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耳声发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畸变,听力,新生儿,纯音,听阈,筛查,产物。
耳声发射论文文献综述
徐孝玲,杨志红,魏健[1](2019)在《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耳声发射(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BR)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叁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28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437例。对照组新生儿予以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观察组新生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听力筛查。对比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新生儿进行复筛,对比筛查通过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85.25%)低于对照组(91.37%)(P<0.01),复筛通过率(85.66%)亦低于对照组(93.32%)(P<0.01)。结论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临床检出率,有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的听力缺陷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陈向红,李佳,张驰,冉程,刘素芬[2](2019)在《不同病程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不同病程高调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结果分析,了解病程长短与DPOAE反应幅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病程长短将听力正常耳鸣患者分为叁组,第一组(病程≤3个月),27人,31耳,年龄16-62岁(38.57±11.31),女14人,男13人;第二组(3>病程≤6个月),24人,28耳,年龄18-53岁(36.15±11.45),女13人,男11人;第叁组(6>病程≤12个月),28人,35耳,年龄22-51岁(36.68±8.44),女15人,男13人。对叁组病人进行进行DPOAE检测,通过比较各组、各频点DPOAE反应幅值结果,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初步评估病程长短与DPOAE反应幅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叁组受试者在0.50-1.5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41, P=0.226, P=0.898, P=0.138),而在2.00~8.0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 P=0.000, P=0.000, P=0.000, P=0.000)。结论 DPOAE应用于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能够在纯音听阈改变前发现患者早期耳蜗外毛细胞是否存在损伤,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损伤可能越大,可作为耳蜗早期病变的一种客观的检测方法,让耳鸣患者早重视、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史浪涛[3](2019)在《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50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以及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均采用耳道发声筛查技术,并对筛查结果通过率进行详细记录和比较。结果:在应用耳声发射仪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时,对照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为(49/50)98.0%,高于观察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46/50)92.0%。结论: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时,可采用耳道发射筛查技术,注意合理选用筛查设备,加强筛查环境以及筛查技术控制,不仅筛查操作便捷,而且筛查结果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4期)
刘纯,王春鹏[4](2019)在《耳声发射仪联合轻音乐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耳声发射仪联合轻音乐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出生的接受听力筛查的450名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230名)和对照组(220名)。对照组直接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力筛查,试验组听15 min的轻音乐后,使用MSOAE-1H耳声发射仪进行DPOAE听力筛查,比较两组测试所需时间、误诊率和测试通过率。结果试验组测试通过率为97.39%(224/230),误诊率为2.6%(6/230);对照组测试通过率为84.09%(185/220),误诊率为15.9%(6/230);试验组测试通过率及误诊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测试所需时间为(19.57±9.24)min,短于对照组的(32.48±11.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声发射仪联合轻音乐可给予新生儿一定的听觉刺激,缩短听力筛查时间,明显提高新生儿筛查的通过率。(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2期)
林利云,陆斌,赵金平,朱云霞[5](2019)在《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联合耳声发射用于新生儿耳聋早期筛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生儿耳聋基因联合耳声发射(TEOAE)用于新生儿耳聋早期筛查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出生的782名新生儿,出生3天内采用TEOAE进行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满月后进行复查。对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对常见的4个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GJB3耳聋致病基因的22个位点进行检测。比较分析新生儿耳聋基因联合耳声发射筛选的结果。结果 782例新生儿中,23例新生儿未通过TEOAE筛选,检测未通过率2.97%,其中16例未通过双耳检测,4例未通过左耳检测,3例未通过右耳检测。耳聋基因筛查中,检出46例新生儿为耳聋基因携带者,携带率为5.88%。其中包括GJB2基因突变22例(2.81%),SLC26A4基因突变19例(2.43%),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2例(0.26%),GJB3基因突变3例(0.38%)。耳聋基因联合TEOAE筛查均通过的有732例新生儿(93.58%),耳聋基因联合TEOAE筛查均未通过的有19例新生儿(2.43%)。结论新生儿耳聋早期筛查采用TEOAE筛查联合耳聋基因检测应用价值较高,联合分析筛查的结果可以提供新生儿更多潜在性的耳聋遗传信息,早期诊断发现对新生儿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9年03期)
张浔,彭红梅,宋清源,陈惠英,周洁[6](2019)在《韶关地区新生儿耳声发射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韶关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6月在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1 247例,所有新生儿应用耳蜗精灵为其进行耳声发射检查,由仪器自动判定通过或者不通过,初筛为出生后2~3 d,复筛于出生后42 d进行。在出生3 d内采集足跟血作为提取基因组DNA血样,由粤北人民医院检验科行耳聋基因微阵列检测,检测4个常见耳聋基因上的9个突变位点。结果:耳声发射初筛不通过484例,其中早产儿142例未通过。复筛均通过。1247例对象中49例耳聋基因筛查阳性,GJB2 235DelC突变16例,GJB2 299DelAT突变2例,GJB3 538C>T突变2例,SLC26A4 IVS7-2A>G突变14例,SLC26A42168A>G突变5例,SLC26A4 1229C>T突变3例,mtDNA 12SrRNA 1555A>G均质突变5例,mtDNA 12SrRNA 7445A>T均质突变1例,不在常规检查列表中;mtDNA 12SrRNA 1494C>T均质突变1例。结论:耳声发射初筛阳性率高于耳聋基因阳性率,复筛阳性率低于耳聋基因阳性率。在本地区没有耳聋家族史的新生儿中,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率较高,GJB3基因和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率较为少见。由于耳声发射检查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筛查,对于听神经疾病的患儿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率,通过联合耳聋基因筛查可早期发现迟发性耳聋患儿,为人群听力障碍防控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期刊2019年04期)
