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乙酸论文_丁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过氧乙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过氧乙酸,消毒液,甲醛,偶氮染料,喉镜,鼻咽,效果。

过氧乙酸论文文献综述

丁佳[1](2019)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过氧乙酸与邻苯二甲醛消毒法对消化内镜消毒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过氧乙酸与邻苯二甲醛消毒法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方法选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300例使用消化内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依次采取多酶预处理法、邻苯二甲醛和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杀菌。A组患者消毒液温度控制为20℃,B组患者消毒液温度控制为40℃。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消毒时间和费用、消杀效果、相对光单位(RLU)。结果两组的平均消毒时间和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菌落均降低,且B组显着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镜消毒后ATP荧光生物检测RLU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消毒合格率为100.0%(150/150),高于A组的97.3%(14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度为40℃时,可对消化内镜表面有机物质进行有效水解,显着增强消杀效果。(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齐艳红,周小明,黄涛涛,万新龙,王鹏[2](2019)在《抗生素-过氧乙酸对甲状腺去细胞生物支架消毒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采用抗生素-过氧乙酸两步消毒法对甲状腺去细胞支架进行消毒并对其评价。方法 :震荡法制备兔甲状腺去细胞生物支架,分别采用PBS、抗生素及抗生素-过氧乙酸处理去细胞支架,观察处理后支架的叁维结构、细胞毒性以及微生物含量。结果 :H-E染色和电镜扫描提示3组支架结构无破坏,叁维空间结构完整;CCK-8检测提示处理后3组支架无细胞毒性,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生物定量检测分析提示抗生素-过氧乙酸组支架内微生物含量为0 CFU/g,显着低于抗生素组3.45×103 (2.4×10~3~4.7×10~3)CFU/g和正常对照组2.30×10~8CFU/g(0.9×10~8~4.1×10~8),3组间微生物含量有显着性差异。结论 :抗生素-过氧乙酸两步法成功对甲状腺去细胞生物支架进行消毒、灭菌,方法简便、有效,灭菌后支架无毒性残留及结构破坏。(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静雅,张爱菊,张小林[3](2019)在《罗丹明B荧光猝灭法测定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体积为50.0mL的溶液中加入0.1mol·L~(-1)硫酸溶液2.0mL,0.1mol·L~(-1)碘化钾溶液2.0mL及1.0×10-4 mol·L~(-1)罗丹明B溶液5.0mL,以荧光激发波长为365nm,在荧光最大发射波长580nm处可测得罗丹明B发出的明显荧光。当在此条件下,加入过氧乙酸能使其荧光强度迅速减弱,且其减弱程度与过氧乙酸的浓度在4.2×10-7~5.0×10-5 mol·L~(-1)内呈线性关系,并根据10次空白溶液的平行测定计算得到此方法的检出限(3s/k)为2.0×10-8 mol·L~(-1)。据此提出了罗丹明B荧光猝灭法测定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含量。分析时取样品溶液0.25mL,滴加0.01mol·L~(-1)高锰酸钾溶液至溶液呈稳定的浅粉红色,加水稀释至500.0mL,制得样品待测液。取此溶液1.0mL,加入于上述反应溶液中(在加入碘化钾溶液之后),放置15min后按上述方法操作。在3件不同来源的样品按此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6.5%~97.5%之间,测定总量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3%~2.6%之间。所测得此3个样品的过氧乙酸含量均与其标示量相符。由于过氧乙酸标准溶液的不稳定性导致所测得回收率均低于100%。(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10期)

王欢欢,王家新,郑鹏,傅春妮,李元辉[4](2019)在《过氧乙酸和来苏尔对大肠杆菌杀灭效果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过氧乙酸和来苏尔对大肠杆菌杀灭效果。本研究从犬粪便中分离1株大肠杆菌,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比较过氧乙酸和来苏尔对大肠杆菌杀灭效果。2%过氧乙酸作用1 min,大肠杆菌杀灭率为100%,且其杀菌效果随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2%来苏尔作用10 min,大肠杆菌杀灭率为98.08%。在同一杀菌时间、同一消毒剂浓度下,过氧乙酸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上海畜牧兽医通讯》期刊2019年05期)

