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剪切波速论文_李玉影,李平,刘红帅,朱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的剪切波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速,黏性,应力,松原,密度,地震烈度,场地。

土的剪切波速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影,李平,刘红帅,朱胜[1](2019)在《松原地区常见土类剪切波速与埋深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剪切波速是确定场地类别的指标之一。为提高场地类别划分的精度,收集整理了松原地区地震安评和工程勘察的剪切波速资料,定性探讨了覆盖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的关联性,以幂函数形式统计了Ⅲ类场地条件下常见土类剪切波速与埋深的经验公式,并与已有成果作了对比分析,以某一场地实测结果为基础,验证了所提出的经验公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松原地区常见土类剪切波速与埋深有显着的关联性;所建立的经验公式在松原地区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全国的统计结果。所得结果对于工程规划、初勘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董林,夏坤,李少华,杨博[2](2019)在《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方法对粉砂及粉土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细粒土体相对于纯净砂在自然界中分布更为广泛,其地震液化灾害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关于其液化判别,一直以来都只是在砂土方法的基础上,稍作调整。本文对比了美国NCEER推荐的基于标贯试验的Seed方法和基于剪切波速试验的Andrus和Stokoe方法,以历史地震数据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剪切波速方法对含细粒土体过于保守,并且细粒含量越高,对非液化点越不可靠。通过建立两个方法 3组细粒含量下液化临界曲线上的剪切波速与标贯击数相关关系,得出临界剪切波速随细粒含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没有临界标贯击数那么迅速。剪切波速试验为小应变无损测试,对含细粒土土颗粒间胶结力较为敏感,而液化状态为大应变破坏阶段,土体胶结力基本丧失,因此对胶结较强的含细粒土体,剪切波速指标与液化难以建立唯一联系。另外,中国规范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方法存在误导,由于判别式已经用黏粒含量修正,因此,V_(s0)经验系数应统一只取砂土数值。(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9年02期)

李天宁,汪云龙,张瑞滨[3](2019)在《砾性土剪切波速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剪切波速被认为是砾性土液化判别的有效指标,为探究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因素,设计四因素叁水准试验,利用GDS大型叁轴-剪切波速设备研究含砾量、相对密度、固结应力和应力比等因素对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砾性土的剪切波速与前述因素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当含砾量、相对密度、固结应力、应力比等增大,砾性土的剪切波速也随之增大;四个因素对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程度与模式存在差异,其中固结应力是最为显着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9年01期)

段志刚,汪云龙[4](2018)在《K_0状态下含砾无黏性土剪切波速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剪切波速是评估无黏性土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为探究现行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方法不适用于砾性土场地的原因,利用自主研发的无黏性土剪切波速与相对密度联合测试系统,以汶川地震液化场地实测资料为参考,通过对福建标准砂和花岗岩圆砾按比例混合配制不同含砾量的砾性土试样在控制相对密度下的K0状态剪切波速试验,研究其含砾量对含砾无黏性土的剪切波速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密度相同的砾性土剪切波速大于砂土,二者剪切波速比值与砾性土的含砾量成指数函数关系,两者比值最大为1.4;对于砾性土试样,在含砾量40%-60%间存在阀值,当含砾量小于该值,剪切波速随含砾量的增加明显增大,当含砾量大于该值,剪切波速的增长趋势放缓。试验研究指出了现行剪切波速判别方法不适用于砾性土场地的原因,揭示了含砾量与砾性土剪切波速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相同相对密度砾性土相对砂土的剪切波速修正公式,为建立新的判别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岛礁珊瑚吹填土等宽级配无黏性新工程材料的性能研究拓展了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8年03期)

