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胶囊论文_钟菊迎,崔煦然,崔晓兰,曹洪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病毒胶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病毒,胶囊,病毒,流感,小儿,干扰素,流行性腮腺炎。

抗病毒胶囊论文文献综述

钟菊迎,崔煦然,崔晓兰,曹洪欣[1](2019)在《金柴抗病毒胶囊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肺炎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金柴抗病毒胶囊对H1N1肺炎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ICR小鼠50只,体质量(14±1)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中、小剂量给药组(每组10只)。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经滴鼻方式感染正常小鼠建立小鼠肺炎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和IFN-γ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病毒载量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金柴抗病毒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均显着降低(P<0.01)。各组小鼠感染H1N1毒株后,肺组织IFN-γmRNA表达显着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IFN-γmRNA表达增高明显,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金柴抗病毒胶囊大、中、小剂量组IFN-γmRNA水平依次明显升高,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金柴抗病毒胶囊对H1N1肺炎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田贵秋[2](2016)在《抗病毒胶囊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抗病毒胶囊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将10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儿均为53例。常规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胶囊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最终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23%(51/53);常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4.91%(45/53),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抗病毒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的方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可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6年05期)

杨团国[3](2014)在《抗病毒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抗病毒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利巴韦林,实验组应用抗病毒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2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42例,好转14例,总有效93.33%;对照组治愈28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75.00%,2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抗病毒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效果显着,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伤残医学》期刊2014年04期)

马孝政[4](2014)在《抗病毒胶囊佐助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抗病毒胶囊佐助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00例,在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并且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退热、降颅内压等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采取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胶囊。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总有效38例,占76.00%,观察组中总有效48例,占96.00%,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治疗时,采取抗病毒胶囊佐助利巴韦林治疗使得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有较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卢智玲[5](2013)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抗病毒胶囊中齐墩果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扫描法(TLCS法)测定抗病毒胶囊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的规则,建立不确定度计算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出不确定度计算公式。结果通过分析实验过程不确定度因素,确定不确定度分量,并合成不确定度,X=(1.9±0.1)mg/粒,K=2。结论采用该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TLCS法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13年02期)

钟菊迎,崔晓兰,时宇静,郭姗姗,刘颖[6](2012)在《金柴抗病毒胶囊对IFITM3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金柴抗病毒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47株感染小鼠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机制。滴鼻感染正常小鼠,建立流感病毒肺炎模型并进行治疗性给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在流感病毒感染后第1、3、5、7天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病毒载量、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金柴抗病毒胶囊可降低肺组织病毒载量,其中大、中、小3个剂量组在病毒感染正常小鼠后各检测时间点均能明显降低肺组织中病毒载量的表达(P<0.05,P<0.01)。金柴抗病毒胶囊可上调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中大剂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表达(P<0.05,P<0.01),中剂量在第3、5天具有明显高表达(P<0.05);小剂量组在第3天表现显着高表达(P<0.05)。实验结果表明:金柴抗病毒胶囊可能通过上调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内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表达量来发挥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金永芬[7](2012)在《抗病毒胶囊佐助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10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抗病毒胶囊佐助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 2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退热、降颅内压等对症支持疗法,并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胶囊。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重大不良反应事件,均能耐受坚持治疗。结论抗病毒胶囊佐助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疗效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2年06期)

马玲,陈师农,张毅,吴义香,阎红梅[8](2012)在《藿朴抗病毒胶囊中苦杏仁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藿朴抗病毒胶囊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方法采用:Sepax-C18(250 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25∶7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苦杏仁苷在0.416~3.1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25%,RSD为1.06%。结论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较好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2年03期)

钟菊迎,崔晓兰,时宇静,郭姗姗,高英杰[9](2010)在《金柴抗病毒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免疫低下小鼠肺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金柴抗病毒胶囊对H1N1流感病毒FM1感染免疫低下动物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注射造成免疫低下模型,经滴鼻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造成肺炎模型,分别经预防给药5 d和治疗4 d,取各组小鼠肺组织,称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中相对病毒载量,观察金柴抗病毒胶囊对小鼠肺指数、病毒载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经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后,肺指数明显升高,肺组织中相对病毒载量显着高表达,金柴抗病毒胶囊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免疫低下小鼠肺指数以及肺组织中相对病毒载量,降低动物模型肺指数、相对病毒载量的作用与达菲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结论:金柴抗病毒胶囊对流感病毒感染免疫低下小鼠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0年13期)

钟菊迎,崔晓兰,时宇静,郭姗姗,高英杰[10](2010)在《金柴抗病毒胶囊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株感染小鼠肺炎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金柴抗病毒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株感染小鼠肺炎的防治作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滴鼻感染正常小鼠和免疫低下小鼠建立流感病毒感染肺炎模型,分别采用治疗和预防性给药,观察给药后各组对小鼠肺指数、死亡率、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①金柴抗病毒胶囊所试3个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正常小鼠感染后和免疫低下小鼠感染后肺指数、减少死亡率并延长生存时间。②金柴抗病毒胶囊所试3个剂量组在降低以上两种动物模型肺指数、降低免疫低下小鼠感染后死亡率的作用方面与达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柴抗病毒胶囊对流感病毒感染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抗病毒胶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抗病毒胶囊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将10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儿均为53例。常规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胶囊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最终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23%(51/53);常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4.91%(45/53),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抗病毒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的方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病毒胶囊论文参考文献

[1].钟菊迎,崔煦然,崔晓兰,曹洪欣.金柴抗病毒胶囊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肺炎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2].田贵秋.抗病毒胶囊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6

[3].杨团国.抗病毒胶囊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

[4].马孝政.抗病毒胶囊佐助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

[5].卢智玲.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抗病毒胶囊中齐墩果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医药导报.2013

[6].钟菊迎,崔晓兰,时宇静,郭姗姗,刘颖.金柴抗病毒胶囊对IFITM3蛋白表达的影响[J].药学学报.2012

[7].金永芬.抗病毒胶囊佐助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10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2

[8].马玲,陈师农,张毅,吴义香,阎红梅.藿朴抗病毒胶囊中苦杏仁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12

[9].钟菊迎,崔晓兰,时宇静,郭姗姗,高英杰.金柴抗病毒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免疫低下小鼠肺炎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

[10].钟菊迎,崔晓兰,时宇静,郭姗姗,高英杰.金柴抗病毒胶囊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株感染小鼠肺炎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

论文知识图

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患者经中药~#...药品专利附表 2006年公开的中国药品发明专...药品专利附表 2006年公开的中国药品发明专...药品专利附表 2006年公开的中国药品发明专...药品专利附表 2006年公开的中国药品发明专...药品专利附表 2006年公开的中国药品发明专...

标签:;  ;  ;  ;  ;  ;  ;  

抗病毒胶囊论文_钟菊迎,崔煦然,崔晓兰,曹洪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