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浩远:情绪与背景呈现方式对联结记忆的影响*论文

赵浩远:情绪与背景呈现方式对联结记忆的影响*论文

摘 要情绪对联结记忆的影响已成为近期研究的焦点,但尚未得出一致结论。本研究采用复合情绪图片,通过2个实验,分别从项目、背景的情绪性及背景呈现方式两个角度对复合情绪图片的项目-背景联结记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项目和背景的情绪性会对项目记忆产生不同影响,但两者都会抑制项目-背景的联结记忆;(2)背景的重复呈现与预先呈现都能促进复合图片项目-背景的联结记忆,但无法消除情绪对项目-背景联结记忆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注意窄化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情绪对联结记忆的影响。

关键词情绪,呈现方式,项目-背景联结记忆。

1 引言

针对单个项目的记忆研究已经证实,情绪唤醒对记忆会产生促进或损害作用(Hamann, 2001;LeDoux, 2000; Kensinger, Garoff-Eaton, & Schacter,2007; Reisberg & Hertel, 2004; 王海宝, 张达人, 余永强, 2009; 张钦, 王岩, 罗峥, 陈静, 2011),而情绪唤醒对联结记忆的影响近年来才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Bisby & Burgess, 2014; Funk & Hupbach,2014; Luck, Leclerc, & Lepage, 2014; MacKay &Ahmetzanov, 2005; Guillet & Arndt, 2009; Touryan,Marian, & Shimamura, 2007),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

联结记忆较为复杂,外延广泛,指一切与“捆绑”相关的记忆现象,所以又被称为关系记忆或者捆绑记忆(梁九清, 郭春彦, 2012)。目前,情绪唤醒对联结记忆影响的研究结果还存在许多分歧。有研究发现情绪唤醒能够增强联结记忆:如情绪词及其颜色或位置信息(MacKay &Ahmetzanov, 2005; MacKay et al., 2004)、消极图片及其在电脑屏幕上的呈现位置(Mather & Nesmith,2008)、情绪词及其在词表内的时间顺序等(Schmidt, Patnaik, & Kensinger, 2011)的记忆都能得到增强;但也有人得出相反的研究结果,认为情绪唤醒会削弱联结记忆:不仅词对之间的联结记忆会因为单词的情绪性而受到削弱(Guillet &Arndt, 2009; Madan, Caplan, Lau, & Fujiwara, 2012;Mather & Knight, 2008; Nashiro & Mather, 2010; Pierce& Kensinger, 2011),而且项目与背景、情绪图片与边缘信息的联结记忆研究也发现了情绪的削弱作用(Touryan et al., 2007; Bisby & Burgess, 2014)。

显然这些分歧与联结记忆本身的复杂性是不无关系的,有研究者认为,情绪唤醒影响联结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所要联结或捆绑的不同元素是同属于一个项目或客体(即项目内)的,还是分属于不同项目或客体(即项目间)的——即情绪唤醒会促进项目内的联结记忆,但是会削弱项目间的联结记忆(Mather, 2007)。以往研究大多使用文字及简单图形(Doerksen & Shimamura,2001; Pierce & Kensinger,2011; Boywitt & Meiser, 2012)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大多数事件和经验都是通过情景记忆的形式进行保存的,而图片相比文字能够更直观的对某情景进行表象,但这类材料的研究仍存在一些潜在的争议:

一是对复合情绪图片中项目-背景关系的界定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研究认为边缘背景是指与中心项目同时呈现,但是在语义或空间上都与该项目分开的信息,即中心项目与边缘背景属于不同项目间的联结(Touryan et al., 2007);而有研究则把中心项目看作是复合图片中的前置项目,把边缘背景看作是放置于项目后面的后置背景,即当边缘背景和中心项目能够被知觉为统一的整体时,它们则属于同一项目内的不同元素(Mather &Sutherland, 2011)。所以本研究采用包含项目和背景的复合图片材料,探讨当中心项目在空间上叠加于边缘背景的合理位置,但与边缘背景并无语义联系时,中心项目与边缘背景的情绪唤醒是如何影响两者的联结记忆的,这对于理解情绪对联结记忆的影响机制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是需要进一步探讨情绪唤醒对项目—背景联结记忆的影响是否与情绪信息诱发的“注意捕获”有关。迄今为止,大部分关于中心情绪唤醒刺激与周围背景刺激联结记忆的研究,在使用包含项目与背景的场景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时,往往把情绪唤醒项目呈现在中性背景上(Bisby & Burgess,2014; Funk & Hupbach, 2014; Madan et al., 2012)。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唤醒信息容易得到更多的注意,而同时呈现的其他中性信息则得不到充分的加工(Levine & Edelstein, 2009)。所以情绪唤醒影响的可能不是记忆捆绑本身,而是两个不同成分最初获得注意资源的差异(Madan et al., 2012)。的确,针对两个情绪刺激的联结记忆的研究发现,相较于由情绪刺激和中性刺激组成的刺激对,情绪词对(Madan et al., 2012)或情绪图片对(Bisby & Burgess, 2014)的联结记忆成绩会更好,这或许与两个情绪刺激都获得了较多的注意资源有关。那么,对于项目与背景叠加在一起呈现的复合图片来说,处于不同空间状态的项目和背景的联结记忆是否也会因项目与背景的情绪性对注意的吸引而增强呢?目前很少有研究对此进行探讨。

