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恩涡论文_朱辉,王汉青,刘志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迪恩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迪恩,数值,弯管,螺旋管,塞尔,纤维,传质。

迪恩涡论文文献综述

朱辉,王汉青,刘志强[1](2014)在《螺旋管内迪恩涡强化传热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从迪恩涡理论出发,采用7种不同几何参数的螺旋铜管以及直铜管进行了传热试验,得到了螺旋管内流体的努塞尔特数、压降以及强化传热综合评价因子随雷诺数、曲率比以及扭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管的努塞尔特数和压降均高于直管,且随着曲率比、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扭率对努塞尔特数的影响不明显,但扭率增大会引起压降降低;螺旋管的强化传热综合性能评价因子在任何雷诺数、曲率比、扭率下均大于1。在较低雷诺数条件下螺旋管具有很好的强化传热性能。(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4年06期)

湛含辉,朱辉[2](2011)在《螺旋管内迪恩涡运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螺旋正交坐标系下的Navier-Stocks方程组出发,利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直管和多种不同几何尺寸的螺旋管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螺旋管的扭率τ、管径与曲率半径比r/Rc、入口速度vi以及流体粘度对螺旋管内迪恩涡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扭率和曲率比的变化会引起螺旋管内轴向速度、径向速度最大值的偏移和速度大小的变化;径向速度和全压在入口速度低于约0.8 m/s时随入口速度递增;流体粘度的提高引起径向速度和全压的增大,并有利于迪恩涡旋的形成。(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1年01期)

湛含辉,朱辉,陈津端,王刚[3](2010)在《90°弯管内二次流(迪恩涡)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弯管广泛地存在于工业应用的多个领域中,为研究弯管内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分布,采用CFD技术对不同流态下圆形截面90°弯管内的二次流(迪恩涡)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过程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空间离散,并利用带旋流修正的k-ε模型进行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层流状态下沿流动方向截面上的峰值速度和峰值全压变化较小,涡核位于半截面中心;当流体处于过渡区时,流动方向截面上的峰值全压呈递减趋势,峰值速度在0~60°截面上递减,在90°截面上突增,并且涡核开始出现"外扩";完全湍流区时,流动方向截面上的峰值全压显着递减,涡核位置明显"外扩"。(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0年04期)

朱辉[4](2010)在《迪恩涡及其强化螺旋管传热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现行管壳式换热器管程强化传热过程中各类强化管流动阻力较高、强化传热综合性能差等缺点,在传热理论的基础上,从一种典型的二次流─迪恩涡出发,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螺旋管内迪恩涡的流动特性及其强化传热的机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螺旋管内的流体运动特性与直管比较存在极大的差异。流体在螺旋管内运动时,平均径向速度随着雷诺数、流体粘度及曲率比的增大而增大,但随扭率的增大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螺旋管内流体的平均边壁剪切力与流动压降均随着雷诺数、流体粘度与曲率比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雷诺数或粘度下平均边壁剪切力与压降均高于直管;此外,平均边壁剪切力还随扭率的增大而小幅提高、压降随着扭率的增大而小幅降低;扭率的增大还影响迪恩涡的对称性。传热实验结果表明:螺旋管内流体的努塞尔特数和流动压降均随着曲率比、雷诺数、流体粘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雷诺数、粘度下努塞尔特数和流动压降均高于直管;扭率对努塞尔特数的影响不明显,但扭率增大会引起压降的降低;螺旋管的强化传热综合性能评价因子η在任何曲率比、扭率、雷诺数、普朗特数或下均大于1,但η值随着曲率比的增大而降低(a/Rc≤0.16时η相对较高)、随着扭率的增大变化不明显、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在雷诺数处于1520<Re<5000区间内η相对较高),仅仅随流体粘度的提高而持续增大,最高可增至1.5以上。这说明螺旋管的强化传热综合性能高于直管,尤其是在高粘度流体条件下。通过分析可知:迪恩涡强化螺旋管传热的机理在于迪恩涡的对流作用与其对管壁的剪切作用,并推导出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提出了迪恩涡强化螺旋管传热的准则关系式。研究螺旋管中迪恩涡运动及其强化传热的机理,对管壳式换热器管程设计与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0-06-19)

湛含辉,朱辉,李灿,马满英[5](2010)在《弯管压降随迪恩涡的变化规律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弯管内二次流及其影响因素出发,在不同主流速度下对不同弯曲程度的、长500mm的Φ50弯管压降变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为了精确地描述二次流对压降的影响,借助有限体积法模拟管内流场,并采用带旋流修正的realizable k-e双方程模型和SIMPLE算法来求解控制方程组。通过分析对比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发现:弯管压降受到主流速度v、弯管弯曲程度(r/Rc)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完全湍流区之前可用迪恩数Dn来衡量,并根据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得出弯管压降与迪恩数的拟合关系。(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0年04期)

朱辉,湛含辉,李灿,彭彪[6](2009)在《迪恩涡运动规律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数值方法,在极坐标和笛卡尔坐标系下对迪恩涡运动进行了数学描述,在此基础上,以长500mm、管径50mm的90°弯管为例,从径向速度、轴向速度和速度环量3个因素出发,在不同的迪恩数下对弯管中迪恩涡的运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径向速度在15°~75°截面上变化较小,而在入口和出口处则有剧增现象;轴向速度在整个弯管段呈近似波状变化;速度环量随迪恩数的增大呈近似抛物状变化。(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湛含辉,朱辉,付峥嵘[7](2009)在《迪恩涡强化传热技术的初步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迪恩涡的强化传热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发现在迪恩涡的作用下,90°弯管的传热系数明显高于直管;弯管的阻力损失在层流区略高于直管,但是在过渡区之后便开始低于直管的阻力损失。迪恩涡强化传热技术在提高传热系数、降低阻力损失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力,是一种节能的强化传热技术。(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09年03期)

