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吕洪霞

(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宜宾644000)

【摘要】“教学应变能力”通常指教师正确处理课堂上突然发生的情况,通过随机应变而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能力。当面对外来的干扰事件、思想性的行为问题、知识性的意外情况时,教师应处变不惊、临阵不慌、灵活决断、巧妙化解使教学能够有效地趋利避害,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下去。

【关键词】应变;技巧;语文教学

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一帆风顺,但再好的教师再好的备课也会有“偶然事件”找上门来。正所谓“好马也有失蹄时”,我们偶而也会碰到类似于演员忘了戴帽子那种尴尬场面。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1]。

一、难以预料的异常情况

有一些意外事件并不是由学生引起的,而是由课堂周的环境引起的。例如当老师再上课时突然有一只小狗闯进课堂;教室外有人大声讲话;师生正进行有序教学,突然间乌云铺天、雷电大作,接着是暴雨从天而将……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教师既无法估计它可能在什么时候发生,也难以预料它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因此,这些社会自然因素引起的意外对课堂教学也是一种难以意料的干扰。一个经验丰富素、质优良的教师对于课堂发生的这种种意外,能够巧遇应付果断地采取恰如其分的应变措施,使突发事件得到有效解决,取得奇妙的效果。

郭福康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借课堂之“锅”煮飞来之“鹤”》这篇文章包含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下午的第一节课,郭老师原本计划讲《曼谷的小象》,他刚进教室,突然间天色突变,狂风中夹杂着雷声阵阵,倾刻间大雨倾盆。郭老师十分明智的停止了上课,而是让学生凭窗观察雨中的情景。有意引导大家注视雨水的各种情态。再让大家观望远处的树木,远处的房屋、田野、庄稼在雨中的情景……

第二节课时,雨过天晴。课上郭老师先教第二十课《雨》,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课文内容时,同学们十分积极地发言。阅读、讨论后,学生很快把握了“下雨前、下雨时”和“下雨后”三段的主要意思。当郭老师布置大家写《雷雨》这篇作文时,同学们能把观察到的情景写进作文,显示了及时当场观察和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的双重效果。

二、思想性的行为问题

教育家布尔贝说:“与学生发生的冲突是对教师最大的考验。”[2]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渴望的程度差异、情绪控制力的差异再加上思想也不够成熟。课堂上不可避免会出现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认真听课的好学生,也会出现一些调皮捣蛋喜欢跟老师唱反调的所谓的“坏学生”。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不时地会遭到学生的“突然袭击”,教师与学生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恶作剧或故意向老师发难,提出一些“责难性”、“攻击性”、“挑衅性”的问题。

在面对课堂上学生的恶作剧时,教师气从心来,怒上心头,出现过激行为。其外部表现是:满睑怒气,借台上的权威作强制性表示,或点名批评,或气冲冲地多次提间,或离开课题大讲纪律。有些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恶作剧时,则口干舌燥、喉咙发紧、声音打颤、词不达意,或目瞪口呆、手足无措从而使思维陷入一片混乱。我在雅安七中实习时也遇到了这种情况,由于缺少经验每次上课我都很紧张,生怕把某个知识点搞错了,有一次在讲《夏感》时有位学生故意刁难我,脑袋一下子就像断线了一样,本来很清晰的思维一下就混乱起来了。

以上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十分有害的,愤怒使人失去对自己情感的控制能力做出不理智的行动,惊慌失措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的情绪和行为。这一切偶发故障的排除毫无帮助,无助于从狼狈的境地中解放出来。教师在处理学生的恶作剧时应该要注意把严肃善意的批评与信任、积极地鼓励结合起来,把尽量多的要求与尽可能的尊重结合起来,还要注意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敏锐地捕捉其中所包含的积极意义,因势利导地将学生拉回正轨,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出乎教师意外的与教学直接相关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便是属于出乎教师意外的与教学直接相关的问题,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你的知识多么渊博,备课多么充分,对教材多么熟悉,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的质疑问难,还是有可能被“将军”被难倒。如老师讲了鸟有翅膀天上飞时,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鸵鸟也是鸟,为什么鸵鸟不能飞?企鹅也长有翅膀为什么企鹅不能在天上飞?”这位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学生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当时就被难住了。老师想了想说:“是呀,老师还没想过这个问题呢,谁能回答呢?”“是呀”有惊讶,有肯定,有赞许,更有设疑激发思维。全班都因为这位老师的反问而静静的思考,赢得了思考时间。最后有一位学生,终于回忆起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方面的知识,说了出来,全班同学得到了满意的回答。既增长了大家的知识,也为老师解了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外的问题,甚至怪诞不经、怪异可笑,与教学内容相差较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最好的调控办法是:静观其变,不急不躁,寻求问题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相机诱导,引向正题。”[5]

四、结语

课堂教学中的应变技巧应随着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方法很多。在解决课堂意外问题中,或者说是在处理所有的课堂偶发事件中(包括课堂机遇和课堂失误),任何一种方法都不可能是绝对单纯和万能的、它往往只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情境、不同角度的应变要求。作为教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呢?首先,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于非专业知识也应该广泛积累、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其次,要重视反思,因为“重视反思内省成为儒家教学理论的一大特点,也成为中国学生、学者自我修养的重要方法,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今天。”[5]教师要对自己的每一节课进行自我反思,从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同时吸取失败的教训,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

注释:

[1]: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第1卷)[M].科学出版社,1959:27.

[2]:黄新宇.课堂应变的调控艺术[J].吉安师专学报,1988.

[3]:冯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J].教育科学,2003.

[4]:张刘祥,舍其生.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M].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4:115.

[5]: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构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145.

标签:;  ;  ;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