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控光栅论文-高辉,郑继红,王康妮,陆飞跃,王青青

液晶电控光栅论文-高辉,郑继红,王康妮,陆飞跃,王青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晶电控光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光栅,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电控

液晶电控光栅论文文献综述

高辉,郑继红,王康妮,陆飞跃,王青青[1](2015)在《叁色激发电控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体光栅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一种对叁原色激光同时敏感的电控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H-PDLC)的制备及特性研究。通过添加两种不同的光引发剂与协引发剂:Rose Bengal与N-Phenylglycine、Methylene blue与p-Toluenesulfonic acid monohydrate,以及纳米银颗粒,实现单片样品叁波段激光激发写入的体全息光栅。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裸眼立体显示及相关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上海市激光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2-16)

张书源[2](2015)在《快速响应的电控液晶相位光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光通信技术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光束偏转控制技术是光通信技术的重要部分。传统技术依靠阵镜等机械偏转。这类装置不仅体积大、结构复杂并且造价昂贵、功耗高。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光学器件向着低功耗、轻质量和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在众多光学器件中,液晶器件克服了传统投影技术的诸多缺点,被广泛应用在显示和光调制领域。液晶相位光栅因其具有衍射可控、低电压驱动、低功耗、无移动部件、易小型平板化、高稳定性等诸多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液晶相位光栅可以应用到投影显示、空间通信、3D显示、光束偏转、目标扫描和光信息处理系统等领域。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响应的液晶相位光栅,针对向列相液晶相位光栅响应速度慢的情况,提出一种取向方式。研究其衍射效率和响应时间特性。与相同参数的平行取向液晶相位光栅对比发现,弯曲取向的液晶相位光栅有更短的响应时间和更高的衍射效率。具体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聚酰亚胺(KPI-2088)和稀释剂(NMP)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实现对预倾角的调控。测试不同预倾角液晶相位光栅的响应时间,得到弯曲最快响应时间2.98ms。同时对比弯曲和平行取向衍射效率,实验发现弯曲取向的衍射效率高于平行取向。2、为了进一步加快液晶器件的响应时间。实验采用过驱动的驱动方式提高响应时间,并找到最佳的间隔时间。将原有弯曲取向最快响应速度2.98ms提高到2.25ms。3、水平聚酰亚胺(KPI-300B)和垂直聚酰亚胺(SE-4811)混合实现稳定7度预倾角。对比弯曲和平行两种取向的液晶相位光栅的响应时间和衍射效率,发现弯曲取向的最快响应速度为5.6ms,并且具有较高的衍射效率。(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5-12-10)

黄翀,欧阳艳东[3](2012)在《具有可变电控光栅常数的液晶光栅》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液晶光栅器件存在的光栅常数不能变化、电极尖端放电、边缘效应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可转换光栅常数的液晶光栅。通过控制不同导电区的通断电,使液晶光栅不同区域产生透光与不透光,实现光栅常数的转换;液晶光栅梳状电极端部的圆弧状设计,避免了尖端放电现象,减小了边缘效应的影响。以He-Ne激光为光源,用WGD-8A型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对所设计的液晶光栅器件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导电区的变化实现了光栅常数的转变,在2~3.4 V电压驱动下,具有3种不同光栅常数的液晶光栅的1级衍射光强逐渐增强,且其衍射光强的差值不断增大,达到了预期设计目的。设计的液晶光栅在视差栅栏、光栅尺等方面有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2年03期)

郑泽浩,黄翀,欧阳艳东,吴永俊,沈奕[4](2011)在《不同常数电控双折射无刻痕液晶光栅的电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向列相液晶MLC-7700-100制备电控双折射无刻痕液晶光栅,叁种液晶光栅的光栅常数分别为200μm,100μm,66.7μm,并采用波长为λ=632.8nm的He-Ne激光为光源,照射液晶光栅。同时对液晶光栅施加频率为f=100Hz的交流信号,在电压驱动下得到不同的衍射光斑,研究电压驱动下第1级衍射光斑的电光特性改变的情况。(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09期)

蒋妍梦,郑继红,黄爱琴,王艇艇,孙国强[5](2010)在《基于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的电控光斩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斩波器在光通信领域和光测量领域均有着重要应用。但是传统的机械斩波器有着响应速度慢、不易于集成等不足。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材料为近年来广泛被看好的一种新型电光材料。它具有显着的电场可调性。本文制作研究了基于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的光斩波器。首先用全息法制备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电源系统,然后实验研究比较了基于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光斩波器的性能。通过单通道和双通道光斩波器实验,发现其具有响应速度快、便于改变调制频率和占空比、易于集成化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08-23)

