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形入声寓声于情———浅析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由形入声寓声于情———浅析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黄银娥

(长兴县实验初级中学,浙江湖州313100)

如何设计教法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历来是音乐教师们最爱探究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巧妙的方法会让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拉近与音乐的距离,实现与音乐的对话,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设计图谱体验音乐,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音乐创作和教学不可或缺———生成图谱

1.音响并不能全被记谱法记录

各种记谱法虽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但迄今还没有一种记谱法能够完美无缺地记录音乐。如高音、速度上的细微差异等,都还需要演奏者凭其各自不同的理解来加以具体的分析和处理。在现代音乐技法中,还出现了专门的一个流派———图谱音乐。

2.图谱在音乐教材中广泛使用

据中国音乐史料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某些曲调就开始采用图形谱的方式进行记录;外国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常采用图形谱;20世纪末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开始尝试运用图形谱。现行教材也大量使用了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图谱来帮助学生感受、理解和体验音乐。

3.体验音乐行之有效

图谱是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正如吴瑶香所说,“美是不能被告诉的”。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简易明了的符号图形来表现音乐的内容,教学会更生动直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各种表现音乐内容的图谱开展音乐教学,能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通过接近性、相似性和对比性联想,使音乐物化,变得具体可感、可触可摸。如能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最明白的图形或颜色来表示音乐,将使学生在反复体味和创造中受到巨大的艺术感染,其音乐感受力、创造力、表现力都会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运用图谱的误区———滥用图谱

事实上,在运用图谱进行音乐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过于精细未必科学

个别教师为画图谱而画图谱,设计过于精细、机械,把音乐完全跟所画的图形等同起来,不妥的图形对学生体验音乐更是一种误导。音乐的非语义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决定了任何其他方式不能代替音乐,不足以解释音乐。设计图谱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否则忽略了整体音响的感知,忽略了音乐教学主要目标在于体验音乐的美以获得审美愉悦。

2.过多操作思维受限

有些教师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叫学生按照图谱反复练习、听辨印证。开始也许很新鲜,可多次甚至十多次强化极易产生审美疲劳。再精美的艺术也不能过于细致地肢解,更何况初中生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教师太精确细致的图谱解析与练习塞满了学生的头脑,束缚了学生手脚,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权和创造空间。

3.重形式缺失内涵

教学中,有些教师用图谱代替了音乐本身。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有其独特的性质,不可被代替。各种音乐以外的形式也仅仅是体验音乐的辅助,并非任何音乐作品都适宜运用图谱。即便是合适的,反复地画图谱会使体验音乐过于关注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内心对音乐深刻内涵的感知。

三、诸多要素巧妙结合———用好图谱

初中生正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认知也由直观感悟向逻辑推理过渡。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音乐要素设计图谱辅助学生体验音乐。生动形象的图谱,从形式上看,它可以紧紧贴近音乐内容,用形象的图画展现出来;从内容上看,形象的画面中又蕴含着音乐要素的变化,使学生在玩中掌握学习音乐的方法、探索音乐的无穷奥秘。

1.图谱与音长结合

图谱教学与音乐的长短相结合,主要包括:

(1)图谱与节拍相结合。如可以用●表示强,用○表示弱等启发学生注意音乐力度的变化。

(2)图谱与节奏相结合。运用图谱,能很形象地将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演变成形象的图示。如《大海啊故乡》歌曲教学,感受附点节奏的效果,设计符号“”,提醒学生注意到附点长且强的感觉。

(3)图谱与结构相结合。使用图谱对于音乐作品结构的把握非常有益。如有教师在教学《西班牙舞曲》时,分别为AB两段音乐设计了以下图谱:

例1

在例1中,教师巧妙地抓住了音乐中附点重音、弱起节奏、跳音等,动作与音乐行进非常吻合,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对音乐活泼热情的特点渐渐把握。

在例2中,教师又设计类似三拍子的图谱,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将音乐的拍子、优雅的旋律、四个乐句的方正结构理解得清晰自然。

