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频带地震汁论文_陈珊桦,全建军,蔡佩蕊,林加宝,张有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宽频带地震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宽频,地震仪,噪声,密度,功率,倾斜仪,概率。

宽频带地震汁论文文献综述

陈珊桦,全建军,蔡佩蕊,林加宝,张有明[1](2019)在《泉州地震台M2166超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地球球型自由振荡信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泉州基准地震台M2166超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7个MS≥8.0地震震后5天数据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提取到73个基频振型(0S4~0S76)和多个谐频振型,各振型频率点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理论频率值符合较好,利用3套超宽频带地震仪数据对球型自由振荡信息能量分布差异进行探究,认为地球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得到的结果可用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做出更精细的地球模型。(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9年S1期)

王芳,王伟涛,龙剑锋,牟磊育,傅磊[2](2019)在《中国大陆地区宽频带地震台网台基噪声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国地震台网88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记录,通过计算每个台站的噪声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台基噪声水平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的噪声水平在不同频带呈现不同的分区特性,其中高频带(0.1—1 s)噪声水平在西部和北部较低,而在中东部地区较高,京津冀和东南沿海地区最高;城市噪声水平高于人口稀少地区,表明高频带噪声与交通、工业等人文活动强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盆地及其边缘地区,高频带噪声水平高于周边山区,可能与沉积层的放大效应有关;微震噪声(1—20 s)主要来自于中国东部海岸线的海洋活动作用,其强度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变弱。基于噪声的分区特征,利用概率密度函数的第5和第95百分位数获取了31个地震台网的高低噪声基线,相比全球新高低噪声模型,该基线能够对台站观测状态进行更有效的判别。(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方禹心[3](2019)在《沈阳台水平摆倾斜仪与超宽频带地震仪对比观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料筛选2013年到2017年地震及自然因素案例,对沈阳地震台SSQ-2I石英水平摆倾斜仪及JCZ-1T超宽频数字地震仪的波形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台SSQ-2I型石英水平摆倾斜仪与JCZ-1T型超宽频带地震仪在主要频带内对地面运动的响应程度具有一致性,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均存在一致响应,这可能是由于两套仪器的观测物理量不同、灵敏度不同等造成的。超宽频带地震仪和倾斜仪对地震波响应的特性,为倾斜观测中阶变突跳等异常变化性质的判定提供了物理学指标,对形变观测中可能出现的地震前兆异常的认识及判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文晓涛,杨吉鑫,李雷豪,何健,李波[4](2019)在《低频稀疏双约束宽频带地震阻抗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波阻抗反演方法求解的反射系数没有反映足够的低频信息,其连续性、分辨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严重影响了波阻抗反演的质量和分辨率。为此,以理论合成记录和子波模拟为支点,讨论了富低频信号的优点;引入低频稀疏双约束反射系数方法进行稀疏优化项的改进,形成了新的方法 ;并基于实际工区的宽频带资料和非宽频带资料,应用传统的基追踪反射系数反演进行反射系数、波阻抗反演对比,再与低频稀疏双约束反射系数反演求解的反射系数、波阻抗反演进行对比,以验证改进方法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具有丰富低频信息的宽频数据受旁瓣的影响更少,其地震数据分辨率更高,更有利于反演精度和分辨率的提高;②新方法在BPDN基追踪降噪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L2范数低频模型约束残差项,可实现含低频信息反射系数的直接求解;③较之于传统方法,新方法所求解的反射系数、波阻抗具有更好的连续性和分辨率,并且能与井数据良好吻合。结论认为,新方法在宽频带数据和非宽频带数据的波阻抗反演上得到了更高的分辨率,提高了波阻抗反演的准确率,在薄储层分布预测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马鑫,周云耀,吕永清[5](2019)在《甚宽频带地震计噪声与环境耦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以甚宽频带地震计为研究对象,分析垂直向的片簧系统理论模型,探讨气压变化对仪器的LP噪声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垂直向的片簧系统受气压变化影响较大。根据片簧系统的理论模型,设计一种密封安装方法,通过实验探讨地震计噪声与环境耦合关系(气压、温度和底座变形的关系)。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功率谱噪声分析,结果显示抽真空后地震计叁个分向的噪声均降低,其中在100 s处垂直向、东西和南北向分别降低了10 dB、5 dB和6 dB。(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小军,谢剑波,杨大克,袁松涌,胡旭辉[6](2019)在《基于概率统计的甚宽频带地震计自噪声水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连续1000hr的数据计算甚宽频带地震计自噪声,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分别以单小时结果众值、单频点概率统计及分频带概率统计等3种表达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展示。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第1种方式便于异常结果溯源,但无法获取自噪声非均匀分布特征;第2种方式可以获取固定频点上自噪声水平非均匀分布的详细特征,但高概率值呈现条带分布,没有明显量级差异;第3种方式得到了对应于中心频点的且具有量级差异的高概率值,为地震计自噪声的数学数值建模提供了支持。在异常数据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异常结果在后2种方式中得不到体现。(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期刊2019年01期)