温垦,郑继红,孙国强,刘德峰,陈洛洋[6](2009)在《基于电控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光斩波器阵列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采用电控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H-PDLC)制作斩光器阵列的思路和方法。将曝光后单个H-PDLC光栅组合或者采用先刻蚀阵列后曝光的过程制作H-PDLC斩光器。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式光靳波器,电控液晶阵列斩波器具有快速,易于集成,斩光波形可调节等多种优点。实验研究了单个H-PDLC光栅单元的电光特性,并初步设计了控制HPDLC的电源系统。(本文来源于《上海市激光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10-23)

王俐[7](2007)在《电控平行排列液晶光栅的衍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液晶材料在显示器件中得到应用以来,液晶光栅器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向列相液晶具有光学上各向异性的单轴晶体的特性,以及电学上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性质,在外电场作用下由向列相液晶制成的液晶光栅其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液晶分子的光学特性发生变化。因此在外电场作用下,液晶光栅的光学特性是可调的。当入射光通过空间周期电场作用下的向列相液晶光栅盒时,其衍射光强受到施加在液晶盒上外电场的电压控制。因此液晶光栅的这种光电特性在衍射光学、光电开关、光束偏转控制等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电控液晶光栅是将具有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相液晶层置于两块平板玻璃之间。在一块玻璃基板上制有透明的条纹电极,条纹电极用光刻工艺制作,而另一块玻璃基板上则为连续电极。当空间周期电场加到液晶分子上,即可发生液晶分子的重新排列。在入射光透过液晶层时,会产生光程长度的周期性变化,形成电控液晶光栅。本论文对电控液晶光栅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利用差分迭代法计算了平行排列及扭曲排列向列相液晶盒中指向矢分布的计算,根据指向矢的分布情况得到了平行排列及扭曲排列向列相液晶的等效折射率和相位延迟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并对两种排列进行了比较分析;在矩形光栅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液晶光栅与等效矩形光栅之间的理论模型,并且计算了零级衍射效率和槽深的理论数据。为了对平行排列电控液晶光栅进行实验验证,实际制了多片电控液晶光栅,并且将样品进行实际测试,就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得到了考虑电场边缘效应时的修正系数和槽深的修正计算公式,并通过修正公式得出了槽深和占空比修正值的图形,分析了电场边缘效应对液晶光栅衍射特性的影响。当电控液晶光栅占空比为0.5并且光线正入射液晶盒时,由实验测试数据可以发现由于电场边缘效应的影响,液晶光栅偶级衍射出现。在本文的最后还分析了随着电压的变化,电场边缘效应对液晶光栅衍射效率、相位差、占空比修正值及槽深变化的影响。文中电场边缘效应的分析,对今后电控液晶光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论文的创新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比较了平行排列与扭曲排列电控液晶光栅的优劣。(2)建立了液晶光栅的等效矩形光栅模型,并且分析了电场边缘效应对电控液晶光栅衍射特性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7-03-01)

王俐,卢亚雄,黄子强,邹杰宇,蔡宁[8](2006)在《电控平行排列液晶光栅的光衍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电控平行液晶光栅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配以结构原理图。通过对平行排列及90°扭曲排列液晶指向矢的计算,得出液晶盒中相应的折射率、相位差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图,两者经比较证明平行排列更具适用性,并在实验中观测到了平行排列液晶光栅衍射特性与电压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显示》期刊2006年12期)

