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电导率论文_汤卉,唐新桂,蒋艳平,刘秋香,李文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子电导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导率,离子,电极,铁电体,密度,电解液,黏度。

离子电导率论文文献综述

汤卉,唐新桂,蒋艳平,刘秋香,李文华[1](2019)在《铌酸锶钡陶瓷中氧空位对离子电导率和弛豫现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铅对环境存在各种危害,无铅铁电功能陶瓷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弛豫铁电体因具有较低的容温变化率和大的电致伸缩系数,在陶瓷电容器材料中占据重要地位.且无铅功能陶瓷在高温介电行为和阻抗的分析研究工作对功能陶瓷在高温下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Sr_xBa_(1–x)Nb_2O_6陶瓷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而成,并系统地研究了Sr_xBa_(1–x)Nb_2O_6陶瓷的介温特性和阻抗.值得注意的是,铌酸锶钡的高温弛豫尚未研究报导.结果显示,锶在陶瓷中组分比例的增加会使铁电相转变为顺电的相变温度降低.此外,通过计算, x=0.6的铌酸锶钡陶瓷的弥散相变参数g=1.94,表明x=0.6的铌酸锶钡陶瓷在低温下接近理想的弛豫铁电体.另外,阻抗分析数据显示陶瓷存在热激活弛豫现象.最后,利用阿伦尼乌斯定律从阻抗和介电数据中计算出了电导活化能和弛豫活化能.计算结果证明,氧空位引起的离子跳跃在高温介电弛豫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郑勇,郑永军,田大勇,王振,侯绍刚[2](2019)在《3种氯铝酸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和电导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3种典型的氯铝酸离子液体,通过高精度振动管密度计、自动落球式微量黏度计、电导率仪对体系的密度、黏度和电导率进行了系统测定.所有实验值与经验公式吻合,并获得了相应的拟合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方法进一步研究了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结果证明,氯铝酸离子液体具有较大的密度、较低的黏度和较高的电导率.阳离子上碳链的增长降低了分子的对称性,不利于离子的紧密堆积,从而使密度减小.另一方面,当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和氢键增强时,离子液体的黏度随之升高,电导率降低.(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吕闯,耿曼,吴安兵,温玉婷[3](2019)在《基于某阀冷去离子自循环系统电导率与树脂处理时间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直流阀冷却系统是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要的辅助系统,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本文通过模拟某高压直流输电阀冷项目现场离子交换器去离子自循环系统的运行,检验离子交换器去离子自循环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确定自循环补水系统通过调制电导率为2000μS/cm的市政自来水处理到10μS/cm所需要的时间,为离子交换器去离子自循环系统控制逻辑的定值设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段丹丹[4](2019)在《基于电导率的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技术改进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视对于电导率的要求较高,强化对有机电解液的关注,并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技术改进,对提升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质量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导率情况进行了研究总结,并结合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需要,制定了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技术改进方案,对提升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制备和使用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22期)

王向阳,顾双[5](2019)在《不同衰老程度青菜电导率和4种主要离子溶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衰老程度青菜细胞内外主要离子的分布及水中溶出特性,从而了解青菜细胞膜对离子阻隔,及细胞壁对离子吸附的特性。方法:测定常温贮藏0,3,7 d的青菜外叶在流动水中电导率和钾(K+)、钙(Ca2+)、钠(Na+)和氯(Cl-)离子浓度变化。结果 :发现水浸泡2~19 min时,贮藏3 d青菜的电导率高于7 d和0 d青菜。此后,贮藏7 d青菜的电导率显着高于3 d青菜,后者显着高于0 d青菜。青菜K+、Cl-溶出量显着高于Na+和Ca2+,其对电导率变化贡献较大。青菜中Ca2+和Na+在开始20 s迅速溶出,且衰老7 d的青菜快速溶出持续到40 s,说明细胞外K+和Ca2+浓度比细胞内显着增高。贮藏3 d青菜的Ca2+含量显着低于0 d和7 d青菜,这可能与细胞壁吸附能力变化有关。结论:测定青菜相对电导率需要流动水浸泡30~60 min。青菜细胞外Ca2+和Na+浓度显着高于细胞内,细胞内外K+和Cl-浓度差异很小。测定Cl-和K+浓度能判断细胞膜完好程度,测定Ca2+浓度能反映细胞壁成分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劳一桂,高运明,王强,李光强[6](2019)在《冶金离子熔体电导率测定技术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冶金离子熔体是高温电解冶炼、金属精炼等冶炼过程中的反应介质或多相反应的直接参与者。为保证冶炼过程的顺利进行,冶金离子熔体必须具有适宜的物理化学性质。电导率作为冶金离子熔体的一项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对控制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耗和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电导率与离子熔体结构、离子迁移、导电机理和电极反应机理息息相关,研究冶金离子熔体的电导率也有助于研究冶金的基础理论。因此,电导率对冶金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精确测定一直以来都是冶金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点。液态电解质电导率的测定通常在电导池中进行。但冶金离子熔体温度往往很高,导致电导率的测定存在困难,诸如合适的电导池的构建以及电极材料的选择。在测定原理的指导下,已经发展了多种电导率测定技术,目前测量冶金离子熔体电导率常用的方法有交流二电极法、交流四电极法、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CVCC法)和同轴圆筒法。交流二电极法和交流四电极法由于其电导池结构相对简单,电极、电导池材料获得容易,适用范围广,在监管生产过程中或在需要快速获得电导率数据的情况下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对于交流二电极,交流四电极的优越性在于将测定电压和电流的电极分开,测定电压的电极上几乎没有电流经过,无需考虑电极和引线电阻。但这两种方法在电导池结构上均存在缺陷,使得测试的精度难以把握。CVCC法和同轴圆筒法相对于前两者,在电导池结构上的优越性使得它们的测定精度较高,可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使用。但它们的电导池结构通常较为复杂,CVCC法在某些条件下需要特定的材料才能满足实验要求,从而导致实验成本高;同轴圆筒法尽管在电极对中的条件下具备免标定的优势,但高温下依然存在电极变形的影响,同时该法的电导率测试范围受到实验条件下能构建的电导池大小的限制。本文主要对上述四种电导率测定方法的原理、技术优缺点、操作、使用条件及测定效果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此外还对四种电导率测定方法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期指导实验室电导率的测定。(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1期)