2.图谱与音量结合,即与力度感受相结合

绝大多数学生对“pf”等力度记号不敏感,但如果用图的大小、颜色的明暗、线条的粗细、动画与静止的对比来设计相应图谱,学生就容易意识到。反复练习,强化感受,才会逐渐让学生有自觉行为,提高听辨能力。如在《桑塔露琪亚》中,教师运用红色粗波浪线表示“快来吧”歌唱时的声音力量要求,用蓝色细波浪线表示静夜海面美景的声音力量要求,形象的声音曲线,将学生们的情绪调控得恰如其分,表演很有艺术感。

3.图谱与音高结合,即与旋律起伏相结合

教材中很多欣赏曲目后附有图形谱,如《龙船调》、《春晓》等,让学生边看、边划、边唱,还可结合歌曲歌词内容创造性地使用图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常用“↗”表示上行,用“↘”表示下行等。如《春天来了》欣赏B段“小河淌水”的旋律时,采用线形图谱,可让学生感受到如波浪或如连绵的山一样的旋律美;在欣赏《瀑布与溪流》开头时要求学生手随着音乐画旋律图,问学生:“重复了几遍,为什么作多次的重复呢?”学生很容易得出三遍重复,并且想象出:因为瀑布很多,很宽。此外,像《友谊地久天长》、《梁祝》主题都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线形图谱发现歌曲旋律的起伏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4.图谱与内容结合

结合图谱进行音乐教学,还可以与音色、形式、调式等相结合,进而达到与音乐内容情感的完美结合。比如欣赏《春天来了》A段“采茶扑蝶”的旋律时,将音乐中含有附点节奏的小节拿出来,问学生:这些小节都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带附点节奏,是6.563.23的重复。”

“你会联想到哪种劳动?”

“采茶。”

“请你在乐谱上加一个记号提醒自己。”

学生设计了一个采茶动作图。

“我们一边哼唱,一边结合这个动作表现感受好吗?”至此,学生已情不自禁地进入了音乐,把简单的歌曲演绎得丰富生动。

四、图谱教学合适定位———精绘图谱

运用图谱,要肯定其独特作用,但并非所有乐曲都能使用。有些图谱使用只能针对部分音乐作品。教师运用图谱时应该考虑:

1.为何绘?图谱是手段而非目的

音乐欣赏更应有“心动”的境界,其目的在于过程的快乐,更在于潜移默化的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无论设计怎样的教学方法,图谱、律动、歌唱,归根结底是让学生学会体验音乐,获得审美愉悦和情感的升华。

2.谁来绘?引导学生创造图谱

教学以生为本。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图谱运用是开发创造性思维潜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留有充分的时空鼓励学生结合音乐引发联想和想象,精心设计、创造出恰当的图谱以增强音乐能力。

3.何时绘?运用图谱因乐而异

对于音乐作品,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美在哪里,再决定教法,不能只考虑图谱怎么设计。音乐内容不一,手法各异;段落不一,各有侧重;要素不一,作用有别;听者不同,角度不同;年级不同,目标不同;基础不一,需求不一等等。有些乐曲很简单又熟悉,学生可以不用借助任何手段,仅仅听就很容易产生共鸣,不能都用图谱走遍天下。如有教师为《渔舟唱晚》设计了很复杂的图谱,其用意很好:一是结合古筝的演奏技法,二是学图谱听音乐,可谓一举多得。可是学生对此曲耳熟能详,但学图谱却很累,原本怡情的音乐令人陶醉,可学生三遍图谱学下来,兴致全无。而教师还是抓住不放,学生根本不愿理会,最后音乐欣赏草草了之,一堂课几乎就围绕图谱技法在转。

4.会体验,突出活动的音乐性

图谱只是一种参与音乐活动的方式,而活动方式很多。比如,李夏老师《沃尔塔瓦河》对主题音乐的歌唱设计:反复歌唱依次加入人数,使人联想到水流渐大,水面渐宽、源源不断奔流向前的效果;还有教师对《梦幻曲》的欣赏设计采用的是“用手小心托起肥皂泡”的律动,这样就把“旋律的形、音乐的静、意境的深”表达出来,是一种身心参与的深层的“动”,这种简单、安静、直接的音乐活动就更好。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图谱体验音乐,不失为一种值得研究的好方法。无论哪种形式,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体验音乐、感知音乐的美,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标签:;  ;  ;  

由形入声寓声于情———浅析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