2.1.3 实验材料的评定和选取

与 Kensinger, Piguet, Krendl和 Corkin(2005)的研究一致,本研究也采用由中心项目和边缘背景叠加而成的复合图片作为实验材料,通过2个实验,操纵项目和背景的情绪性以及背景的呈现方式,探讨如下问题:(1)项目及背景的情绪性对图片中项目—背景联结记忆的影响;(2)操纵背景图片的呈现方式——通过重复呈现和预先呈现背景来探讨背景的编码效果对于复杂情绪图片中项目—背景联结记忆的影响。

2 实验1

2.1 方法

2.1.1 实验设计

由表2可知,31号至40号测试样本的相对误差依次为0.001255、0.010008、0.022222、0.003517、0.002994、0.010018、0.016057、0.004333、0.001875和0.002124,其平均相对误差与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0.007440和0.022222,说明预测值与真实值比较接近,完全满足误差小于10%的相关要求,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对MDEA溶液吸收能力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实验为2(项目情绪性: 消极、中性)×2(背景情绪性: 消极、中性)×2(背景重复呈现: 有、无)的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项目的再认成绩以及以项目作为线索对背景进行联结再认的成绩。

基于熵权法的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趋势研究 ………………………………………………………… 邵艳红(2/37)

2.1.2 被试

泵站灌溉地块高程范围为540.0~583.5 m,扬程范围较大,为节约电能,提高抽水效率,水泵设变频电机。

选取山东师范大学的32名在校大学生参加本实验,其中男10名,女生22名。平均年龄为23.34岁。所有被试视力或校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情况,无精神疾病史,均为自愿参加本实验,并且之前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实验,实验结束之后赠送小礼物。

另外,研究发现背景本身的编码程度也会影响背景的记忆。Steinmetz和Kensinger(2013)在实验中通过判断任务增强了被试对背景的编码后,发现改善对背景的编码确实提升了对背景的记忆,但同时也削弱了项目—背景的情绪记忆权衡效应。那么,背景的呈现方式会不会在对背景记忆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项目—背景之间的联结记忆产生影响呢?Funk和Hupbach(2014)采用在学习阶段开始前,让被试预先观看部分背景图片的方式来研究背景的预先呈现对情绪性图片联结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背景的预先呈现可以提升消极项目和背景的联结记忆。然而在这项研究中,Funk和Hupbach (2014)的预先呈现是通过重复两次呈现背景来实现的,但为了保持预先呈现的和没有预先呈现的背景呈现总时间相同(均为5000 ms),却使复合图片的总编码时间出现差异(分别为3000 ms和5000 ms)。显然,对背景预先呈现的有效操作应该是既使得所有背景图片只在编码阶段中出现一次,又能保证项目—背景复合图片呈现的时间是一致的。所以,本研究拟采用重复呈现和预先呈现背景两种呈现方式来厘清这一影响。

2.1.4 实验程序

表 1 图片项目、背景的效价、唤醒度、熟悉性描述性统计(M±SD)

消极项目 中性项目 消极背景 中性背景效价 2.34±0.52 4.78±0.47 2.37±0.54 5.11±0.63唤醒 5.84±0.90 3.22±0.70 5.56±1.00 3.93±0.73熟悉性 2.07±0.49 3.43±0.57 2.14±0.47 3.09±0.52

表 2 四种类型图片项目-背景组合合理性描述统计(M±SD)

消极项目 中性项目消极背景 2.21±0.5 1.95±0.59中性背景 1.87±0.48 2.58±0.63

最后根据评定结果选取了96张复合图片作为学习阶段的实验材料,中性与负性复合图片各48张。其中消极项目与中性项目的情绪效价(t(3 1)=2 3.1 9, p<0.0 0 1)、情绪唤醒(t(31)=15.86, p<0.001)差异显著;消极背景与中性背景的情绪效价(t(31)=23.89, p<0.001)、唤醒水平(t(31)=8.91, p<0.001)差异显著。消极项目与中性项目,消极背景与中性背景的熟悉性差异均显著(t(31)=12.52, p<0.001;t(31)=8.81, p<0.001)。此外,仅消极项目—消极背景与中性项目—消极背景图片(t(31)=1.45, p>0.05)、消极项目—中性背景与中性项目—消极背景图片(t(31)=0.56, p>0.05)之间的组合合理性差异不显著。但所有类型图片的组合合理性在2 ~ 3分之间,属于中等合理,即两者之间既没有明显的关联(如贝壳出现在沙滩上),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冲突(如电脑出现在天空中),以免过强的关联或冲突会影响被试对项目—背景联结再认的判断。

背景呈现阶段呈现48张背景图片,其中24张背景图片(消极背景图片和中性背景图片各12张)也将会在学习阶段再次出现,另外24张背景图片(消极背景图片和中性背景图片各12张)作为背景呈现阶段的填充背景图片只在背景呈现阶段出现,不进入学习阶段或测验阶段。

