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论文_张天庆,杜健军,陈鹏,彭孝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亚胺,氨基,硝基,激发态,染料,甲基,杀虫。

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论文文献综述

张天庆,杜健军,陈鹏,彭孝军[1](2019)在《1,4-二氨基-2,3-邻苯二甲酰亚胺蒽醌染料的合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相似相溶原理,以1,4-二氨基-2,3-二羧酸酐蒽醌为原料,与不同碳链长度伯胺进行取代反应制备了8种油溶性1,4-二氨基-2,3-邻苯二甲酰亚胺蒽醌类蓝色染料。对合成的8种染料在常见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和紫外吸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8种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在669~672 nm,不受产物中烷基链长度的影响。染料的油溶性相对于1,4-二氨基-2,3-二羧酸酐蒽醌得到明显提升。其中,1,4-二氨基-2,3-二羧酸酐蒽醌在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产物Anthra-n-6(正己胺取代)在四氢呋喃中的溶解度最大,可达到9×10-3 g/m L(25℃)。1,4-二氨基-2,3-二羧酸酐蒽醌无法作为打印染料,而Anthra-n-6打印效果最好,打印的色密度值为1.17,L、a、b值分别为79.7、?10.2、?25.9。(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陈碧琼,杨心师,袁立华,冯文[2](2011)在《3,6-二氨基-N-异丁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为原料,经脱水成酐、氨解、还原酰化、硝化、水解、还原等六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环芳酰胺的构筑单元对苯二胺衍生物——3,6-二氨基-N-异丁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总收率16.4%,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表征。(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1年06期)

邝代治,蒋伍玖,冯泳兰,张复兴,王剑秋[3](2011)在《叁环己基锡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叁环己基锡邻苯二甲酰亚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量子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环己基氢氧化锡分别与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和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合成了叁环己基锡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酯(1)和叁环己基锡邻苯二甲酰亚胺配合物(2)。化合物经IR、1H NMR、元素分析表征,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化合物1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晶体学参数:a=1.228 06(3)nm,b=1.238 20(2)nm,c=1.662 54(3)nm,Z=4,V=2.528 03(9)nm3,Dc=1.351 g.cm-3,μ(Mo Kα)=1.184 mm-1,F(000)=1 072,R1=0.048 7,wR2=0.121 0;化合物2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晶体学参数:a=1.244 70(19)nm,b=1.269 45(19)nm,c=1.587 7(2)nm,Z=4,V=2.508 7(6)nm3,Dc=1.362 g.cm-3,μ(Mo Kα)=1.039 mm-1,F(000)=1 064,R1=0.049 9,wR2=0.128 4,中心锡原子均为畸变四面体构型。对化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化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张亚男,唐有根,肖方明[4](2010)在《微波辐射法合成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为原料,通过微波辐射合成了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结果表明:选择铁粉作为催化剂,乙酸乙酯为萃取剂,在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氯化铵/铁粉的摩尔比为1.0∶1.0∶3.5,微波辐射时间100 s,微波辐射功率480 W的条件下,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收率最高,达到93.4%。(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学》期刊2010年02期)

王睿[5](2010)在《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体系的激发态氢键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溶液中,溶质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有机分子和生物体系的光化学过程中起到根本的作用。分子间氢键,作为氢给体和氢受体分子间有特征位点的相互作用,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溶质溶剂间相互作用。此外,电子激发态的氢键动力学行为还可以强烈地影响氢键环境中的光物理、光化学、以及光生物学过程。比如,很多发光分子体系在质子化溶剂中会发生荧光淬灭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溶质溶剂分子间氢键的形成所致的。目前,时间分辨的超快光谱技术、激发态的量子化学计算以及激发态动力学实时模拟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复杂分子体系激发态超快动力学叁个主要手段。由于分子体系的复杂性,仅仅依靠时间分辨的光谱技术很难对复杂的激发态超快过程解释清楚,这就迫切的需要激发态的量子化学计算甚至动力学实时模拟来进一步加以解释。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复杂分子体系的激发态量子化学计算本身在当前还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本论文主要使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体系的激发态氢键动力学以及对该体系光化学性质的影响。我们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体系在水溶液中的电子激发态动力学。通过比较基态和激发态氢键的键长和与氢键相关的官能团的键长,以及监测参与形成氢键的官能团C=O、亚胺基N-H和H-O的红外光谱,我们认为氢键复合物4AP-(H2O)1,2中的分子间氢键C=O…H-O和N-H…O-H在电子激发态发生了加强。我们的研究支持了赵广久等人提出的激发态氢键增强机制,推翻了人们以前普遍认为的激发态氢键断裂机制。我们还研究了3-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二聚体氢键复合物中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我们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该体系的激发态构型、电子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发现3-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二聚体氢键复合物在基态时具有对称结构,两个分子间氢键C1=O4…H7-N2'和C1'=O4'…H7-N2几乎是一样的,而两个分子内氢键C3=O5…H8-N6和C3'=O5'"'H8'-N6'也是一样的,但是在电子激发态这种对称结构被破坏了。分子间氢键C1=O4…H7'-N2'和分子内氢键C3=O5…H8-N6在电子激发态发生了加强,而另一个分子间氢键C1'=O4…H7-N2和另一个分子内氢键C3'=O5'…H8'-N6'几乎没有变化。重要的是,在电子激发态加强的氢键发生了激发态单质子转移反应,我们得到了3AP2氢键复合物的两个激发态异构体,这与其他的二聚体氢键复合物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认为,氢键在电子激发态的行为与激发态质子转移反应有密切的关系,激发态氢键加强能够引起激发态质子转移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0-05-13)

