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跃蓉:创新园本教研方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顾跃蓉:创新园本教研方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摘 要】针对青年教师多、教师教学经验欠缺的实际情况,江苏省阜宁县吴滩实验幼儿园创新开展“同课异构”园本教研,引导教师从多角度、全方位探究教育教学活动,“同中求异、异中求精”,由此打开思路、体现个性、丰富内涵,使全体教师在互助中实现专业素养提升,在交流中彰显个性化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师;园本教研;同课异构;专业成长

针对青年教师多、教师教学经验欠缺的实际情况,我们江苏省阜宁县吴滩实验幼儿园近年来积极开展以“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的园本教研实践创新,为青年幼儿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一、健全园本教研制度,保障教研实效

我园制定园本教研计划,面向全园教师开展系统的、全面的园本研训,内容涉及新课程理念、教学技能、阅读、教育叙事等。在每一次的研训中,教师们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促进自己进步。

我园实行“轮值主持”教研制度,即各班级轮流承担教研活动。教研内容在开学初由全体教师共同商定。这种形式使得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不再是教研组长和业务园长、骨干教师唱主角。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通过“主持”教研活动,他们在活动准备、计划、组织、主持等环节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同时我们还认识到,要想使园本教研有成效,必须有一个引领团队,团队里的每一名成员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在某一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我园将具备一定经验的老教师、教研组长等中坚力量组建成一支研训引领团队,就日常教学业务、教研、科研、参赛活动等方面确定任务,划分职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保障园本教研高效有序开展。

二、建构“同课异构”园本理解,凝聚教师共识

一般意义上的“同课异构”教研,是指针对同一主题内容、活动,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处理。我园结合本园实际,拓展了对“同课异构”的理解。

基于以上对“同课异构”的园本理解,我们围绕“健康活动”“活动区活动”“竞赛活动”等主题展开“同课异构”的实践。

另一方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水能电离出Na+和阴离子基团,其中Na+能够通过煤中原生孔裂隙进入煤体,发生离子交换,置换出煤中Ca2+、 Mg2+,另外,煤表面虽然带负电荷,但由于煤表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使得煤表面电荷分布不对称,仍存在正电荷,因此煤需要将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基团吸附到没有被反离子所占的位点,以使煤表面能趋于稳定,吸附过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从煤样的SEM图谱(图2)可以看出,原煤样结构较为均匀致密,而浸泡后的煤样矿物颗粒的连接处有明显的孔隙产生,表明煤体与有机/酸复合溶液之间不断进行着离子交换、颗粒运移等化学反应。

一是对“课”的理解更宽泛。我们认为,除了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活动区创设、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家园共育等都应该是幼儿园“课”的内容。我们研究“课”,不单纯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而是全方位、多角度围绕与幼儿发展有关的各项活动去研究。我园结合幼儿园的特点,围绕“健康活动”“活动区活动”“竞赛活动”等主题开展同课异构,既满足了孩子发展的需要,也促进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照组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7.50%高于实验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二是对“构”的理解更深入。我园在“构”课的多样性上做文章,以“一人多研”和“多人同研”为突破口,提出了“同中求异、异中求精”的观点。在实践中我们深切认识到,教师要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主动地在活动过程中分享交流,自觉地在教研活动中获取经验、体会和感悟,使教研活动真正做到重过程、轻结果。教师的心态更轻松,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更强,教研活动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我们还积极推动研“课”的形式多样化,从“一人多研”和“多人同研”逐步过渡到“一人多园”和“多园同研”,以增强片区联动,从而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三、开展多主题“同课异构”,扎实锻炼师能

在经过筛选的系列检测指标中,气泡量负荷是反映模型整体减压负荷最直观、最有效的评价指标,在评估疾病模型严重程度中具有重要意义。呼吸功能评分客观反映减压后动物的呼吸系统变化。肺脏显微病理和肺湿干质量比可进一步评估呼吸系统损伤的严重程度。血液白细胞计数和血清炎性因子检测可用于评估减压导致的炎症反应;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可从不同方面反映减压后动物的纤溶凝血功能状态。改良 Tarlov 评分和脊髓显微病理可判断模型中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

围绕“健康活动”主题,我们以“3~6 岁幼儿体质发展现状及其保教对策的研究”课题研究为着力点,采取“1+2+N”模式——1 个领域、2个主题、N 个参研教师,探究原生态的活动设计和实施。对照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目标、要求,深入研究教学流程,让教师提问题、找差距、想办法、出成绩。帮助教师寻找课程规律,找准领域特点,掌握适宜的教学策略。

在“活动区活动”领域,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教学的生活性、延续性,我们围绕“活动区如何与课程更好地结合”进行了同课异构。同样的活动区,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和更换活动区材料?教师们在教研中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和思考。这一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引发了教师们的共鸣,教研成果也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

此外我们还以同课异构的形式,组织幼儿园的各种竞赛。每次活动,我们都会通过“打擂台”的方式,让每位教师展示不同的构想,再以轮流或值日的方式让教师承担、主持整个活动。在相互竞争、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使教师真正学会了组织大型活动的基本程序,掌握了协调活动的基本方法,收获了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6-0054-02

【作者简介】顾跃蓉,江苏省阜宁县吴滩实验幼儿园(江苏阜宁,224400)园长,高级教师。

标签:;  ;  ;  ;  ;  ;  

顾跃蓉:创新园本教研方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