富察氏淡淡一笑:“闹不起来?在潜邸时就一个个乌眼鸡似的,如今只怕闹得更厉害吧。”她翻了个身,朝里头睡了,“只是她们耐不住性子爱闹,就由着她们闹去吧。”

实验1的结果表明,项目的情绪性显著增强项目的再认正确率,而背景的情绪性同样能够吸引被试的注意,表现为重复呈现条件下消极背景上的项目再认正确率受到影响。说明项目和背景的情绪性都能够吸引注意。进一步的结果也发现项目的情绪性削弱了项目与背景的联结捆绑,这与以往使用背景为中性的复合图片进行的联结记忆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Touryan et al., 2007; Mather& Knight, 2008; Rimmele, Davachi, Petrov, Dougal, &Phelps, 2011),但背景重复呈现的结果与Funk和Hupbach(2014)的研究不一致,并没有出现消极项目与中性背景联结记忆的显著提升。我们认为,Funk和Hupbach(2014)在研究中重复呈现的背景图片都是中性的,而本研究中学习阶段之前观看的图片中既有情绪性背景也有中性背景,在背景呈现阶段中消极背景图片的注意捕获可能干扰了中性背景图片的编码,因而造成了消极项目-中性背景的联结记忆提升不显著。

测验阶段的图片材料除了学习阶段用来组成复合图片的项目和背景各48张之外,另加入48张新的项目图片和48张新的背景图片(中性与情绪性图片各半)作为测验中的新项目和新背景,同时对每个项目图片和背景图片作为学习或测验阶段的材料进行了平衡。

3.1.2 被试

实验材料为由中心项目图片和边缘背景图片组合而成的复合图片,分为情绪性和中性两类。图片材料均选自中国情感图片系统(CAPS)以及网络图片库,其中中心项目图片内容是动物或者物体,没有人物形象出现,背景图片是室内或者室外景色。统一将背景的图片大小设为735×500(像素),项目图片的大小在200×200(像素)左右。由不参加本实验的32名本科生对最初选取的200张复合图片的项目、背景的情绪效价、唤醒水平、熟悉性以及项目和背景的组合合理性进行评定。情绪效价和唤醒水平分别使用1(非常不愉悦)到9(非常愉悦)和1(基本没有感觉)到9(感觉强烈)的9点量表进行评定,项目图片和背景图片的熟悉性使用1(不熟悉)到5(非常熟悉)的5点量表进行评定,评定结果见表1。然后根据Kensinger等(2005)的做法,使用Photoshop CS6软件将项目和背景组合在一起形成四类复合图片:“消极项目—消极背景”图片、“消极项目-中性背景”图片、“中性项目—消极背景”图片和“中性项目—中性背景”图片,各类图片50张。再由这32名同学对项目和背景组合成的复合图片的合理性从1(非常不合理)到5(非常合理)进行5点评定,评定结果见表2。

每个被试单独进行实验,首先告知被试要对所有图片认真进行学习和记忆,并让被试阅读指导语,在被试表明理解实验步骤后开始正式实验。实验包括四个阶段,分别为背景呈现阶段、学习阶段、干扰阶段和测验阶段。

2.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30℃;进样量10 uL。理论塔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 000。

背景呈现阶段:被试的任务是认真观看图片,开始实验后则不进行任何操作。在背景呈现阶段,被试要观看48张背景图片,首先呈现注视点“+”1500 ms,之后呈现背景图片2000 ms,再呈现空屏1000 ms,然后开始下一试次。消极背景和中性背景随机呈现,但同一类型背景不会连续出现超过三次。呈现完所有48张背景图片后直接进入学习阶段,对背景呈现阶段的图片和学习阶段的图片在被试间进行了平衡。

学习阶段:被试的任务是认真观看每张复合图片,并对它们进行记忆。在学习阶段,首先呈现注视点“+”1500 ms,然后再呈现复合场景图片,为了保证所有复合图片背景的呈现时间相同,其中24张呈现过背景的复合图片呈现3000 ms,24张没有呈现过背景的复合图片呈现5000 ms。4种复合图片随机呈现,同一类型图片不会连续呈现超过三次。

干扰阶段:学习阶段结束后,被试要进行10分钟的瑞文推理测验,计时满10分钟,将会停止推理测验并进入下面的测验阶段。

测验阶段:首先被试要对所有学习过的项目及新项目进行再认,如果被试将项目判断为“旧”,则继续进行项目—背景联结再认判断,如果被试将项目判断为“新”或将新项目判断为“旧”则直接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再认。在项目—背景联结再认中,我们在屏幕上方区域呈现项目,在项目下方并列呈现与该项目匹配的背景(原配背景)、与学习阶段呈现过的另一项目匹配的背景(重组背景)和学习阶段中没有呈现过的新背景,三个背景的情绪性是相同的。对原配背景、重组背景和新背景出现的位置进行了平衡,被试通过代表左、中、右三个背景图片出现位置的按键进行判断。测验阶段的按键任务不设时间限制,被试在完成最后的联结再认判断任务后结束实验。实验程序见图1。