程盈,史文迪,张盼盼,沈毅[7](2019)在《补偿中耳压强的耳声发射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中耳压强补偿后的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OAE)测试的相关应用,提出了补偿中耳压强(compensatedmiddleearpressure,CMEP)测试OAE的概念。当患者中耳存在异常正压或负压时,会降低OAE的幅度从而影响诊断,对这类患者使用该检测技术可一定程度避免中耳问题对检测内耳功能的干扰,对临床工作有帮助,但该技术还存在不足及未知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其机制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李江丽,刘积平,文玉敏,高欣[8](2019)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噪声暴露听力正常检测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职业性噪声暴露体检人员纯音听阈正常者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噪声暴露体检者DPOAE改变的意义。方法分别对体检组90例、健康对照组88例进行纯音听阈测试(PTA)、DPOAE检查,分析比较两组间DPOAE结果。结果体检组90例DPOAE全频率点引出为57例(63.33%),对照组88例全频率点引出为85例(96.59%);体检组DPOAE高频频率点4.00 kHz、6.00 kHz引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噪声暴露可致耳蜗外毛细胞功能受损,DPOAE较PTA能更敏感地反映外毛细胞的显微变化,为早期发现、跟踪评估噪声性听力损伤提供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右江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汤雯[9](2019)在《畸变耳声发射在外伤后听力评估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纯音听阈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外伤后患者采用畸变耳声发射测试予以听力评估的效果,并对比受检者纯音听阈测定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36例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评估外伤后听力的患者,另选取36名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畸变耳声发测试射及纯音听阈测定的健康志愿者,对比受检者畸变耳声发射各频率检查幅值及纯音听阈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8 kHz、6 kHz、4 kHz、3 kHz、2 kHz、1.5 kHz、1 kHz、0.75 kHz畸变耳声发射频率检查幅值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外伤患者实施纯音听阈测定,11例患者结果正常,占比30.56%;其余25例患者纯音听阈测定结果异常,占比69.44%。参照组7例患者结果异常,占比19.44%;正常结果患者29例,占比80.56%。实验组听阈检查结果正常比例(30.56%)明显低于参照组(80.56%),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畸变耳声发射测试可对外伤后患者听力情况予以评估,其评估结果与纯音听阈测定具有一致性,畸变耳声发射测试与纯音听阈测定均可在临床中推广,但畸变耳声发射测试更具准确性及客观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孟岩,贾佳,庄晓明[10](2019)在《纯音听阈正常糖尿病前期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变化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纯音听阈正常的糖尿病前期(pre-diabetic)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情况,探讨其变化特点。方法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和纯音测听结果连续入组年龄<60岁的纯音听阈正常的糖尿病前期患者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9. 80±8. 23)岁,对照组为同期年龄、性别构成接近、血糖结果正常的健康体检人群3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6. 55±5. 09)岁。所有受试者进行内分泌相关检查(包括空腹血糖、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肌酐等)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各频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反应幅值及异常检出率。结果糖尿病前期组左、右耳DPOAE反应幅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左耳在0. 7、1、1. 5、2、3、4 k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右耳在1. 5、2、3、4、6 k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异常检出率方面,糖尿病前期组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在3 k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7)。结论糖尿病前期在纯音测听正常时就已出现耳蜗外毛细胞功能受损,以右耳受损更为显着,存在右耳优势减弱,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较纯音测听敏感性更高。(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耳声发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不同病程高调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结果分析,了解病程长短与DPOAE反应幅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病程长短将听力正常耳鸣患者分为叁组,第一组(病程≤3个月),27人,31耳,年龄16-62岁(38.57±11.31),女14人,男13人;第二组(3>病程≤6个月),24人,28耳,年龄18-53岁(36.15±11.45),女13人,男11人;第叁组(6>病程≤12个月),28人,35耳,年龄22-51岁(36.68±8.44),女15人,男13人。对叁组病人进行进行DPOAE检测,通过比较各组、各频点DPOAE反应幅值结果,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初步评估病程长短与DPOAE反应幅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叁组受试者在0.50-1.5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41, P=0.226, P=0.898, P=0.138),而在2.00~8.0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 P=0.000, P=0.000, P=0.000, P=0.000)。结论 DPOAE应用于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能够在纯音听阈改变前发现患者早期耳蜗外毛细胞是否存在损伤,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损伤可能越大,可作为耳蜗早期病变的一种客观的检测方法,让耳鸣患者早重视、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耳声发射论文参考文献
[1].徐孝玲,杨志红,魏健.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9
[2].陈向红,李佳,张驰,冉程,刘素芬.不同病程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果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3].史浪涛.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19
[4].刘纯,王春鹏.耳声发射仪联合轻音乐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
[5].林利云,陆斌,赵金平,朱云霞.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联合耳声发射用于新生儿耳聋早期筛查的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9
[6].张浔,彭红梅,宋清源,陈惠英,周洁.韶关地区新生儿耳声发射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
[7].程盈,史文迪,张盼盼,沈毅.补偿中耳压强的耳声发射测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9
[8].李江丽,刘积平,文玉敏,高欣.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噪声暴露听力正常检测中的临床价值[J].右江医学.2019
[9].汤雯.畸变耳声发射在外伤后听力评估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纯音听阈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9
[10].孟岩,贾佳,庄晓明.纯音听阈正常糖尿病前期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变化特点[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