黄兴辉,李正媛,余丹,许强,苏金蓉[7](2018)在《使用宽频带地震记录研究2017年6月24日茂县新磨滑坡的动力学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时间2017年6月24日5时39分左右,四川省茂县迭溪镇新磨村发生大型岩质滑坡.体积约4.3×106 m3的巨型岩体从山顶脱落,顺坡滑行约2.6km后破碎沉积;碎屑物掩埋了整个新磨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使用来自滑坡周围的10个地震台站的宽频带观测资料的长周期信号反演了这次滑坡的受力时间函数;同时使用逐步细化的格点搜索方法得到了滑坡的位置,与其真实位置一致;根据反演的受力时间函数计算了滑坡过程中滑体的运动学参数,得到的滑体运动轨迹与实际路径吻合.综合分析地震信号、受力时间函数和运动学参数表明,本次滑坡主运动的持续时间约为79s;脱落岩体在5∶38∶50.2启动后持续加速,在5∶39∶37.2达到速度峰值,约为52.1m·s-1;这段时间内岩体没有明显的破碎;之后,岩体开始铲刮并裹挟古滑坡造成的碎屑沉积物,自身也开始破碎解体,总体开始减速运动,直到5∶40∶9.2主运动停止;此后,小规模的碎屑散落又持续了约10s的时间.(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皮誉洋,周云耀,吕永清[8](2018)在《Morlet变换在超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汶川震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Morlet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汶川地震为例,选取2008-05-01~05-12的地震计垂直向连续波形数据,使用Morlet小波变换得到时频谱。分析时频图发现,在汶川地震发生前的数十h中,0.1~0.2Hz频段的能量幅值出现明显的递增趋势,是非台风扰动引起的频率异常,与已有论文结论符合良好,证明Morlet小波变换是分析震前频率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8年09期)

李福元,韦成龙,胡家赋,邓桂林,易海[9](2018)在《海洋二维双船拖缆与宽频带地震采集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船拖缆地震采集可以布设灵活的观测系统,如形成大炮检距、增加覆盖次数、中间激发提供两个方向照明等,进而改善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效果。同时,宽频地震技术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大容量宽频震源激发,变深度拖缆接收,并进行数据去鬼波处理,达到拓宽频带的效果。综合双船拖缆与宽频采集的优势所开展的实验表明,成像剖面的浅层分辨率得到提高,中深目标层揭示效果有了改善,该技术在构造成像难点区值得尝试。(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8年05期)