图 1 实验1程序流程图

2.2 实验结果

2.2.1 项目的再认正确率

首先统计了每种条件下的项目再认正确率(见表3),然后对项目再认正确率进行了2(项目情绪性: 消极, 中性)×2(背景情绪性: 消极, 中性)×2(背景重复呈现: 有, 无)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项目情绪性的主效应显著,F(1, 31)=23.04,p<0.001,η=0.43,消极项目的再认正确率(M=0.74, SD=0.19)显著高于中性项目的再认正确率(M=0.61, SD=0.20)。

第三类,文学与政治关系研究。一般旨在探究明治文学与近代日本国民国家形成关系。如:小仓齐分析了民间故事浦岛太郎这一素材,在明治近代国家形成期这一政治背景下,在幸田露伴、森鸥外、坪内逍遥等人笔下是如何被塑造或变形的。[16]大坪利彦则探讨了都市大众文化与国家形成的关系。[17]

表 3 项目再认正确率(M±SD)

消极项目 中性项目消极背景 中性背景 消极背景 中性背景无背景重复呈现 0.70±0.20 0.79±0.24 0.58±0.24 0.66±0.22有背景重复呈现 0.65±0.29 0.81±0.22 0.60±0.24 0.59±0.24

背景情绪性的主效应显著,F(1, 31)=13.24,p<0.01,η=0.30,消极背景上的项目再认正确率(M=0.64, SD=0.19)显著低于中性背景上的项目再认正确率(M=0.71, SD=0.18);项目情绪性和背景情绪性的交互作用显著,F(1, 31)=7.01,p<0.05,η=0.18;项目情绪性,背景情绪性和背景重复呈现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1, 31)=3.83,p=0.06,η=0.11。简单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未重复呈现背景的图片中,消极项目再认正确率高于中性项目再认正确率的效应表现在消极背景(F(1, 31)=10.15,p<0.01,η=0.247)和中性背景上(F(1, 31)=10.54, p<0.01, η=0.254);在重复呈现背景的图片中,消极项目再认正确率高于中性项目再认正确率的效应仅表现在中性背景上(F(1, 31)=25.26, p<0.001, η=0.449),而在消极背景上则不存在(F(1, 31)=0.98, p>0.05,η=0.03)(见图 2)。

此外,其它主效应与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图 2 有无背景重复呈现条件下各类型图片的项目再认正确率

2.2.2 项目—背景联结再认正确再认率

项目—背景联结再认正确率主要是指在各种条件下被试对项目与背景做“原配”再认的正确率,即正确匹配了学习阶段同时呈现的项目与背景(见表4),我们对项目与背景的联结再认正确率进行了2(项目情绪性: 消极, 中性)×2(背景情绪性: 消极, 中性)×2(背景重复呈现: 有, 无)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项目情绪性的主效应显著,F(1, 31)=17.08,p<0.001,η=0.36,消极项目与背景的联结再认正确率(M=0.70,SD=0.13)显著低于中性项目与背景的联结再认正确率(M=0.76, SD=0.20)。背景重复呈现的主效应显著,F(1, 31)=5.13,p<0.05,η=0.14,重复呈现的背景与项目的联结再认正确率(M=0.75,SD=0.11)显著高于没有重复呈现的背景与项目的联结再认正确率(M=0.70, SD=0.15),但背景重复呈现并未导致情绪性项目与背景的联结再认成绩的显著提高。

表 4 项目—背景联结再认成绩(M±SD)

消极项目 中性项目消极背景 中性背景 消极背景 中性背景无背景重复呈现 0.67±0.21 0.67±0.23 0.68±0.22 0.79±0.17有背景重复呈现 0.72±0.21 0.73±0.17 0.78±0.14 0.79±0.13

2.3 讨论

学习阶段的实验材料包含48张复合图片(消极项目—消极背景、消极项目—中性背景、中性项目—中性背景、中性项目—消极背景各12张),其中24张复合图片的背景出现在背景呈现阶段。另外为控制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学习阶段起始和末尾各加入4张填充图片,填充图片不进入测验阶段。

另外由于在实验1中,背景重复呈现是通过在预先呈现阶段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部分图片的背景来实现的,所以不能区分这种结果究竟是源自背景的重复学习还是背景的预先呈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实验2中将使用连续呈现而非重复呈现的过程来控制背景的预先呈现,这样可以在确保部分复合图片的背景得到了预先编码的情况下使得所有复合图片的呈现时间一致,进一步探讨背景编码对于情绪图片项目-背景联结记忆的影响。

1925年8月,因积极支持女师大学生风潮而被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免除教育部佥事职,鲁迅奋起抗争,向平政院提交控告章士钊的诉状。

3 实验2

3.1 方法

3.1.1 实验设计

实验为2(项目情绪性: 消极、中性)×2(背景情绪性: 消极、中性)×2(背景预先呈现: 无,有)的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项目的再认成绩及以项目作为线索对背景进行再认的成绩。

要想保证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就应该对电力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相关人员还应该做好记录,在变电站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有效抢救并恢复。在我国北方,冬季非常寒冷,电网设备容易在强降雪冲击下,电杆倒塌,造成整个地区电网崩塌。在变电站发生这样的情况下,应该结合相关规范进行及时的处理,把危险降到最低。重点是出现电网断裂的状态下,应该安置警示牌,对现场进行全面的封锁,避免出现触电的危险。

