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失败”之辨

“失意”“失败”之辨

张茫利(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陕西渭南714000)

中图分类号:G6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194-01

前几天,听组内老师讲解《蜀相》,对于英雄的理解,有老师解读为失意的英雄,有老师解读为失败的英雄,后面所例举的人物有:项羽、李白、陈子昂、陆游、岳飞等,纵观所列举的人物,若以“失败”一词概而论之,我觉得太过绝对,且“失意”与“失败”两个词意境差距很大。

查阅字典,失意解释如下:(1)不如意;不合己意。《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董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仇。”(2)失望;不得志。《汉书?盖宽饶传》:“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决。”(3)不合他人之意。杜甫《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上官权许与,失意见迁斥。”综上所述,失意可解释为不能实现自已的意愿,不得志。

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失意不代表失败。以所举人物为例,结合当时的世事环境,我认为古人有三大失意:

首先名落孙山。在古代,早在孔子时期就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意思作为读书人应当勇于担责、以仁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而“学而优则仕”成为历代文人赶赴科考、奔赴官场的思想源头。如要施展抱负就要中举,但中者寥寥,大部分人是很难中举的。唐末诗人郑谷,科举连考十年,锲而不舍,终于到40岁时考中进士。在勉励朋友时,郑谷写道:见君失意我惆怅,记得当年落第情。《过庭录》记载: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和乡人儿子一起去考试,孙山名列榜末。回来后,乡人问其子考试结果,孙山戏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名落孙山不啻为古代才子最大的失意之一。

其次壮志未酬。考不上是不如意,但考上了却得不到重用,怀才不遇,壮志未酬,这样的失意,比考不上还要难受。初唐诗人陈子昂,聪明好学,文武全才,为人仗义,侠骨柔肠,与李白颇为相似。他24岁考中进士,但由于直言犯谏,多次被贬,虽有一腔热血,屡次陈述箴言,一次次请缨出战都被拒绝。唯有以文述志,慨叹国有昏君擅政,世有良才难用;李白虽然天性浪漫,但是也一直心系社稷,当不被重用时发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呐喊;南宋词人辛弃疾,一生的希望就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却一直不被重用,只能“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古代空负绝世之才无用武之地的大有人在,可谓是官场最大的失意。

然后是佳人难再。自古多情偏遗恨。古代文人的失意,除了仕途就是爱情。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拥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礼教的考验。譬如陆游,他的一生干什么都不顺,仕途遭排斥,抗金主张被诬蔑,陆游最失意的,就是与唐婉的感情。陆游和唐婉婚后恩爱,陆母听信谗言,坚决要求陆游离婚,无奈之下,有情人劳燕分飞。此后陆游无心仕途,惆怅失意,让人扼腕,写下了痛彻心扉的词作——《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还有天生乐天派的苏轼,仕途上的失意可以被消解,唯独妻子王弗的离逝,让他肝肠寸断,尽管已过去十年,仍让七尺男儿热泪千行,写下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而失败则解释为:(1)在斗争或竞赛中被对方打败(跟胜利相对)。《谋攻》:失败,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2)工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跟成功相对):失败是成功之母。

提到失败的英雄,人们想到的首先是项羽,一个源于性格的悲剧英雄。

项羽的失败是性格悲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楚汉争雄中,项羽一度能左右时局,取胜的社会条件比刘邦要优越、充分得多,尽管他有将帅之英勇和战术,但他缺乏王者的气度和谋略,不会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因而贻误、错过了“鸿门宴”、“割地求和”等战机,最终以自刎乌江而告败。可见,导致项羽失败的是其致命的性格使然。其刚愎自用到了愚不可及的地步,即使在临死前,他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弱点,仍大言不惭地对身边的人说:“自从我起兵到现在已整整八年了。八年中,我纵横天下,百战百胜。然而今天不幸被困于此,实在是老天要灭亡我,不是我不会打仗。今天我死只是上天的旨意,不是我个人的过失。”

还有“精忠报国”的岳飞。人人皆知他的忠义,可他的“忠”范围太小,仅忠于赵姓皇帝或宋王朝,与民族、国家而言则谈不上忠,若他能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豪气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勇气,或许就能将金人赶出长城以北,解救北方沦陷的大量汉人,使其不至于生活的水深火热。自我感觉他是军事天才却没有一点政治眼光,不仅不能清君侧杀秦桧,雪靖康之耻,力挽狂澜。反而背个莫须有罪名不得善终。

项羽的武断和岳飞的愚忠一样,都是因其性格缺陷,在其位却未能施展抱负,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只能注定以失败而收场。

概而论之,失意侧重客观因素,是个人与他人、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较量,而失败更侧重主观因素,是自己与自己的对抗。

可以想象,当历经战乱、遭遇不幸、生活艰难的杜甫凭吊同样壮志未酬的诸葛亮时,心中的感慨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却处处碰壁,失意常常相伴。诸葛亮性格谨慎,兴复汉室,六出祁山,虽偏居一隅,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致使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民生凋敝,注定是个失败的英雄。英雄惜英雄,在“失意”与“失败”的万般复杂之中,《蜀相》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综上所述,对人物的解读,用词一定要精准。对事例的选择,应结合更多的史实,力争贴合时代背景,做到有理有据。

其实,失意也好,失败也罢,多有主观因素在内,我们不能以今人思想去要求古人。人生本就不完美,何必苛求,感觉自己有点孔乙己的精神了。所以,掩卷而思,唯留一声长叹。

标签:;  ;  ;  

“失意”“失败”之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