王丽[9](2006)在《液晶电控光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向列相液晶在光学上的单轴特性与电学上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使得用电来控制光学性能成为可能。液晶器件几乎满足空间光通信的所有大的指标要求如重量、尺寸、功耗、寿命、成本、驱动电压、光电集成、可编程性、光学接收孔径、光束扫描和偏转范围等等。液晶光开关、光偏转器、光扫描器已经开始应用于光纤通信的实验系统中。液晶类器件应用于光通信的唯一重大缺陷,是其响应速度目前只能达到微秒级或亚微秒级,不过,在不涉及到码型码率的空间光束捕获、扫描、偏转、控制方面,液晶器件完全可能进入实用化。本文提出了利用一种新的液晶器件对空间光通信中对激光源进行方位探测和自动跟瞄,即液晶电控光栅。其原理为:入射偏振光通过空间周期电场作用下的液晶盒,一级衍射角和衍射光强受到电压的调制。文中利用差分迭代法计算了向列相液晶BL037盒中指向矢分布的计算,根据指向矢的分布情况得到了向列相液晶的双折射率分布和非常光通过液晶盒产生的相位延迟随电压变化;并在矩形光栅和正弦相位光栅的基础上,分析了入射偏振光通过液晶电控光栅所产生的衍射情况。最后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液晶电控光栅的设计、制作以及对其衍射特性的实验验证。本论文的创新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摒弃了机械式的偏转控制,便于其后的信号处理。且该器件驱动电压低(约3伏),功耗小(毫瓦级/平方厘米)。(2)采用液晶为光束角度探测的关键器件材料,电控光栅的厚度为毫米级,大大降低了光束探测与跟踪控制系统的体积重量。(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6-05-01)

郑继红,陈刚,顾玲娟,裘颖刚,庄松林[10](2003)在《新型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研制的电控体全息光栅》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全息光栅元件的研制 ,并研究了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光栅的衍射特性及电控开关特性。该光栅结合了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的电控光开关特性和全息光栅的优点 ,在光通信器件、可调窗口、液晶显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生产力。(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液晶电控光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十年来,光通信技术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光束偏转控制技术是光通信技术的重要部分。传统技术依靠阵镜等机械偏转。这类装置不仅体积大、结构复杂并且造价昂贵、功耗高。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光学器件向着低功耗、轻质量和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在众多光学器件中,液晶器件克服了传统投影技术的诸多缺点,被广泛应用在显示和光调制领域。液晶相位光栅因其具有衍射可控、低电压驱动、低功耗、无移动部件、易小型平板化、高稳定性等诸多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液晶相位光栅可以应用到投影显示、空间通信、3D显示、光束偏转、目标扫描和光信息处理系统等领域。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响应的液晶相位光栅,针对向列相液晶相位光栅响应速度慢的情况,提出一种取向方式。研究其衍射效率和响应时间特性。与相同参数的平行取向液晶相位光栅对比发现,弯曲取向的液晶相位光栅有更短的响应时间和更高的衍射效率。具体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聚酰亚胺(KPI-2088)和稀释剂(NMP)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实现对预倾角的调控。测试不同预倾角液晶相位光栅的响应时间,得到弯曲最快响应时间2.98ms。同时对比弯曲和平行取向衍射效率,实验发现弯曲取向的衍射效率高于平行取向。2、为了进一步加快液晶器件的响应时间。实验采用过驱动的驱动方式提高响应时间,并找到最佳的间隔时间。将原有弯曲取向最快响应速度2.98ms提高到2.25ms。3、水平聚酰亚胺(KPI-300B)和垂直聚酰亚胺(SE-4811)混合实现稳定7度预倾角。对比弯曲和平行两种取向的液晶相位光栅的响应时间和衍射效率,发现弯曲取向的最快响应速度为5.6ms,并且具有较高的衍射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晶电控光栅论文参考文献

[1].高辉,郑继红,王康妮,陆飞跃,王青青.叁色激发电控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体光栅的制备及应用[C].上海市激光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2].张书源.快速响应的电控液晶相位光栅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

[3].黄翀,欧阳艳东.具有可变电控光栅常数的液晶光栅[J].中国光学.2012

[4].郑泽浩,黄翀,欧阳艳东,吴永俊,沈奕.不同常数电控双折射无刻痕液晶光栅的电光特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1

[5].蒋妍梦,郑继红,黄爱琴,王艇艇,孙国强.基于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的电控光斩波器[C].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2010

[6].温垦,郑继红,孙国强,刘德峰,陈洛洋.基于电控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光斩波器阵列的设计[C].上海市激光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7].王俐.电控平行排列液晶光栅的衍射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

[8].王俐,卢亚雄,黄子强,邹杰宇,蔡宁.电控平行排列液晶光栅的光衍射特性研究[J].现代显示.2006

[9].王丽.液晶电控光栅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

[10].郑继红,陈刚,顾玲娟,裘颖刚,庄松林.新型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研制的电控体全息光栅[J].光学学报.2003

标签:;  ;  ;  ;  

液晶电控光栅论文-高辉,郑继红,王康妮,陆飞跃,王青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