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阀瓣论文-柯冀,伍冀湘,李建业,于磊

胃食管阀瓣论文-柯冀,伍冀湘,李建业,于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胃食管阀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阀瓣,相关性,危险因素

胃食管阀瓣论文文献综述

柯冀,伍冀湘,李建业,于磊[1](2018)在《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食管阀瓣分级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与胃食管阀瓣(gastroesophageal flap valve,GEFV)分级的相关性,分析R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接诊的302例R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影像对患者GEFV进行分级。分析GEFV分级与RE分级的相关性、RE患者GEFV分级与治疗方案的关系,并分析R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着GEFV分级的增加,RE分级也随之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126,P <0.05);随着GEFV分级的增加,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例数亦增加,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455,P <0.001);预后良好组患者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性别、RE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饮酒史、高脂血症病史、GEFV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_均<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无显着差异(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RE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饮酒、高脂血症病史、GEFV分级为影响R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GEFV分级判断R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接受手术治疗的RE患者随着GEFV分级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10期)

衡定,叶必星,林琳[2](2017)在《胃食管阀瓣异常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胃食管阀瓣(GEFV)异常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临床特征,为RE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4月在我院消化科行胃镜检查的RE患者,将RE患者分为GEFV正常组(GEFVⅠ和Ⅱ级,共229例)和异常组(GEFVⅢ和Ⅳ级,共103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食管炎程度(LA标准)、食管裂孔疝(HH)、Hp阳性率、年龄、性别、BMI、饮食和生活习惯、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奥美拉唑疗效等。结果 GEFV异常组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GEFV正常组(P<0.05)。与GEFV正常组比较,GEFV异常组的吸烟、饮酒者比例明显增高,HH比例高(P<0.05)、重度食管炎比例高,且反酸、胃部烧灼感症状程度较重,奥美拉唑疗效较差(P<0.05)。两组的年龄、BMI、Hp阳性率、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FV异常的RE患者的重度食管炎及HH患病率明显升高,反流症状更严重,PPI疗效差。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与GEFV异常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7年35期)

赵晓晓,赵景润,谢佳平[3](2017)在《胃食管阀瓣的解剖、影像与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消化系统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胃食管阀瓣为胃食管交界处的一解剖结构,对预测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及评估其严重程度均有重要意义,且重现性好,对临床医师在诊断及治疗相关消化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7年17期)

魏鑫[4](2017)在《胃食管阀瓣内镜下形态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胃食管阀瓣(GEFV)是由Hill等证实存在位于胃食管交界部位的具有屏障功能的结构,依Hill分级标准内镜下可分为I、II、III、IV级,其中I、II级为正常阀瓣,III、IV级为异常阀瓣。目前胃食管阀瓣与反流性食管炎(RE)之间关系研究相对较多,但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两者间关系研究仍较少见,且胃食管阀瓣的相关影响因素尚不能完全明确。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胃食管阀瓣与胃食管反流病及其亚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初步探讨胃食管阀瓣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期间,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胃镜检查患者中,排除消化性溃疡、食管癌、胃癌、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手术史、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各种病因导致的幽门梗阻患者,依Hill分级标准选择不同分级胃食管阀瓣患者共187例,对具有食管炎患者以洛杉矶分级(LA)标准进行分级。所有入选患者进行RDQ量表评分并填写相关调查问卷,对入选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进而获取体重指数。依据内镜下表现及RDQ量表双重诊断检出GERD患者。诊断为GERD的患者中内镜下表现为无任何黏膜损伤者诊断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分析镜下观察到的不同分级胃食管阀瓣与胃食管反流病、非糜烂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并探讨GEFV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反流性食管炎在阀瓣I、II、III、IV级群体中发病率分别为7.5%,14.0%,32.2%,48.4%,异常GEFV(III+IV级)群体中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37.8%,明显高于正常GEFV(I+II级)群体中发生率11.3%(P<0.05),本研究中重度食管炎(C、D两级)患者共5例,均发生于异常胃食管阀瓣群体中。NERD患者在I-IV级中的发病率分别为2.5%,15.8%,22.0%,22.6%,异常GEFV群体中的发病率22.2%,高于正常GEFV群体10.31%的发病率(P<0.05)。异常GEFV群体中GERD总体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GEFV群体。本研究显示异常GEFV群体中以男性、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5.1±3.3 vs 23.7±3.4)、饱食、食管裂孔疝、吸烟、饮酒者多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及年龄在正常和异常GEFV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胃食管阀瓣不仅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关系,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之间也有明显关系,功能异常的胃食管阀瓣患者更易患胃食管反流病。通过内镜下观察胃食管阀瓣形态可以很好的预测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对胃食管反流病尤其是NERD患者的诊断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有望成为内镜检查时一种常规观测指标,提高内镜的诊断价值。异常GEFV者常合并食管裂孔疝,本研究示GEFV与年龄及幽门螺旋杆菌未见有明显关系;吸烟、饮酒、饱食、超重可能为影响胃食管阀瓣的可控性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这些生活方式预防异常GEFV的发生,从而降低GERD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7-05-23)