选取山东师范大学的24名在校大学生参加本实验,其中男生12名,女生12名。平均年龄为20.67岁。所有被试的视力或校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情况,无精神疾病史,均为自愿参加本实验,并且之前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实验,实验结束之后赠送小礼物。

在炎热季节,奶牛的食欲下降,通过合理调整饲料结构,维持营养平衡可以补偿高温应激引起养分摄入量的减少。①提高奶牛日粮的蛋白水平,通常保持在18%~20%。②添加脂肪酸钙、棉籽等过瘤胃脂肪,日粮脂肪含量可达到5%左右。③提高精料比例,控制粗饲料的喂量,但应注意日粮精料最大比例不宜超过60%,以免影响乳脂率及造成代谢性紊乱[3]。

3.1.3 实验材料

具体地说,尽管一线教师普遍十分重视课例,包括教学观摩与教学研究,但是,这方面的活动往往又满足于如何能由相关课例、特别是优秀教师的课例获得某些可资直接借鉴特别是简单模仿的经验或教学设计,即如某一特殊情境的创设,某些特殊教学工具的开发等.另外,就自身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而言,往往也只是一种“就事论事”“亡羊补牢”的工作,即只是集中于教学中的某些细节,特别是不足之处,如教学中某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如何改进,学生在这一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为什么出现某种错误等.正因为此,尽管此类工作确实有益于教学的改进,但却很难说具有更普遍的作用,包括如何能够通过此类活动更有效地促进自已的专业成长.

3.2.1 项目的再认正确率

3.1.4 实验程序

宁夏图书馆少老部主要服务于7~14岁青少年读者,本年龄段读者持读者证B卡,同时开辟专门的区域进行借阅服务。2013年~2016年3月,开设有青少年阅览区、青少年外借区以及青少年电子阅览室。根据读者借还、阅览和上网数量统计(见表3)做以下分析。

根据Biedenkapp和Rudy(2007)的实验范式,我们在实验2中通过在学习阶段预先呈现背景,然后再叠加上项目形成项目—背景复合图片的方式,使得预先呈现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确保背景得到预先的呈现和编码。在预先呈现背景条件下,被试要首先观看背景图片2000 ms,之后在该背景上重叠呈现项目3000 ms;而在没有预先呈现背景条件下,直接呈现项目—背景复合图片3000 ms。这样在操作控制了背景的预先呈现时,既使得所有背景图片只在学习阶段中出现一次,又保证了项目—背景复合图片呈现的时间是一致的。

实验2学习阶段的流程图见图3。干扰阶段,测验阶段的实验程序均同实验1。

图 3 实验2学习阶段流程图

3.2 实验结果

除实验1背景呈现阶段中加入的24张填充背景外,其他实验材料同实验1。

对项目再认正确率(见表5)进行2(项目情绪性: 消极, 中性)×2(背景情绪性: 消极, 中性)×2(预先呈现背景: 无, 有)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项目情绪性的主效应显著,F(1, 23)=7.94,p<0.01,η=0.26,消极项目的再认正确率(M=0.76, SD=0.15)显著高于中性项目的再认正确率(M=0.67, SD=0.16)。

表 5 项目再认正确率(M±SD)

?

项目情绪性和背景情绪性的交互作用显著,F(1, 23)=6.87,p<0.05,η=0. 23,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消极项目再认正确率高于中性项目再认正确率的效应仅表现在中性背景上(F(1, 23)=10.997, p<0.01, η=0.323),而在消极背景上则不存在(F(1, 23)=1.413, p>0.05, η=0.058)(见图 4)。

数字X线引导下下肢静脉造影不仅具有X线定位准确、图像清晰度高的优点,且能实时数字化获取数据,录像后可利用图像后处理软件多角度分析检查结果[11-13],但由于对反流程度无法进行定量分析、且属于有创性检查,因此,在临床中并未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常用的下肢静脉疾病诊断检查方法[14-16]。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模式具有无创、动态显示血流动力、直接测量反流程度的优点,但其对深静脉瓣膜结构无法高清显示,且检查准确性易受检查者水平影响,因此,其虽然是临床首选的诊断检查方法,但对于部分深静脉病变仍需进一步行数字X线引导下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此外,其它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图 4 有无背景预先呈现条件下各类型图片项目的再认正确率

3.2.2 项目—背景联结再认正确再认率

对项目与背景的联结再认正确再认率(见表6)进行2(项目情绪性: 消极, 中性)×2(背景情绪性: 消极, 中性)×2(预先呈现背景: 无, 有)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项目情绪性的主效应显著,F(1, 23)=10.14,p<0.01,η =0.31,消极项目与背景的联结再认正确率(M=0.73, SD=0.10)显著低于中性项目与背景的联结再认正确率(M=0.80, SD=0.10)。背景情绪性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1, 23)=4.24,p=0.051,η=0.16,消极背景与项目的联结再认正确率(M=0.75, SD=0.10)低于中性背景与项目的联结再认正确率(M=0.78, SD=0.10)。背景预先呈现的主效应显著,F(1, 23)=8.95,p<0.01,η=0.28,预先呈现的背景与项目的联结再认正确率(M=0.79,SD=0.10)显著高于未预先呈现的背景与项目的联结再认正确率(M=0.74, SD=0.10)。项目情绪性与背景情绪性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1, 23)=3.53,p=0.07,η=0.13;项目情绪性、背景情绪性与预先呈现背景的三因素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1, 23)=3.64,p=0.07,η=0.14。简单简单效应分析发现,预先呈现的背景与项目的联结再认率高于未预先呈现的背景与项目的联结再认率的效应仅表现在消极项目—中性背景图片上(F(1,23)=6.05, p<0.05, η=0.208),而在消极项目—消极背景图片(F(1, 23)=0.00, p>0.05, η=0.00)、中性项目—消极背景图片(F(1, 23)=1.19, p>0.05,η=0.049)和中性项目—中性背景图片(F(1, 23)=0.19, p>0.05, η=0.008)上则不存在(见图 5)。

