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量谷蛋白论文_刘东军,赵海滨,宋庆杰,宋维富,杨雪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分子量谷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量,蛋白,小麦,品质,河东,基因组,性状。

高分子量谷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刘东军,赵海滨,宋庆杰,宋维富,杨雪峰[1](2019)在《俄罗斯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分析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俄罗斯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小麦在Glu-A1位点具有1、2~*和Null叁种等位变异,Glu-B1位点具有6+8,7+8,7+9,13+16,14+15和17+18六种等位变异,Glu-D1位点具有2+12和5+10两种等位变异。俄罗斯小麦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共有20种,其中,以2~*、7+9、2+12,2~*、7+9、5+10和1、7+9、5+10为主,占比分别为28.65%、27.49%和14.63%,其他HWM-GS组成占比低于3.51%。根据Payne评分标准对俄罗斯小麦品质进行评价,评分范围5~10,评分为10的HWM-GS组成有6个,分别为1、7+8、5+10,2~*、7+8、5+10,1、17+18、5+10,2~*、17+18、5+10,1、13+16、5+10和1、14+15、5+10,分别占比3.51%、2.34%、2.34%、1.75%、0.58%和0.58%。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俄罗斯春小麦优质亚基变异较为丰富,而且,优质麦谷蛋白亚基13+16、14+15、17+18在东北春小麦中罕见,为改良当地小麦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郑柯,刘冬梅,许凯,郝明,张连全[2](2019)在《人工合成小麦与亲本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表达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合成小麦及其亲本是早期阶段解剖基因表达和基因组变化的优异材料。我们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及其亲本研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表达模式及在合成前后表达模式的变化,同时尝试对HMW-GS的表达进行量化。目前,通过SDS-PAGE切胶比色对人工合成小麦及其亲本HMW-GS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单位质量的面粉,在合成后Glu-1Dx和Glu-1Dy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合成之前,而Glu-1Ax,Glu-1Bx,Glu-1By的表达量在合成前后变化不显着。下一步计划通过RP-HPLC对种子面粉中HMW-GS的表达量进行量化,同时通过qPCR对HMW-GS在开花后到完熟期间的转录水平进行量化,从而得到HMW-GS在合成前后表达模式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张灿灿[3](2019)在《野生二粒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1Ax1的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 L.,2n=4x=28,AABB)被认为是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AABBDD)染色体组AABB的供体种,含有很多有益性状,包括抗病性强、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高等,是改良普通小麦的重要基因资源。面粉加工品质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表现为连续变异,遗传基础较为复杂。利用高密度的SNP标记对野生二粒小麦的面粉加工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其蕴含的有益的基因位点,可以丰富小麦的遗传基础,为小麦的面粉加工品质改良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本研究以来自中东地区的121份野生二粒小麦为材料,在辉县、商丘和开封3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结合小麦55K SNP芯片上来自A、B染色体组上的多态性位点,对野生二粒小麦的面粉加工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优异位点;同时以面粉加工品质较好的野生二粒小麦J129为材料,利用定向缺失亚克隆技术,克隆出了一个新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Ax1基因,取得如下结果:(1)对121份野生二粒小麦的面粉加工品质性状:淀粉含量、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面筋指数和粉质延伸度性状考察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地点的材料7个品质性状均存在广泛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粉质延伸度(FE),为33.42%,最小的是淀粉含量(GSC),为5.84%。方差分析结果显示,7个品质性状基因型间差异、环境间差异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均达显着水平,表明基因型和环境对性状变异均有显着影响。广义遗传率分析表明蛋白含量(GPC)遗传率最大,为32%;吸水率(WA)的遗传率最小,为1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极显着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吸水率呈极显着正相关,粉质延伸度与蛋白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面筋指数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2)基于小麦55K SNP芯片中来自A、B染色体组上的10907个高质量的多态性SNP标记,对121份野生二粒小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840个位点与面粉加工品质性状显着相关的位点,其中有714个区段,这些SNP位点在野生二粒小麦的1-7A和1-7B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其中,在1A染色体上分布的标记最多达到332个,在6B染色体上分布的标记最少仅有72个,所有关联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R~2)总幅度为8.3%-26.4%。淀粉含量和蛋白含量的稳定关联位点最多。