柯冀,伍冀湘,李建业[5](2016)在《胃食管阀瓣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其中胃食管阀瓣(gastroesophageal flap valve,GEFV)是位于胃食管交界处的屏障结构,起到活瓣样作用,有着重要的抗反流作用。随着GEFV分级的增加,糜烂性食管炎及Barrett食管的发生率均增加,而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减低,De Meester综合评分升高,患者主观症状加重,药物治疗有效率降低。因此,GEFV在GERD诊断及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GEFV与GERD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谢佳平,任晓燕,李复领,赵景润[6](2011)在《胃食管阀瓣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分布及其与症状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近年我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生率不断升高,胃食管阎瓣(GEFV)分级对评估GERD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GEFV在GERD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患者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的343例糜烂性食管炎(EE)、483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99例Barrett食管(BE)患者,记录GEFV的Hill分级,采用GERD症状评定量表(GSAS)记录症状频率、严重度评分。比较GERD各型中GEFV的分布及其与症状频率、严重度评分的关系。结果:异常GEV多见于男性、高龄、超重和食管裂孔疝患者。随着EE的Los Angeles分级增加,异常GEV的发生率增加(P=0.002);GEFV分级在EE、NERD和BE组间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612):与正常GEFV组相比,异常GEFV组GERD的症状频率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症状严重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症状频率评分与年龄、GEFV分级和GERD类型相关(P<0.05),症状严重度评分与年龄、GERD类型相关(P<0.05)。结论:GEFV分级在GERD各亚型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而与GERD症状频率相关。(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期刊2011年12期)

杨冰冰,李帮库[7](2011)在《内镜下胃食管阀瓣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胃食管阀瓣(GEFV)分级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分析2009年7月~2011年1月在该院行胃镜检查的550例病人,分为RE组(反流性食管炎组)与非食管炎组,RE组按洛杉矶标准进行内镜下分级,按Hill分类法对两组均进行GEFV的分级,并对RE组进行病史采集。通过统计分析,探讨GEFV在抗反流防御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检查的550例中,异常(Ⅲ+Ⅳ级)GEFV发生率29.45%。≥30岁,年龄增长与异常GEFV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111,P=0.011)。异常GEFV中RE发生率(22.84%)高于正常GEFV中RE发生率(9.02%);RE组的异常GEFV发生率(51.39%)高于非食管炎组(22.2%),P=0.000。重症RE(C+D级)发生率异常GEFV组(21.62%)明显高于正常GEFV组(2.86%),P=0.040。RE分级与GEFV级别呈正相关(r=0.286,P=0.015)。RE组GEFV级别与患者病程呈正相关(r=0.246,P=0.037)。结论 GEFV是抗反流机制重要因素之一,GEFV分级可作为预测发生反流风险和治疗反应的方法,在临床诊治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1年09期)