张亚男,唐有根,肖方明,朱鹤专[6](2009)在《N-甲基-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为原料,碳酸二甲酯作为甲基化试剂制备N-甲基-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优化各反应条件,收率达78%;再经铁粉还原制备N-甲基-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优化各反应条件,收率达91.5%。(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09年08期)

柳明,崔永亮,王毅,段又生,芮昌辉[7](2009)在《N-苯基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初步杀虫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找新型环境友好型杀虫剂,用取代苯酐与取代苯肼在冰乙酸中缩合,合成了11个未见杀虫活性报道的N-苯基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其中7个是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液质联机(LC-MSD)确认,并利用X-ray单晶衍射确认了A02的晶体结构。初步的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A06在600g/mL下96h的致死率达到84%。(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吕亮,杨文革,胡永红[8](2008)在《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合成的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苯酐和尿素为原料,经过脱水环化、混酸硝化、Fe粉还原制备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在脱水环化反应中,加入催化剂以及甲苯作为脱水剂,回流蒸出生成的水分,缩短了反应时间,收率达到98.0%;在硝化反应中,加入P2O5作为吸水剂,使浓H2SO4的用量减少一半,收率高于80.0%;在还原反应中,加入NH4C l作为电解质,滴加浓HC l,调节pH至4~5,使Fe粉活化更充分,收率达到91.1%.目标产物用差示描扫(DSC)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的熔点为293.3℃,为目标产物.(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吕亮,杨文革,胡永红[9](2007)在《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4-NP)为原料,采用铁粉还原法制备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4-AP).考察了还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铁粉的用量、氯化铵的用量等因素对4-AP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还原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 h、n(铁粉)∶n(硝基化合物)为3.5∶1.0、n(氯化铵)∶n(铁粉)为0.3∶1.0时,产物的收率为91.08%、熔点为292.7~292.9℃.并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标准图谱一致.(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杨贯羽,林雪松,赵军峰,张巧红,马红[10](2007)在《有机物3,4,5,6-四氯-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1,4-二氨基-2,3-二氯蒽醌催化乙苯的分子氧氧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3,4,5,6-四氯-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并与1,4-二氨基-2,3-二氯蒽醌组合成有机催化体系.在无溶剂条件下,该体系能够有效催化乙苯的分子氧氧化.(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07年02期)

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为原料,经脱水成酐、氨解、还原酰化、硝化、水解、还原等六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环芳酰胺的构筑单元对苯二胺衍生物——3,6-二氨基-N-异丁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总收率16.4%,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表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论文参考文献

[1].张天庆,杜健军,陈鹏,彭孝军.1,4-二氨基-2,3-邻苯二甲酰亚胺蒽醌染料的合成与应用[J].精细化工.2019

[2].陈碧琼,杨心师,袁立华,冯文.3,6-二氨基-N-异丁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1

[3].邝代治,蒋伍玖,冯泳兰,张复兴,王剑秋.叁环己基锡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叁环己基锡邻苯二甲酰亚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量子化学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1

[4].张亚男,唐有根,肖方明.微波辐射法合成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J].广州化学.2010

[5].王睿.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体系的激发态氢键动力学[D].大连理工大学.2010

[6].张亚男,唐有根,肖方明,朱鹤专.N-甲基-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研究[J].广州化工.2009

[7].柳明,崔永亮,王毅,段又生,芮昌辉.N-苯基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初步杀虫活性[J].农药学学报.2009

[8].吕亮,杨文革,胡永红.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合成的新工艺[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9].吕亮,杨文革,胡永红.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制备与表征[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10].杨贯羽,林雪松,赵军峰,张巧红,马红.有机物3,4,5,6-四氯-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1,4-二氨基-2,3-二氯蒽醌催化乙苯的分子氧氧化(英文)[J].分子催化.2007

论文知识图

N-甲基-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反应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催化剂用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而影响化合物A02的晶体结构4-AP的DSC曲线

标签:;  ;  ;  ;  ;  ;  ;  

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论文_张天庆,杜健军,陈鹏,彭孝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