表 6 项目—背景的联结再认成绩(M±SD)

消极项目 中性项目消极背景 中性背景 消极背景 中性背景无背景预先呈现 0.74±0.16 0.66±0.22 0.73±0.15 0.83±0.12背景预先呈现 0.74±0.15 0.78±0.12 0.78±0.21 0.84±0.11

图 5 有无背景预先呈现条件下各类型图片项目—背景联结再认正确率

3.3 讨论

与实验1一致,实验2也发现项目的情绪性能够显著地增强项目的再认正确率,并且背景的情绪性会影响项目的记忆,项目和背景的情绪性都能够吸引被试的注意。重要的是,实验2发现了背景的预先呈现可以提高消极项目—中性背景的联结记忆,但对于中性项目与其他背景的联结记忆却没有影响。这说明不仅预先呈现背景会导致对背景编码的增强,而且预先呈现背景会提高消极项目—中性背景的联结再认,该结论与Funk和Hupbach(2014)及 Biedenkapp 和 Rudy(2007)的研究结果一致,预先编码情绪刺激背景能够提升背景与情绪刺激的联结捆绑。

4 总讨论

4.1 情绪性影响项目记忆

本研究两个实验的结果都表明,消极项目的再认正确率高于中性项目的再认正确率,说明项目情绪性能够显著的提升对于项目本身的记忆,这与许多以往研究的结论一致,情绪性信息比中性信息记忆效果更好、更准确(Christianson, 1992;Mather & Knight, 2008; Rimmele et al., 2011),这通常被称作为情绪记忆增强效应(effects of emotional memory enhancement)。

而以往的同类研究中情绪项目的背景都是中性的(Bisby & Burgess, 2014; Meyer, Bell, & Buchner,2015),使得情绪性项目对注意的捕获可能会影响背景的编码,而中性背景不会对项目的记忆产生影响,所以项目的情绪性在提升了其自身记忆的同时,与其同时呈现的背景的记忆却会受到削弱,从而导致“情绪权衡效应”(Brown, 2003;Christianson & Loftus, 1991; Kensinger, 2009;Kensinger et al., 2007)。但在背景同样具有情绪性的条件下,项目和背景便同时具备了捕获注意的可能,这就可以消除由于注意捕获带来的不对等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当消极项目与消极背景同时呈现时,相比中性背景上的消极项目,在消极背景上呈现的消极项目的记忆优势会受到抑制,说明背景的情绪性也会削弱与之同时呈现的项目记忆。

2)要加强城市河道建设工作的管理力度,及时进行水系统的排污排障,建设堤坝。并加强对水资源的治理,要求企业在排污口设置相关的水治理措施,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检查。对其中难以达标的企业要加强管理的力度,对私自排放污水的企业要加大处罚的力度,并责令停止排放污水。

4.2 情绪性影响项目—背景的联结记忆

本研究两个实验的结果都表明,虽然项目的情绪性能够显著地提升项目本身的再认正确率,但项目的情绪性会导致项目与背景的联结再认正确率降低,这与许多以往研究的结论一致(Touryan et al., 2007; Mather & Knight, 2008; Rimmele et al.,2011)。

如果项目情绪性对注意的吸引导致了与项目同时呈现的其他信息得不到良好的加工是导致项目与背景的联结再认正确率低的原因,那么在背景同样具有情绪唤醒性时,项目和背景便都具有了吸引注意的能力,情绪性项目—情绪性背景的联结记忆应与中性图片的项目—背景联结记忆没有区别甚至比后者更加准确。以往使用两个情绪性项目(如单词对、项目图片对)进行的联结记忆研究发现,相比只有一个项目具有情绪性,当呈现的两个项目都具有情绪性时其联结记忆能够得到提升(Madan et al., 2012; Bisby & Burgess,2014),而本研究却发现,即使控制了背景情绪性,也仍然不能促进情绪图片中项目—背景的联结记忆,实验2结果表明背景的情绪性甚至会导致项目—背景的联结再认正确率下降,这也与以往使用情绪词对或情绪图片对进行的研究结果不一致(Madan et al., 2012; Bisby & Burgess, 2014)。显然,相比文字对、图片对,复合图片有其独特性,这可能与复合图片中中心项目具有知觉优势,而后置背景则具有知觉劣势有关。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说明,情绪对联结记忆的影响会受到项目的知觉优势等因素的制约,这也非常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4.3 背景呈现方式影响项目—背景的联结记忆