李超斌,谢佳平[8](2010)在《食管裂孔疝、胃食管阀瓣与胃食管反流病》一文中研究指出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GERD患病率国内为5.77%,而国外为7%~15%(亦有高达20%以上者)。近年研究显示,食管裂孔疝(HH)及胃食管阀瓣(GEFV)与GERD发生密切相关。现将HH、(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0年15期)

谢佳平[9](2007)在《胃食管阀瓣与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裂孔疝关系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996年Hill等通过尸体和活体试验证实胃食管阀瓣(gastroesophageal flapvalve,GEFV)的存在,并提出Hill分型,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认可,通过内镜检查,评定GEFV分级,可以判断胃食管反流状态,研究胃食管阀瓣分级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的关系。方法选择因上消化道症状行常规内镜检查者,排除食管癌、胃癌、食管静脉曲张及各种病因导致的幽门梗阻,共560例病人,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根据Hill分级标准对胃食管阀瓣进行分级,包括Ⅰ-Ⅳ级,其中Ⅰ+Ⅱ级为正常,Ⅱ+Ⅳ级为不正常,分析其与体重指数、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的关系。结果本组30%的患者存在不正常(Ⅱ+Ⅳ级)的GEFV,8%的患者GEFV处于4级状态。Ⅱ+Ⅳ级GEFV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达33.3%,明显高于Ⅰ+Ⅱ级GEFV病人11.7%的发生率;食管裂孔疝发生率达14.8%,随着GEFV分级的增加而显着增加,Ⅲ+Ⅳ级GEFV患者中42.3%出现食管裂孔疝,85.5%的食管裂孔疝病人伴有Ⅱ+Ⅳ级GEFV;研究显示不正常GEFV易现于低龄者(均数年龄48.2±14.3vs51.9±13.1)、男性和超重患者(体重指数25.1±3.5vs 24.0±3.4)。结论通过内镜检查,可以利用Hill分级标准对胃食管阀瓣进行分级,可以判断胃反流状态,评估胃食管连接处的功能,为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内镜下诊断食管裂孔疝提供有用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7-11-07)

胃食管阀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胃食管阀瓣(GEFV)异常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临床特征,为RE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4月在我院消化科行胃镜检查的RE患者,将RE患者分为GEFV正常组(GEFVⅠ和Ⅱ级,共229例)和异常组(GEFVⅢ和Ⅳ级,共103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食管炎程度(LA标准)、食管裂孔疝(HH)、Hp阳性率、年龄、性别、BMI、饮食和生活习惯、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奥美拉唑疗效等。结果 GEFV异常组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GEFV正常组(P<0.05)。与GEFV正常组比较,GEFV异常组的吸烟、饮酒者比例明显增高,HH比例高(P<0.05)、重度食管炎比例高,且反酸、胃部烧灼感症状程度较重,奥美拉唑疗效较差(P<0.05)。两组的年龄、BMI、Hp阳性率、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FV异常的RE患者的重度食管炎及HH患病率明显升高,反流症状更严重,PPI疗效差。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与GEFV异常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食管阀瓣论文参考文献

[1].柯冀,伍冀湘,李建业,于磊.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食管阀瓣分级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

[2].衡定,叶必星,林琳.胃食管阀瓣异常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

[3].赵晓晓,赵景润,谢佳平.胃食管阀瓣的解剖、影像与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

[4].魏鑫.胃食管阀瓣内镜下形态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7

[5].柯冀,伍冀湘,李建业.胃食管阀瓣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

[6].谢佳平,任晓燕,李复领,赵景润.胃食管阀瓣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分布及其与症状的相关性[J].胃肠病学.2011

[7].杨冰冰,李帮库.内镜下胃食管阀瓣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安徽医药.2011

[8].李超斌,谢佳平.食管裂孔疝、胃食管阀瓣与胃食管反流病[J].山东医药.2010

[9].谢佳平.胃食管阀瓣与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裂孔疝关系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7

标签:;  ;  ;  ;  

胃食管阀瓣论文-柯冀,伍冀湘,李建业,于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