检测到与淀粉含量相关的稳定的关联区段/位点有16个(区段3个),分布在1A、4A、1B、3B、4B、5B染色体上,且1B(372.30-374.91 Mb)、4A(121.05-121.21 Mb)、5B(142.67-144.87 Mb)染色体上定位到的稳点关联位点最多;检测到与蛋白含量相关的稳定的关联区段/位点有14个(区段1个),分布在2A、3A、4A、5A、6A、3B、6B、7B染色体上,且7B(50.30-50.78Mb)染色体上定位到的稳点关联位点最多;检测到与湿面筋含量相关的稳定的关联区段有1个,分布在7A(510.65-510.83 Mb)染色体上;检测到与沉降值相关的稳定的关联位点有1个,分布在1B染色体上,物理位置为289.53 Mb;检测到与粉质延伸度相关的稳定的关联位点有5个,分布在1A、2A、6A、3B、6B染色体上,其物理位置分别为518.77 Mb、95.16Mb、74.45Mb、23.38 Mb和16.40 Mb。另外,对121份野生二粒小麦的相关性状关联的SNP位点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结果表明这些位点在小麦及其近缘种中主要与抗病蛋白、细胞色素、转运蛋白、结构蛋白以及蛋白激酶等相关。(3)以野生二粒小麦J129为材料,通过定向缺失亚克隆的方法获得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Ax基因序列,通过序列分析比对,显示J129-1Ax1基因序列与已发布的HMW-GS的x型亚基基因结构一致,其具有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Ax亚基基因序列相比多了一个九肽PTQGQQGQQ序列,该结构可能影响蛋白质结构域的形成与稳定。此外,J129-1Ax1亚基中的谷氨酰胺(Q)、α-螺旋和β-折迭的含量较高,因此推测,该亚基基为能增加面团弹性的优质基因。(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倩,李密,揭雨成,杨友伟[4](2019)在《河东乌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分子量谷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贮藏蛋白质。它对小麦的加工品质有重大影响,尤其在面点制作过程中具有较大作用。本研究通过提取纯化河东乌麦总基因组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回收纯化后送生物公司测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发现,得到1条长度为918bp的低分子量谷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其上共有18个酶切位点,GC含量为49.0%。该基因与来自于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得亚基GluA3-21和GluA3-1基因相似值达到99%。该基因编码306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为34588.0kDa,信号肽序列为MKTFLVFALLAVVATSAIA。Gln谷氨酰胺含量最高,为35.00%,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结构组成,其次为片层结构。本研究结果可为低分子量谷蛋白与小麦面粉加工品质关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刘永安,潘彬荣,岳高红,梅喜雪,许立奎[5](2018)在《浙南小麦核心育种亲本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浙南小麦核心育种亲本的品质遗传基础,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28份核心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在Glu-A1位点具有Null(57. 14%)和1(42. 86%) 2种类型;在Glu-B1位点具有7+8(67. 86%)、7+9(25. 00%)、17+18(3. 57%)和13+16(3. 57%) 4种类型;在Glu-D1位点具有2+12(96. 43%)和5+10(3. 57%) 2种类型。另外,各供试品种(系)共有5种亚基组合,依次为1/7+8/2+12(39. 29%)、Null/7+8/2+12(28. 57%)、Null/7+9/2+12(25. 00%)、1/17+18/5+10(3. 57%)和Null/13+16/2+12(3. 57%)。(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丁明亮,赵佳佳,周国雁,李宏生,崔永祯[6](2018)在《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建国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52份云南省1950s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HMW-GS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普通小麦在Glu-A1位点具有N(56.58%)和1(43.42%)2种亚基类型,在Glu-B1位点具有7+8(42.11%)、7+9(34.87%)、6+8(0.66%)、14+15(7.24%)、17+18(13.16%)和13+16(1.97%)6种亚基类型,在Glu-D1位点具有2+10(5.26%)、2+12(54.61%)、5+10(24.34%)和5+12(15.79%)4种亚基类型;(2)云南省普通小麦HMW-GS组合类型比较丰富,共出现2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N,7+8,2+12"、"N,7+9,2+12"、"1,7+8,2+12"与"1,7+9,5+10"较多,出现频率分别为20.39%、9.87%、7.89%和7.89%;(3)云南省各个时期育成品种(系)的HMW-GS品质评分基本维持在4.50左右,1990s以后育成的品种(系)中优质亚基5+10出现的频率随普通小麦育成时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由此可见,云南省普通小麦的HMW-GS在Glu-A1、Glu-B1、Glu-D1位点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有12种HMWGS等位变异,包括13+16、2+10和5+12叁种稀有亚基类型和27种亚基组合类型;对加工品质具有正效应的优质亚基17+18和5+10频率较小,缺乏优质亚基2*。因此,在云南省普通小麦的品质改良中应加强优质亚基2*、17+18和5+10引入及合理应用。(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高振贤,李亚青,田国英,单子龙,张朋伟[7](2018)在《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检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与面包品质密切相关。为了从目前经常使用的一些HMW-GS检测方法中选择满足试验要求的最佳方法,笔者总结了HMW-GS组成,以及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3种方法检测小麦HMW-GS组成的研究进展,讨论了3种方法检测小麦HMW-GS组成的优缺点,指出SDSPAGE和PCR方法适合常规育种材料或栽培小麦品种中HMW-GS的检测,双向电泳或RP-HPLC方法适合检测含有远缘遗传物质的小麦或近缘种属中HMW-GS的检测。最后展望了SDS-PAGE和PCR方法在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16期)