虽然情绪性降低了项目—背景联结记忆,但是本研究两个实验也发现,通过重复或者预先呈现的方式提升背景的编码可以促进情绪性图片中项目—背景的联结记忆,与Funk和Hupbach (2014),Biedenkapp和Rudy(2007)的结果相一致。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进一步发现,重复呈现和预先呈现背景对不同情绪性项目—背景联结记忆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在实验1中,尽管重复呈现提升了项目—背景联结记忆的再认正确率,但与Funk和Hupbach(2014)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是,并没有出现消极项目—中性背景联结记忆的显著提升;而实验2采用了连续呈现的方式,让被试在学习每个复合图片时都能优先对背景进行加工,结果发现消极项目与中性背景的联结再认正确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中性项目与中性背景的联结记忆提升却不明显,这进一步说明预先呈现消极项目的中性背景能够减少项目情绪性对背景编码的影响,从而提升消极情绪项目与中性背景的联结记忆,该结果与Funk和Hupbach(2014)及Biedenkapp和Rudy(2007)的研究结果一致。而且Boywitt和Meiser(2012)的研究也发现,对不同信息之间联结捆绑任务给予充分注意能够提升项目间信息的联结记忆,因此在本研究中促使项目—背景联结捆绑得到更多的认知资源的确能够促进项目—背景的联结记忆。

本研究的两个实验都发现,项目—背景的联结再认成绩不会因项目和背景同时具有注意捕获性而提升,即使提升背景的编码效果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两者的联结记忆,但仍无法消除情绪对联结捆绑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复合图片中的项目与背景并没有很强的联系,项目和背景是分开进行表征的,这进一步说明项目间的语义关联而不是空间重叠更有助于促进项目间的整合或一体化。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消极情绪信息往往具有更多的生物适应性意义,因而本研究仅探讨了消极情绪对复合图片中项目—背景联结记忆的影响,而以往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信息和消极情绪信息在神经加工和认知加工机制上都存在区别(Kensinger & Schacter, 2006; Talmi, Schimmack,Paterson, & Moscovitch, 2007),因此,未来研究应对不同情绪效价的信息之间的联结、具有“特殊性”的禁忌材料以及刺激材料在编码阶段得到一体化加工后等的联结记忆进行探讨。

5 结论

(1)项目记忆会受到项目情绪性的促进,但会受到背景情绪性的抑制;(2)甚至在背景具有情绪性的情况下,项目的情绪性依旧会削弱项目—背景的联结记忆;(3)背景的重复呈现和预先呈现均有助于提高项目—背景的联结记忆,但不能消除情绪对联结记忆的削弱作用。

参 考 文 献

梁九清, 郭春彦. (2012). 跨领域项目间联结记忆中项目提取和关系提取的分离: 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心理学报, 44(5), 625-633.

王海宝, 张达人, 余永强. (2009). 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的时间依赖性. 心理学报, 41(10), 932-938.

张钦, 王岩, 罗峥, 陈静. (2011). 记忆活动中情绪调节的效果和认知神经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19(9), 1259-1266.

Biedenkapp, J. C., & Rudy, J. W. (2007). Context preexposure prevents forgetting of a contextual fear memory: Implication for regional changes in brain activation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recent and remote memory tests. Learning & Memory, 14(3), 200-203.

Bisby, J., & Burgess, N. (2014). Negative affect impairs associative memory but not item memory. Learning & Memory, 21(1), 21-27.

Boywitt, C. D., & Meiser, T. (2012). The role of attention for contextcontext binding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featur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38(4),1099-1107, doi: 10.1037/a0026988.

Brown, J. M. (2003). Eyewitness memory for arousing events: Putting things into context.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17(1), 93-106, doi:10.1002/(ISSN)1099-0720.

Christianson, S. A. (1992). Emotional stress and eyewitness memory: A critical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2(2), 284-309, doi: 10.1037/0033-2909.112.2.284.

Christianson, S. A., & Loftus, E. F. (1991). Remembering emotional events:The fate of detailed information. Cognition & Emotion, 5(2), 81-108.

Doerksen, S., & Shimamura, A. P. (2001). Source memory enhancement for emotional words. Emotion, 1(1), 5-11, doi: 10.1037/1528-3542.1.1.5.

Funk, A. Y., & Hupbach, A. (2014). Memory for emotionally arousing items: Context preexposure enhances subsequent context-item binding.Emotion, 14(3), 611-614, doi: 10.1037/a0034017.

Guillet, R., & Arndt, J. (2009). Taboo words: The effect of emotion on memory for peripheral information. Memory & Cognition, 37(6),866-879.

Hamann, S. (2001). Cognitive and neural mechanisms of emotional memory.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5(9), 394-400, doi: 10.1016/S1364-6613(00)01707-1.

Kensinger, E. A. (2009). How emotion affects older adults' memories for event details. Memory, 17(2), 208-219, doi: 10.1080/096582108022 21425.

Kensinger, E. A., Garoff-Eaton, R. J., & Schacter, D. L. (2007). Effects of emotion on memory specificity: Memory trade-offs elicited by negative visually arousing stimuli. Journal of Memory & Language, 56(4),575-591.

Kensinger, E. A., Piguet, O., Krendl, A. C., & Corkin, S. (2005). Memory for contextual details: Effects of emotion and aging. Psychology &Aging, 20(2), 241-250.