何丽娟,陈帅帅,李松波,刘素霞,田宝云[7](2019)在《离子液体[emim]Ac密度和电导率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离子液体[emim]Ac的密度和电导率进行了实验测定与理论模型关联。结果表明,离子液体[emim]Ac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当温度范围为298.15~338.15 K时,[emim]Ac的密度值变化范围为1 072~1 024 kg/m~3;离子液体[emim]Ac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当温度范围为298.15~338.15 K时,[emim]Ac的电导率值变化范围为0.369~0.983 S/m;通过比较离子液体[emim]Ac密度及电导率的理论模型关联数据与实验测定数据,得出[emim]Ac密度及电导率的理论模型关联平均相对偏差和最大相对偏差分别为:0.82%,2.65%和1.43%,2.91%,关联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一致,故认为所选模型可用于实验数据关联。(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韦秀华,郝远强,张银堂,朱旭,徐茂田[8](2018)在《摩尔电导率与离子迁移率关系式推导过程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摩尔电导率和离子迁移率之间关系式的推导方法常见的有两种,推导出的结论公式有叁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为什么会有叁个不同公式而感到迷惑,且对部分推导过程存在疑问。本文应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导理论,分析讨论了摩尔电导率与离子迁移率之间关系式的推导方法和过程。明确指出了部分教材推导过程中的不妥之处以及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8年24期)

汪勋,杨晶晶,邵乐,李娇娇,赵卫峰[9](2019)在《一种高离子电导率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简易热处理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是发展柔性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核心,但是目前室温离子电导率低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以热聚合方法制备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并将其与聚氧化乙烯/高氯酸锂(PEO/LiClO_4)共混制备复合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120℃退火-淬冷热处理及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内部的相互作用,可以较大程度抑制PEO的结晶,从而使该复合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在25℃时达到2.4×10~(-5)S cm~(-1),提高了3个数量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吕晓娟,杨东昱,黄珊,韩云凤[10](2018)在《提高钙钛矿结构锂离子导体晶界电导率的研究进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晶材料的锂离子传导是由晶界和晶粒共同决定的,而晶界部分固有的大电阻造成了总电导率较低。综述了提高晶界电导率的研究进展,包括结构改性,A位和B位的掺杂,添加绝缘的第二相以及掺杂锂离子传导材料。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发现:锂离子的浓度,锂离子的移动性和A位空位比晶界的数量对总电导率的影响更大,掺杂其他元素到A位和B位也有一定的效果;添加绝缘的第二相的效果受到其他因素如制备方法的影响而呈现较大的差异性;添加像Li_7La_3Zr_2O_(12),Li_2O-B_2O_3和Li_3PO_4锂离子传导材料可以提高总电导率。最后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离子电导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成了3种典型的氯铝酸离子液体,通过高精度振动管密度计、自动落球式微量黏度计、电导率仪对体系的密度、黏度和电导率进行了系统测定.所有实验值与经验公式吻合,并获得了相应的拟合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方法进一步研究了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结果证明,氯铝酸离子液体具有较大的密度、较低的黏度和较高的电导率.阳离子上碳链的增长降低了分子的对称性,不利于离子的紧密堆积,从而使密度减小.另一方面,当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和氢键增强时,离子液体的黏度随之升高,电导率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子电导率论文参考文献

[1].汤卉,唐新桂,蒋艳平,刘秋香,李文华.铌酸锶钡陶瓷中氧空位对离子电导率和弛豫现象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9

[2].郑勇,郑永军,田大勇,王振,侯绍刚.3种氯铝酸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和电导率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吕闯,耿曼,吴安兵,温玉婷.基于某阀冷去离子自循环系统电导率与树脂处理时间的关系研究[J].浙江化工.2019

[4].段丹丹.基于电导率的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技术改进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9

[5].王向阳,顾双.不同衰老程度青菜电导率和4种主要离子溶出特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9

[6].劳一桂,高运明,王强,李光强.冶金离子熔体电导率测定技术进展[J].材料导报.2019

[7].何丽娟,陈帅帅,李松波,刘素霞,田宝云.离子液体[emim]Ac密度和电导率的实验与理论研究[J].应用化工.2019

[8].韦秀华,郝远强,张银堂,朱旭,徐茂田.摩尔电导率与离子迁移率关系式推导过程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8

[9].汪勋,杨晶晶,邵乐,李娇娇,赵卫峰.一种高离子电导率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简易热处理制备[J].中国科学:化学.2019

[10].吕晓娟,杨东昱,黄珊,韩云凤.提高钙钛矿结构锂离子导体晶界电导率的研究进展(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理论示意图橄榄石型LiFePO4的结构示意图不同压力的Z″-f图聚苯并咪唑(PBI)的化学结构式[58]碳粉型模拟电极电子电导率的测量装置–Cu2S核壳纳米线太阳能电池(a)...

标签:;  ;  ;  ;  ;  ;  ;  

离子电导率论文_汤卉,唐新桂,蒋艳平,刘秋香,李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