王卫东[8](2018)在《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PCE高效分离及图谱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是决定小麦烘烤品质的重要因素,其组成类型与对小麦品质密切相关。用于分离鉴定HMW-GS的常规技术主要包括SDS-PAGE、分子标记及RP-HPLC等,它们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HPCE)由于用样少、速度快、分辨率高等特点,在分离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小麦HMW-GS的HPCE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标准图谱的报道甚少,且已有分离体系在分辨率、分离效率上仍有待提高。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引入IDA缓冲液系统,选取12个小麦品种,对HMW-GS的HPCE高效分离体系和标准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SDS-PAGE联合分子标记分析表明,供试品种在HMW-GS组成上具有多样性。亚基类型包括1Ax1、1Ax2*、1Dx2、1Dx3、1Dx4、1Dx5、1Bx6、1Bx7、1By8、1By9、1Dy10、1Dy12、1Bx13、1By16、1Bx17、1By18、1Bx20和1By20。2.选取“中国春”小麦为标准样品。通过分析不同缓冲液条件及电泳参数对HMW-GS亚基分离效果的影响,确立了HPCE高效分离体系。其中,缓冲液组分为:15%ACN+0.05%HPMC+75 mmol·L~(-1) IDA,pH 2.5;电泳参数为:运行温度30℃,分离电压20 kV,毛细管内径25μm,PDA检测波长200 nm,样品进样时间5 s。连续重复试验及比对分析均显示,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分离效率和重现性。3.以建立的体系为基础,通过控制变量混合进样方式,对不同亚基的HPCE图谱进行研究,共获得了18个亚基的标准图谱,亚基迁移顺序为:1Dy12→1Dy1→1By9→1By8→1By18→1By16→1By20→1Bx17→1Bx20→1Bx13→1Bx6→1Bx7→1Ax2*→1Ax1→1Dx5→1Dx4→1Dx3→1Dx2,标准出峰时间为:9.39、9.69、10.30、11.70、11.89、12.09、12.22、12.36、12.62、12.83、13.08、13.18、13.50、13.73、14.04、14.24、14.46和14.73 min,RSD<0.2%。在图谱分离上,这些亚基具有两型分界,以1Bx17为分界点,x型亚基区域覆盖12.36到14.76 min,y型亚基区域覆盖9.39到12.36 min,其中Glu-1A位点部分亚基迁移情况与SDS-PAGE中截然不同。试验所得叁项标准(亚基迁移顺序、标准出峰时间和图谱分离特点),可作为小麦HMW-GS的HPCE快速鉴定依据。研究为小麦HMW-GS的定性分析及种质筛选提供了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李立,龚梦婕,李锁平,张大乐[9](2018)在《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及结构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对小麦品质产生的影响,利用SDS-PAGE技术对黄淮麦区221份小麦新品系的HMW-GS组成进行鉴定,对其系谱来源进行分析,并比较近10年来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HMW-GS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的杂交亲本来源较为单一,具有周8425B和豫麦2号血统的材料高达155个,占到全部供试材料的70.1%,以郑麦9023等小偃系列和济麦20等鲁麦系列为亲本的材料分别有34,40个,占全部供试材料的15.4%和18.1%。221份供试材料中共出现13种亚基及亚基组合,其中在Glu-A1位点,亚基1出现频率最高,占供试材料的58.8%,自2008年以来,亚基1的出现频率高于Null类型;在Glu-B1位点上,共出现7种亚基变异类型,出现频率较高的亚基组合是7+9和7+8,分别占供试材料的57.5%和30.3%,自2007年以来,7+9亚基组合类型的出现频率最高,优质强筋的17+18和13+16亚基组合的出现频率相对较低;在Glu-D1位点上,强筋亚基组合5+10占供试材料的15.4%,自2007年以来,5+10和2+12亚基组合的出现频率整体呈平行的趋势。本试验还检测出普通小麦品种中很少出现的5+12亚基组合,占供试材料的9.0%。