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效益论文_王清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励效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益,模型,粮食,竞争,投入产出,工期,企业。

激励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王清军[1](2018)在《生态补偿支付条件:类型确定及激励、效益判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补偿支付条件是生态补偿概念范畴体系的核心要素。根据补偿条件的内容不同,支付条件可分为投入支付和结果支付。投入支付是以生态服务提供者以其投入的土地等自然资源面积、劳动时间等量化指标作为补偿支付的核算基准,结果支付是生态服务者所提供的生态服务结果,并将用指标体系量化的结果实现作为是否补偿及补偿多少的核算基准。投入支付强调一种过程激励,不确定风险由生态服务购买者承担;结果支付更关注期望激励,不确定风险由生态服务提供者承担。投入支付希望从生态服务提供者筛选、监控权合理配置方面实现环境效益和成本效益的双赢,结果支付专注于指标体系建构,避免指数扭曲以实现环境效益与成本效益的协调。两种支付条件的结合有助于消减不确定风险,但会加大环境效益和成本效益的协调难度。中国生态补偿支付条件的制度设计,应从激励和效益两个维度,统筹考量投入支付与结果支付的优势与不足,以便保障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运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周现财[2](2010)在《企业薪酬激励效益模型构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励的措施、方法及技巧都是学者们经常研究的问题,但是很少探究这些激励措施真正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本文在一定定性或定量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成本—效益分析模型来研究测定激励效益的具体指标和方法。如财务管理中衡量企业经营效益指标那样,通过建立模型来对企业激励效益进行测定,给企业提供更加直观和具体的测定激励效益的手段和方法。使企业更加直观和详细地了解企业激励机制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大小,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改进或改变自己的激励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激励机制的效益和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产业》期刊2010年09期)

夏玉莲,曾福生[3](2009)在《粮食补贴:激励效益及竞争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是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制度时期;第二阶段是国家对粮食收购实行价格补贴时期;第叁阶段是国家对种粮实行直接补贴时期。其次,在给出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分两种情况分析了粮食补贴的激励机制。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粮食补贴政策能达到最优效果。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可分为两种情况考察。当信息完全不透明时,粮食补贴政策呈零效益性;当信息半透明时,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只能达到次优结果。为提高补贴政策的效果,对补贴激励机制进行了调整设计,并根据种粮户业绩的评定函数,分析了农户的种粮选择。最后,探讨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户种粮积极性没有相应提高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29期)

夏玉莲,曾福生[4](2009)在《粮食补贴:激励效益及竞争设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是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制度时期,此时属于间接补贴制度,补贴的直接受益者是城市居民或粮食企业,农民没有得到补贴利益。第二阶段是国家对粮食收购实行价格补贴时期,在合同定购任务内国家对粮食实行加价收购,在任务外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将粮食补贴以价格形式给予农民。第叁阶段是国家对种粮实行直接补贴时期,粮食补贴正式转入生产过程。其次,在给出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分两种情况分析了粮食补贴的激励机制。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只要补贴水平能够保证粮食种植面积最少的农户不亏损或有利可图,那么,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就是存在的,即种粮农户会为利益而积极的种粮,但在现实中,严格的完全信息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可分为两种情况考察。当信息完全不透明时,粮食补贴政策呈零效益性;当信息半透明时,存在逆向选择问题,不能达到最优结果,只能达到次优结果。为提高补贴政策的效果,对补贴激励机制进行了调整设计,对粮食收成好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不种粮的农户给予一定的惩罚;根据种粮户业绩的评定函数,分析了农户的种粮选择。最后,探讨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户种粮积极性没有相应提高的原因。(本文来源于《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期刊2009年04期)

严丹,连磊[5](2008)在《奖学金激励效益下的德育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其目的是造就学生能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道德选择、思想观点和行为准则。(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期刊2008年25期)

蔡娟,吴相林[6](2006)在《知识型企业组织和个体激励效益统一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型企业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典型代表,激励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从知识型企业的特点出发,研究和思考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激励机制,分析激励的投入产出要素,讨论组织和个体在激励过程中激励效益最大化的定量表示,并应用运筹学的规划技术建立组织和个体激励效益最大化的规划模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期刊2006年S1期)

王文奎,徐辉,王恒君[7](2004)在《基于投入产出比视角的激励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励效益是激励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激励效益分析有助于深化对激励理论的认识以及提高激励效果。从投入与产出比的角度界定了激励效益的概念,并根据工作实践概括了5种激励效益曲线,分析了激励效益曲线的特性及其形成原因,探讨了提高激励效益所应采取的对策。(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04年12期)

赵素芳,龙集弟[8](2004)在《期薪制在项目管理中的激励效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企改制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配机制也随着凸现出来。本文就期薪制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运行效应状况作一粗浅的探索。一、激励与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产物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企改制向更深层次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人们对生产要素的认识也产生新的观念,现代经济学把土地、劳动、资本、经营(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企业管理》期刊2004年02期)

刘晓红,徐扬[9](2002)在《组织和个体激励效益合理最大化的规划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职能 ,激励是有投入与产出的管理活动 .文章通过定义激励过程中的组织和个体的激励效益及其合理最大化的概念 ,建立了一个组织激励效益和个体效益合理最大化的规划模型(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张忠新[10](1994)在《企业奖金激励效益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奖金激励效益之初探张忠新如何有效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调动职工的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达到促进生产,提高效益的目的,是用好用活奖金的根本。华光器材厂始建于1970年,现为国家一级企业,大型二类企业。这其中,企业奖金的激励作用一度曾显现出强大的活力,促进...(本文来源于《中国兵工》期刊1994年11期)

激励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激励的措施、方法及技巧都是学者们经常研究的问题,但是很少探究这些激励措施真正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本文在一定定性或定量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成本—效益分析模型来研究测定激励效益的具体指标和方法。如财务管理中衡量企业经营效益指标那样,通过建立模型来对企业激励效益进行测定,给企业提供更加直观和具体的测定激励效益的手段和方法。使企业更加直观和详细地了解企业激励机制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大小,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改进或改变自己的激励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激励机制的效益和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励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1].王清军.生态补偿支付条件:类型确定及激励、效益判断[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周现财.企业薪酬激励效益模型构建初探[J].中国产业.2010

[3].夏玉莲,曾福生.粮食补贴:激励效益及竞争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9

[4].夏玉莲,曾福生.粮食补贴:激励效益及竞争设计(英文)[J].AsianAgriculturalResearch.2009

[5].严丹,连磊.奖学金激励效益下的德育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6].蔡娟,吴相林.知识型企业组织和个体激励效益统一模型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

[7].王文奎,徐辉,王恒君.基于投入产出比视角的激励效益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

[8].赵素芳,龙集弟.期薪制在项目管理中的激励效益[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4

[9].刘晓红,徐扬.组织和个体激励效益合理最大化的规划模型[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10].张忠新.企业奖金激励效益之初探[J].中国兵工.1994

论文知识图

第一篇 企业政策1—87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关...第一篇 企业政策1—87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关...第一篇 企业政策1—87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关...第一篇 企业政策1—87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关...第一篇 企业政策1—87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关...

标签:;  ;  ;  ;  ;  ;  ;  

激励效益论文_王清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