刘建文,湛含辉,单忠键[8](2004)在《迪恩涡编织型中空纤维膜分离黏土悬浮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新型编织中空纤维超滤膜,分析了这种膜对纯水和黏土悬浮液的分离效果,比较了同类型中直线型超滤膜的性能差别,对不同浓度黏土悬浮液渗透通量衰减性能、渗透回收率和能量消耗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迪恩涡的强化传质作用,编织型中空纤维膜过滤黏土悬浮液时极限渗透流量比线性中空纤维膜高40%~110%,而单位渗透流量的能耗只有线性中空纤维膜的50%~70%,且随污染物浓度升高,极限渗透流量的改善和单位渗透流量的能耗降低效果更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刘建文[9](2004)在《迪恩涡二次流强化编织型中空纤维膜分离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迪恩涡二次流是弯曲流道中特有的流体流动现象,它的强化传质作用在热能工程中取得成功而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外二次流研究的热点是将它应用于膜分离过程,以减少和控制限制膜过程的浓差极化和膜污染。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4080)资助下,本文研究成功的迪恩涡二次流强化编织型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与湍流促进膜分离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它能显着提高膜分离性能、降低能耗、具有非常广阔的产业化前景。本文用流体力学理论研究了弯曲流道中流体的迪恩涡双涡流速度分布、因二次流引起的附加离心压力分布,采用Reid 窄隙理论推导并提出了编织型中空纤维膜优化设计理论,得到可供工程应用的优化设计理论和优化设计数据。采用优化设计制作的编织型中空纤维膜与线型中空纤维膜进行渗透性能对比试验研究,首次在国际上得到迪恩涡二次流能增强编织型中空纤维膜纯水渗透性能、显着降低渗透能耗; 编织型中空纤维膜中产生的迪恩涡二次流显着减少各种污染液过滤时的浓差极化和膜污染、渗透回收率增加5~6 倍,能耗降低40%,显着减少膜过滤过程的衰减速率; 首次在国际上提出编织型中空纤维膜优化设计理论并试验验证了该理论的可行性;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到了以最小渗透能耗为目标函数的编织型中空纤维膜系统操作最优化; 发明了用于膜进口湍流强化传质的湍流促进器,它对线型中空纤维膜具有显着的性能强化作用,可提高渗透性能30%,显着减缓线型中空纤维膜渗透流量衰减,大幅提高渗透回收率及降低能耗; 本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及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迪恩涡二次流强化编织型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及湍流促进膜分离技术,可广泛应用于MF/UF 膜法水处理系统、以MF/UF 为预处理的膜法集成系统; 既可用于新系统建设,亦可用于膜法水处理系统技术改造。(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期刊2004-05-01)

刘建文,湛含辉,单忠键,何绪文,尹承龙[10](2004)在《迪恩涡强化传质的理论与优化设计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编织型中空纤维膜迪恩涡强化传质理论、优化设计理论、各种几何参数对渗透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了线型/编织型中空纤维膜渗透性能对比和不同螺距编织型中空纤维膜渗透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弯曲管道流体窄隙理论优化设计编织型中空纤维膜组件,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计算一致;迪恩涡强化传质编织型中空纤维膜渗透性能,不但对污染溶液作用显着,同时对降低不含溶质的纯水渗透能耗也有明显作用。(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04年02期)

迪恩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螺旋正交坐标系下的Navier-Stocks方程组出发,利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直管和多种不同几何尺寸的螺旋管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螺旋管的扭率τ、管径与曲率半径比r/Rc、入口速度vi以及流体粘度对螺旋管内迪恩涡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扭率和曲率比的变化会引起螺旋管内轴向速度、径向速度最大值的偏移和速度大小的变化;径向速度和全压在入口速度低于约0.8 m/s时随入口速度递增;流体粘度的提高引起径向速度和全压的增大,并有利于迪恩涡旋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迪恩涡论文参考文献

[1].朱辉,王汉青,刘志强.螺旋管内迪恩涡强化传热的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4

[2].湛含辉,朱辉.螺旋管内迪恩涡运动的数值模拟[J].热能动力工程.2011

[3].湛含辉,朱辉,陈津端,王刚.90°弯管内二次流(迪恩涡)的数值模拟[J].锅炉技术.2010

[4].朱辉.迪恩涡及其强化螺旋管传热性能的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

[5].湛含辉,朱辉,李灿,马满英.弯管压降随迪恩涡的变化规律及数值模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

[6].朱辉,湛含辉,李灿,彭彪.迪恩涡运动规律的数值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

[7].湛含辉,朱辉,付峥嵘.迪恩涡强化传热技术的初步实验研究[J].节能.2009

[8].刘建文,湛含辉,单忠键.迪恩涡编织型中空纤维膜分离黏土悬浮液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

[9].刘建文.迪恩涡二次流强化编织型中空纤维膜分离性能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4

[10].刘建文,湛含辉,单忠键,何绪文,尹承龙.迪恩涡强化传质的理论与优化设计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04

论文知识图

迪恩涡的流场结构(截面)迪恩涡的形成条件水平圆环管内迪恩涡的流线示意...迪恩涡错流过滤器原理图二次流(迪恩涡)的形成示意图3-5垂直于流动方向截面内流线和温度云...

标签:;  ;  ;  ;  ;  ;  ;  

迪恩涡论文_朱辉,王汉青,刘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