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制冷论文_李达,杨晓宏,田瑞,胡俊虎,魏文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电制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电,模型,冷藏车,温度,物理,蒸发器,太阳能电池。

热电制冷论文文献综述

李达,杨晓宏,田瑞,胡俊虎,魏文龙[1](2019)在《热电制冷膜蒸馏实验多目标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电制冷膜蒸馏实验系统,为研究该系统机理与多目标优化问题,首先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actor regression,SVR)得到变量与目标值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代入响应曲面法分析各变量与目标间的协同效应;其次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获得Pareto解集,并进行解集分析;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目标权值与TOPSIS方法排序,获得了系统运行最优工况。研究结果表明:热端进料温度对该系统中各项目标值有较大影响,制冷器输入电流并非越大越好,要适时与其它工况相匹配。经NSGA-II和MOPSO可得出该系统存在最优工况点,最优工况为:热端进料温度为75℃、冷却水流量为698.1L/h、制冷器输入电流为8.44A,在此最优工况下对应目标值为:热电制冷膜蒸馏系统耦合度为0.77、系统能耗为273.09W、膜通量为13.98kg/(m2?h)。(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于小雨,王兴,张建忠,张明江,乔丽君[2](2019)在《热电制冷器不同的混沌激光器驱动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期设计电路的基础上,对具有不同型号热电制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TEC)混沌激光器的温度和驱动电流控制电路进行优化,实现对不同型号TEC混沌激光器的温度及电流的有效控制,输出到TEC端的最大电压调节范围为0~3. 3 V,输出电流稳定度在0. 02%以内,输出波长波动稳定在9 pm以内.与Newport驱动源相比,本设计将光发射次模块激光器输出波长的归一化均方差从0. 004 4降至0. 002 0,控制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9年05期)

孙江燕,刘文静,陈泽宇[3](2019)在《基于热电制冷对花卉运输冷藏车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冷藏运输业的发展,花卉运输行业也亟需技术的突破和改进,现如今花卉运输是限制花卉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文章将由此展开,从花卉运输冷藏车的现状,新型制冷方式―热电制冷以及热电制冷的优点,分区控温技术,空间的合理运用,还有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展望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一种全新的专门针对鲜花设计的冷藏车,为以后关于花卉运输冷藏车的行业内发展提供一种思路。(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1期)

唐小玉,彭润玲,王宁,贾宏志[4](2019)在《热电制冷器对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电池(photovoltaic,PV)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使其表面温度迅速升高,从而降低其输出电压。为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温度,对太阳能电池板背面装载的热电制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TEC)进行了研究,测试其在不同室温下对太阳能电池板输出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不含TEC且环境温度分别为26℃、29℃、33℃时,太阳能电池板的实验最大输出电压分别是2.32 V、2.25 V、2.20 V;加载TEC之后,在上述环境温度下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2.54 V、2.59 V、2.47 V,输出电压分别增加9.4%、15.1%、12.3%。因此在太阳能电池板中加载热电制冷器既可以增大输出电压,又可以避免因温度升高而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寿命。(本文来源于《光学仪器》期刊2019年04期)

聂山钧,王明富,高晓东,廖靖宇[5](2019)在《热电制冷器温度依赖的材料参数的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取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厂家保密但在计算过程中所必须的热电制冷器(TEC)的热电材料参数,对温度依赖的热电材料参数进行了提取.利用一款一级TEC性能的测试结果,基于热电基本公式,根据两种不同的材料参数取值方法分别建立了两个超定方程组,通过对这两个方程组进行求解,分别提取了两组TEC的热电材料参数.并用所提取的两组热电材料参数对另一款相同材料的5级TEC性能进行了计算以验证所提取材料参数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厂家性能曲线误差随级数增加而增大,对于5级TEC,制冷温度误差可达20 K以上,这在TEC选型中应予以重视;本文所提取的材料参数在计算另一款5级TEC制冷温度时,不同制冷量下误差最大为1.6 K~6.1 K.同时,电压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模型中接触电阻是不可忽略的,通过所提取的电阻误差对电压的计算进行修正后,在TEC适用工作电流区间内,两组参数计算的电压相对误差分别小于4.80%和7.00%.本文方法计算的制冷温度误差约为极值法误差的1/5~1/2,约为厂家参数误差的1/10~1/4,准确度与有限元法利用热电材料参数实测值计算的结果近似,可有效的用于相同材料TEC的性能评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吴浩驰[6](2019)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两级热电制冷器几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双层热电制冷器的几何参与工况设计进行优化分析,结合叁维有限元模型与粒子群(PSO)优化算法对于双层热电制冷器进行优化。对热电单元的高度与制冷电流大小进行了参数优化以获得最大的吸热量QL。得到的优化后双层半导体热电制冷器件与初始的方案相比,吸热量QL从0.024W提高至0.037W,提高54.2%。(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1期)

何杭[7](2019)在《两级热电制冷器瞬态与稳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两级热电制冷器瞬态与稳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合叁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最佳稳态电流与脉冲电流加入时间分析,得到最佳稳态电流为冷结0.38A、热结0.32A,同时在2s时加入脉冲电流能够达到最大制冷温度。(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1期)