王竞,齐文浩,薄景山,蒋晓涵[5](2018)在《两种表层土剪切波速等效方法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等效剪切波速是确定场地类别进而得到地表设计地震动参数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等效方法的可靠性对比研究对工程建设的地震安全意义非常。调整典型人造场地、274个实际工程场地计算深度内的剪切波速排列顺序,讨论走时等效剪切波速(vse)以及周期等效剪切波速(vs T)二者对不同土层结构场地的灵敏性;对比采用vse、vs T两种指标对收集整理的200多个场地的场地分类结果,讨论vse、vs T两者在场地分类方面的一致性;放缩各场地模型各土层剪切波速,直至vse达到分类临界值,计算各场地的vs T。结果表明,计算深度内土层结构改变,vs T随之改变,而vse固定不变,即vs T相对于vse更能灵敏的反映土层结构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利用vse、vs T两个指标对实际工程场地的分类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vs T作为场地类别的划分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vs T的计算结果比vse偏大,当vse达到临界值时,vs T很好的呈现为正态分布,以此得到二者统计意义的转化值。(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8年02期)

翟桂林,钱明[6](2016)在《昆明地区黏性土剪切波速与埋深、标贯击数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层的剪切波速是反映土体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反应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还可以评价场地类别,是勘察中比较重要的数据。本文收集了中石油云南石化炼厂勘察项目的部分黏性土剪切波速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剪切波速与相应的土层埋深以及标准贯入击数修正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层剪切波速与标准贯入击数有较好的关联性,而与土层埋深关联度一般,初步建立了该区域黏性土剪切波速与标准贯入击数相关方程,为该区域中小型工程无波速测试场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勘察技术中心站第二十二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6-08-26)

汪云龙,曹振中,袁晓铭,陈龙伟[7](2016)在《基于弯曲元技术的无黏性土剪切波速与相对密度联合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剪切波速和相对密度是评价无黏性土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指标。以砾性土的剪切波速测试技术为出发点,通过在特制的钢制承模筒上整合弯曲元的剪切波速测试技术,利用竖向振动台的驱动以改变筒内试样的相对密度,自主研发一套无黏性土剪切波速与相对密度联合测试系统,并对弯曲元剪切波速测试中的初至时间进行修正。该系统用于测试最大粒径小于50 mm的无黏性土的剪切波速,建立无黏性土剪切波速与相对密度的关系。针对标准砂试样、花岗岩圆砾试样、两者按含砾量60%配制的砾性土试样及根据汶川地震中液化砾性土平均级配配制的砾性土试样进行了剪切波速与相对密度联合测试,并与GDS大叁轴剪切波速系统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所研发的系统与GDS系统对土样的测试结果相似,但适用范围更广,测试更简便;相同相对密度下,砾性土的剪切波速比砂土大;试样的剪切波速随相对密度的增加而呈现幂函数形式增长。(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刘雄,王杰光,蔡帅军[8](2015)在《基于原位剪切波速测试的场地土地震液化判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原位剪切波速测试判定地震液化的优势,分析了原位剪切波测试的适用设备和基于剪切波速测定对场地土地震液化的判定方法。判别场地土地震液化,通常采用室内应变法来确定最大剪切模量,给出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进行判断,而采用现场剪切波速法直接判断地震液化并不常见。依据广西桂林具体工程实例进行原位剪切波速试验,对场地土地震液化判定进行了分析,得到场地土地震液化剪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曲线和不同地震烈度下土层液化剪切波速临界值及其与实测剪切波速的关系,直接对场地土地震液化进行判别。(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5年06期)

