理想和信念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们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意志和定力。理想崇高,才能坚定信念;信念坚定,才能坚守理想。这为全体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在教师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很有必要

教师的任何一种教育行为的背后都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影子,不管这些思想和理论是系统的、理性的还是零碎的、感性的,是以显性的形态出现还是以无意识或隐性的状态存在,它们始终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败与教学质量的高低。长期以来,人们比较多地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入职经验、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表层因素和外部行为特征的分析与研究,但对教育爱、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信仰等重要问题却关注不多。而后者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向未来的教师还应该是充满爱心、富有理想、坚持信念、拥有信仰的教师。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梦想要以梦想去点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在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我们要以理想信念为基,让每一个教师都有远大的志向、纯粹的心灵、高尚的节操。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

一个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在中国教育史上,被人们所称道、为历史所铭记的好老师,无一例外都是把自己的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孟子说人生有三乐,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如果一位教师自觉选择了为他人、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并以此为人生大乐,那么他的人生就有了永恒价值,他所从事的这一职业就获得了伟大意义。今天,在亿万人民向着民族复兴梦想迈进的征程中,教师既是筑梦人,也是追梦人、圆梦人。广大教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一个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和传播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从事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的教师,理所当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文化自信。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有文化自觉,了解、欣赏乃至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去中国化”保持高度警觉。教师亦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为莘莘学子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就能为党和国家事业造就大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合格人才,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广大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培养对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有归属感乃至有信仰的年轻一代。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广大教师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才有可能为社会、为民族培养出栋梁之材。我们希望每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都能以“传道”为第一责任和使命,为孩子点燃更灿烂的梦想,为国家和民族贡献更多正能量。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逐渐多元化,社会利益多元化,思想观念复杂化。开放的社会中,各种社会思潮杂陈激荡,对教师队伍影响很大。

1.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着宗旨意识、忧患意识淡薄问题。思想思维方式方面受条条框框束缚太多,按部就班,遇到实际问题时不敢闯、不敢试,破解发展难题的办法不多;在困难和矛盾面前,缺乏开放性、发散性思维,思想解放仍停留在口头上,真正在用解放思想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切实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实践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二是把握机遇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思维层次低,运用现代理论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差,更缺乏战略性思维眼光,反应不敏锐,来到新的工作环境面对新的工作要求未能有足够迅速的应变能力。三是改革创新意识不浓,主动性工作能力不强,存在了解学生思想不够、工作不够细致深入、解决问题不及时等问题,对新的工作任务中所遇到的困难尽力克服的积极性不高。四是学习知识、钻研业务精神还不够,未能够做到把课余的时间多用于对同事上课方法方式的学习上,听课量还不够,学习不够积极。

2.原因

(1)西方的各种思潮进入国内。一方面,国内的民众对陌生的思想观念有新鲜感,面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开放,开始接触、了解西方的各种思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一些人开始接受并传播这些思潮,这其中不乏我们一些党员的身影。一些党员私底下的议论、在社交媒体公开发表的言论,都有很深的这些西方思潮的烙印。党性意识不强、宗旨观念淡薄的党员就成了这些思潮的俘虏。另一方面,境外敌对势力借机宣扬西方的价值观,传播资本主义的文化,继续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他们既利用传统的电影、报刊等媒介又利用现代的网站、社交平台等新的渠道宣扬“普世价值”、宗教文化等冲击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挑战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个人主义的产生。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党员受到个人主义的影响,开始更多地追求个人的利益。具体到工作中就会出现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而忽视群众利益、忽视社会利益乃至党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一些党员开始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贪污腐化,个别党员为了获得个人私利还被境外敌对势力策反,干起投敌卖国的勾当。

(3)国内产生的消极思潮。在一些思潮从国外涌入的同时,一些本土的消极思潮也同时产生。比如,用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甚至否定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还有一些“左”的思潮否定改革开放等等。这些消极思潮很容易使一些党员背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很容易重犯历史性的错误。

三、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现在的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的飞速翻新、教学方法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都向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课程功能的转变要求教师从教会知识到教会学习,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转为教育家,成为学生学习的顾问、交换意见的对象、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焦点的人。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成为专业发展型教师。

1.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提升发展的动力

一切语言活动都是思想、思维的表现形式。如果一个教师处于“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之中,那么他就把自己看作了社会中的一分子,他所做的工作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更看重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好处。这样,他从事的教育工作都变得具有意义。他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为学生的成长感到快乐,在付出与给予中感到满足。这样的教师,他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并且是出于自觉去做。教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会享受职业生活,增强职业的幸福感,从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寻找持久有效的动力。

2.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个创新专业型的教师,必须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认清形势,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使读书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特有的生存习惯。首先要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思想和依据,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教育实践,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要深刻领会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注重学生需要、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是中小学优秀教师从事高质量教育活动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量剧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基础教育学科综合发展的态势,又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拓宽知识渠道,加快信息获取速度,以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

3.拓展方法途径,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艺术高超的教育技巧,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坚持不断总结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经验,发扬光大;主动适应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结构的变化,探索新方式、新途径,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大力培树、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着力建构教师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党内关怀和心理疏导,真正捍卫和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阵地,切实增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4.优化制度机制,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性

理想信念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同样需要制度机制的促进与保障。一是完善定期的思想分析制度,及时了解、分析各类教师的思想状况,从而把理想信念教育与他们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做教育引导工作。二是教师自身的内在动力机制。教育既要从党的需要出发,也要从他们的自我需要出发,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理想信仰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自我价值实现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儒德陈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马野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8期。

[4]张革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探析[J].传承,2009年22期。

标签:;  ;  ;  

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途径和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