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后进生成因及转化

浅谈数学后进生成因及转化

(广安市广安区恒升镇小学校广安638011)

【摘要】:什么是数学后进生,我们第一反映就是“差生”、“落后生”、“后进生”、“问题生”、“学困生”等多种。我国现有的3亿多中小学生中,有5000万是“后进生”。5000万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它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即使现行评价标准存在缺点,这个数字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数学应怎样学,对待这类“特殊”学生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一、先谈谈中学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我认为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主观上的因素是导致学生后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为

1、学生的意志薄弱,情感脆弱、自觉性差。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

2、缺乏自信心: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缺乏自信,漫不经心,避而不答、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进心和学习动力,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

3、学生自学能力和基础差:不能认真主动的学习分析教材,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客观:客观上的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之一。表现在:

1、家庭方面: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知识层次较低的家庭,家长由于自身文化较低,子女的行为无法管理,他们只注重结果,根本就不注重怎样耐心细致地去辅导的过程,他们又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于是导致学生学习差。

2、教师方面: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数学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教师心理状态等。

3、社会方面:当前的社会有一小部分人没读几天书,却靠钱权关系或机遇挣到大钱;或有些靠不法手段成了“爆发户”,致使一些学生过早的放弃了求学的观念。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教师怎样转化呢?下面就谈谈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2、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的积极作用。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作好分类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后进生跟得上,使基础好的学生又“吃的饱”。

3、化枯燥为有趣,让后进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

4、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的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

2、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的方面: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

2、培养探讨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后进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的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4、培养小结的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强调自己去学习。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数学后进生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往往被忽视和遗忘的孩子,后进生的“问题”一定有原因,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辅助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希望通过本文能让更多后进生,走出“差生”阴影,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我们用智慧去诊疗那些受伤的心灵!

标签:;  ;  ;  

浅谈数学后进生成因及转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