贾卓杭,郭亮,谭向全,黄勇[8](2019)在《热电制冷器辅助下环路热管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种平板型蒸发器环路热管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制冷器功率及加热功率对热电制冷器辅助下环路热管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功率范围内,在无热电制冷器辅助状态下,环路热管成功启动运行,但性能较差,热阻达到1.14℃/W;外加热电制冷器后,环路热管启动时间稍有缩短,性能改善明显,热阻最低达到0.15℃/W。加热功率恒定20 W时,随制冷器功率的增加,环路热管运行温度和热阻会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制冷器功率恒定6 W时,随加热功率的增加,环路热管运行温度随之增大,而热阻会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另外分析温度均匀性发现平板加热面的温度可在±2℃范围内。(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聂山钧[9](2019)在《基于热电制冷的图像传感器深度制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研级相机在微光成像、天文观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探测能力极限取决于总体噪声水平。深度制冷可有效抑制其热生暗电流,从而大大提高相机的信噪比。目前国外基于热电制冷的科研级相机深度制冷技术已发展成熟,而国内尚无高性能深度制冷型科研级相机产品面世,这既有相机电子学系统难度大的原因,同时也有国内长寿命真空封装及深度制冷技术不成熟的原因。在EMCCD、CCD、CMOS等图像传感器已初步实现国产化的背景下,作为科学级相机关键技术之一的深度制冷技术的自主可控已刻不容缓。首先,在所有可见光图像传感器中,以对制冷温度要求较高的EMCCD为例,通过制冷温度对其性能影响的分析,确定了需制冷到-90℃左右才能有效抑制其热生暗电流。然后对实现深度制冷的四个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冷端高效绝热、杜瓦真空封装、热电制冷器(TEC)性能优化和热端散热,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套基于热电制冷的制冷温度可达-90℃、理论真空寿命可达10年的深度制冷系统。冷端绝热是为了降低TEC的热负载从而获得更低的制冷温度。首先根据漏热量对制冷温度的影响,确定目标漏热量。然后对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叁种漏热途径,分别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根据漏热量中各个变量对漏热量影响的分析,进行杜瓦的绝热设计。分析表明,为有效抑制冷端漏热,杜瓦压强应<0.1Pa,因此,必须对杜瓦进行真空封装。真空封装是抑制杜瓦内气体传导漏热、对流漏热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放气、泄漏、渗透的理论分析表明,总漏气量中,材料放气占比最大,泄漏和渗透占比相对较小。此外,泄漏的分析表明,要想真空保持时间达到10年,由于氩气的泄漏,杜瓦漏率也应<5.9e~(-8)PaL/s,据此,选取了有效的密封措施来保障低泄漏率。最后对渗透漏气量进行了理论计算。TEC性能优化的目的是针对某一工况,设计一款性能最优的TEC。由于厂家提供的性能曲线误差大、且不提供性能计算中所必须的热电材料参数等原因,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两种提取热电材料参数的方法,并通过提取的参数计算另一款不同结构TEC性能,然后与实验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取的参数均可有效的表征热电材料的性能。第一种基于热电效应基本公式方法提取的参数计算的制冷温度和电压的误差分别<4.11%和<6.80%,第二种基于数值分析方法提取的参数计算的制冷温度和电压的误差均<3%。并在第二种方法提取的材料参数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并定制了一款五级TEC。热端有效散热是保障TEC能进行深度制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采用风冷+水冷两种散热模式,分别计算分析了两种模式下对散热热阻的要求,并依此设计了一款风冷+水冷一体式散热器,并对该散热器两种模式下的热阻进行了理论分析。课题最后对杜瓦的真空封装性能进行了初步实验验证,包括各个密封处的漏率测试,器件的放气率测试,同时对吸气剂维持杜瓦真空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然后对制冷系统进行了最后的组装,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包括制冷温度和热端散热能力的测试。该系统是一套通用性制冷系统,可适用于发热量小于1W的图像传感器的深度制冷。(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王梦容,王硕,贾景福[10](2019)在《热电制冷技术的影响因素以及改进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介绍热电制冷器工作原理,分析热电制冷影响因素,提出发展方向,得到更加高效的制冷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09期)

热电制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前期设计电路的基础上,对具有不同型号热电制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TEC)混沌激光器的温度和驱动电流控制电路进行优化,实现对不同型号TEC混沌激光器的温度及电流的有效控制,输出到TEC端的最大电压调节范围为0~3. 3 V,输出电流稳定度在0. 02%以内,输出波长波动稳定在9 pm以内.与Newport驱动源相比,本设计将光发射次模块激光器输出波长的归一化均方差从0. 004 4降至0. 002 0,控制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电制冷论文参考文献

[1].李达,杨晓宏,田瑞,胡俊虎,魏文龙.热电制冷膜蒸馏实验多目标分析与优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2].于小雨,王兴,张建忠,张明江,乔丽君.热电制冷器不同的混沌激光器驱动电路设计[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9

[3].孙江燕,刘文静,陈泽宇.基于热电制冷对花卉运输冷藏车的设计[J].智库时代.2019

[4].唐小玉,彭润玲,王宁,贾宏志.热电制冷器对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的影响[J].光学仪器.2019

[5].聂山钧,王明富,高晓东,廖靖宇.热电制冷器温度依赖的材料参数的提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6].吴浩驰.粒子群算法(PSO)优化两级热电制冷器几何设计[J].科技风.2019

[7].何杭.两级热电制冷器瞬态与稳态性能研究[J].科技风.2019

[8].贾卓杭,郭亮,谭向全,黄勇.热电制冷器辅助下环路热管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J].低温工程.2019

[9].聂山钧.基于热电制冷的图像传感器深度制冷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9

[10].王梦容,王硕,贾景福.热电制冷技术的影响因素以及改进方向[J].南方农机.2019

论文知识图

热电材料用于制冷(a)和发电(b)示意图单级TEC剖面结构电阻率实验与仿真计算结果热电制冷器的工作原理热电器件工作原理示意图热电发电器最佳效率与温差电偶以及热...

标签:;  ;  ;  ;  ;  ;  ;  

热电制冷论文_李达,杨晓宏,田瑞,胡俊虎,魏文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