袁帅[10](2018)在《宽频带地震仪采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为了解决矿产资源、能源缺乏,大规模地质灾害等地学难题,加强深部探测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任务变得尤为关键。宽频带地震仪是地震探测系统中的核心仪器,由于其采集系统具备大动态、高精度、宽频率特点,能够为地震探测作业提供有效的帮助。目前,大多数宽频地震仪采集系统A/D转换部分都是基于套片式模块设计,这种设计虽然能够使采集系统达到理想的采集标准,但同时也增加了仪器本身的成本,限制了地震仪的推广。为了能在满足宽频地震仪采集条件的前提下,更好的降低采集系统的成本,本文通过了解国内外地震仪采集系统的发展状况,对比分析当今采集模块的种类及原理,提出了基于双积分A/D转换技术的宽频地震仪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初次利用双积分原理设计地震仪采集系统,为国内地震探测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探索方式。本文主要从采集电路设计和控制模块设计两个方面开展对采集系统的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在采集电路设计中,基于双积分A/D转换原理,完成了对采集前端电路的搭建,主要工作包括信号调理电路、基准电压电路、滤波电路、积分运算电路、加减运算电路、比较器电路、模拟开关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同时,通过对电源转换电路的设计,实现了将12V电压转换为系统所需的±9V、+3.3V的功能。在控制模块设计中,选择STM32F407微控制器责对采集系统进行控制,基于该芯片,设计了2G地震数据存储单元和通讯串口转换电路,同时依照地震仪工作需求,完成主控单元低功耗设计。最后,基于uVision4的软件开发环境,实现对地震仪采集系统、TF卡存储单元、系统低功耗的程序设计。对宽频带地震仪采集系统的精度、噪声水平、动态范围、低频信号、系统功耗等指标进行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验证了系统采集精度达到16位;最大系统噪声小于50μV;动态范围为106dB;对5Hz、10Hz低频正弦波采集表现良好;系统功耗为0.919W,总体上达到了预期设定的任务目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宽频带地震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88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记录,通过计算每个台站的噪声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台基噪声水平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的噪声水平在不同频带呈现不同的分区特性,其中高频带(0.1—1 s)噪声水平在西部和北部较低,而在中东部地区较高,京津冀和东南沿海地区最高;城市噪声水平高于人口稀少地区,表明高频带噪声与交通、工业等人文活动强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盆地及其边缘地区,高频带噪声水平高于周边山区,可能与沉积层的放大效应有关;微震噪声(1—20 s)主要来自于中国东部海岸线的海洋活动作用,其强度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变弱。基于噪声的分区特征,利用概率密度函数的第5和第95百分位数获取了31个地震台网的高低噪声基线,相比全球新高低噪声模型,该基线能够对台站观测状态进行更有效的判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宽频带地震汁论文参考文献

[1].陈珊桦,全建军,蔡佩蕊,林加宝,张有明.泉州地震台M2166超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地球球型自由振荡信息研究[J].华南地震.2019

[2].王芳,王伟涛,龙剑锋,牟磊育,傅磊.中国大陆地区宽频带地震台网台基噪声特征[J].地震学报.2019

[3].方禹心.沈阳台水平摆倾斜仪与超宽频带地震仪对比观测分析[J].防灾减灾学报.2019

[4].文晓涛,杨吉鑫,李雷豪,何健,李波.低频稀疏双约束宽频带地震阻抗反演[J].天然气工业.2019

[5].马鑫,周云耀,吕永清.甚宽频带地震计噪声与环境耦合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

[6].李小军,谢剑波,杨大克,袁松涌,胡旭辉.基于概率统计的甚宽频带地震计自噪声水平分析[J].中国地震.2019

[7].黄兴辉,李正媛,余丹,许强,苏金蓉.使用宽频带地震记录研究2017年6月24日茂县新磨滑坡的动力学过程[J].地球物理学报.2018

[8].皮誉洋,周云耀,吕永清.Morlet变换在超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汶川震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8

[9].李福元,韦成龙,胡家赋,邓桂林,易海.海洋二维双船拖缆与宽频带地震采集实验[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8

[10].袁帅.宽频带地震仪采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3.1云南地区固定台站分布图(红色S角...

标签:;  ;  ;  ;  ;  ;  ;  

宽频带地震汁论文_陈珊桦,全建军,蔡佩蕊,林加宝,张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