史向华,薛润苗,王美,李百强,柴秋彦[5](2019)在《过氧乙酸对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肺组织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过氧乙酸(PAA)喷雾消毒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及肺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0. 9%氯化钠溶液)和PAA低、高剂量(0. 2%、0. 5%)组(B_1、B_2组),每组24只;再分为1周,2周,4周3个亚组,每组8只。将大鼠置离地面1 m处的密闭空间中,按8 mL/m~3剂量以药物相应体积分数进行喷雾,1 min喷完,30 min后将大鼠转至屏障动物房中,每日1次,连续2周。然后停药2周,第4周时结束实验。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观察大鼠肺组织结构。结果与A组比较,B_1组和B_2组雄性和雌性大鼠给药2周、停药2周内体质量和血清TNF-α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0. 05),B_1组和B_2组大鼠给药1周时血清IL-6含量均显着增加(P <0. 05); A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清晰,B_1组和B_2组大鼠肺组织结构紊乱,与A组比较差异显着。结论 PAA喷雾消毒对实验大鼠血清中IL-6含量及肺组织结构有明显影响,可作为评价PAA对呼吸系统损伤的相关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18期)

胡晓琳,衡伟伟,朱越[6](2019)在《邻苯二甲醛和过氧乙酸对电子鼻咽喉镜消毒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临床上常见的两种消毒剂对电子鼻咽喉镜的实际灭菌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用门诊使用后的电子喉镜按规范方法清洗后,按照国家相关卫生行业标准的要求,分别用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两种消毒剂对喉镜进行消毒,检测喉镜表面几种常见致病菌的杀灭效果,以及消毒后内镜内腔的菌落总数。结果过氧乙酸灭菌高效、广谱,作用时间短,虽然对生物膜有清洁去除作用,但对喉镜腐蚀性强,对洗消人员危害性大。并且作为高危物品不宜储存。邻苯二甲醛消毒效果与过氧乙酸相当,并具有广谱、高效和低腐蚀性的优点,同时具有刺激性小、稳定性好等自身特点。结论采用邻苯二甲醛进行电子喉镜消毒,既可达到预期消毒效果,也降低了消洗人员的职业暴露和消毒液残留对患者粘膜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使用中,邻苯二甲醛更加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1期)

