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论文_王禹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门巴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门巴族,墨脱县,丧葬,精准,林芝,错那县,珞巴族。

门巴族论文文献综述

王禹宁[1](2019)在《新中国70年门巴族教育事业发展研究——以墨脱、错那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门巴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显着。随着党和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大力扶持和相关措施的不断实施,以墨脱、错那县为主的门巴族聚居区的教育事业步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然而,由于教师队伍不稳定、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重视程度不足、交通状况差等问题,门巴族教育发展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困难与挑战。本文从党和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入手,梳理门巴族教育发展的历史成就,分析门巴族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门巴族教育发展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马兴鹏[2](2019)在《广东佛山援藏队员爱心接力 助门巴族青年重新站起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 马兴鹏)今年1月,西藏林芝市墨脱县的门巴族青年益西,在雅鲁藏布大峡谷采集制作石锅的石材,不幸被巨石砸中左腿,这对一位作为家庭支柱的青年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但他却因一份来自佛山的爱心帮扶,重拾了生活的信心。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本文来源于《林芝报(汉)》期刊2019-08-06)

赵勇[3](2018)在《门巴族“拔羌姆”神舞功能变迁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拔羌姆"是具有门巴族文化特色的一种羌姆形式。在传统社会里,它满足了门巴人复杂多样的宗教情感需求,同时也成为门巴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媒介。当进入现代社会后,拔羌姆逐渐褪去了传统功能,转而作为一种特色文化资源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拔羌姆的考察,揭示了门巴族拔羌姆功能的演变,认为拔羌姆功能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重视夯实传承基础是保护羌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务之急。(本文来源于《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朱玉福,伍淑花[4](2018)在《人口较少民族精准扶贫须走特色经济之路——以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门巴族、珞巴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精准扶贫的实践表明,精准扶贫须走特色经济之路。在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帮扶下,西藏自治区的门巴族、珞巴族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走发展特色经济助力精准扶贫之路,精准扶贫取得显着成效,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精准扶贫提供了借鉴样本。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特色资源禀赋各异,利用各自的资源禀赋条件走好特色经济发展之路,人口较少民族精准扶贫就能迈上成功之路。(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章小燕[5](2018)在《门巴族的历史文化与文学艺术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门巴族,人口较少,在西藏境内(实际控制区)聚居于南部的山南地区错那县、林芝地区林芝县、墨脱县叁个地区,叁个地区内的门巴族并不是来自同一地区。门巴族虽然人口很少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民族的神话、诗歌、民间文学和民歌、舞蹈、戏曲等都是门巴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而作为错那县门巴族代表性歌种的萨玛民歌则是当地所独有的,尤其自身的独特性。(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12期)

孙桦楠[6](2018)在《门巴族聚居区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C县M乡麻麻新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麻麻新村是山南地区勒布沟景区的核心地带,凭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吸引各地游客。本文通过对麻麻新村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麻麻新村的建成与发展对于门巴族文化传播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11期)

刘通[7](2018)在《精准扶贫战略视域下的西藏门巴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是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同时,区内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突出表现在边境人口较少民族分布区域自然条件差,发展起点低,历史欠账多,城乡发展差距明显,发展水平较低。因而要立足当地优势与要素资源禀赋,以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引导,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为切入,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实力,以提高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包含着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让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服务于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减贫、脱贫事业当中。随着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已经走过了叁十几年的时间,由最开始的漫灌式扶贫到如今的精准扶贫,我国的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30%左右下降到2017年的3.1%。贫困总人口由当初的2.5亿下降到3046万。扶贫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仍有叁千万的贫困人口存在,这些贫困人口大都集中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在当下显得尤为迫切。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的发展,民族特色手工艺不仅可以满足当地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且反应了本民族的特色文化的传承问题。特色手工艺竹编和石锅不仅满足了门巴族运输和生活的需求,而且成为了代表墨脱特色门巴族文化的“明信片”。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替代商品不断出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着缺失、断代的危险。要想实现彻底消灭贫困人口和保护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我们需要根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思想,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关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理论,把扶贫资金用在真正有需要的地方,在扶贫对象上、扶贫策略上多下功夫,让当地群众在实现产业脱贫的同时,也达到弘扬和保护本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目的。本文意在以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为契机,通过特色产业扶贫理论,大力发展墨脱县门巴族特色手工艺。确保在达到精准脱贫的同时,也赋予了民族特色手工艺传承、发展的活力,使得墨脱县门巴族特色手工艺成为带动本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期刊2018-05-06)

黄浩铭[8](2018)在《门巴族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下旬的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勒布沟,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争艳。地处勒布沟深处的门巴族聚居地麻麻新村,规划整齐的楼房点缀于青山绿树间。夜幕降临,伴随满天星辰,十多位村民穿上民族盛装,带着数十名游客在村中心广场的篝火旁跳起了锅庄舞。广场旁的茶馆里,一些村(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8-05-01)

本刊综合报道[9](2018)在《格桑德吉(门巴族) 当好门巴族的“圆梦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墨脱,藏语意为"秘境中的雪莲",我国门巴族主要生活在这里。门巴族全国人大代表——格桑德吉,就来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邦辛乡。邦辛乡是墨脱县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而格桑德吉任教的邦辛乡小学则是全乡唯一的学校。作为校长,格桑德吉见证了学校和家乡的发展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墨脱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期刊2018年04期)

陈小玲,白玛央宗[10](2018)在《墨脱县门巴族丧葬仪式及文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墨脱县地处于肥沃的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四季常青,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江南。"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少数民族门巴族,因人杰地灵的地理环境、钟灵毓秀的文化风俗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突出体现在门巴族的丧葬礼仪和丧葬文化上,以火葬、水葬、土葬、复合葬、树葬、遗葬、塔葬等多种葬式并存为特色。但最广泛使用的土葬、水葬、火葬以及复合葬四种葬式,并在独特的宗教观影响下,发展出了独特的丧葬观,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丧葬文化。(本文来源于《攀枝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门巴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通讯员 马兴鹏)今年1月,西藏林芝市墨脱县的门巴族青年益西,在雅鲁藏布大峡谷采集制作石锅的石材,不幸被巨石砸中左腿,这对一位作为家庭支柱的青年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但他却因一份来自佛山的爱心帮扶,重拾了生活的信心。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门巴族论文参考文献

[1].王禹宁.新中国70年门巴族教育事业发展研究——以墨脱、错那县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马兴鹏.广东佛山援藏队员爱心接力助门巴族青年重新站起来[N].林芝报(汉).2019

[3].赵勇.门巴族“拔羌姆”神舞功能变迁考察[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4].朱玉福,伍淑花.人口较少民族精准扶贫须走特色经济之路——以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门巴族、珞巴族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8

[5].章小燕.门巴族的历史文化与文学艺术概述[J].大众文艺.2018

[6].孙桦楠.门巴族聚居区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C县M乡麻麻新村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

[7].刘通.精准扶贫战略视域下的西藏门巴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藏大学.2018

[8].黄浩铭.门巴族村民吃上了旅游饭[N].中国民族报.2018

[9].本刊综合报道.格桑德吉(门巴族)当好门巴族的“圆梦人”[J].中国民族.2018

[10].陈小玲,白玛央宗.墨脱县门巴族丧葬仪式及文化探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其他民族-门巴族猎人门巴族服饰门巴族-门巴族(五)门巴族人和珞巴族人的交通设施...小牛皮饰-错那门巴族小牛皮饰(张鹰...一4藏东南林区门巴族村落人为与自...

标签:;  ;  ;  ;  ;  ;  ;  

门巴族论文_王禹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