Kensinger, E. A., & Schacter, D. L. (2006). Amygdala 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uccessful encoding of item, but not source, information f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stimuli.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6, 2564-2570,doi: 10.1523/JNEUROSCI.5241-05.2006.

LeDoux, J. E. (2000). Emotion circuits in the brain.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23(1), 155-184, doi: 10.1146/annurev.neuro.23.1.155.

Levine, L. J., & Edelstein, R. S. (2009). Emotion and memory narrowing: A review and goal-relevance approach. Cognition & Emotion, 23(5),833-875.

Luck, D., Leclerc, M. E., & Lepage, M. (2014). The potentiation of associative memory by emotions: An event-related fmri study.Advances in Neuroscience, 2014, Article ID 964024.

MacKay, D. G., & Ahmetzanov, M. V. (2005). Emotion, memory, and attention in the taboo stroop paradigm.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1),25-32, doi: 10.1111/j.0956-7976.2005.00776.x.

MacKay, D. G., Shafto, M., Taylor, J. K., Marian, D. E., Abrams, L., &Dyer, J. R. (2004). Relations between emotion, memory, and attention:Evidence from taboo Stroop, lexical decision, and immediate memory tasks. Memory & Cognition, 32(3), 474-488.

Madan, C. R., Caplan, J. B., Lau, C. S. M., & Fujiwara, E. (2012).Emotional arousal does not enhance association memory. Journal of Memory & Language, 66(4), 695-716, doi: 10.1016/j.jml.2012.04.001.

Mather, M. (2007). Emotional arousal and memory binding: An objectbased framework.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 33-52,doi: 10.1111/j.1745-6916.2007.00028.x.

Mather, M., & Knight, M. (2008). The emotional harbinger effect: Poor context memory for cues that previously predicted something arousing.Emotion, 8(6), 850-860, doi: 10.1037/a0014087.

Mather, M., & Nesmith, K. (2008). Arousal-enhanced location memory for pictures. Journal of Memory & Language, 58(2), 449-464.

Mather, M., & Sutherland, M. R. (2011). Arousal-biased competition in perception and memory.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6(2),114-133, doi: 10.1177/1745691611400234.

Meyer, M. M., Bell, R., & Buchner, A. (2015). Remembering the snake in the grass: Threat enhances recognition but not source memory.Emotion, 15(6), 721-730, doi: 10.1037/emo0000065.

Nashiro, K., & Mather, M. (2010). How arousal affects younger and older adults’ memory binding. Experimental Aging Research, 37(1),108-128, doi: 10.1080/0361073X.2011.536746.

Pierce, B. H., & Kensinger, E. A. (2011). Effects of emotion on associative recognition: Valence and retention interval matter. Emotion, 11(1),139-144, doi: 10.1037/a0021287.

Reisberg, D., & Hertel, P. (2004). Memory and emo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immele, U., Davachi, L., Petrov, R., Dougal, S., & Phelps, E. A. (2011).Emotion enhances the subjective feeling of remembering, despite lower accuracy for contextual details. Emotion, 11(3), 553-562, doi:10.1037/a0024246.

Schmidt, K., Patnaik, P., & Kensinger, E. A. (2011). Emotion’s influence on memory for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text. Cognition & Emotion, 25(2),229-243, doi: 10.1080/02699931.2010.483123.

Steinmetz, K. R. M., & Kensinger, E. A. (2013). The emotion-induced memory trade-off: More than an effect of overt attention? Memory &Cognition, 41(1), 69-81.

Talmi, D., Schimmack, U., Paterson, T., & Moscovitch, M. (2007). The role of attention and relatedness in emotionally enhanced memory. Emotion,7(1), 89-102, doi: 10.1037/1528-3542.7.1.89.

Touryan, S. R., Marian, D. E., & Shimamura, A. P. (2007). Effect of negative emotional pictures on associative memory for peripheral information. Memory, 15(2), 154-166, doi: 10.1080/09658210601 151310.

The Effects of Emotionality and Background Presentation on Item-background Associative Memory

ZHAO Haoyuan 1,2, AN Shu 1, REN Xiaoyun 1, MAO Weibin 1
(1 School of Psycholog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2 Hekou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Dongying 257200, China)

Abstract Using composite pictures combined the item images with background scenes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we explored how emotionality and presentation style of the backgrounds would affect the item-background associative memory in 2 experiments by manipulating the emotionality of the items and the backgrounds as well as the presentation style of the backgroun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item memory could be enhanced by emotionality of items, while could be inhibited by emotionality of the backgrounds; 2) emotionality of items could impair the item-background associative memory, though emotionality of backgrounds existed; 3) repeated presentation and preexposure of the backgrounds could enhance the item-background associative memory, but still could not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emotion on associative memory.

Key wordsemotion, presentation style, item-background associative memory.

分 类 号B842

收稿日期:2017-7-24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111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4CM022)。

通讯作者:毛伟宾,E-mail: maoweibin@sdnu.edu.cn。

标签:;  ;  ;  ;  ;  ;  ;  ;  ;  ;  ;  ;  ;  

赵浩远:情绪与背景呈现方式对联结记忆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