钟昱文,张磊[7](2019)在《新型过氧乙酸及其在医院消毒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氧乙酸是一种有机过氧化物,具有类似于醋酸辛辣气味的无色液体,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可以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灭菌剂。过氧乙酸作为传统的化学消毒剂,其主要特点是高效而广谱的杀菌性能、作用快速且分解也快速,因其属于无环境残留的化学消毒剂。过氧乙酸作为医学消毒剂使用已(本文来源于《中国消毒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李祥茜[8](2019)在《过氧乙酸生产工艺安全及反应过程危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氧乙酸生产工艺常利用乙酸氧化法,其中涉及到对热极为敏感的过氧化物(双氧水、过氧乙酸),在较低温度下即有可能发生反应失控现象,产生高温、高压,对反应釜造成破坏,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火灾、爆炸,影响周边设备的安全生产。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单纯物质的热安全,而针对过氧乙酸生产过程中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危险性以及整个反应过程的危险性研究相对较少,相比静态环境下储存的危险性远远比不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反应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物质热分解情况进行测试分析,得到双氧水和过氧乙酸不同扫描升温速率下的放热量分别为682.8 J/g、460.2 J/g,起始分解放热温度分别在41.8~85.4℃、34.1~86.6℃之间;利用高等动力学分析软件(AKTS)计算得到双氧水和过氧乙酸的热动力学参数,包括反应进程、活化能等,预测分析等温条件下过氧化物的分解反应进程规律以及热安全性指标TMRad,得到双氧水和过氧乙酸的T_(D24)分别为-10.1℃、-1.4℃,绝热温升(?T_(ad))分别为183.5℃、120.9℃。结果表明,30%双氧水和15%过氧乙酸发生失控反应的可能性均为4级,属于频繁发生事件;严重度等级均为2级,后果是工厂和周边设施受到短期破坏。采用反应量热仪(RC1e)研究改变加料方式的条件下,过氧乙酸生产工艺的热危险性,结果表明,“一锅法”工艺放热量为10.11 kJ,放热量更小。使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产物和双氧水在绝热状态下的热分解行为进行研究,得到绝热温升(?T_(ad))分别为141.2℃、196.1℃,TMRad分别为3.1 h、7.2 h,结果表明,过氧乙酸生产工艺的危险性主要来自反应物和产物在发生失控反应后的二次分解放热;根据矩阵评估标准对反应体系、产物以及双氧水进行风险评估,得到反应体系危险等级为Ⅰ级,属于可接受风险,产物和双氧水的危险等级均为Ⅱ级,属于有条件可接受风险;利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评估过氧乙酸生产装置反应釜单元和双氧水储罐的危险等级,在经过安全系数补偿之后,两者的危险等级均降为Ⅲ级,属于中度危险单元。(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期刊2019-06-25)

高洁,郭红,王馨,赵波[9](2019)在《pH对过氧乙酸预处理亚麻短纤维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亚麻短纤维的优缺点,研究了pH对过氧乙酸预处理亚麻短纤维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最佳pH为5,可以有效去除木质素、果胶和色素等伴生物,失重率、分裂度、白度及强度等综合性能指标满足技术要求,亚麻短纤维的可纺性明显提高,符合成纱及针织圆机纯亚麻汗布的加工和生产。(本文来源于《染整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田丹[10](2019)在《钴活化过氧乙酸降解偶氮染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PAA)作为常规的消毒剂,因其优异的杀菌、无毒性能而被广泛使用;近叁十年来,随着PAA在水处理中的逐渐应用,人们发现PAA可同时作为氧化剂用于污染物的去除。目前,关于PAA活化和其机理研究并不多。过渡金属钴对无机过氧化物如过一硫酸盐(PMS)有优异的活化性能,微量的钴即可迅速活化PMS的过氧键产生高活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_4~-?)。为了探索过渡金属钴是否对有机过氧化物PAA的过氧键也有同样的效果,探究自由基类型和分析影响因素等,本文采用过渡金属钴活化PAA来降解偶氮染料,研究均相和非均相两种体系高效活化PAA的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均相体系中二价钴离子(Co~(2+))活化PAA降解酸性橙(AO7)。主要评估均相体系中PAA的氧化性能及考察不同因素对AO7脱色的影响。研究表明,该体系能将有机染料有效脱色。其氧化能力与Co~(2+)/PMS体系相当,并优于Fenton体系。AO7的脱色效果随PAA和Co~(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Co~(2+)]_0为0.01mM、[PAA]_0/[AO7]_0为4/1时,反应60 min可使92%的AO7脱色。弱酸或中性的环境有利于AO7的脱色,存在氯离子和腐植酸时不利于AO7的脱色。采用抑制剂抗坏血酸、叔丁醇、甲醇等实验方法,推测Co~(2+)/PAA体系中产生的CH_3COO·和CH_3COOO·是脱色AO7的主要自由基。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该自由基主要攻击AO7分子中的偶氮键及萘环结构,从而达到AO7脱色效果。(2)在均相体系的基础上,研究非均相体系中四氧化叁钴(Co_3O_4)活化PAA降解金橙G(OG)。主要评估非均相体系中PAA的氧化性能、考察不同因素对OG脱色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能研究。研究表明,OG的脱色效果随PAA浓度和Co_3O_4投加量的增加而加强;近中性的pH值有利于OG的脱色,这意味着该项技术有可能应用于实际环境中;但阴离子(如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存在可以抑制OG脱色。自由基抑制实验、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的结果表明,CH_3C(=O)O·和CH_3C(=O)OO·同样在该体系中起关键作用。此过程还涉及≡Co~(2+)与≡Co~(3+)的相互转化以及晶格氧与吸附氧的含量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Co_3O_4具备良好的催化性能,优异的重复使用性和长期稳定性。无论是形态还是结构性质,都没有观察到Co_3O_4在反应前后的变化。通过ICP-MS测定钴离子最大浸出量为0.105 mg/L,低于标准规定的1.0 mg/L。叁价钴是滤液中钴的主要形式,并且在OG降解过程中几乎对PAA不起作用。此外,Co_3O_4/PAA体系对其他有机物质(例如本文中选择的其他12种污染物)有选择性的高效氧化效果。本文提出过渡金属钴及其氧化物可以高效活化PAA产生有机自由基,在温和条件中可以有效脱色有机染料和选择性降解其他有机污染物。研究结果丰富了PAA高级氧化过程及其相关机理研究,在环境污染治理和水处理研究方面提供了新技术和必要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过氧乙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采用抗生素-过氧乙酸两步消毒法对甲状腺去细胞支架进行消毒并对其评价。方法 :震荡法制备兔甲状腺去细胞生物支架,分别采用PBS、抗生素及抗生素-过氧乙酸处理去细胞支架,观察处理后支架的叁维结构、细胞毒性以及微生物含量。结果 :H-E染色和电镜扫描提示3组支架结构无破坏,叁维空间结构完整;CCK-8检测提示处理后3组支架无细胞毒性,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生物定量检测分析提示抗生素-过氧乙酸组支架内微生物含量为0 CFU/g,显着低于抗生素组3.45×103 (2.4×10~3~4.7×10~3)CFU/g和正常对照组2.30×10~8CFU/g(0.9×10~8~4.1×10~8),3组间微生物含量有显着性差异。结论 :抗生素-过氧乙酸两步法成功对甲状腺去细胞生物支架进行消毒、灭菌,方法简便、有效,灭菌后支架无毒性残留及结构破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氧乙酸论文参考文献