王家全,王宇帆,张信贵[9](2015)在《城市建设引发场地土变异的剪切波速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行为,在当前振动源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总结了分析城市建设荷载的表现形式及其导致的场地土结构、性状的变化,得出场地土动力参数与剪切波速关系,测试研究场地土在不同密度、含水量、应力状态下剪切波速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城市建设引发的场地土层动力特性变异规律,并与建筑场地打桩前后剪切波速变化的工程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地面建筑、地下工程、地下水开采等城市建设行为,造成了土体的密度、含水量以及应力变化,场地土剪切波速发生变更,引起场地土动力特性变异,整体或局部改变了建筑场地类别。建筑场地抗震设计应该适当考虑大规模城市建设引发的场地土动力特性变异对抗震参数取值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张瑞滨[10](2015)在《砾性土剪切波速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砾性土指的是含有多粒组成分的宽级配土,包含碎石、砾、砂、粉粒、粘粒等,以往的砾石土、砂砾土、砾砂等也包含其中,是一种典型的天然土壤,并且大量存在于交通和水利等工程中。世界范围内,地震引发的液化现象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我国也不例外。以往的液化研究中,学者和研究者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饱和砂土、饱和粉土的问题上。但是地震考察的资料显示,砾性土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液化,后果同样严重,关于砾性土液化的研究亟待开展。对于砾性土液化,其机理有待解释,并且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外典型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均不适用。所以对砾性土液化问题,需要重新建立一套针对砾性土液化的判别方法,同时对砾性土液化的可能性给出合理解释。土体的剪切波速是土体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参数,和其液化性能密切相关。目前关于砾性土剪切波速的研究成果很少,尤其在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因素方面,因为种种原因,以往没有研究成果发表,尚属空白领域。鉴于砾性土剪切波速的研究对砂砾土液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室内实验方法,对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材料,选择要研究的实验参数,制定实验计划。2.通过室内实验,分析含砾量对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3.通过室内实验,分析相对密度对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4.通过室内实验,分析固结应力对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5.通过室内实验,分析固结应力比对砾性土剪切波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5-05-01)

土的剪切波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含细粒土体相对于纯净砂在自然界中分布更为广泛,其地震液化灾害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关于其液化判别,一直以来都只是在砂土方法的基础上,稍作调整。本文对比了美国NCEER推荐的基于标贯试验的Seed方法和基于剪切波速试验的Andrus和Stokoe方法,以历史地震数据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剪切波速方法对含细粒土体过于保守,并且细粒含量越高,对非液化点越不可靠。通过建立两个方法 3组细粒含量下液化临界曲线上的剪切波速与标贯击数相关关系,得出临界剪切波速随细粒含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没有临界标贯击数那么迅速。剪切波速试验为小应变无损测试,对含细粒土土颗粒间胶结力较为敏感,而液化状态为大应变破坏阶段,土体胶结力基本丧失,因此对胶结较强的含细粒土体,剪切波速指标与液化难以建立唯一联系。另外,中国规范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方法存在误导,由于判别式已经用黏粒含量修正,因此,V_(s0)经验系数应统一只取砂土数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的剪切波速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影,李平,刘红帅,朱胜.松原地区常见土类剪切波速与埋深关联性[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9

[2].董林,夏坤,李少华,杨博.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方法对粉砂及粉土适用性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

[3].李天宁,汪云龙,张瑞滨.砾性土剪切波速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

[4].段志刚,汪云龙.K_0状态下含砾无黏性土剪切波速特性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

[5].王竞,齐文浩,薄景山,蒋晓涵.两种表层土剪切波速等效方法对比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

[6].翟桂林,钱明.昆明地区黏性土剪切波速与埋深、标贯击数的相关性分析[C].石油天然气勘察技术中心站第二十二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7].汪云龙,曹振中,袁晓铭,陈龙伟.基于弯曲元技术的无黏性土剪切波速与相对密度联合测试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

[8].刘雄,王杰光,蔡帅军.基于原位剪切波速测试的场地土地震液化判定方法[J].路基工程.2015

[9].王家全,王宇帆,张信贵.城市建设引发场地土变异的剪切波速试验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

[10].张瑞滨.砾性土剪切波速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

论文知识图

混合料石料级配曲线分区图粘性土剪切波速的差异性对地表反应谱...粘性土剪切波速的差异性对地表峰值加...粘性土剪切波速各统计量随埋深变化曲...王庆坨地区第四系粘土与粉土的剪切粘性土剪切波速的差异性对地表反应谱...

标签:;  ;  ;  ;  ;  ;  ;  

土的剪切波速论文_李玉影,李平,刘红帅,朱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