(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蒋云,张洁,赵丽华,郭元林,宣朴[10](2018)在《基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表型特征探讨新疆稻麦与原始六倍体和四倍体小麦的亲缘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新疆稻麦与原始六倍体和四倍体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本研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18份原始六倍体小麦和11份四倍体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连续统计分析了4年8个形态学指标,分别构建了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参试材料HMW-GS组成变异丰富,包含了20种类型,多样性达66.7%,形态学特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HMW-GS聚类分析表明,新疆稻麦与中国特有小麦地方品种和波兰小麦聚为一类;表型性状聚类结果表明,新疆稻麦和波兰小麦、硬粒小麦聚为一类。综上,推测新疆稻麦与中国特有小麦地方品种和波兰小麦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为明确新疆稻麦的亲缘关系提供了参考,且为后续利用新疆稻麦优异资源改良普通小麦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高分子量谷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工合成小麦及其亲本是早期阶段解剖基因表达和基因组变化的优异材料。我们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及其亲本研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表达模式及在合成前后表达模式的变化,同时尝试对HMW-GS的表达进行量化。目前,通过SDS-PAGE切胶比色对人工合成小麦及其亲本HMW-GS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单位质量的面粉,在合成后Glu-1Dx和Glu-1Dy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合成之前,而Glu-1Ax,Glu-1Bx,Glu-1By的表达量在合成前后变化不显着。下一步计划通过RP-HPLC对种子面粉中HMW-GS的表达量进行量化,同时通过qPCR对HMW-GS在开花后到完熟期间的转录水平进行量化,从而得到HMW-GS在合成前后表达模式的变化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分子量谷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东军,赵海滨,宋庆杰,宋维富,杨雪峰.俄罗斯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分析及评价[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2].郑柯,刘冬梅,许凯,郝明,张连全.人工合成小麦与亲本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表达模式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3].张灿灿.野生二粒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1Ax1的克隆[D].河南大学.2019

[4].李倩,李密,揭雨成,杨友伟.河东乌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山东化工.2019

[5].刘永安,潘彬荣,岳高红,梅喜雪,许立奎.浙南小麦核心育种亲本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8

[6].丁明亮,赵佳佳,周国雁,李宏生,崔永祯.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8

[7].高振贤,李亚青,田国英,单子龙,张朋伟.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检测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8

[8].王卫东.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PCE高效分离及图谱鉴定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9].李立,龚梦婕,李锁平,张大乐.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及结构变化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8

[10].蒋云,张洁,赵丽华,郭元林,宣朴.基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表型特征探讨新疆稻麦与原始六倍体和四倍体小麦的亲缘关系[J].核农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高分子量谷蛋白电泳图冬黑1号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SDS-P...Glu-A1和Glu-D1位点高分子量谷蛋白保持系高分子量谷蛋白电泳图保持系高分子量谷蛋白电泳图保持系高分子量谷蛋白电泳图

标签:;  ;  ;  ;  ;  ;  ;  

高分子量谷蛋白论文_刘东军,赵海滨,宋庆杰,宋维富,杨雪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