[1].丁佳.不同温度条件下过氧乙酸与邻苯二甲醛消毒法对消化内镜消毒效果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9

[2].齐艳红,周小明,黄涛涛,万新龙,王鹏.抗生素-过氧乙酸对甲状腺去细胞生物支架消毒效果评价[J].解剖学杂志.2019

[3].李静雅,张爱菊,张小林.罗丹明B荧光猝灭法测定消毒液中过氧乙酸的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4].王欢欢,王家新,郑鹏,傅春妮,李元辉.过氧乙酸和来苏尔对大肠杆菌杀灭效果的比较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9

[5].史向华,薛润苗,王美,李百强,柴秋彦.过氧乙酸对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肺组织结构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9

[6].胡晓琳,衡伟伟,朱越.邻苯二甲醛和过氧乙酸对电子鼻咽喉镜消毒效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钟昱文,张磊.新型过氧乙酸及其在医院消毒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

[8].李祥茜.过氧乙酸生产工艺安全及反应过程危险性研究[D].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9

[9].高洁,郭红,王馨,赵波.pH对过氧乙酸预处理亚麻短纤维性能的影响[J].染整技术.2019

[10].田丹.钴活化过氧乙酸降解偶氮染料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单位过氧乙酸产生的最高SCDO增...污泥的超声波破解实验装置简图不同浓度过氧乙酸处理后污泥SC...与电泳激活缓冲液对质粒pHZ20...消毒后的气溶胶检测结果检测模拟底物AsA和PAA-TAE反应产...

标签:;  ;  ;  ;  ;  ;  ;  

过氧乙酸论文_丁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